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法测定布鲁氏菌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利用我所东德卡尔蔡斯耶那全自动记录双光束光谱光度计(SPECORD UV VIS),分析法测定37株布鲁氏菌DNA,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细菌DNA热变性温度法G+C Mol%,二是用液相分子杂交法测与布氏菌DNA杂交率D%V。结果可靠,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林涛 《地方病通报》1993,8(1):107-110
近年来,布鲁氏菌分子遗传学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对布鲁氏菌染色体DNA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研究可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布鲁氏菌G+CM%测定及各菌种间和不同性质布鲁氏菌(如S型和R型、强毒株和弱毒株、典型和非典型布鲁氏菌)间同源性研究。二、布鲁氏菌属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s)研究及其应用。三,特异性基因探针及其应用研究。四、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测定、基因工程菌苗。这些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布鲁氏菌的生物本质及致病机理,对布鲁氏菌的分类、鉴定、病原追踪及致病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某些有重要意义的布鲁氏菌抗原性基因的测序、克隆和表达,有可能导致具有优良性能的基因工程菌苗的产生,这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0-2012年20株布氏菌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采集病人静脉血,分别以试管凝集试验(SAT)、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和AMOS-PCR鉴定4种布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检出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20株布鲁氏菌经鉴定,19株为羊种,1株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经XbaI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了8种不同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0%~100%之间,牛种与羊种菌株在带型相似度上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结论河南省病人感染的布鲁氏菌以羊种为主要型别,AMOS-PCR与PFGE作为布鲁氏菌菌型鉴定与分子分型的技术手段,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分子杂交技术,通过分析布氏菌的遗传物质而达到特异、敏感的检出和鉴定的目的。Russell等采用生物素标记牛布氏菌S19DNA作为探针来检测布氏菌病,对布氏菌属DNA进行分子杂交,其结果全部为阳性,证实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近年来,国外学者运用PC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方法应用传统分型鉴定方法和PCR扩增布鲁氏菌属特异性基因BCSP31,对广东省历年布鲁氏菌分离株作鉴定分型,进一步采用脉冲场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比较菌株分子指纹图谱的相似性,以探讨不同年份和地域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965年广东省布鲁氏菌分离株以羊种和猪种为主,1985年的分离株均为猪种3型,2006和2007年的分离株均为羊种3型;PFGE电泳图谱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历年布鲁氏菌分离株分成三大簇(Clusters):1965年羊种、1965年猪种与1985年猪种3型、2006年和2007年羊种3型。近两年珠三角地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优势菌型为羊种3型,且同源性达100%,但与1965年羊种分离株的同源性只有77.7%。结论近两年我省布鲁氏菌的优势菌型为羊种3型,各地区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关系高度相关,与20年前的分离株同源性差。PFGE可作为传统生物分型的补充手段,可在种的水平对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型。  相似文献   

6.
AFLP法构建布鲁氏菌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遗传标志技术,分析布鲁氏菌基因组DNA多态性。方法提取布鲁氏菌基因组DNA,经EcoRI/MseI酶切并与相应的人工接头连接后,使用选择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成功构建出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的布鲁氏菌DNA指纹图谱。结论AFLP法有望成为一种独立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布鲁氏菌的多态性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general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omic DNAs from Fasciolahepatica and Fasciolopsis buski,comparative studies on base composi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difference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The Melting Temperature(Tm)of DNA from F.hepatica is about75.17℃ and that of DNA from F.buski is about 76.52℃.Consequently,the base composition(G+Cmol%)of these two kinds of DNA are 51.89% and 55.19%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indicated that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以蜗牛酶破壁、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初步纯化白念珠菌 DNA 制备探针以 Southern 转膜,点杂交及原位杂交法与标准念珠菌属各种及临床分离 11 株酵母样菌(初步疑为念珠菌)作分子杂交,结果仅有白念珠菌阳性,热带念珠菌为弱阳性,其它念珠菌及红色毛癣菌均为阴性,与常规鉴定法相同。提示念珠菌探针可以作为临床快速诊断鉴定菌种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全沟硬蜱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从全沟硬蜱分离的一株伯氏疏螺旋体(VL株)实验研究的结果。该株螺旋体同莱姆病螺旋体标准株在超微结构上相近,可以和高稀释度的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发生间接免疫荧光反应。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其蛋白组成和标准株的蛋白图谱相同。热变性温度法测定其DNA的G+Cmol%含量为28.1%,和标准株的含量无明显区别,试验结果证实此株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布鲁氏菌病,这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固有免疫是保护宿主抵抗细胞内布鲁氏菌感染的首要防御措施,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如来自病原体布鲁氏菌的非自我DNA)来发挥固有免疫。研究发现在布鲁氏菌感染中发挥作用的DNA受体包括TRL9、AIM2、STING,DNA受体感知布鲁氏菌DNA后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细胞因子引起固有免疫反应。本文就布鲁氏菌感染固有免疫通路中STING受体的识别、激活、信号级联以及其在宿主体内调节所发挥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0-2012年20株布氏菌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方法 采集病人静脉血,分别以试管凝集试验(SAT)、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和AMOS-PCR鉴定4种布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检出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20株布鲁氏菌经鉴定,19株为羊种,1株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经XbaI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了8种不同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0%~100%之间,牛种与羊种菌株在带型相似度上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结论 河南省病人感染的布鲁氏菌以羊种为主要型别,AMOS-PCR与PFGE作为布鲁氏菌菌型鉴定与分子分型的技术手段,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贵州省牛种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牛种布鲁氏菌病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BCSP31-PCR及AMOS-PCR技术对经传统方法鉴定为牛种布鲁氏菌的2株分离株进行属/种复核,采用基于布鲁氏菌rpo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了解其rpoB基因型,采用MLVA-16技术进行MLVA分型,了解其与国内牛种布鲁氏菌的聚类关系,采用MLST技术分析其序列型及其与国内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2株分离株经BCSP31-PCR和AMOS-PCR技术被鉴定为布鲁氏菌属细菌,未能明确其具体种型;其rpoB基因型相同;MLVA分型与新疆牛种布鲁氏菌共享同一MLVA-16型(4-5-3-12-2-2-3-1-6-43-8-5-5-5-3-3); MLST分析鉴定2株菌均为ST2型,最小间距图显示2株菌与布鲁氏菌属内的牛种布鲁氏菌遗传距离最近,属同一个遗传复合体。结论 贵州省2株牛种布鲁氏菌分离株间的遗传距离近,与新疆牛种3型布鲁氏菌为同一MLVA型,提示分离株引起的感染可能为外省输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准确、快速地鉴定布鲁氏菌菌种及生物分型的PCR-HRM(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方法 根据目的基因序列,参考文献合成6对基因扩增引物(1对布鲁氏菌属特异引物,5对种间特异引物),应用PCR-HRM方法鉴定布鲁氏菌属6个种19个生物型的标准菌株,并初步应用到临床分离的35株布鲁氏菌中。结果 采用布鲁氏菌属特异引物(Bspp),6个种19个生物型的标准菌株均扩增出同样形状的溶解曲线,与其它对照菌株的曲线不同;采用5对种特异引物,6个种的标准菌株均有特征性PCR-HRM曲线;临床分离的35株布鲁氏菌的PCR-HRM曲线与羊种布鲁氏菌标准菌株的一致。结论 该研究采用的PCR-HRM分析方法,获得了布鲁氏菌属及6个种标准菌株的不同曲线图,可准确鉴定临床分离的羊种布鲁氏菌,可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分子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布鲁氏菌分离株转种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ST及MLVA-16等方法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通过Bionumerics 6.6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18-2019年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22株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多数(95.45%);2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基因型为ST8,1株为ST17型,1株为新的ST型:ST99的gap基因与已报道的等位基因型不同,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等位基因型gap(32)。MLVA-16分型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21株羊种布鲁氏菌分为17种基因型,1株猪种布鲁氏菌分为1种基因型,其中15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3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7株,占31.82%)。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分离株与内蒙古、辽宁、山东和广东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遗传距离较近。结论福建省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为ST8型,且MLVA-16分型显示呈高度基因多样性。MLST/MLVA作为传统生物学鉴定补充技术方法,可用于布鲁氏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分子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布鲁氏菌分离株转种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ST及MLVA-16等方法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通过Bionumerics 6.6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8-2019年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22株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多数(95.45%);2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基因型为ST8,1株为ST17型,1株为新的ST型:ST99的gap基因与已报道的等位基因型不同,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等位基因型gap(32)。MLVA-16分型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21株羊种布鲁氏菌分为17种基因型,1株猪种布鲁氏菌分为1种基因型,其中15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3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7株,占31.82%)。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分离株与内蒙古、辽宁、山东和广东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遗传距离较近。结论福建省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为ST8型,且MLVA-16分型显示呈高度基因多样性。MLST/MLVA作为传统生物学鉴定补充技术方法,可用于布鲁氏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龋齿儿童和无龋健康儿童口内微生物群落的异同,找出与儿童龋齿发病相关的菌群,及无龋齿儿童的优势菌群。方法提取7例龋齿及7例无龋齿儿童唾液样本中的总DNA,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分析克隆群中细菌种类和比例。结果 1)嗜血菌属、奈瑟菌属及链球菌属在两组检出率均高;2)龋齿组检出32个属类,78个种型;无龋齿组检出34个属类,82个种型;龋齿和无龋齿均检出29个属类和58个种型;3)嗜血菌属、梭形杆菌属的检出率在无龋组高于龋齿组,罗氏菌属、孪生球菌属、纤毛菌属及巨型球菌属在龋齿组的检出率高于无龋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莫拉菌属、沃氏葡萄球菌及棒状杆菌属只在龋齿组检出,坦纳菌属、互氧菌属、梭目菌菌属、桑肠杆菌及鞘氨醇单胞菌属只在无龋组检出。结论奈瑟菌属、链球菌属及嗜血菌属为无龋儿童的优势菌属,龋齿组与无龋齿组相比,口内微生物多样性减少且差异大,与龋齿发生相关的菌群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7年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VA-16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8-2017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0.11/10万;疫情波及福建省80%的县区,呈高度散发态势;发病高峰为4-8月;40~64岁发病数占62.7%,60~64岁组发病率最高(0.27/10万);男女比为2.50:1,农牧民占50.7%。4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绝大多数(87.5%); MLVA-16分型将其分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35株羊种菌分为28种基因型,5株猪种菌分为4种基因型,其中26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6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14株,35.0%)。同国内147株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福建省菌株与广东和内蒙古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存在着较近的遗传距离,主要集中在panel 2B上,仅存在1~3个位点的差异。结论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流行强度逐年增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传染源的管控、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必要防控措施,控制其发生与流行。福建省布鲁氏菌MLVA-16分型显示高度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是指碱基序列互补的两条核酸单链之间通过氢键形成双链分子的过程,又称核酸杂交,其基本特征是双链分子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碱基序列互补的程度。分子杂交技术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已知的DNA或RNA分子带上放射性标记(如~(32)P、~(35)S和~3H等)或非放射性标记(如生物素)作为探针(probe),用来检测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或RNA分子。DNA探针有人工合成的寡聚脱氧核苷酸和通过重组DNA技术制备的cDNA两种,用作探针的RNA主要是用cDNA在体外转录获得。一般以DNA探针较为常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小鼠模型对布鲁氏菌菌壳、布鲁氏菌S2活菌和福尔马林灭活菌的安全性和免疫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利用猪布鲁氏菌S2株和重组裂解质粒制备出布鲁氏菌菌壳,将布鲁氏菌菌壳、布鲁氏菌S2活菌和福尔马林灭活菌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小鼠,进行安全性比较分析。监测免疫后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脾脏T淋巴细胞分型,并进行免疫攻毒实验。结果与布鲁氏菌弱毒疫苗菌株S2比较,布鲁氏菌菌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免疫小鼠后能产生与弱毒菌株相似的血清抗体水平、脾CD3+和CD4+T淋巴细胞反应,并具有与之相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布鲁氏菌菌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新型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20.
猪种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全世界有16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布病,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布鲁氏菌属包括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羊种布氏菌(B.militensis)3个生物型,牛种布氏菌(B.abortus)8个生物型,猪种布氏菌(B.suis)5个生物型,犬种布氏菌(B.canis)、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ovis)和沙林鼠种布氏菌(B.neotomae)各1个生物型。我国除沙林鼠种布氏菌外,有5种12个生物型布氏菌存在和流行,以羊种布氏菌流行最严重,疫区面广,其次为牛种布氏菌和猪种布氏菌。80年代由于羊种菌引起布病逐步控制,牛种菌引起布病有相对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