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切取的患者自体膀胱粘膜分别保存于林格氏液和氧合稀释血液中,并分别于0、30、60分钟制成标本,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保存60分钟,氧合血液保存组膀胱粘膜的内质网、线粒体、核基质电子密度基本正常,林格氏液保存组出现不可逆损伤。将氧合稀释血液保存的膀胱粘膜用于治疗尿道下裂10例,仅1例术后出现尿瘘。而16例用林格氏液保存的膀胱粘膜患者中,4例术后出现尿瘘,2例出现尿道狭窄。提示氧合稀  相似文献   

2.
1997年 ,我院收治 1例合并多种先天性畸形的膀胱外翻患者 ,施行回肠膀胱术后效果理想 ,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15岁。自幼即膀胱外翻并合并多种先天性畸形。2岁时去外院行膀胱外翻关闭术及尿道上裂修补术 ,术后 5个月膀胱又翻出。患者于 1997年 3月 2 6日来我院诊治。查体 :T37.2℃ ,P82次 / min,R2 0次 / min,Bp15 / 8k Pa。下腹正中可见外翻的膀胱粘膜裸露 ,色泽鲜红 ,触之出血 ,伴剧痛。其前下方可见略高起的双侧输尿管间歇性喷尿。双侧腹股沟区触及核桃大小肿块各一 ,能部分回纳于腹腔。阴茎短小、扁平 ,无尿…  相似文献   

3.
膀胱全切低压回肠代膀胱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低压回代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及远期疗效,对16例全膀胱切除的膀胱患者施行回肠袋近端肠管人工套叠加隧道式输尿管肠吻合术,同时用2%碘酊处理回肠袋粘膜,以减少肠粘膜分泌与吸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平均5小时50分钟,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1-72个月,全部患者白天均能自控排尿,无输尿管返流、代谢性酸中毒、无再次手术者。表明本术式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比较少见,临床误诊率较高。本病多发于50~70岁者,男女之比为2:1。其病因至今不明,由于输尿管粘膜的上皮和膀胱及肾盂粘膜无论在胚胎来源上或组织形态上都完全相似,故一般认为和肾盂肿瘤、膀胱肿瘤一样,与亲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6岁。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行体外反搏治疗,3次反搏均见肉眼血尿。尿常规:蛋白十,白细胞卅,脓细胞卅。前列腺液脓细胞卌。尿素氮23mg%,血沉、血常规、肝功、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均正常。B超提示膀胱壁囊肿。后经X线摄片提示膀胱结石。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2块结石分别为7cm×7cm×7cm及5cm×4cm×1.5cm,控制感染后行耻骨联合上膀胱切开取石术,术中发现结石嵌顿于两输尿管口之间的膀胱三角后窝与膀胱前壁之间,膀胱粘膜充血,粗糙,明显增厚,取出2块结石,重573g,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神经、内皮素 (ET) - 1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的改变和意义。方法 运用 NADPH组织化学及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 1 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不全梗阻性膀胱及 1 0只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无梗阻性膀胱的兔血浆、尿液及膀胱平滑肌组织中 ET- 1和膀胱平滑肌中 NOS神经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兔膀胱体、膀胱颈部粘膜及膀胱体平滑肌 NOS神经均明显减少 (膀胱体粘膜为 P<0 .0 5,膀胱颈粘膜为 P<0 .0 1 ,膀胱体平滑肌为 P<0 .0 5) ;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浆与尿液中 ET- 1含量均明显增高 (血浆 3 w组与血浆 6 w组均为 P<0 .0 5;尿液 3 w组与 6 w组均为 P<0 .0 0 1 ) ;实验组较对照组膀胱体部平滑肌组织 ET- 1含量明显升高 (P<0 .0 5)。结论  NOS神经的减少和 ET- 1的上调对兔不全梗阻性膀胱的功能和结构变化具有一定作用 ,为梗阻性膀胱的病理生理变化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血浆、尿液中 ET- 1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的含量上调 ,并可作为膀胱出口梗阻诊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取得良好效果。本科采用此法治疗6例,效果满意。6例中年龄最小4岁,最大21岁,平均年龄9岁。阴茎型4例,阴茎阴囊型2例,均采用膀胱粘膜尿道成形一期完成手术。除一例拆线后针眼处有少许渗尿,未经特殊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肠杆菌诱导的大鼠膀胱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将 45 只(170±10) g 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白藜芦醇实验组。 通过尿道向大鼠膀胱内植入导管并进行大肠杆 菌液灌注建立感染性膀胱粘膜损伤模型(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实验组按照 40 mg / kg 剂量灌胃给药,实验结束后 镜检观察大鼠膀胱内壁病理变化。 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 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 ELISA 法检测膀胱组织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 IL-1β)、 IL-6、IL-8、IL-10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 结果 白藜芦醇给药显著减少膀胱黏膜中炎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大鼠膀胱组织中 MDA、NO 含量,提高了 SOD、GSH -Px、CAT 活性;明显降低 IL -1β、IL-8、TNF-α,提高 IL-6、IL-10 含量;显著减少 TGF-β1 的蛋白表达。 结论 白藜 芦醇通过抗氧化、抗炎和降低纤维化作用改善大肠杆菌诱导的大鼠膀胱粘膜损伤,避免对膀胱组织伤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环磷酰胺治疗并发膀胱炎病例。自1976~1985年,有23例证实为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后发生膀胱炎。根据环磷酰胺治疗史及膀胱镜所见粘膜与粘膜下典型形态而确诊。经静脉肾盂造影(IVP)与膀胱尿道造影评价尿路解剖学。确定初始膀胱炎疗效及有无反复出血。鉴别环磷酰胺对尿路的其它影响,包括肾盂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挛缩、失禁等,并提供治疗结果。结果 23例诊断为各种疾病,包括实体肿瘤与淋巴增殖性疾病。男7例,女16例,年龄3~24岁。18例除用环磷酰胺外亦受腹部和/或盆腔放疗,仅5例单用环磷酰胺。出现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时对尿路进行评价,示膀胱输尿管返流9例(39%),肾盂积水4例(17%),膀胱挛缩3例(13%)。7例肾  相似文献   

10.
杨德安 《山东医药》1995,35(5):41-42
表浅型膀胱肿瘤占膀胱肿瘤的80%以上,其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但复发率高达60%~90%。现结合我们的经验将近年来疗效较可靠的几种治疗和预防方法介绍如下。1 化学预防 膀胱局部灌注可使药物与整个膀胱粘膜均匀接触,清除手术中遗留的肿瘤细胞,还可控制和消除肉眼难以发现的原位癌和癌前病变,效果好,副反应小,现已成为表浅型膀胱肿瘤术后常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4年6月至2000年7月,我们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年龄37~81岁,平均57岁;病史1个月至25年。以尿路刺激征、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慢性尿潴留10例,2例合并双肾积水。测残余尿均大于50ml,最多达1700ml。行尿流率检查45例,最大尿流率(MFR)均<18ml/s。术前膀胱镜检查均示膀胱颈后唇抬高,颈部粘膜僵硬水肿,失去弹性;12例膀胱颈肥厚、狭窄,内口呈领圈样突起;39例膀胱内出现膀胱小梁。手术方法:采用骶管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经尿道插入24F电切镜。首先从膀胱颈6点处切除,…  相似文献   

12.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特征 ,探讨 TERT与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选取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组织 ,用 TERT抗体和链酶卵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观察 TERT的表达程度。结果显示 :TERT阳性的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现为肿瘤细胞浆及部分胞核的棕黄色颗粒。TCC组织 TERT阳性率为 81.9% ,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认为 TCC组织中 TER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癌旁粘膜组织 ,TERT可作为 TCC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杨得安 《山东医药》1994,34(4):39-40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病率占泌尿系肿瘤的首位,75%~85%的病变局限在膀胱粘膜层,约10%将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现认为,大多数浸润性膀胱癌并非表浅癌逐步发展所致,而是开始发生时即有浸润倾向。本文概述其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眼科角膜环钻刀切除尿道狭窄瘢痕,利用膀胱粘膜代尿道,经会阴、膀胱途经为1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一、临床资料11例均为男性,年龄11~58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1~13年。尿道膜部狭窄9  相似文献   

15.
对25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施行了窥视下不切开阴道粘膜膀胱颈部悬吊术。术前玛氏试验(Marshalltest)阳性,膀胱后尿道角测定(CCG)超过110°,膀胱内压测定未见无抑制性收缩(UIC)。术后随访,24例尿液完全自控,漏尿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为96%。1例1年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告1例直肠脂肪过多症。患者男性,64岁,仅诉左下腹轻度疼痛。肛检时发现直肠狭窄,但肠壁柔软光滑。钡剂灌肠见直肠均匀性狭窄,粘膜形态良好。钡餐检查见小肠肠段向上移位。静脉肾盂造影见膀胱向上移位,但输尿管未见异常。直肠镜检查见直肠呈管状,Houston瓣消失。活检见粘膜和粘膜下层脂肪异常增多,有大量正常脂肪细胞堆积。  相似文献   

17.
1990年8月以来,我们试用威力碘进行会阴部皮肤粘膜消毒。现已用其做肛门手术150例,膀胱镜检查350例,人工流产700例,导尿术100例,会阴  相似文献   

18.
1995~ 1999年 ,我院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2 6例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12 6例患者的年龄为 5 7~ 75岁。均经 B超证实前列腺有不同程度增生 ,表现为膀胱出路堵塞和膀胱刺激症状 ,近期出现急性尿潴留 ,膀胱内残尿多 (残余尿量 >6 0 m l) ,尿路感染 ,部分患者合并膀胱结石、腹股沟疝及肾功能不全。手术方法 :打开膀胱后充分暴露术野 ,确定尿道内口和两侧输尿管开口 ,用 2 - 0铬制肠线在膀胱颈的 3点和 9点分别 8字缝扎 ,使前列腺动脉牢靠结扎。然后于突入膀胱的腺体表面切开粘膜 ,找到分离平面 ,用食指钝性顺行剥离腺体。在…  相似文献   

19.
郑宝钟 《山东医药》1993,33(6):37-38
目前国内部分医院施行的尿道改道手术,仍为直肠膀胱术及回肠膀胱术,伹方法有所改进虾J械诹嗣褚皆何?例患者施行回肠代膀胱术并自行设计了回肠折叠包埋式输尿管抗反流术。低压回肠膀胱的优点是经正常尿道排尿可随意控制,每次排尿量在300~400ml,残余尿<15ml。回肠折叠包埋式尿管的设计接近于壁间段的构造,在“膀胱”充盈、排尿压力增加的同时,两端肠管强力收缩,可阻止反流,而又不会增加“膀胱”内压引起排尿失控。术后“膀胱”逆行造影,无1例有输尿管反流,IVU和B超检查亦无肾、输尿管积水者。对回肠膀胱的粘膜用无水酒精进行处理,避免了尿道因分泌肠逍粘液引起的阻塞。对肠粘膜的有意损毁,抑制和破坏了肠道对水、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从而保证了水、电解质在早期就处于稳定。术后半年和1年随访,4例患者的电解质和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41例女性IC/PBS患者,其中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22例(A组),行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19例(B组)。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临床症状(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疼痛程度评分)及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疼痛程度评分、O'Leary-Sant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治疗后6个月上述指标B组与A组相比P均〈0.05,而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比较P均〉0.05。A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B组3例第3个月出现排尿困难,后逐渐改善,无其他不良反应。A、B组分别有2、1例在水扩张之后出现轻微肉眼血尿,后逐渐消失。A组有1例因心脏病中断治疗,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结论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缓解IC/PB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较好。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短期内能缓解症状,但疗效随时间的推移进行性下降,且伴随少量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随着药效的减退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