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脾结核CT影像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肝脾结核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5例肝脾结核进行CT扫描,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在18~60岁,所有病例皆经临床诊断,其中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2例经CT导向下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结果所有肝脾结核均为多脏器结核之一,CT表现为8例肝脏和5例脾脏散在粟粒、小结节灶和小囊性灶,1例肝脏有孤立的低密度病变,1例肝脾仅散在点状钙化灶。结论肝脾结核CT常见散在粟粒、小结节和小囊性灶并合并全身多脏器结核。当CT有上述表现时,首先应考虑肝脾结核。  相似文献   

2.
肝结核瘤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结核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措施。方法报告1980年1月~1993年12月施行的肝切除术患者343例,其中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肝结核瘤者8例。对该8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8例中5例误诊为肝脏肿瘤,仅3例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7例4年均无复发。结论对有结核病史的肝脏占位患者应高度怀疑为肝结核瘤;B超或CT导向下的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能明确诊断;治疗方式为施行肿瘤所在区域的肝段切除或局灶性切除,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结核诊治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肝结核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及时作出临床诊断,以至误诊误治率较高多数肝结核是全身粟粒结核的一部分,故称继发性肝结核,临床表现常为其他部位结核所掩盖,因肝结核非孤立病变,其诊断并无困难原发性肝结核指结核累及肝脏,并成为其全部临床症状的原因,或者当发生肝结核时,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已自愈或非常隐匿而未发现,肝脏为唯一发现结核的器官、原发性肝结核波及胆道时,也称原发性肝胆结核[1]1病因病理肝脏血运丰富,结核杆菌血行播散容易侵及,多数肝结核由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循肝动脉血流入肝;其次为消化道结核经门脉…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无反应性结核病1例尸检报告并文献复习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25003王宗敏,谢丽微本文报告1例临床以腹胀、黄疸与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经尸检证实为先天性无反应性结核病的病例。病理以肝原发综合症及全身多个脏器多灶性坏死、不伴细胞反应为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肝脾结核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临床确诊为AIDS并发肝脾结核的26例患者(观察组),以及无免疫相关疾病的其他患者并发肝脾结核者41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和MR增强扫描。观察CT和MR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如病灶部位、范围(单发或多发)、形态、强化方式、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等。应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7。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肝脾病灶的分布上(34.62%,9/26)与对照组(12.20%,5/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35)。观察组粟粒型肝脾结核、粟粒-结节型肝脾结核、并发其他器官结核、淋巴结结核发生率分别为34.62%(9/26)、23.08%(6/26)、84.62%(22/26)、76.92%(20/26),均高于对照组的7.32%(3/41)、4.88%(2/41)、58.54%(24/41)、12.20%(5/41),仅脓肿型肝脾结核E19.23%(5/26)]低于对照组[43.90%(1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05;X^2=5.01,P=0.025;X^2=5.03,P=0.025;X^2=19.60,P〈O.01;X^2=4.30,P=0.038)。对照组粟粒及小结节型MR扫描T2WI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部分结节延迟强化。结论观察组中肝脾结核病灶更易累及脾脏,并且病灶形态以粟粒型、粟粒结节型多见,而且并发淋巴结结核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对AIDS并发肝脾结核患者CT或MRI表现特征的认识,有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成人粟粒性肺结核的基础病及肺外脏器结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粟粒性肺结核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易累及全身各个脏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年来收入院的25例粟粒性肺结核病人,并结合文献分析成人粟粒性肺结核的基础病和肺外脏器结核的部位和发生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8~70岁。其中18~35岁11例,36~49岁4例,50~70岁10例。平均年龄43.7岁。病史最长5月,最短1周。1、2临床资料:主要症状发热22例,食欲不振、消瘦15例;胸闷、气急9例,咳嗽8例,头痛4例。胸片或CT的表现,肺内1~3mm阴影25例,合并空洞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对肝脏良性实质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和价值.方法1990-06/1997-06我们使用A10KaSSD-63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对既往经影像检查诊断为“肝癌”、“肝内实性占位”病变患者重新确立肝脏良性实质性局灶性病变诊断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2岁~50岁肝内肿块均为低回声,单发,最大直径2.7cm,多为1.0cm~2.5cm.同时伴肝炎3例,有结核病史2例,脂肪肝31例,右上腹不适25例.扫查要点是:肝脏全貌及病灶周围间接征象.关键是寻找与小肝癌声象图表现的区别.肝脏良性实质性局灶性病变图象与小肝癌同样表现为微小低回声肿块,不同之处在于多无肝硬变的情景,肿块本身无占位效应,肿块后方无回声增强,肿块外周无低回声晕带,且有良性实质性局灶性病变的相关声象图表现:肿块形态不规则多不呈“球”形,或肿块周围有纤细强回声包膜,灶性脂肪浸润肝脏回声增强细腻呈云雾状改变等本组病例分别与手术病理或CT扫描对照,并超声随访观察1a以上,肿块无生长力表现.结果本组50例,诊断肝脏炎性假瘤1例(手术病理证实),肝结核2例(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证实),肝血管瘤弱回声型15例(CT增强扫描检查证实),肝内灶性脂肪浸润32例(CT扫描检查及临床超声随访观察证实).结论注重肝脏全貌  相似文献   

8.
脾结核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在超声诊断中报导尚少。现将我院从1987年至今在超声诊断中见到的脾结核表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健康查体者10例,男6例,女4例。我院急症及住院病人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20~48岁。仪器荷兰PieDataMedical-900型,线阵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美国Hp-100型扇扫彩超,探头频率3.5MHZ。2结果粟粒型:用实质内可见弥温性强光点反射,后方无声影,见于粟粒型多脏器结核病人,此型4例。临床表现高热39℃42℃,食欲差,乏力…  相似文献   

9.
肝结核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20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表现为发热、盗汗、纳差、腹痛、腹胀和腹泻分别为10例(50%)、4例(20%)、12例(60%)、8例(40%)、12例(60%)、4例(20%)和无症状3例(15%).腹部B超及CT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15例,肝内有钙化灶2例,肝脏肿大3例.手术及病理诊断肝结核15例,2例因肝内有钙化灶诊断为肝结核,另3例采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诊断为肝结核.20例患者中有16例合并肝外结核.所有患者均经过1.5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肝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确诊的主要手段是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肝结核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肝脏结核较为罕见,而肝周结核是肝脏结核更为罕见的一个亚型。即使在结核病流行地区,肝脏结核也较为罕见[1],且肝脏结核多属继发性,常表现为粟粒型[2,3]。本文报道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足疗程规范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周单灶结核1例。1病例资料1.1主诉患者,男性,23岁,陕西白河人,农民,因"发  相似文献   

11.
周廷才 《山东医药》1989,29(10):38-39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是大量结核菌由原发病灶、干酪坏死淋巴结或其他脏器组织的活化结核灶一次或短期内多次侵入血液循环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因机体产生严重的变态反应,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结核菌进入肺间质并侵及肺实质,从而形成大小一致、分布均匀、边界分明的粟粒样结核结节。结核菌不论经肺循环或体循环入血,均可到达肺脏引起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本病以儿童和青年多见,成人患者以女多于男,近年来老  相似文献   

12.
单发肝结核瘤一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九医院内科杨学珍我们曾遇一例肝结核瘤,经B型超声及CT扫描检查疑诊为肝癌,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肝结核瘤。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1岁,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结核病史。以发热、恶寒,全身酸痛不适4日而入院。体温波动在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2年来收治的经病理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证实的20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发现肝内类圆形或斑片状病灶11例,7例为低回声结节,4例为点状小结节性高回声;呈类圆形液性暗区6例;CT示肝内片状低密度区5例,增强后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呈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4例呈点状高密度影,增强后见肝内较多小点状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6例呈囊性低密度灶,增强后轻度强化。结论肝结核好发于中青年,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脏肿大为主,症状缺乏特异性。超声表现与肝结核病理分型以及疾病所处的病理阶段有关,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有助于明确诊断。肝结核为少见疾病,提高对其临床特征和超声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16,(9)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例肝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文献相结合对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肝内胆管型结核1例,CT扫描可见肝内胆管扩张,并见后腹膜多发淋巴结钙化。肝浆膜型2例,CT平扫病灶显示欠清,增强病灶强化不明显。肝实质型共11例(结节型病灶6例,栗粒型3例,肝结核瘤型2例)。实质结核型平扫表现为混合密度灶或低密度灶,增强病灶呈轻、中度强化。实质粟粒型CT平扫显示肝内散在、多发的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实质肝结核瘤型CT扫描呈肿块状稍低密度影病灶,肝静脉期病灶可见轻度强化。结论肝结核的CT表现多样,特异性较低。肝结核的诊断需要结合肝外结核史、临床症状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报道11例病理确诊的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liver,IPL)在螺旋CT增强扫描的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CT表现特点,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对IPL的诊断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为 1994年 11月至 2000年12月经螺旋CT检查的IPL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男9例,女2例,年龄22~47岁,平均38岁。5例临床表现为发热、上腹隐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其中4例嗜酸性细胞异常增高;2例仅有右上腹不适;4例无明显症状。所有患者A…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MR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克敏  柴维敏 《肝脏》2000,5(4):209-210
目的 评价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CT、MR表现。方法 对168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纤维化患者行CT和/或MR检查。根据肝纤维化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肝脏形态学改变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 肝左叶体积、肝表面形态和肝裂增宽等肝脏形态学改变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创伤性的CT、MR检查是临床评价肝脏形态学改变和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病程演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16例脾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6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表现为发热、盗汗、腹胀、腹痛和脾肿大分别为11例次(68.8%)、6例次(37.5%)、8例次(50%)、10例次(62.5%)和13例次(81.2%).腹部B超及CT检查10例有脾内占位性病变,3例脾内有钙化灶,另3例为脾弥漫性肿大.手术及病理诊断脾结核9例,3例因脾内有钙化灶诊断脾结核,另4例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诊断脾结核.16例病人中有8例合并脾外结核.所有病人都经过半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脾结核诊断主要依据睥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系统性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脾结核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8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和后处理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呈低密度12例,等或稍低密度6例。其中5例可见更低密度疤痕向周围呈辐射状分布。在增强时,除8例动脉期未强化疤痕外,10例病灶呈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9例病变中央或病灶周围肝实质内见扭曲、增粗的血管影。门脉期所有病变强化程度逐渐下降,8例疤痕均见延迟强化,3例周边见增粗的引流静脉。延迟期13例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5例为稍高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特别是多层螺旋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较全面地显示大多数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病理学特征及血供特点。  相似文献   

19.
24例肝结核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内收治的经病理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证实的24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结核好发于中青年,临床表现以发热、肝区压痛、肝脏肿大为主,缺乏特异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肝结核为少见疾病,充分认识该病并提高警惕有助于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0.
粟粒性结核由于常被基础疾病所掩盖,且早期细菌学证实不易,故诊断有时相当困难。本文对骨髓针吸活检对粟粒性结核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评价。方法选择1988~1992年拟诊粟粒性结核的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5例患肺结核而临床及X线无粟粒性结核证据的患者为对照组。住院后立即以普通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在患者胸骨处抽取骨髓,首先涂片一张抗酸染色直接镜检抗酸杆菌,此后将1ml骨髓液滴在滤纸上使其凝固。10~15分钟后用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经脱水、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