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UA的患者284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24例)。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18.8%)相比,治疗组住院期间所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7%)有所降低,P〈0.05。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UA治疗中可减少30d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持续应用替罗非班72小时.对照组除不给予替罗非班外,其他药物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也有较多改善,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UAP,可以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治疗剂量无严重出血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组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分层高危组的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纽(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30d内所观察MACE发生率有所降低(7.78%,26.67%,P〈0.05)。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高危ACS治疗中可减少30d内MACE,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对照组除常规的抗心肌缺血外,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与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治疗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变化及用药前后的APTT、Hb、Plt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p〈0.05(u=2.2.54),心功能得到改善p〈0.01;替罗非班组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两组间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能有效的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心功能,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59例,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比较各亚组间48h心电图改变、住院期间及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的发生率等。结果示两组中替罗非班亚组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0.01);内科保守治疗组中替罗非班亚组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亚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S患者使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70例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标准化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基础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替罗非班,观察在住院2周内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两组心电图的改善和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高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助于压低的ST段及T波倒置恢复,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倾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国产替罗非班治疗,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改善状况,治疗组在治疗后3 d,好转率为71%,治疗后7 d好转率为93%,均高于对照组(5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和出血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国产替罗非班能够明显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30例)和对照组(常规PCI,30例)。替罗非班组PCI术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半量肝素,对照组仅应用全量肝素治疗,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血流情况,24h及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为96.7%(29/30),对照组为80.O%(24/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6.7%(2/30),对照组16.7%(5/30)(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UAP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5).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 U/次,1次/12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0.1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72h.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3% vs 63.6%)(χ2 =8.30,P=0.007);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09% vs 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438);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 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42).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纯用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负荷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2例,分为试验组(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PCI)42例和对照组(静脉负荷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等的发生。结果试验组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min达到TIMI3级血流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h、4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66%(P〈0.05)。两组间所有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焦虑白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比较治疗后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ST段变化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19、4.09,P〈0.05),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1.86,P〈0.0.1)。结论: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减轻或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躯体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玲  康丽娜  吴道舒  邱明晶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20-1421,142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UA患者冠脉介入术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UA患者符合介入治疗条件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8.3±7.8)岁。随机分成实验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PCI.n=43)与对照组(直接PCI.n=37),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对比两组患者PCI术中血流TIMI分级情况。结果:实验组慢血流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2.33%:16.22%P〈0.05)。结论:UA介入治疗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静  陶贵周 《医学综述》2009,15(12):1886-188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和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UA患者11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观察组)患者59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CD_8+、CD_4+、CD_4+/CD_8+/CD_8+)及NK细胞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分析代谢综合征对U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CD_3+)及NK细胞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分析代谢综合征对U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CD_8+及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_4+及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_4+/CD_8+/CD_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再发心绞痛比例高于对照组(33.9%vs.17.0%,P<0.05),心源性病死率亦高于对照组(27.1%vs.11.3%,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受损较重,血清瘦素水平较高,这可能是导致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宋红云 《疑难病杂志》2010,9(8):572-57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10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片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心绞痛、心电图、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4%vs 64.0%,P<0.05);各心率变异性参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P<0.01);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5%vs 36.0%,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UAP安全有效,并能提高其心率变异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国产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结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IMI 3级获得率96%,与对照组相比(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为(22.9±5.8)帧数,低于对照组(30.9±12.5)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ush分级观察组3级获得率68%,与对照组(2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峰浓度(1 856.5±320.6)IU/L低于对照组(2 315.5±624.6)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0 min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66.9±14.9)%大于对照组(40.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通1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均分为2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通1号,连用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3.34±0.91)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为(2.94±0.82)min/次,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05±0.64)次/周,(5.99±0.52)min/次,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但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显总有效率为66.67%,2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通1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次数为(1.32±0.31)次/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8±0.35)次/d(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胸闷的发生次数为(1.18±0.28)次/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0.30)次/d(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