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出现心房颤动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择14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患者有心房颤动,B组患者有窦性心律,对2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实施统计,并对全部患者实施心脏超声检查,对2组患者左、右心房直径和右心室直径进行测定,同时对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并对比,各指标简写为LAD、RAD、RVD、LVEDD和LVEF.结果 A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B组;A组LAD、RAD、RVD、LVEDD指标数值分别为(58.4±12.5)、(41.9±9.2)、(42.2±6.7)、(50.3±4.1),B组各指标分别为(44.1±8.5)、(30.6±7.4)、(31.8±7.5)、(55.8±4.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和心房颤动的出现呈现正相关,LVEDD和LVEF与心房颤动呈现出负相关.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出现心房颤动,与心脏结构改变和血流动力学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约占心律失常总数的1/3,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达25%,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为2%~5%[1].发生肢体动脉栓塞患者有73%合并有AF[2-3].近年来发现,AF并发肢体动脉栓塞不仅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且见于非风湿性心脏病中,其危险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旨在分析住院患者AF并肢体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和病因、治疗现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临床因素。方法将收治的1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心房颤动的8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出现窦性心律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上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成正比例,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房颤动成负相关。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主要与患者心脏结构的变化、血流动力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房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病因较多。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房颤219例,现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特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听诊特点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内科学诊断标准,符合病例219例。其中男115例,女  相似文献   

5.
濮蓉晖  孙丽 《农垦医学》2005,27(2):106-107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瓣膜性心脏病、中风、左房扩大、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功能异常、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以及老龄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独立相关,心房颤动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都是中风的预报者,超过60岁的人群有1%发现患有房颤,年龄大于69岁,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超过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pure mitral stenosis,RMS)左心房压力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42例RMS成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资料,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窦性心律组(122例)与心房颤动组(120例),分别对两组病程、心功能状态、左心房内径、瓣口面积、左心房最大压力、左心房最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二尖瓣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年龄大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明显长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亦明显差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最大压力、左心房最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均低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后左心房压力下降,左心房内径进一步扩大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其患病率逐年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使房颤的病因发生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房颤治疗策略.本研究通过对本院8年间住院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房颤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与治疗特点,以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更规范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可无心脏病。本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则是心房颤动最多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收集2000年3月~2004年3月收治4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56例合并心房颤动。现结合文献对其所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防治进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心房颤动(AF)病因及年龄分布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AF住院患者共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冠心病占38.3%,高血压占27.5%,糖尿病13.3%,肺心病占9.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7.5%,心肌病、甲亢、贫血等也占一定比例;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主发年龄段和风心病不同;阵发性AF18例,占15.0%,持续性AF43例,占35.8%,永久性AF59例,占49.2%.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是AF的主要病因,重视AF的健康教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成人中约占0.4%。绝大多数患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也有部分患原因不明。本就1990~1995年间在我院住院的116例心房颤动患进行临床分析,并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肺心病心律失常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及临床特征,以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病历资料.结果肺心病心律失常以慢性支气管炎45例(75.0%)、支气管哮喘6例(10.0%)、支气管扩张4例(6.7%)及肺结核3例(5.0%)为常见病因,以呼吸衰竭56例(93.3%)、感染52例(86.7%)、心功能衰竭50例(83.3%)、低血钾41例(68.3%)、低血钠32(53.3%)、低血氯28例(46.7%)等为常见诱因;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42(70.0%)、房性早搏35例(50.3%)、房颤27例(45.0%)、交界性早搏11例(18.3%)、室性早搏15例(25.0%),治疗后多数可好转(P<0.05).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要病因,以呼吸衰竭、感染、心功能衰竭、电解质酸碱失衡为常见诱因,以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博、房颤、室性早搏为主要表现类型,纠正诱因,对改善心律失常很重要,值得临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20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急性期更易发生,有的是严重的.本文对我院2005年~2006年20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原因多而复杂。现对我院1995-01/2000-01诊治的60例房颤患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均可导致房颤,此方面研究较多,但高血压合并房颤的研究较少。随着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近年来渐增多,此方面的研究报道亦逐渐增加。本研究观察分析了2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等相关资料,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左房扩大及房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家满  吴平生 《当代医学》2009,15(13):28-29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危害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临床危险因素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和流行性正在迅速增加。由于存在亚临床房颤,临床所见房颤只是冰山一角。周自强等对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房颤总患病率0.77%,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较女性更常见,与国外情况相当,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6.
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高伟 《新疆医学》2012,42(1):69-71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瓣膜损害,虽然青霉素在预防链球菌感染的应用,使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风心病仍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而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为主要的瓣膜病.在风湿性心脏病中,二尖瓣发病率为65%~100%,单纯性二尖瓣狭窄发病率为25%~45%,女性多余男性,男女比例为2:3~3:4[1].风湿热导致二尖瓣装置的不同部位粘连融合,致使二尖瓣狭窄,而部分风湿热病使瓣膜僵硬、变性、瓣缘卷缩、连接处融合以及腱索融合缩短.我院2010年行二尖瓣置换术45例,总结其临床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从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对12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动脉血PaO2,心功能分级,电解质与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动脉血pH<7.35,PaO2﹤8.0kPa,心功能Ⅲ-Ⅳ级,血钾﹤3.5mmol∕L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及时纠正低氧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改善心功,防止心律失常,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张旭苗 《中外医疗》2013,32(9):48-49
目的探讨电复律联合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其对治疗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从该院行二尖瓣术后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抽取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使用电复律前分别使用胺碘酮和安慰剂,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持续性房颤的转复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胺碘酮后电复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律后房颤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少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术后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电复律治疗前,联合使用胺碘酮,可以有效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并明显减少其房颤的复发几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慢性肺心病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结论:心律失常是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心电图特点对慢性肺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住院房颤患者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例住院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调查,并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探讨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5.5%。191例住院房颤患者PSQI总分为(10.57±4.54)分,71.2%的患者睡眠质量差。66.0%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6 h, 66.5%的患者白天觉得困倦;主要睡眠问题为夜间如厕、易醒/早醒及入睡困难等;仅17.8%的患者使用过催眠药物。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医保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房颤症状严重程度及是否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β=1.602,P=0.009)、房颤症状为重度(β=1.851,P=0.021)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使用商业医疗保险(β=-8.697,P=0.003)、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β=-2.226,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