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融合内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间盘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结果 该术式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95%.结论 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间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可有效地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的后柱结构从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9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7例,均行单枚Cage椎间融合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花费、融合率及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估采用腰痛和下肢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和下肢疼痛VAS、JOA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侧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方面明显少于双侧组。在腰痛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方面,单侧组于术后1周、3个月随访时优于双侧组。术后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2组均未出现钉棒松动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同的临床效果,且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促进早期术后康复,减少住院花费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开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选择性开窗,尽可能保留患侧上下关节突,避免后结构切除过多引起的腰椎不稳,避免了椎间孔外入路的盲目性。结果 35例均顺利摘除突出髓核,放射痛消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随访结果参照陆裕朴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4.29%。结论 只要解剖层次清楚,认真术前计划,选择性开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手术恢复快,不需植骨,术后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融合器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6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腰椎后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的融合手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或CT片,观察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腰腿痛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7个月.临床融合率96.2%(25/26).JOA评分:术前为12.43分±2.16分,末次随访时为24.53分±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81.6%.疗效评定:优19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2.3%(24/26).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融合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单个Cage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与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将其随机分为单侧组20例、双侧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单侧组患者比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单侧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评分(P<0.05),双侧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评分(P<0.05);术后随访37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未发现Cage下陷,其内置物未发生断裂、松动移位,患者均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联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单个Cage融合术较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打压植骨融合术其近期效果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减少住院费用;长期结果来看,两种手术方法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26-1930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3月,采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的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59.42±8.81)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资料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80~150 ml,术中无硬膜囊、神经根损伤。术后随访14~35个月,平均(22.13±4.82)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随时间推移上述评分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术后X线片随访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9~15个月,平均(13.31±2.73)个月,达到椎间骨性融合。术后3例患者椎间高度有丢失,高度丢失率8.12%。无内固定松动、移位、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102例≥60岁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行后外侧融合.结果 102例均获随访,时间6~41个月,根据Macnab评价标准:优78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为95.1%.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4%,诊断主要靠CT和MRI检查.自1997年6月~2005年5月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873例,其中极外侧椎问盘突出症45例,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15%.  相似文献   

9.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ILF技术对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及VA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24(15.67±4.98)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5.83±1.4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5.9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0.01);VAS评分术前平均(9.17±0.72)分,术后平均(0.42±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1,P〈0.01)。结论应用TILF方法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某些腰椎间盘突症患者在经过保守治疗或手术后症状仍未改善 ,其中有些可能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现就近年收治的 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长征医院进修期间所获资料 )加以分析讨论。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6岁。病程 3个月至 2 1年 ,平均 2 3年。 12例均为单节段突出 ,7例有明确外伤史。 9例为椎间孔型 ,3例为椎间孔外型。L2 / 31例 ,L3/ 45例 ,L4/ 5 5例 ,L5 /S11例。左侧突出 5例 ,右侧突出 7例。 12例均有腰痛伴下肢或臀部放射痛 ,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2±6)个月.6个月后X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钛网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评定,术前(4±0.5)分,术后(13±0.8)分,平均改善率为85%.结论 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腰椎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分析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用钉-棒联结结构固定棒杆,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Cage)融合,或行横突间植骨。结果随访时间2~37个月,根据Macnab手术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20%。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使用安全,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开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选择性开窗,尽可能保留患侧上下关节突,避免后结构切除过多引起的腰椎不稳,避免了椎间孔外入路的盲目性。结果35例均顺利摘除突出髓核,放射痛消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随访结果参照陆裕朴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4.29%。结论只要解剖层次清楚,认真术前计划,选择性开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手术恢复快,不需植骨,术后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单侧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及单侧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本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将滑脱椎体提拉复位,一侧半椎板减压,另一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其中退变型18例,峡部型10例。L滑脱20例,b滑脱8例,其中Ⅰ度20例,Ⅱ度8例。结果 术后随访6~60个月,根据Nakai分级:优20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5.7%。25例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89,3%,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3~6个月)。结论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单侧后路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只有一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少。  相似文献   

15.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型者少见。据Abdulab等报道其发生率为1%~117%。多见于L4~5间隙,其次为L3~4间隙。自1994年以来,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51岁。因右下肢疼痛2年,加重1个月入院。行走困难,右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明显...  相似文献   

16.
胶原酶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秀盘突出症的溶核疗法。方法:在X线监视下,对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椎间盘内及患侧椎间孔处胶原酶注射。结果:随访6~18个月,完全没有症状15全;不能从事某些工作或娱乐受限1例。结论:在X线监视下,进行椎间盘内及患侧椎间孔处胶原酶注射,可解除神经根压迫,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9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5例椎间孔内型采用常规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切除部分椎板、椎弓峡部和小关节。2例椎间孔内型采用经关节突入路,使用X-tube工作通道,切除大部分关节突。9例椎间孔外型采用横突间入路,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部分切断横突间韧带。所有手术均需找到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切除突出椎间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平均住院日13·8d,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出血68ml。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小切口和组织损伤轻的优点,能够充分直接探查松解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枚Cage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减压后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固定术。根据JOA评分法评估术后优良率,VAS评估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3~24(13±3.7)个月。JOA评分:术前为2~6(4±2.1)分,术后3个月时为8~14(11±1.8)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1.23±8.71)%,其中优2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75%。VAS分值:术前为(6.94±0.91)分,术后1个月时为(2.31±0.82)分,末次随访时为(2.16±0.68)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椎间植骨融合率94%。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拔出、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枚cage结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失稳性腰椎问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同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2例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用钉-棒联结结构固定棒杆,应用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 随访时间6~36个月,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5.1%.结论 椎弓根内同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