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浸润性淋巴细胞的细胞表型及杀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用9例胃癌患者TIL和IL2在体外共同孵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TIL的细胞表型特征。结果:TIL细胞表型特征是以CD3为主,CD4/CD8为083,NK细胞163±36%。经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20天后,CD3减少,CD4/CD8为185,NK细胞数量增至413±137%,P<001。LDH释放法测定激活后的TIL对自体胃癌细胞杀伤率比培养初期高374倍,变比对同时培养的7901胃癌细胞杀伤率高175倍。对自体和异体胃癌细胞杀伤作用均显著高于LAK细胞,且具有靶细胞特异性。结论:结果表明胃癌TIL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可能与NK细胞数量增多,导致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混合脐血血浆用于CD3AK细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刘血血浆和成人AB血清在CD3AK细胞培养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分别用混合脐血血浆和成人AB血清培养CD3AK细胞,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特性、杀伤活性及免疫表型。结果:混合脐血血浆组的增殖倍数略低于血清组,对K562、HL-60的杀伤活性则稍市于血清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为P〉0.05);两组的免疫表型都以CD3^+、CD8^+为主,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混合脐血血浆在CD  相似文献   

3.
静脉吸毒人群中20名HIV感染者CD4^+,CD8^+T淋巴细胞的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解HIV感染者免疫系统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与AIDS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20名HIV感染者进行随访调查和CD4^+、CD8^+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 95%的感染者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值,CD4^+/CD8^+比值均〈1。无症状HIV感染者与AIDS病人CD4^+T淋细胞X^-为458~299,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始终出现在AIDS的整  相似文献   

4.
用吡噻酮治疗44例晚期血吸虫病人。每个病人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2次采血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羟脯氨酸(HY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发现晚期血吸虫病人抗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T细胞百分比增高,CD8^+T细胞百分比下降,CD4^+/CD8^+比值增高(P值均〈0.01),TNF活性降低(P〈0.05),NAG和NYP的含量增  相似文献   

5.
免疫治疗对重症肌无力病人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an Z  Xu W  Liu M  Wei Y  Lei S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0):656-659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细胞免疫的异常改变和糖皮质激素及胸腺切除对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对39例MG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周围血中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并对15例MG患者经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7例MG患者在胸腺切除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1)MG患者总T细胞,总B细胞(CD19^+),传统B细胞(CD5^-CD19^+),CD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MDR1与分化抗原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MDR1^+/CD34^+表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对碘硝基四唑盐(INT)细胞毒检测法,分析了51例初治及17例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的表面分化抗原及MDR1^+基因编码的p170阳性率,并用INT法的体外药敏试验进行对照。结果:MDR1^+与CD34^+有显著相关性(r=0.842,P〈0.01),而与CD13、CD14、CD15、CD33、HLA-DR等其它髓系抗原无关;MDR1^+/CD34^+表型细胞较MDR1^-/CD34^-表型细胞缓解率、生存期、缓解期显著缩短。结论:急性白血病MDR1^+/CD34^+表型可作为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癌性胸液过继性免疫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24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自体胸液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体外经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诱导、扩增、测定了培养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6、IL2R水平,天然杀狎细胞(NK)活性的改变,并对(TIL/rIL2)治疗前后胸液病理细胞、癌胚抗原(CEA)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胸液TIL经培养、扩增后CD8、CD16、NK活性显著升高,胸液CEA水平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Bcl-2蛋白在秕生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双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31列SLE病人外周血T、B细胞和肾组织Bcl-2x蛋白表达。结果 活动期SLE病人CD3^+、CD4^+和CD8^+T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病人和正常对照组。CD19^+B细胞Bcl-2蛋白表达在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CD3^+T细胞Bcl-2蛋白表  相似文献   

9.
老龄与T淋巴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龄实验动物和老年人易患感染与肿瘤,其原因与淋巴细胞的变化有关,在老龄个体,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明确变化,表现为记忆性T淋巴细胞增多,幼稚性T淋巴细胞减少,使机体对“非己”抗原识别能力下降。CD8^+CD28^+亚类细胞减少,CD8^+CD28^-亚类细胞增多,在后者中CD95^+细胞较少,提示老龄衰老T细胞不易凋亡。老龄个体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IL-2生成能力明显下降,老年人T细胞在丝裂原刺激下I  相似文献   

10.
SLE中的反抑制细胞与γδTCR阳性T细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60例SLE细胞亚群表型分析发现,大部分SLE患者处周血CD8阳性T细胞亚群数量未见降低,研究表明,尤以CD8^+VV^+、CD8^+γδ-TCR^+和CD8^+VV^+γδ^+三类T细胞亚群高表达最明显,由于CD8^+VV^+、CD8^+γδ-TCR^+和CD8^+VV^+γδ^+T细胞亚群均具有反抑制活性。因此在生SLE患者中更为明显。可作为临床从免疫学角度分析SLE活动与否,评估稳定期S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FCM法测量30例慢性胃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尿素酶试验、胃粘膜活检、Warthin-Stary染色,组织学检查检测HP,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0.05);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组CD3^+、  相似文献   

12.
CD+4自然杀伤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CD4^+、CD8^+自然杀伤(NK)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外周轿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细胞毒性进行分析,阐明其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外周上核细胞(PBMCS),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2诱导14d,以鼠抗人CD4单克隆抗体或抗人CmAb与抗人CD56mAb分别标记细胞样品,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D4+CD56^+同时阳性的细胞,即为CD4^+-NK-T细胞;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抗CD4^+人-鼠嵌合抗体对哮喘发作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增亡的作用。方法 取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50mg/L,100mg/L抗CD4^+人-鼠嵌合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其对经抗CD3^+单抗诱导的体外培养0、24、48小时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比色法观察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哮喘患者淋巴细胞经抗CD3^+单  相似文献   

14.
旋毛虫感染小鼠IgG,IL—2和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鼠感染旋毛虫后IgG抗体水平、IL-2分泌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分别于旋毛虫感染后第7、14、21、28和35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和IL-2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百分率。结果 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逐渐上升,感染后35天达最高值;T淋巴细胞的变化表现为CD4^+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CD4^+/CD8^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犬6只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6你,测定治疗前后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以常规治疗后18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CD3^+和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而CD4^+/CD8^+比值降低,说明该疗法具有调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且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认识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D)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从临床经过、形态学、免疫标记等方面分析该组病例。结果: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除具有成熟小淋巴细胞特征外,CD5^+和SmIg^+是其特殊的表型形式;毛细胞白血病(HCL)以全血细胞减少和巨脾为特征,CD11C、CD25和超微结构对其诊断有极大帮助;本文尚对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SLVL)、T细胞幼稚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7.
曲春城  张延庆 《山东医药》1999,39(10):15-16
对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施行超选择性脉灌注TIL/IL-2,检测治疗前后CTL毒性及CD^4+,CD^8+,CD^4+/CD^8+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超选择性动脉灌注TIL/IL-2能够使特异性CTL毒性及T4,T8活性明显增强,可作为脑胶质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检测了44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者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以及20例患者和20例正常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其水平与临床分期相关,Ⅲ,Ⅳ期者升高更明显,移植者比无转移者高,鳞状细胞癌与腺癌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患者外周血CD^+3细胞与正常人无差异,CD^+4/CD^+8,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9.
对62例慢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并观察分别经iRNA、猪苓多糖及LAK细胞治疗前后的细胞数量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前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CD^+4/CD^+8比值下降。治疗后CD^+4细胞及NK细胞增高,CD^+4/CD^+8比值上升,其中以LAK细胞治疗效果显著,与HBVM转阴呈正相关。说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清除病毒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曾丽霞  孙林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603-606,I020
目的 了解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CD126与CDw130)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微量全血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LN患者CD4^+、CD8^+淋巴细胞表面CD126与CDw13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11例)比较,活动组(14例)与非活动组(10例)LN患者CD4^+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均P〈0.01),CD8^+细胞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