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Survivin、eIF4E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Survivin、eIF4E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urvivin、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1%(41/46)、87.0%(40/4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Survivin、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27/28)、92.9%(26/28),无淋巴结转移者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2/18)、61.1%(11/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urvivin、eIF4E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eIF4E和mTO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外科手术中获取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60例,采用RT-PCR及ELISA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OR和eIF4E基因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TOR和eIF4E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OR和eIF4E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临床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TOR和eIF4E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TOR和eIF4E基因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联合检测两者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可能有助于恶性程度的评估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真核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survivin蛋白在小儿喉乳头状瘤及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喉乳头状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IF4E、survivin蛋白在48例儿童喉乳头状瘤和15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将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染色强度相结合判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IF4E、surviv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42%、81.25%,均明显高于它们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率26.67%、4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F4E、survivin蛋白在儿童喉乳头状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与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多发性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在胃癌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IF4E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eIF4E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3%(29/3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58.8%(20/34)(P〈0.05)。eIF4E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eIF4E可作为胃癌进展和预后较差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检测Ral-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芯片中68例乳腺癌(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54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RalA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Ral-A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膜。导管原位癌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浸润性导管癌级浸润性小叶癌表达均低于导管原位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浸润性乳腺癌中Ral-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级有关(P<0.05)。结论:Ral-A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分级有关,提示Ral-A在乳腺癌的演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phB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榆测65例浸润性导管癌以及12例癌旁乳腺组织中的EphB4、ER、PR、CerBb-2、P53的表达.结果 EphB4在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EphB4的表达与CerBb-2及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ER、PR及淋巴结转移元相关性(P>0.05).结论 EphB4 在乳腺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37例导管原位癌(BDCIS)及53例癌旁正常组织(NBTAC)中的ATM mRNA的表达.结果:①ATM mRNA在BID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NBTAC(P< 0.01).②ATM mRNA在BDCIS的表达低于NBTAC,但无统计学意义.③ATM mRNA在Ⅲ级BIDC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Ⅰ级分化组(P<0.05),但Ⅰ与Ⅱ级和Ⅱ与Ⅲ级分化组间ATMmRNA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④ATM 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间呈正相关(r=0.312,P<0.05),即组织分化越低,ATM mRNA表达越低.⑤ATM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⑥ATM mRNA表达在患者临床分期Ⅱ+Ⅲ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Ⅰ期的表达(P<0.05).结论:ATM mRNA在BTDC组织中表达降低,可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基因干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mTOR/eIF4E信号通路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在31例低级别胶质瘤( Ⅰ、Ⅱ级)和33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以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mTOR和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TOR和eIF4E蛋白表达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mTOR和eIF4E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在高级别胶质瘤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78.79%、78.79%)显著高于低级别组(35.48%、45.16%,P<0.05),且mTOR和eIF4E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449,P<0.01).结论 mTOR和eIF4E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增加,mTOR/eIF4E信号通路可能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eIF4E与VEGF在喉鳞癌(LSCC)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喉鳞癌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20例新鲜喉鳞癌标本的癌中心区(TC,tumor core)、过渡区(TR,transtion core)及病理证实的无癌区(TF,“tumor-free”core)中eIF4E、VEGF、及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eIF4E在喉鳞癌的无癌区(TF)、过渡区(TR)及中心区(TC)的表达水平呈进行性增高;VEGF在喉鳞癌的癌中心区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过渡区及无癌区;eIF4E与VEGF二者之间密切相关,结论 过度表达的eIF4E是喉鳞癌恶性改变及判断其恶性程度的一个分子标志;VEGF的高表达与喉鳞癌的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其或许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二者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为喉鳞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Survivin和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 和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0例喉鳞癌组织标本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Survivin 与eIF4E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Survivin在喉鳞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而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12.19,P<0.05).Survivin的表达与喉鳞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χ2=8.993、7.238,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χ2=1.134,P>0.05).eIF4E在喉鳞癌和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5%和65.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54,P<0.05),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χ2=0.054~2.477,P>0.05).Survivin 和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Survivin 与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有关,但两者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住我院实施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17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及病理特征.结果 IDC组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45.85%,明显高于DCIS组患者的3.92%和DCIS-MI组患者的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在病灶形态、边缘、周边毛刺、回声类型、有无钙化及周边组织血流情况方面与DCIS组、ID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粉刺型比例为76.71%,明显高于DCIS组的46.81%和IDC组和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的C-erbB-2阳性率为62.75%,明显高于DCIS组的57.45%和IDC组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DCIS-MI和IDC三者存在不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临床上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及分型,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microRNA-146a(miR-146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146a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5例乳腺浸润导管癌及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iR-146a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44.6%vs 66.2%,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146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ER、PR、c-erbB-2、ki67、p53、E-cadherin过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iR-146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作为重要的抑癌因子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记物或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NF-κB和eIF4E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和子宫内膜样癌(EC)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和eIF4E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EIN及EC中的表达,应用Mann-WhitneyU检验及Wilcoxon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NF-κB在5组中呈递增性表达,EIN组与EC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 05),与其余两组组间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2)eIF4E在E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EIN,且EIN组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3)NF-κB和eIF4E在EIN及相关病变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 = - 0.949,P<0. 05)。结论:NF-κB和eIF4E在EIN及EC中高表达,在EIN发展为EC的过程中逐渐被激活,进而加速转录、翻译,增大EIN进展为子宫内膜样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 TOR和e IF4E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45例原发性肝癌中m TOR和e IF4E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图像采用Biosens Digital Imaging System v1.6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结果的染色标记强度用平均灰度值表示,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对m TOR与e IF4E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m TOR和e IF4E在组织中的表达均为远癌肝组织组<癌旁组<肝癌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 TOR和e IF4E在组织中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m TOR和e IF4E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肝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中起着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癌及其前驱病变Yes 相关蛋白1 ( YAP1 ) 、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变化,探讨三者在子宫内膜样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增殖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及子宫内膜样癌中的 YAP1、PTEN和eIF4E的表达水平。 结果: YAP1和eIF4E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 P<0.05),PTEN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缺失率显著高于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 P <0.05)。YAP1与PTEN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20, P<0.05), YAP1与eIF4E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818,P<0.05)。结论:从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 EIN到子宫内膜样癌YAP1和eIF4E的阳性表达率和PTEN的缺失率逐渐增高,三者可能协同参与了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半定量分析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IF4E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使用Image pro-plus 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eIF4E蛋白表达的阳性强度。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MOD值)分别为0.189±0.059和0.108±0.021,两者M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IF4E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GIO分期及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 eIF4E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恶性改变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原发性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为74.4%(61/82)。SSTR阳性表达强度与年龄(P=0.881)、肿瘤大小(P=0.522)无关,但不同病理分期(P〈0.001)、分化程度(P=0.021)的肿瘤组织其SSTR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为74.4%,因此,对大多数疑为乳腺癌的患者可应用核素显像技术(SRS)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癌组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n=61)中SPARC的表达,以远离肿瘤的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n=32).对与SPARC表达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上皮细胞中SPARC阳性表达率为31.3%,间质细胞未见SPARC表达(0%).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癌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在间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70.5%,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淋巴结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细胞中SPAR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46.7%us22.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PARC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伴有癌转移淋巴结的SPARC阳性表达与原发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高,提示SPARC可能通过间质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调控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同时肿瘤细胞SPARC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E2F1和ki-6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1例IDC、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2F1、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E2F1和ki-67蛋白表达率在IDC组织分别为47.3%(43/91)和69.2%(63/91),在不典型增生组分别为11.1%(2/18)和16.7%(3/18),正常组均不表达,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乳腺癌组织E2F1和ki-67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E2F1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E2F1、ki-67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它们可能是参与IDC病程进展的重要因子,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