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评价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因缺氧而收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57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同步进行DWI检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DWI脑室周围白质水肿区高信号.磁共振成像(MRI)呈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DW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95%.结论 (1)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脑白质损伤的最早期表现.(2)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评价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因缺氧而收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57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同步进行DWI检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DWI脑室周围白质水肿区高信号。磁共振成像(MRI)呈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DW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95%。结论 (1)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脑白质损伤的最早期表现。(2)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PVL)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评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PVL的区域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例早产儿,于生后1个月行头部MRI常规及DWI扫描,6个月后随访,对确诊PVL患儿的首次DWI图像人工画ROI,区域包括双侧脑室前角、体部及枕角周围白质,并测量各ROI的平均ADC值。结果共两例患儿诊断为PVL,白质从前到后区域的都显示ADC值减低,后份白质更为显著。DWI图像较常规图像异常信号的分布范围范围大。ADC值下降程度与PVL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DWI扫描及其ADC值较常规MRI能为PVL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均行MR DWI检查,MRI检查在CO中毒后15~90d内完成,DWI使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TR=2900ms,TE=84ms,b值为0和1000s/mm2。通过常规MRI、DWI及ADC图评价脑室周围脑白质区信号改变,测量病变区ADC值并与正常信号区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DWI序列均显示在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弥漫高信号影,显示范围与T2WI及Flair序列所显示范围相似,ADC图显示为轻度低信号或等信号,其平均ADC值均较T2WI及Flair序列显示正常的区域明显减低(P<0.05)。结论 脑白质区ADC值减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临床进展过程有关,通过对ADC值的观察能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进展过程及预后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 11例中9例为早产儿,胎龄28~30周6例,31~34周2例,35~38周1例.临床表现:肢体瘫痪9例、智力低下5例、癫痫3例.MRI表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FLAIR高信号,上述区域白质减少,侧脑室扩大及形态异常,胼胝体异常,侧裂池加深增宽.根据MR表现将PVL分为轻、中、重3度,本组属于轻、中、重度各3、6、2例.结论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是早产儿脑瘫的一个主要原因,MR具有特征性表现,可清晰显示PVL的病变程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廖胜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18-919
目的探讨低场强DWI对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52例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D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白质疏松常规MRI即可诊断,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FLAIR为高信号;52例患者常规MRI显示急性脑梗死34例,DWI显示急性脑梗死52例,急性脑梗死DWI均显示为高信号。DWI较常规MRI序列显示脑白质疏松是否合并急性脑梗死有明显优势,常规MRI序列加DWI对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阳性发现率为100%。结论低场强DWI能对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诊断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和临床症状.结果15例中12例为早产儿,孕龄30~36周,平均孕龄33周.足月儿3例,其中2例有窒息缺氧史、1例有新生儿肺炎病史.MRI表现:脑室周围可见斑片状及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灰质、白质分界不清,脑室周围白质显著减少,脑皮质与脑室缘之距离变小.临床表现:肢体瘫痪13例、智力低下9例、视力异常5例,抽搐及癫痫发作4例.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PVL的病变程度、范围,MRI表现比较有特点,临床表现与MR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8.
冯中全  洪斌  蒋忠仆 《中国现代医生》2012,(31):80-81,F0003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MRI证实的38例PVL的MRI表现。结果早产儿29例,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儿9例;MRI表现为脑室周围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脑室周围白质减少,侧脑室不同程度变形及/或扩大,部分患儿还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 PVL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清楚显示PVL的病变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MRI信号表现为等、短T1,等、短T2信号,DWI序列均为高信号.局灶性病灶和弥漫性病灶多位于脑室旁白质区.结论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MRI中DWI序列对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具有特异的敏感性,适合早期检查及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磁共振(MRI)检查的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脑损伤的106例患儿进行MRI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间隔2周的MRI复查,比较早产儿脑损伤MRI成像规律。结果初次MRI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有88例早产儿脑组织有局部损伤病灶,表现为双侧脑室旁呈现半卵圆中心点状或斑点状、斑片状的DWI高信号;18例早产儿脑组织有弥漫性损伤,表现为DWI序列弥漫性高信号显著;MRI复查21例患儿脑损伤病灶消失,DWI高信号消失,T1短信号范围减小或消失;两次MRI检查的局部性脑损伤与弥漫性脑损伤的病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WI扫描可发现早期早产儿脑组织损伤,动态MRI随访有助于提高早产儿脑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度,利于早期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1.
周晓丽  潘家华 《安徽医学》2013,34(9):1300-130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价值及早产儿脑损伤类型。方法对我院住院早产儿364例,在生后3~7 d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早产儿脑损伤以缺血性病灶为多见(占76.09%),最常见是脑白质损伤。出血性损伤以生发基质和脑室内出血为主。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缺血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扫描,比常规MRI能更早地显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结论磁共振成像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1-1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2例患者行MR增强检查。结果 MR及CT显示双侧顶枕叶9例、基底节区3例、额颞叶2例、小脑2例、丘脑1例、胼胝体1例及脑干1例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或低密度影,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内。MR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2例增强后病变未见强化,12例患者高b值DWI均呈等信号,相应ADC图呈高信号。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病灶逐渐缩小、消失,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DWI能明确PRES早期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DWI并结合常规MR对PRE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红  龚雪鹏 《吉林医学》2011,32(25):5280-528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诊断早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弥散成像(DWI)和常规MRI(包括T1WI、T2WI及FLAIR)图像特点。结果: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27例在T1WI、T2WI及FLAIR均为正常;21例T1WI未见异常,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影。74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例,DWI、T2WI及FLAIR序列显示为高信号、略高信号,T1WI序列显示为低信号、略低信号。结论:DWI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常规磁共振可以准确判断超急性及急性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诊断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临床诊断为PRE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5例接受CT检查,8例接受MRI检查,18例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结果 PRES累及双侧顶枕叶(27例)、基底节区(6例)、额叶(7例)、小脑半球(1例),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下脑白质内,7例患者皮质亦受累。CT呈稍低密度影;MRI扫描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高信号,以FLAIR序列显示皮质病变为佳。DWI显示大部分病灶呈等或略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略高信号。随访所有患者病灶范围变小、数目逐渐减少。结论 PRES好发于顶枕叶白质,但也可见于基底节、额叶及脑皮质,MRI FLAIR及T2WI序列显示病灶较佳。CT、MRI头部扫描及定期复查对PRES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由专人床边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定期随访;对就诊于小儿神经科的早产儿进行MRI扫描。结果38例早产儿于1周内B超检查均发现,在冠状位呈对称性倒三角形回声增高,旁矢状位侧脑室三角部外上方或脑室周围呈回声明显增高,第2次、第3次检查时发现5例有囊腔形成,2例脑室扩大;15例早产儿进行MRI检查,脑室周围白质T2信号异常增高11例,脑室增大脑室壁不规则9例,胼胝体变薄2例。结论头颅B超是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早期、实用、可靠的方法,MRI在PVL的晚期诊断中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核黄疸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与随访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21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核黄疸患儿在生后接受了头部高场MRI检查,场强为1.5 Tesla,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2名不知被检者病史的放射科医师分析MRI 结果.结果 21例新生儿生后2~11天首次MRI检查有19例(约占90.5%)TIWI上双侧苍白球信号对称性增高(其中3例3个月后复查MRI显示T2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另外2例(约占9.5 %)信号未见改变.上述病例DWI上信号均未见特殊改变. 结论 新生儿期核黄疸主要表现为T1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后遗症期核黄疸主要表现为T2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DWI对诊断核黄疸无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史振乾  黄文起 《中原医刊》2011,(15):125-126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病理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1997年12月至2010年11月60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MR/不同成像序列所显示脑白质损伤病灶数目分别为:DWI显示727个,F1AIR显示126个,T1WI显示96个,T2WI显示58个。侧脑室周围不同部位脑白质区病灶形态分布:簇状病灶分布于侧脑室后脚附近脑白质最多(18例);线状病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及室管膜下区域;分别显示为10例,7例;斑片状病灶以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后角分布相对较多,分别为22例,19例。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在脑内的表现形式有脑室周围一脑出血(IVH)8例,蛛网膜下隙出血(SAH)11例,SAH+IVH3例,以〈32周居多;有侧脑室周围脑白质损伤和软化囊变等形式占51例(51/66)。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是一个动态病理过程,病理基础决定MRI表现,MRI表现可作为损伤程度及临床,病理转归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对Wernicke脑病(W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治疗确诊W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检查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6例可见导水管周围对称性异常信号,5例可见双侧丘脑、第三脑室周围、乳头体对称性异常信号,2例可见丘脑下部异常信号。所有病灶呈现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略低信号。病灶边界模糊,D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2例Gd—DTPA增强后病变区域呈斑点状对比强化,临床治疗后病灶范围均有所变小,上述病灶CT检查均无异常改变。结论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有其特异性,T2-FLAIR有利于病灶显示,DWI对WE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杨新官  邱维加  丁可  刘光俊  戴文海 《重庆医学》2012,41(23):2361-2363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例患者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FLAIR、DWI序列,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 3例患者CT示两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两侧基本对称,其中1例累及额叶白质。7例MRI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其中3例累及两侧额叶,1例累及右侧颞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FLAIR显示4例灰质受累,大部分D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图高信号或等信号,1例局部病灶ADC图呈低信号。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8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1~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7例1~4周后复查MRI脑白质病灶恢复正常。1例1周后复查CT额顶叶病灶低密度影消失。结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是PRE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FLAIR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逆性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头颅CT及MRI检查发现脑白质弥漫性水肿,累及双侧顶枕叶及小脑白质和额叶,皮质亦见受累.病灶在CT上表现为等-低密度,常规MRI T1WI为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扩散成像检查可显示血管源性水肿,DWI低信号和ADC图高信号的典型改变.磁显葡胺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治疗后,其中3例复查头颅MRI或CT均提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头颅CT和MRI检查为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MRI检查是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