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高  陈岭 《中国全科医学》2012,(28):3284-3286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强迫症诊断标准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为强迫症组,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及其父母进行比较,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强迫症组神经质(15.0±6)、精神质(7.1±3)得分高于对照组,内-外向(11.2±5)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父母、父亲神经质〔(12.3±4)、(12.8±5)〕得分与对照组父母、父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父母、母亲、父亲内-外向〔(10.7±4)、(10.5±5)、(10.8±4)〕得分与对照组父母、母亲、父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母亲精神质(5.2±2.2)与对照组母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患者内-外向得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内-外向得分呈正相关(r=0.368,P<0.05),而与强迫症患者母亲精神质得分呈负相关(r=-0.368,P<0.05);强迫症患者神经质得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精神质得分(r=0.387,P<0.05)以及强迫症患者父亲神经质(r=0.533,P<0.01)得分呈正相关;强迫症患者掩饰性得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掩饰性得分(r=0.412,P<0.05)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其父母相关,强迫症父母具有的某些特质性人格特征,可能通过遗传或者后天教养影响其子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特点,为青少年抑郁障碍实施家庭干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00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组受试者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①青少年抑郁障碍与健康青少年在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在内外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神经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矛盾性得分显著增高,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因子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父亲的过分保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呈正相关,与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呈负相关,而父母双方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呈负相关,父母双方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EPQ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呈正相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娱乐性与EPQ的4个维度均相关。 结论 ①相对于正常青少年,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存在更多的问题;②不良家庭环境、不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导致青少年人格问题、抑郁情绪的出现,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会促进患者人格成长、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罗湘蓝  刘平 《重庆医学》2021,50(5):815-818,823
目的 研究癫痫患者家庭环境及双亲人格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该中心就诊的30例癫痫患者(研究组)、3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60例研究组双亲(患者双亲组)、60例对照组双亲(对照双亲组)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评估,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EPQ评分各维度值中,研究组在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013,P=0.043;t=5.069,P=0.031).研究组双亲在神经质和精神质评分明显高于双亲对照组(t=6.452,P=0.000;t=6.272,P=0.000).患者母亲精神质与患者内外向呈负相关(r=-0.24,P=0.026),患者母亲掩饰程度与患者精神质呈正相关(r=0.26,P=0.021).研究组FES-CV中家庭的控制性、矛盾性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546,P=0.028;t=4.045,P=0.000),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亲密度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563,P=0.021;t=-4.054,P=0.000;t=-4.096,P=0.000;t=-3.079,P=0.000).患者家庭矛盾性与患者神经质呈正相关(r=0.35,P=0.016),家庭亲密度与患者神经质呈负相关(r=-0.26,P<0.05),家庭娱乐性与患者内外向呈正相关(r=0.27,P=0.013),家庭组织性与患者精神质呈负相关(r=-0.20,P=0.011),患者家庭成功性与患者精神质呈负相关(r=-0.25,P=0.012).结论 癫痫患者存在不良性格基础,且双亲不良性格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癫痫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期精神虐待对大学生人格及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儿童虐待史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河南省某高校的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除儿童期母亲憎恶与成年期人格中内外倾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儿童期精神虐待与大学生人格均呈显著相关(P<0.01);儿童期精神虐待4个维度与大学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257,r=0.304,r=0.237,r=0.256).②儿童期父亲憎恶在神经质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243,P<0.01)为正,儿童期母亲忽视在大学生精神质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206,P<0.01)为正,儿童期父亲忽视在大学生内外倾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43,P<0.01)为负,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儿童期父亲憎恶与母亲憎恶对大学生抑郁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分别β=0.078,β=0.103,P<0.05),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4%;③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儿童期父亲憎恶通过成年期神经质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抑郁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9.8%.结论 儿童期精神虐待对大学生人格及抑郁情绪有直接预测作用;此外,儿童期精神虐待还通过成年期人格的部分中介作用对个体成年期抑郁情绪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及其亲属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差异.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2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32例患者父母(为避免混淆,患者父母组称患者亲属组)及2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少年强迫症组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较少,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较多(P<0.05),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的亲密度、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较少,矛盾性和控制性较多(P<0.05);强迫症亲属组的父母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较正常对照组少(P<0.05),家庭环境各因子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青少年强迫症组与强迫症亲属组相比,患者的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及偏爱较多,母亲的温暖、理解较少(P<0.05);患者感受到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较少,矛盾性和控制性较多(P<0.05).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这些不良的家庭相关因素可能是父母与患者之间双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归因风格、认知态度、个性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定群研究的方法确定大学一年级63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各班进行团体测验.结果 ①抑郁与EPQ的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9,r=0.572,均P<0.01);②抑郁与MMCS的能力、背景、运气正相关(P<0.01);③抑郁与DAS量表中除强制性外的各因子均相关(P<0.01);④MMGS的能力、努力、背景、运气四因子与DAS量表各因子均相关(P<0.01).⑤神经质、吸引与排斥、精神质、内外向、完美性、掩饰六因子进入抑郁回归方程(F=60.226,P=0.000,r=0.609).结论 功能失调性态度、归因风格、个性在抑郁的发生中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其心理健康、人格、父母人格及养育方式的关系,寻找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家长问卷)筛查591名儿童的行为问题,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调查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少年版)调查儿童人格状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家长的人格状况及其教育方式,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评估、比较. 结果有行为问题儿童的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焦虑程度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1),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5).有行为问题儿童的母亲拒绝、否认得分均可能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1),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及母亲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5).有行为问题儿童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P<0.01),内外向、神经质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P<0.05).有行为问题儿童家长的神经质得分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家长(P<0.05).儿童行为问题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儿童恐怖倾向、父亲偏爱被试、家长神经质(以上回归系数均大于0);儿童行为问题可能的保护因素有家长精神质(回归系数小于0).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家长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有关,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改变家长人格及家长教养方式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贾娜娜  莫亚莉  金曼  闫盼  秦刚 《浙江医学》2021,43(24):2640-2643,26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抑郁情绪与甲状腺功能及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市拱墅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7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结果(总分≥8分为存在抑郁),合并抑郁63例(观察组),未合并抑郁11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及人格特征评分,同时比较合并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及人格特征评分,以及分析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甲状腺功能水平及人格特征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轻、中、重度抑郁分别为33、19、11例。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神经质、精神质及效度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FT3、FT4及T3水平及EPQ的外倾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不同程度抑郁患者TSH水平及EPQ的神经质、精神质评分比较,均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均P<0.05);而FT3、FT4、T3、T4水平及EPQ的外倾性、效度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与TSH水平及EPQ的神经质、精神质评分均呈正相关(r=0.855、0.984、0.947,均P<0.05);TSH水平与EPQ的神经质、精神质评分均呈正相关(r=0.836、0.815,均P<0.05);精神质评分与神经质评分呈正相关(r=0.941,P<0.05)。结论T2DM合并抑郁患者多具有神经质或精神质倾向的人格特征,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且受抑郁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我区回汉大学生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O)对宁夏两所高校的7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父母养育方式中,回族大学生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多于汉族.回族大学牛母亲的拒绝否认少于汉族.回族大学生人格的内外向上和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维度无差异.②回族父亲的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过度保护与神经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汉族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均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均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结论 回汉大学生人格及父母养育方式不同;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格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参加黑龙江省侦破命案指挥员培训班的236名刑警进行调查.结果 刑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4%.GHQ总分与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消极应对分数之间呈正相关(r1=0.341,r2=0.437,r3=0.329,P<0.01),与内外倾(E)、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分数之间呈负相关(r4=-0.224,r5=-0.151,r6=-0.13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P、E、消极应对有意义,其方程为y=39.031+0.465X1+0.512X2-0.330X3+0.21X4.结论 黑龙江省刑警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性格内向、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问题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68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和64例健康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同时利用t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母亲的抑郁因子分高于父亲,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内外向因子分[(47.65±9.97)分]低于对照组[(52.91±11.02)分],差异有显著性(t=2.87,P<0.01);神经质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01,P<0.05),父亲的内外向因子分低于母亲,差异有显著性(t=2.43,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神经质因子对SCL-90的总分及各因子均有影响.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母亲的抑郁问题明显多于父亲;其人格特质具有偏内向性和高神经质的特点,父亲比母亲的偏内向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伟  高平青  程楠  郭丽英  解亚宁  赵静波  张明 《医学争鸣》2006,27(15):1418-1420
目的:研究某部武警新兵交往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评981名新兵的交往焦虑状况、人格、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并作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入伍新兵的交往焦虑平均分(42.93±7.35). 交往焦虑与神经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6,0.26,P<0.01);与内外向、积极应对、自尊、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3, -0.26,-0.15,-0.24,P<0.01). 进入以交往焦虑评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有神经质、内外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自尊(R=0.58,R2=0.34,P<0.01). 结论:神经质、内外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自尊是影响交往焦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初中生个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问卷中文版(FES~CV)》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青少年版》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初中学生376人。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与个性(EPQ)的各个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精神质(P)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呈低度正相关忙0.312,0.240,P〈0.01),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呈低度负相关(r=-0.351,-0.348,P〈0.01);内外向(E)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因子呈低度正相关(r=0.304~0.381,P〈0.01),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呈低度负相关(r=-0.278,-0.249,P〈0.01);神经质(N)与矛盾性呈低度正相关(r=0.279,P〈0.01),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呈低度负相关(r=-0.263~0.360,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质(P)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矛盾性、亲密度、控制性、情感表达;内外向(E)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亲密度、娱乐性、矛盾性和情感表达;神经质(N)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矛盾性、情感表达和亲密度。结论:应重视开展初中生家庭咨询或家庭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受虐初中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系统分层抽样问卷调查,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对昆明市3所中学的1115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筛出儿童期受虐学生212名,并选取与儿童期受虐学生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非受虐学生212名作为对照组。进一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研究组EPQ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掩饰度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MBU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SRS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相关分析中,研究组EPQ的精神质因子与EMBU中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负相关,与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呈正相关;外向性因子与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正相关,与母亲的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呈正相关;神经质因子与父母的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因子呈正相关,与母亲的惩罚严厉和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正相关,与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负相关;掩饰度因子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拒绝否认因子呈负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与精神质、外向性和神经质因子呈正相关。研究组精神质因子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呈负相关;外向性因子与SSRS各因子呈正相关;神经质因子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呈负相关;掩饰度因子与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儿童期受虐初中生的人格特征异于非受虐初中生,其父母教养方式与非受虐初中生比较存在明显不同,其社会支持也较低。儿童期受虐初中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儿童攻击性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生79名、女生102名)进行测评.结果 儿童行为量表中男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道德宗教观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22,r=-0.224,P<0.05),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M1)、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F5)呈显著正相关(r=0.228,r=0.219,P<0.05);女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86,r=-0.212,r=-0.216,P<0.01或P<0.05),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23,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对男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对女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良好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及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级刑警的人格及应对方式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36名黑龙江省中级刑警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中级刑警的精神质(P)维度得分[(5.64±3.00)分]明显低于常模[(7.32±3.29)分](P<0.01),内外倾(E)、神经质(N)维度得分[E:(12.67±3.80)分;N:(11.70±4.41)分]明显高于常模[(9.65±4.37)分,(10.23±4.59)分](P<0.01,P<0.01).各年龄组的P分刑警组低于常模(P<0.05),E分刑警组高于常模(P<0.05),40~49岁组N分[(11.66±4.52)分]刑警组高于常模[(9.23±4.74)分](P<0.01).刑警的积极应对方式均分[(1.96±0.45)分]高于常模[(1.78±0.52)分](P<0.01),消极应对方式均分[(1.45±0.61)分]低于常模[(1.59±0.66)分](P<0.01).精神质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均分呈负相关(r=-0.20,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分呈正相关(r=0.20,P<0.01).内外倾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均分呈正相关(r=0.25,P<0.01),神经质维度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分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黑龙江省中级刑警的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与普通人群存在明显不同,有其职业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具体的人格特质表现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根据一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健康人群和临床上确诊的轻中度抑郁症各217例,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其人格特质,比较两组患者人格特质上的差异。结果抑郁组精神质(P)、神经质(N)得分(50.34±7.86、61.15±7.68)高于健康组(48.12±9.25、46.26±9.58),内外向(E)得分(42.96±8.97)低于健康组(53.67±10.64),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值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抑郁组与健康组内外向(E)和神经质(N)值有显著差异,中度抑郁组与健康组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说谎(L)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结果 HAMD-17得分与精神质(P)(r=0.228)、神经质(N)(r=0.397)呈正相关,与内外向(E)(-0.249)呈负相关。结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患者具有较高得分水平的神经质和精神质,而较低得分水平的内外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贵州省望谟县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7 ~ 15岁)作为调查工具,223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监护类型、父母文化程度及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频率作为影响因素,对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及掩饰度4个不同维度的标准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监护类型的影响下的留守儿童在内外向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程度3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文化程度及与父母联系频率影响因素下的森克人格问卷中4个维度分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儿童内外向维度在不同监护类型因素下呈内向倾向型,以与父母辈作为监护人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9.
马丽  姚丽  张琳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57-1159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S)、自尊量表(SES)、抑郁量表(SDS)及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EPQ)对宁夏两所高校的402名回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回族大学生中,女生求助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贫困学生的解决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不同信仰程度的回族大学生在求助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与自尊呈正相关,与抑郁、人格精神质维度呈负相关;自责与抑郁、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幻想与抑郁、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退避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合理化与抑郁、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结论 宁夏回族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性别、家庭状况、信仰程度、抑郁、焦虑、人格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自信特点,探讨自信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526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①男生自信得分[(144.71±16.04)分]高于女生[(141.13±15.76)分,t=2.558,P<0.05];城市学生自信得分[(145.14±15.66)分]高于农村学生[(141.54±15.99)分,t=2.394,P<0.05];独生子女自信得分[(146.50 ±16.76)分]高于非独生子女[(141.57±15.61)分,t=2.910,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信差异有显著性(F=2.708,P<0.05).②自信与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r=0.548,P<0.01),与神经质(r=-0.207,P<0.01)及精神质(r=-0.476,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信存在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年级差异,并且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