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65个市、县有丝虫病流行。1953~1969年调查,平均微丝蚴为3.05%,平均微丝蚴密度为32.9条/60μl,全省微丝蚴血症者约200万人,班氏丝虫病媒介是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61 280 516人次,海群生对象治疗1 307 529人,全民服药防治4 175 785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 474 506人。65个市、县的丝虫病防治效果考核共血检487 971人,发现微丝蚴血症590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在1%以下,1987年卫生部确认全省范围基本消灭丝虫病。1988~1989年开展监测工作,共血检356 016人,发现微丝蚴血症818人,平均微丝蚴率0.23%。解剖致倦库蚊29 662只,14只蚊体内发现幼丝虫,感染率为0.05%,中华按蚊2 412只,未发现幼丝虫。1989年,全国丝虫病防治科研指导组对广东省丝虫病监测工作进行调查,血俭3 217人,发现微丝蚴血症者4人,微丝蚴率为0.12%。  相似文献   

2.
1958年以前,一般认为中华按蚊为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1958年后发现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人房内的中华按蚊混有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其马来微丝蚴的自然感染率明显高于中华按蚊,人房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密度的高低与马来丝虫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建阳县1958年,血检126162人(占人口的81.1%),检出马来微丝蚴血症37742例(29.9%),为福建乃至全国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县份。1958~1983年,全县经5~6次普治后,血检128426人仍检出马来微丝蚴血症3979例(3.1%)。为比较研究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中华按蚊在传播马来丝虫病上的重要性,1980~1988年间我们对全县13个公社(镇)进行蚊媒地理分布及自然感染马来微丝蚴的调  相似文献   

3.
郯城县原是丝虫病重度流行区,1983年基本消灭后,1984~1989年进行了流行病学监测。纵向监测三个村,血检7301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人,平均微丝蚴率0.04%;横向监测26个村,血检19246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4人,微丝蚴率0.07%。蚊媒监测,捕检淡色库蚊124421只,检出阳性蚊虫4只,自然感染率0.32(?)。血检1~10岁儿童4976人,微丝蚴率为0。纵向监测8例微丝蚴血  相似文献   

4.
对鄂西地区12个县(市)于基本消灭丝虫病2~3年后进行了横向监测。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8个县(市),血检155 235人,检获微丝蚴血症者107例,多数分散在边远山区,为以往漏查漏治者,微丝蚴率0.07%。在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县(市),血检64041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例。系以往漏查者,微丝蚴率0.0016%。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流行病学动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山东省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4~1988年横向监测调查39个县(78个县次)、190乡(镇)、559个自然村,血检420999人,检出微丝蚴血症139人,平均微丝蚴率0.33‰,各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63‰、0.38‰、0.19‰、0.04‰、0.05‰。纵向监测5个县的18个村,经5年血检其中有7个村降至0;有7个村仍各有1例未转阴者;共余4个村一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淡色库蚊自然感染率由1984年的0.13%降至0,血检1~10岁儿童53918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丝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广东省67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05%,微丝蚴血症者200万人。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调查63384912人,治疗患者1307892人,全民服药4475889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599。795人。1987年67个县(市、区)进行防治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1988、1990和1992年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人群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80~2000年,横向监测共血检1575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人群血清抗体从1993年的9.86%降至1999年的1.69%。结论在流行区进行大规模反复查治,使人群微丝蚴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丝虫病传播可被阻断。防治后期只要进行系统监测,彻底治疗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将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丝虫病曾在我区流行,据1956年调查,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平均为3 .36%,为上海市最高。我区与浙江省杭、嘉、湖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毗邻,大部分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部分地区为马来丝虫病与班氏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 解放后在全区范围内曾开展多次普查普治、复查复治, 到70 年代后期微丝蚴已很难查到。1981 年9 月, 卫生部组织广西等6 省(区) 专家来金山考查,抽查血检8 636 人,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2 人, 微丝蚴率为01023% ,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8.
浙江黄岩市是单一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1979和1980年经省地及卫生部丝虫病考核组考核验收.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尔后,并未采取防治措施。1985~1987年人群调查18个乡镇、43个村,血检34 858人(其中10岁以下儿童5 18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99%,占流行区总人口的4.98%,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982、1985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7~1991年横向监测46个县(市)的408个村,血检287864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4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01%,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04%、0.003%、0、0.002%和0.001%。解剖致倦库蚊26852只,仅1988年发现阳性蚊13只;解剖中华按蚊5771只,未发现幼丝虫。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76%,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4个纵向监测点的观察结果表明,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能自然转阴。6个县(市)的晚期丝虫病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不再出现新的象皮肿病人,鞘膜积液的新发病例显著减少,但仍继续出现新的乳糜尿病人。  相似文献   

10.
1986~1989年连续四年在江汉平原腹地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选择互不相邻的二个村进行人群微丝蚴率、微丝蚴密度、中华按蚊叮人率及密度、经产蚊比率、生殖营养周期和嗜血习性等丝虫病传播参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当地人群微丝蚴率在1.55%以下,微丝蚴密度低于15mf/120μl 时,传播被阻断;微丝蚴率为2.31%左右、微丝蚴密度在22mf/120μl 时,丝虫病传播仍在继续。当地丝虫病传播阈值为微丝蚴率1.55~2.31%、微丝蚴密度15~22mf/120μl 之间。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丝虫病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9~1994年横向监测69个县(市)的1096个村,血检1115302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43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13%,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28%,0.025%,0.008%,0.006%,0.004%,0.002%,解剖致倦库蚊26725只,未发现幼丝虫,解剖中华按蚊32960只,仅1989只发现阳性蚊2只,1992年发现阳性率蚊1只,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  相似文献   

12.
1980~1986年对湖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68个县、市考核,血检结果表明,共查421个村,总人口553188人,应查57715人,实查499633人,采血率98.5%;实查占总人口的90.3%。查出微丝蚴血症者597例,平均微丝蚴率0.12%,最高村微丝蚴率0.97%(4个村)。有12个县市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占17.7%.检获的597例微丝蚴血症者分布在183个村中,占总村数的43.5%(183/421)。其中微丝蚴率0~0.49%的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果广东省67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05%,微丝蚴血症者200万人.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调查 63 384 912人,治疗患者1 307 892人,全民服药4 475 889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 599 795人.1987年67个县(市、区)进行防治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1988、1990和1992年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人群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80~2000年,横向监测共血检1 575 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 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人群血清抗体从1993年的9.86%降至1999年的1.69%. 结论在流行区进行大规模反复查治,使人群微丝蚴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丝虫病传播可被阻断.防治后期只要进行系统监测,彻底治疗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将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982年以来,对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后期的流行动态进行了观察。纵向观察8个村,其中3个村于1985、1987、1988年进行普查,微丝蚴率由1.0%下降至0.14%,嗜人按蚊幼丝虫阳性率由0.74%(1984年)降至0.09%(1990年);另5个村于1987、1988年分别普查6148和5496人,1990年复查原微丝蚴血症者368人,未发现微丝蚴阳性,1982—1991年解剖嗜人按蚊17693只和中华接蚊7914只,亦未发现幼丝虫感染蚊。横向监测17个县855个村,9年间(1982—1991)共血检213934人,检出微丝蚴血症56例,其中53例为1986年以前检出,1987、1988年分别检出1例和2例,1989—1991年未再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认为通过较大区域的防治使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后,以嗜人按蚊为主的病区,微丝蚴率未见回升,马来丝虫病传播流行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9~1994年横向监测69个县(市)的1096个村,血检1115302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43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13%,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28%、0.025%、0.008%、0.006%、0.004%、0.002%。解剖致倦库蚊26725只,未发现幼丝虫,解剖中华按蚊32960只,仅1989年发现阳性蚊2只,1992年发现阳性蚊1只。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2.08%~2.70%,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表明湖北省已有效地阻止了丝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测及流行病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7-1991年横向监测46个县(市)的408个村,血检287864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4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01%,各年微蚴率依次为0.004%、0.003%、0.002%和0.001%。解剖致倦库蚊26852只,仅1988年发现阳性蚊13只;解剖中华按蚊5771只,未发现幼丝虫,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76%,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4个纵向监测点  相似文献   

17.
乐山市12个县(区、市)流行马来丝虫病,流行乡(镇)121个,流行村807个,流行区人口1422370人,主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防治前重点调查微丝蚴率为1.59-24.60%,属低、中度马来丝虫病流行区。至基本消灭丝虫病前累计血检34894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58500人次,对象治疗49372人次,重点人群服药171923人次,全民食用海群生药盐970135人。1981-1985年间,经省对各县(区、市)考核,微丝蚴率降至0.01-0.18%,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以后,…  相似文献   

18.
在马来丝虫病低度流行的浙江余杭县莫家桥村,进行了阻断马来丝虫病传播的现场研究。当地系以中华按蚊为丝虫病的传播媒介。根据连续3年实验证明:治疗微丝蚴密度较高者,是阻断马来丝虫病在低度流行区传播的关键性措施。人群微丝蚴率在1%或以下,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密度在5条/60μl以下时,其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不经治疗可逐年转阴,达到阻断马来丝虫病传播的结果;其后的防治对策应着重监测工作,无需采取反复查治的措施,这样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9.
涪陵市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流行区人口129026人,防治前乡最高微丝蚴率为5.51%,平均微丝蚴率1.65%。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3~1990年开展了流行病学监测。一、病原学监测 (一)纵向监测 1986年以来共血检4次计5204人次,仅1986年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例,微丝蚴率0.06%,微丝蚴密度1mf/120μl。 (二)横向监测先后在10个乡的12个村82个组共血检8430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人,微丝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为我国经济改革试验特区,原是福建省班氏丝虫病较严重的流行区。于1985年经省市县联合考核,基本消灭丝虫病达标。1986~1988年针对丝虫病重点流行村开展监测和1989~1991年根据全省制订监测统一技术方案开展分层同步监测。人群血检监测结果,1986~1988年对重点流行区的13个村共血检9 817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80例,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0.81%。各监测村(居委会)微丝蚴率在0.56~0.89%之间,虽没有发现超过1%的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