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亚低温和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2±5.3...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患者预后脑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探究其临床药用价值。方法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观察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依达拉奉,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血清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血清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d时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4d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机体机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入院后立即给予依达拉奉30mg,溶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14d,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45例,只给予基础治疗。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清CRP水平,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CRP水平在梗死后第7天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第14天血清CRP水平和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第7天、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4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血清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以及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和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连用14d;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连用14d)和低分子肝素(连用7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估其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优于对照组(P〈O.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对脑梗死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58例,随机单盲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共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依达拉奉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04%,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1.31%(P〈0.05)。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作为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时间均为14 d。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评定(采用NIHSS量表),同时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 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 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时在脑保护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8例,予以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48例,予以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7d及治疗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入选的脑梗死患者被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ivgtt,q12h。结果:治疗后14d,脑脊液中的TNF-α在依达拉奉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疗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亚低温疗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把92例大面积脑梗死并发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亚低温治疗组给予33~35℃的低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和药物降温治疗。10d后评定2组患者的体温、心率等指标;1个月后根据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体温、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亦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P<0.05),预后较好。结论 亚低温疗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树峰  尹文  虎晓岷 《疑难病杂志》2013,(2):126-128,167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MCAO模型,梗死2h后再灌注,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及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组(联合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病理变化及大脑缺血面积并比较。结果 (1)依达拉奉组与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均<0.01)。(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依达拉奉组与联合组S0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P<0.01),且联合组与依达拉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病理学检查均较假手术组差,但联合组好于依达拉奉组好于模型组(P<0.01)。(4)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脑缺血面积较假手术组增大,而联合组<依达拉奉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给予丹红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4.5%,总有效率83.9%,对照组显效率45%,总有效率70%,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醒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局部亚低温的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后局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HICH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发病后第5天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发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Barthel指数(B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出血侧PI显著降低,出血侧Vm显著增高(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率、NDS显著降低(P〈0.05);而BI则无统计学意义(P=0.094)。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抑制HICH微创术后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改善出血侧脑循环,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黄蔚 《当代医学》2014,(26):3-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永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7),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G-Pcs评分)情况,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G-Pc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1%,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至201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中hs 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重型>中型>轻型,二者呈正相关(r=0.252,P<0.05)。结论:hs 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的形成,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