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吕振冠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3,7(4):346-347
<正> 主动脉窦瘤破裂临床上并非罕见,国内报道约占心内直视手术的2.95~4.5%。我院近两年来经二维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DE~PDE)诊断的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例,均为男性,1例22岁,1例25岁,病程7天~1月。经转外院手术证实均为无冠窦瘤破入右房。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2例均有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像仪重点观察主动脉窦部情况,右室容量负荷,左室容量负荷,室间隔与主动脉前壁的连续性,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壁运动幅度以及主动瓣活动状态等。结果:单纯主动脉窦瘤不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只有主动窦瘤破裂后出现。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有特征性改变,能清晰地显示出窦瘤破裂的部位和大小,活动情况以及窦瘤破裂对心脏各腔室负荷的影响。结论: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尤其是二维超声与超声多普勒联合应用,使之有可能应用这一非创伤性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是目前诊断窦瘤破裂的最佳方法,为其它检查方法所不可相比,为手术等治疗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已有较多报道,将我们经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6例,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6例,5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24~55岁。3例有突发性胸痛,2例为逐渐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有心悸、胸闷、胸痛;1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所用仪器为Acusonl28*P/10型电脑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0MHZ。患者取仰卧、左侧卧位,选择胸骨左缘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及心尖四腔心、五腔心切面,并同步摄像。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像仪重点观察主动脉窦部情况,右室容量负荷,左室容量负荷,室间隔与主动脉前壁的连续性,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壁运动幅度以及主动瓣活动状态等.结果单纯主动脉窦瘤不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只有主动窦瘤破裂后出现.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有特征性改变,能清晰地显示出窦瘤破裂的部位和大小,活动情况以及窦瘤破裂对心脏各腔室负荷的影响.结论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尤其是二维超声与超声多普勒联合应用,使之有可能应用这一非创伤性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是目前诊断窦瘤破裂的最佳方法,为其它检查方法所不可相比,为手术等治疗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瘘的超声表现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冠状动脉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确诊.结果:42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超声诊断正确39例,均为单发瘘口,漏诊1例多发瘘口(3个瘘口)为单发,误诊两例分别为川崎病、主动脉窦瘤破裂.超声诊断冠状动脉瘘单发瘘口准确率92.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及其合并畸形直接、安全、快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7.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2月主动脉窦瘤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42岁,平均28岁。发病后均有胸闷、气急、心前区剧痛等症状,部分伴双下肢浮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8.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评价吴康宁黄承※(南京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医院210048※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发病率在心前区连续性杂音中仅次于动脉导管未闭,占第二位。由于此病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且常合并有室间隔缺...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约占先心病的0.25 %~0.4%[1],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本文总结分析了1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冠状动脉瘘,旨在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11.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为CAF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确诊为CAF的患者29例,统计分析2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09 ± 156)岁;19例(655%)患者有胸痛、心悸或心脏杂音等相关症状及体征;心电图正常或非特异性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CAF主要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79%)和右冠状动脉(276%),右心房(344%)和肺动脉干(310%)为最常见的瘘口。结论〓CAF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畸形,瘘口常位于压力较低的心腔或大血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CAF累及的冠状动脉和瘘口位置。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介入治疗瓦氏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瓦氏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用导管法对1例瓦氏窦瘤(右冠窦)破人右心房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等,对封堵术前后心脏杂音、各心腔压力、心腔大小变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用12/14 mm的国产PDA封堵器成功封堵.术后即刻心脏杂音消失,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分别由术前的21/10、52/2、50/14 mmHg下降为14/5、34/0、33/15 mmHg,左心室内径术前为57 mm,术后第3天复查为49 mm;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瓦氏窦瘤破裂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对适合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外科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患者27例。27例均补片修补窦壁,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18例用单个补片覆盖修补窦壁和室间隔缺损17例(94.44%)、主动脉瓣成形5例(18.52%)、主动脉瓣置换4例(14.82%)。结果死亡1例(3.70%),治愈出院26例(96.30%)。随访1个月~4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主动脉瓣轻度反流3例。结论补片是治疗主动脉瓣窦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9年间2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式及疗效。其中窦瘤破入右室15例,破入右房9例,破入左房1例,全组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VSD)8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者11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本组病人全部经窦瘤破入的心腔切口修补、处理瘤体,清除赘生物,同时矫治合并的心脏畸形。结果患者术后48h死亡1例,术后24h再次手术1例,死亡率4%,无远期死亡;余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急症,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对预后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56层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56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1006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瘘,分析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造影(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10068例CTA中检出冠状动脉瘘(CAF)28例,检出率为0.28%,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1例,冠状动脉-右心房1例,冠状动脉-右心室1例,冠状动脉-左心室4例,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1例.结论 256层CT血管造影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血管异常和瘘口,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对该部分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术前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照分析影像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中老年多发,临床表现可为鼻塞、涕中带血或鼻出血。肿瘤可有伪膜,肿瘤内可有出血、囊变、钙化,增强扫描多有较明显强化,部分可见多发小斑片状明显强化,病灶较大时可压迫周边骨质引起吸收破坏。结论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少见,误诊率高,但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性,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川崎病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了解冠状动脉管壁光滑程度、内径及其与主动脉根部内径的比值.结果 109例川崎病患儿中59例冠状动脉无明显异常,41例轻度扩张,7例冠状动脉瘤形成,2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形成,其中单纯左支受累31例,主干受累者23例,左前降支受累8例;单纯右支受累5例,左、右支均受累14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判断是否受损及程度,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治、随访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 is a rare cardiac anomaly thought to be caused by a deficiency of fusion of the aorta's media with the aortic valve's annulus fibrosis, or by actual detachment. It is usually congenital but les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endocarditis, atherosclerosis, trauma, syphilis, or aortic dissection. Since the first report in the mid-eighteenth century,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 has been described increasingly. The estimated prevalence of the disease is about 1%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heart surgery, and the morbidity is higher in the oriental than in Wester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提出对这种复杂畸形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6年10月,共1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冠脉解剖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总结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特征性指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例患者术后心梗严重低心排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04.8±44.9) min,阻断时间(71.9 ±34.1) min,呼吸机辅助呼吸(26.0_±20.5)h,术后出院时间(12.5±7.7)d.术后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包填塞1例;心肌梗死2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经电话或再次住院随访,1例患者失访.随访患者均无症状存活.平均随访58.2(10 ~ 105)个月.无因心脏事件再次手术患者.结论 对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这种少见畸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多源螺旋CT三维重建是诊断的重要方法,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术式应选择个体化方案,手术近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