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效果。方法多节段连续型或混合型OPLL患者14例,经前路结合磨钻技术开"烧瓶"状骨槽,直视下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减压后牵引下植骨并安置钢板,观察术后植骨融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按JOA评分和X线摄片,判定改善率和优良率。结果14例患者获3~20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的随访。无1例并发神经根麻痹、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4个月后均获骨性融合。按JOA评分,优8例(57.1%),良4例(28.6%),好转2例(14.3%)。结论结合磨钻技术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颈前路减压,切除或漂浮骨化组织,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方法:29例后纵韧化症,连续型19例,混合型7例,阶段型3例,经颈前路环锯加微型钻方法切除骨化后纵韧带(21例)或使骨化韧带漂浮(8例),年龄48-69岁,平均54岁,随访3-5年半,平均3年8个月,结果:术前JOA评分2-11分,平均5.76分。术后2周平均9.60分,术后1年平均13.32分;漂浮法组改善率达72.26%;切除组改善率达75.68%,平均改善率达74.68%,结论:颈前路手术可切除或漂浮骨化组织,达到减压、植骨稳定的目的,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一项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技术,可在不切除骨化物的前提下实现神经的直接减压,弥补传统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不足.方法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手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处理椎间隙、去除椎体前部骨质、安装钛板和椎间融合器、椎体两侧开槽和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等.收集2例经该术式治疗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通过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游离并前移,实现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2例患者手术顺利,脊髓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设计兼顾了前路直接减压的有效性和后路间接减压的安全性,初步疗效证明其可作为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与非OPLL颈椎病经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上的差异性,为完善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OPLL经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患者17例和随机抽取30例非OPLL颈椎病(剔除肿瘤和外伤患者)经前路手术患者,分析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上的差异性。结果OPLL比非OPLL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融合术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明显要长(P〈0.01)、出血量显著增加(P〈0.01)。OPLL患者大部分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约为850 ml,非OPLL患者基本不用输血。结论OPLL经前路手术所需时间比非OPLL颈椎病前路手术要长,出血量明显增加,大部分患者需要输血。因此,麻醉方案中应包括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尿量监测和深静脉穿刺置管,多节段OPLL者术前必需充足备血。  相似文献   

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对27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在显微镜下的颈椎前路手术,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判。结果:27例中23例获1年~4年(平均2.2年)随访,按JOA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9例;改进2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颈椎前路去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可使脊髓获充分减压,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缓慢进展的骨化物压迫脊髓、神经根,继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候群。临床中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依赖于症状的严重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并结合影像学随访;对于出现脊髓或神经病变的患者,则必须采取手术减压治疗。该病的手术入路方式目前主要有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技术是一种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兴术式,经过近几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结合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进展,对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8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切除1个椎节8例(I组),2个椎节11例(Ⅱ组)。3个椎节9例(Ⅲ组),术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判,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3年,平均改善率75.8%,患病时间,术前脊髓损伤及症状的轻重均影响到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对于3个节段以下的节段性OPLL适合  相似文献   

8.
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25例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年龄42~75岁,平均53.2岁.骨化物分型包括局限型7例,分节型5例,连续型8例,混合型5例;骨化物范围涉及2~4个椎节,平均2.8个椎节;椎管狭窄率50%~97%,平均68.4%.所有患者均通过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减压,并采用钛网植骨钢板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结果 本组两椎体次全切除16例,三椎体次全切除9例.随访2~18个月,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3(5~1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4.2(11~16)分,恢复率22.2%~87.5%,平均63.2%.并发症包括6例脑脊液漏(4例间歇性脑脊液假性囊肿),2例神经根麻痹,1例血肿压迫,1例术后短期四肢肌力下降.结论 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疗效,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相似文献   

9.
对C_4水平以下节段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33例行前路骨化韧带切除术。29例随访1~10a,按JOA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术后改善率80%以上)13例;良(50%~79%)10例;改进(5%~49%)3例;无变化(5%以下)2例;加重1例,有效率89.6%。提示:C_4以下节段性OPLL适合前路开槽切除;C_4以上的节段性OPLL或连续型OPLL适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充分暴露骨化灶的范围,才能将其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加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既往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加重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2~74岁,平均(63.92±6.54)岁,再次手术均采用ACAF术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ACAF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21个月,平均(14.92±3.75)个月。所有患者ACAF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33±1.93升高为末次随访时的14.67±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4,P<0.05),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9±21.8)%;VAS评分由术前5.25±1.42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0.9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5,P<0.05)。结论 ACAF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翻修手术初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翻修手术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治疗的短节段OPLL患者32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53120(81.8±23.5)min,术中出血量为60120(81.8±23.5)min,术中出血量为60520(210.7±56.2)m L,术中6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经积极治疗后均愈合。随访时间16520(210.7±56.2)m L,术中6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经积极治疗后均愈合。随访时间1642(25.6±4.2)个月,患者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从术前的(6.8±3.6)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13.1±5.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9±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率平均为(70.6±17.0)%。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是治疗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术式,可从前方直接切除骨化物达到直接减压目的,但术中需注意硬膜粘连及脑脊液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本院 1987~ 1998年收治的 4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按照日本颈椎神经外科等级评分法 ,颈前路减压组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 72 % ,而颈后路减压组术后改善率为 43%。完全治愈 16例 ,其中前路减压组 15例 ,后路减压组 1例。结论 :前路减压治疗颈椎OPLL比后路减压治疗疗效佳。但对不适合前路减压治疗病例 ,后路减压治疗仍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Ⅰ期后前路手术治疗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采用Ⅰ期后路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0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JOA评分为6.45±1.38分,术后为12.78±2.57分,JOA评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优11例,良6例,好转3例,优良率为85%.[结论]Ⅰ期后前路联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能早期彻底地对脊髓减压,是目前治疗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取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X线,CT及MRI检查提示颈椎间盘突出和后纵韧带骨化,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术后3、6、12、24个月复查X线观察融合率和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伤口中均一期愈合,全体病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12分,平均9.6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9~16分,平均14.1分;优9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一期前路手术,长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比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人. A组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取后路手术进行治疗,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A组患者进行前路手术治疗后有效人数为36人;B组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后有效人数为35人,2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对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均有显著疗效,手术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手术方式,使得手术的疗效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对C4水平以下节段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33例行前路骨化韧带切除术,29例随访1-10a,按JOA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13例;良10例;改进3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89.6%,提示:C4以一段性OPLL适合前路开槽切除;C4以上的节段性OPLL或连续型OPLL适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充分暴露骨化灶的范围,才能将其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异位骨化的后纵韧带对椎管内脊髓和神经根产生压迫而表现出脊髓损害及神经根刺激的症状。该病首先由日本学者报道,逐渐受到全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发现其多发于东亚地区,欧美发病率较低。同时对其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就颈椎0PLL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本院1995—2006年收治的29例颈椎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平均获得10个月(8-12个月)以上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标准,颈前路减压组优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1.2%,颈后路减压组优4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69.2%。结论颈椎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引起脊髓神经根受压时,在颈椎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的同时去除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6例报告王亦进周世军张献忠*李中宇(附属医院骨科261031*寿光市人民医院)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简称OPLL)病因尚不明确,6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发现,国内学者80年代开始报道此种病变,随着CT的广泛应用,OPLL得以及时诊断和...  相似文献   

2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cervical spine,OPLL)是指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对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从而导致的一组神经功能损伤症候群,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罕见的板层骨沉积病理过程,可导致脊髓受压。虽然研究发现OPLL的发生发展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对其病理生理学的认识还很不清楚。无症状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神经根病或脊髓病患者应考虑手术减压,虽然手术可以对神经、脊髓进行减压,减缓OPLL进展,但也有可能导致硬脊膜撕裂、神经损伤、轴性疼痛及C5神经根麻痹等相关并发症,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困扰医师的难题,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不同,OPLL的形态和大小以及位置对选择手术入路和技术有重要意义,而神经功能、影像学分型等也可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关于颈椎OPLL治疗仍需深入研究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本文分析关于OPLL的病因、历史、表现和管理的现有文献,进一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OPLL,并为OPLL患者的治疗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