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L-17在感染性腹泻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感染性腹泻病患儿(其中急性感染性腹泻组10例,迁延性感染性腹泻组15例,慢性感染性腹泻组10例)、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溃疡性结肠炎组)和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结果(1)感染性腹泻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高于感染性腹泻组(P0.05);(2)迁延性感染性腹泻组和慢性感染性腹泻组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性腹泻组高于急性感染性腹泻组(P0.01)。结论IL-17参与了感染性腹泻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且与病程、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感染性腹泻及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更高,但确切关系及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将40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20例和稳定期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分析IL-17和IL-23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斑秃活动期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稳定期组血清IL-17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秃活动期组血清IL-23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斑秃稳定期组血清IL-23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秃患者血清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0,P〈0.01)。结论斑秃的发病可能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有关,表现为Th17相关细胞因子反应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轻中度哮喘病儿(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及EOs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857-8.379,P〈0.01)。哮喘病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高于健康对照组(F=32.825,q=16.05~35.68,P〈0.01);发作期血清IL-17水平及EOS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38.781、79.471,q=3.56~8.35,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哮喘病儿血清IL-17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846,P〈0.01),IL-17、EOS计数与IgE之间无明显相关,但哮喘急性发作时IL-17与IgE呈正相关(r=0.438,P〈0.05)。结论IL-17可能参与介导哮喘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联合检测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对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Th17相关因子IL-17、IL-6和TNF-α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2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IL-6和TNF-α水平。结果:SAP、MAP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AP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r==0.46,P〈0.01),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Th17功能亢进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者血清IL-17、IL-25的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7、IL-2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IL-25水平。结果:哮喘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7、IL-25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肝炎后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IL-10、IL-18的水平,观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0、IL-18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功能child-pughA、B、C级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child-pughA级组血清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child-pughB、C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腹水组、无腹水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有腹水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组、对照组(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5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566,P〈0.01),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315,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正相关(r=0.677,P〈0.01),与血清几-10水平呈负相关(r=-0.339,P〈0.01)。结论IL-10、IL-18在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比较IL-8、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收集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3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和诱导痰标本,于病情缓解后作自身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和痰液中IL-8、TNF-α、IL-1-β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0.01);稳定期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及痰液中IL-1-β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与TNF呈显著正相关(r=0.593,P〈0.01),痰液中IL-8与TNF-α也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1)。COPD组血清和痰液中IL-8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1)。结论 IL-8、TNF-α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形成,在COP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uSA)测定5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14例)和2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NF-α和IL石水平。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P〈0.01)。TNF—α水平与IL-6成正相关(r=0.271,P:0.042)。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IL-6水平重度组和中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并且两组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高水平的TNF-α和IL-6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与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口服补锌辅助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7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的血锌水平,并观察口服补锌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对130例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进行血锌检测,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将13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予口服补锌(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的血锌值低于正常儿童,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平均腹泻停止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迁延性慢性腹泻痛存在缺锌现象.补锌捕助治疗小儿迁延性懂性腹泻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白细胞介素(简称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患者作为哮喘缓解期组,选择4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IL-17、hs-CRP水平,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hs-CRP水平,分析血清IL-17、hs-CRP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00);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1);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hs-CRP、IL-17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血清hs-CRP、IL-1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血清hs-CRP、IL-17水平与ACT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7、hs-CRP水平明显增高。哮喘患者血清IL-17、hs-CRP水平与肺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血清IL-18、IL-10测定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18、IL-10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RIA法分别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2周血清IL-18、IL-10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IL-18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手术后1周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比较IL-18和IL-1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2周急性排斥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结论 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血清IL-18和IL-10水平变化,对于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虎汤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银虎汤和复方青黛胶囊,并选取健康志愿者12例为正常组,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及正常组血清IL-8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PASI值及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比较。结果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2.73%,对比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清IL-8水平明显下降(P〈0.01),PASI值明显下降(P〈.01)。结论银虎汤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可阵低PASI值和血清IL-8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代强  唐廷汉 《当代医学》2009,15(25):137-138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有效性。方法将84例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在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方面治疗组(4.3±1.02;6.1±2.6)短于对照组(6.2±1.53;9.±3.2),P〈0.01。结论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儿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可以缩短腹泻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李淑岷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95-95,10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缓解期40例)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并作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结论:IL-6、IL-8、TNF—α共同参与气道炎症反应,其水平的检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鼻息肉组和对照组白介素-17(IL-17)、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研究,探讨两者在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鼻息肉组和21例对照组的血液和鼻息肉组织,采用荧光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两组样本ECP、IL-17水平。结果鼻息肉组匀浆液与血清ECP、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匀浆液中ECP与IL-17呈正相关(r=-0.411,P〈0.05),鼻息肉组血清中ECP与IL-17也呈正相关(r=-0.400,19〈0.05)。结论ECP、IL-17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并呈正相关,两者在鼻息肉的炎症进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其致病危险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16例COPD患者(病例组)和同时期体检中心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16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样本血清Anti—Hp—IgG和白介素-6、17(IL-6、IL-17)的水平。分析两组Hp感染情况,Hp感染与IL-6、IL-17、肺功能的相关性及与COPD患病的危险性(OR值)。结果:COPD组血清抗Hp阳性率达到71.55%,明显高于对照组(43.97%,P〈0.05);Hp感染株型为Ⅰ型Hp菌株和Ⅱ型Hp菌株,感染率分别为38.80%和32.75%,病例组Ⅰ型Hp菌株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感染阳性率与COPD患病危险性关联系数达到3.35,两者具有相关性(P〈0.05);HP感染阳性组IL-6、IL-17水平分别为(13.04±5.67)、(7.15±2.2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仅为(42.25±11.83),低于对照组(P〈0.05);Hp感染阳性率与FEV1%和IL-17相关系数达到-0.672和0.683,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FEV19/6与IL-17相关系数达到-0.620,两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Hp感染是导致COPD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可启动体内炎症反应,促进COPD进展,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炎症因子IL-17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水跃翔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278-1279,1360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时期的白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与COP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在医院收集临床诊断为急性发作期COPD的患者共120例,并在新入院时和经过治疗后测定血清中1L.8、中性粒细胞数的水平,同时测定此时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数在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治疗好转组和治疗恶化组患者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数的水平比健康对照组的水平高(P〈0.05)。结论血清中的IL-8、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L-8、中性粒细胞在COPD急性加重期有明显升高,是判断感染的重要指标,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稳定期)和10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外周血IL-8浓度,并测定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外周血IL-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稳定期组IL-8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与治疗后稳定期外周血IL-8与FEV。%呈负相关(r=-0.97,P〈0.01;r=-0.77,P〈0.01)。结论IL-8参与COPD气道炎症的形成,并与气道阻塞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用四联双歧杆菌活菌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与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96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四联双歧杆菌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中IL-6、IL-17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止泻时间、痊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8.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IL-6、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2 h后研究组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用四联双歧杆菌活菌片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学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IL-1、IL-4、IL-8、IL-1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IL-18、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异常,提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