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79例采取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加压融合术治疗,根据融合术式分为两组,即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和cage融合组(B组).结果 79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术前两组JOA评分和V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cage应用与否与手术疗效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进行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37例;应用后路腰椎管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结果随访9~39个月,平均26个月,腰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为8.7分,随访时为2.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6分,随访时为2.3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8.2%,随访时为2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或者基本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无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安全彻底的神经根管减压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85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 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22例(C组)。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三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8.1%、83.9%、95.5%;按0~9分法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3%、86.8%、90.9%。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手术疗效;应根据腰椎退变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术式;cage的应用为融合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前路微创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经椎板螺钉固定选择性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路微创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经椎板螺钉固定后外侧植骨术选择性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2例,其中Ⅰ度14例,Ⅱ度8例;L4/L516例,L5/S16例。患者均表现为腰部疼痛,ODI平均为46.5%。MRI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滑脱率平均22.3%,腰椎Cobb角平均-8.3°,滑移角平均5.5°。结果随访平均29.3个月,3个月时患者疼痛消失,ODI平均为6.9%,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X线片见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未发生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滑脱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即刻滑脱率平均8.5%,椎间高度恢复,滑脱角术后为0°,术后腰椎Cobb角平均-18.4°。1例术中出现下腔静脉撕裂,余未出现大血管损伤、男性交感链损伤、腹壁疝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不伴有明显椎管狭窄的退变性滑脱症经前路微创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经椎板螺钉固定治疗可达到满意的植骨融合率和滑脱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改良T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56例采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2~18个月,改良TLIF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6%,高于传统PLIF(后路椎间融合术)与TLIF术式。结论改良TLIF简化操作环节,相对扩大适应证,该入路安全、可行,减压彻底并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张式椎间融合器(expanding cage,EC)在腰椎融合术中应用的适应性、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本组47例患者,均行后路扩张式椎间融合术(PELIC)。术前分别诊断为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和退变性腰椎不稳,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以手术对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用EC融合固定并植骨。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腰疼情况进行视觉痛觉自我评定尺(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术中未发生神经损伤,随访最长时间为61个月,最短53个月,平均57.3个月,无假关节形成,无明显椎体塌陷。结论EC在腰椎融合术应用中具有融合可靠、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后行椎间加压植骨联合单枚Cage置入的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PL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53例双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行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PLF组31例,PLIF组22例。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下腰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手术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下腰背疼痛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加压植骨联合单枚Cage置入椎体间融合术较后外侧融合效果肯定,手术方式安全,手术后恢复快,出现下腰疼痛病例少,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方法43例下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26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优3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3%。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加椎间植骨确保维持腰椎稳定性,符合腰椎生物力学要求,在椎管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cage)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A组(cage融合器组)和B组(单纯椎间植骨组)。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32)。A组融合率为92.12%,B组为81.04%,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3)。术后第1天,A组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2.8±1.3)mm,B组为(12.1±1.5)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时A组为(11.0±0.6)mm,B组为(9.5±0.7)mm,两组椎间高度丢失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6)。结论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基础上,采用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在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均优于椎间单纯植骨。  相似文献   

11.
脊柱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两种脊柱融合术治疗Meyerding 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Meyerding 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40~69岁,平均59.05岁。36例中16例采用椎板减压原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A组),20例采用椎板减压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B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进行比较并按Nakai标准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1.75±10.22)、(110.85±9.63)min,手术出血量分别为(510.62±71.78)、(574.50±82.30)ml,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按NaKai评定标准:A组优8例,良6例,中2例;B组优12例,良5例,中3例,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椎板减压原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和椎板减压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Meyerding 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椎板减压原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男22例,女14例;年龄43~66岁,平均55岁。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12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4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单融合节段:L3~43例,L4~515例,L5S18例;双融合节段:L3~4和L4~54例,L4~5和L5S16例。内植物:椎弓根钉+钛网26例,椎弓根钉+椎间融合器10例。临床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价。根据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8个月至4年9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2±1.3)分,术后JOA评分为(12.6±2.2)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2.7%,临床疗效满意。随访时正侧位X线片显示:40个椎间植骨融合;6个椎间植骨可能融合。并发症1例术中神经根牵拉伤未完全恢复,且术后2年出现伤口深部感染,X线片显示椎体间融合,经清创、取出椎弓根内固定、置管冲洗后治愈。结论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3.
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后路再手术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个体化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再手术治疗的12例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单纯腰椎不稳2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例,腰椎不稳伴腰椎管狭窄4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明显植骨未融合4例;内置物失败包括椎弓根内固定松动5例,椎弓根螺钉断裂3例(其中2例合并椎间融合器突入椎管),单纯椎间融合器突入椎管1例。再手术时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双侧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5例,双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单枚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3例,单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单侧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例,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1例,另1例更换cage椎体间融合,而保留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再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1例硬膜囊撕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抬高床脚,术后5d脑脊液漏愈合,无脊髓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5~4年,平均2.7年。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未见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松动或断裂;腰椎滑脱无加重或复发。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末次随访时为21.9%±3.0%,与术前81.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术后失败因素复杂,应根据具体病因个体化选择手术方法,后路手术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植骨方式及材料进行植骨融合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26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切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获得2年随访的268例,根据植骨方式及材料分为4组,A1组:PLIF(椎间cage)A2组:PLIF(椎间自体骨)B1组:PCF(椎间cage)B2组:PCF(椎间自体骨)。比较手术时间、融合率,复位丢失率,椎间隙高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根据术前、术后JOA评分显示,四组均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各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植骨后6个月随访,环形植骨(椎间自体骨)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个月随访各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环形植骨融合组的复位丢失率小于椎问植骨融合组,而椎间融合器组的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小。结论:各组方法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环形融合(椎间自体骨)短期内可取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长期观察复位丢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总被引:47,自引:1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68个月,平均19.9个月。横突间植骨组融合率85.2%,椎间植骨组融合率9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真性滑脱及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横突间植骨融合率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3.3%,横突间植骨组优良率88.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近。对于Ⅰ度退变性滑脱,横突间植骨仍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方法,但对于真性滑脱或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应行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6.
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4年3月~2008年6月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31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单侧cage椎间融合固定。随访观察固定节段有无位移,滑脱有无复发。结果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固定节段无移位,滑脱无复发。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断钉和复发的问题,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单侧cage即可以达到稳定椎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植骨方式及材料进行植骨融合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26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切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获得2年随访的268例,根据植骨方式及材料分为4组,A1组:PLIF(椎间cage);A2组:PLIF(椎间自体骨);B1组:PCF(椎间cage);B2组:PCF(椎间自体骨)。比较手术时间、融合率,复位丢失率,椎间隙高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根据术前、术后JOA评分显示,四组均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各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植骨后6个月随访,环形植骨(椎间自体骨)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个月随访各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环形植骨融合组的复位丢失率小于椎问植骨融合组,而椎间融合器组的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小。结论:各组方法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环形融合(椎间自体骨)短期内可取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长期观察复位丢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51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植骨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植骨方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分别采取以下4种术式,A组: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单纯椎板植骨融合术21例,均Ⅰ度滑脱。B组: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复位、经椎管椎体间植骨融合术46例,Ⅰ度20例,Ⅱ度26例。C组: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复位、经关节突椎间椎板植骨融合术29例,Ⅰ度6例,Ⅱ度16例,Ⅲ度7例;D组: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复位、经关节突椎间、横突间椎板植骨融合术55例,Ⅰ度4例,Ⅱ度41例,Ⅲ度10例。[结果]随访8个月~6年,平均3年7个月,A组滑脱复位率63.22%,融合率76.12%,腰痛JOA评分改善率90.33%;B组滑脱复位率93.41%,融合率93.48%,JOA评分改善率84.61%;C组滑脱复位率90.54%,融合率94.11%,JOA评分改善率77.58%;D组滑脱复位率92.49%,融合率98.00%,JOA评分改善率79.64%。[结论]对腰椎滑脱应依据滑脱程度、临床症状、病人全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 2 9例有随访材料的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分析 ,探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9例腰椎滑脱不同程度的患者 ,分别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 (1)组 :对 6例有单侧肢体放射痛的轻度峡部裂性滑脱和 1度的退变性滑脱 ,采用症状侧半椎板减压对侧椎板间 ,棘突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2 )组 :对 9例滑脱大于 1/ 3并伴有神经根损害的病人 ,采用后路椎管减压 ,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峡部及横突间植骨融全术。 (3)组 :对 14例滑脱大于 1/ 3并伴有神经根损害的病人 ,采用后路椎管减压 ,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1)组优良率 90 % ,(2 )组优良率 84 % ,(3)组优良率 94 %。结论 腰椎滑脱复位是前提 ,复位可增加融合面积 ,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物力学功能 ,能解除椎管及神经通道的狭窄 ,消除神经症状 ,改善腰骶部外观和功能 ;椎管和神经根管的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要强调椎体间植骨在融合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82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分别采取以下4种术式:A组,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术18例,均Ⅰ度滑脱;B组,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31例,Ⅰ度11例,Ⅱ度20例;C组,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9例,Ⅰ度2例,Ⅱ度13例,Ⅲ度4例,包括椎间盘突出3例,椎管狭窄3例;D组,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4例,Ⅰ度1例,Ⅱ度10例,Ⅲ度3例,包括椎管狭窄6例(Ⅰ度1例、Ⅱ度4例、Ⅲ度1例),椎间盘突出4例(Ⅱ度3例、Ⅲ度1例)。[结果]随访6个月~6a 6个月,平均3a8个月,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18例中15例融合,其融合率83%、滑脱复位率0.03%,根据下腰痛的FRS评分标准,其改善率52.69%。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B组)的31例中30例融合,其融合率96%,滑脱复位率83%,改善率56.20%。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C组)融合率89%、滑脱复位率90%、改善率59.85%。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D组)融合率100%、滑脱复位率92%、改善率61.08%。[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不同因病人的病情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