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和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1天内。保守治疗6例,梗阻缓解时间为7-24天。手术治疗3例,1例发生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后外院即行粘连肠段切除,术后梗阻未缓解并再次手术,梗阻亦无缓解;1例行1次肠切除术,梗阻无缓解,经保守治疗,分别于43天和28天梗阻缓解。1例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管呈冰冻样,重度水肿,充血,粘连,无闭袢及坏死形成,未做进一步处理,保守治疗30天缓解。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于术后1月-10年不等,首先试行保守治疗,无缓解趋势,及时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肠管仅为单纯的粘连或粘连带压迫,无肠坏死及广泛的严重水肿,充血等症状,术后顺利恢复。结论: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时间1月左右,除非有明确的肠坏死,狡窄或嵌顿等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2天,症状无缓解趋势,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预防因过度的保守治疗,使肠管发生坏死,重度的水肿,充血而发生不必要的肠切除、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与肠或其他组织粘连致肠管成角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0%~60%,而粘连性肠梗阻又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先天性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1]。后天性多见,常由于腹部手术、炎性反应、创伤、出血、异物刺激等所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2例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行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的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划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5±2.3)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21/3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12/30);干预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6±1.3)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干预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综合性护理方法对于改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意义突出,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9,(1)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11月10日至2017年10月20日我院10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应用循证护理)。研究对比循证组和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住院时间[(7.30±1.52)d]相比常规组明显更短,且满意度评分[(89.24±3.61)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P <0.05;循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相比常规组(18.00%)明显更低,P <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效果更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4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保守治疗成功22例,手术治疗24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1周内出现再次梗阻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病情较轻特别是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宜采用保守治疗;病情较重且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宜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医药指南》2020,(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的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组每组例数40例。常规化护理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予以常规化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护理前后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对比常规化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解除肠梗阻,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7,(20)
目的对施行腹部手术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予以整体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探析。方法选择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入本院施行腹部相应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40例,以整体化医护服务模式对其展开相关护理,并评估护理后入选病例的病情归转状况,以探究整体化医护模式践行于腹部手术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结果 40例患者肠胃能力的恢复平均时间是(8.17±1.24)d。随访数据指出,38例肠梗阻病情归转良好,占95.00%;2例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病例,占5.00%。和护理前病症状况比对,患者在护理后的病情总体归转效果较好,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部相应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医护操作中实践整体化护理,能降低肠梗阻的反复率,进而提升总体预后医疗成效。 相似文献
9.
张耀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3,22(2):120-120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因素的分析太原市南郊区人民医院(030032)张耀林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常见的疾病之一。追究其病因有多种,由于腹部手术后所致的梗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就其作一分析。临床资料本资料为我院1984年4月至1992年7月期间所收治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2例。其中阑尾切除术后40例,肠粘连松解术后20例,肠破裂修补术后17例,胃切除术后12例,脾切除术后10例,妇科手术后15例,剖腹探查术后5例,疝修补术后3例。讨论一、腹部手术后粘连梗阻的原因,从本组病例看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主要发生于胃肠道手术后,其次为盆腔手术及脾破裂术后。1.腹腔内脓性物,渗出液污染严重及化学性物质刺激,易于形成粘连。本组病例中所述阑尾炎手术后梗阻者,术前均为化脓性阑尾炎,且大部分为伴有阑尾穿孔腹膜炎者。肠破裂者腹腔污染范围广泛,既有化学物质刺激,又有大量炎性物质刺激,使肠管浆膜发生纤维素性炎症,大量纤维素渗出,纤维素长期不能被消化吸收,肉芽组织长入炎症灶引起浆膜纤维化,形成浆腹间的粘连。2.肠管浆膜面损伤,表面粗糙不平滑易于形成粘连,发生于肠粘连松解术者。当浆膜面损伤后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形成纤维素性粘连。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姜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7):110-1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医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随访1~2年,比较2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指南》2019,(2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826例腹部手术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策,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腹部手术患者满意人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度;护理前后患者炎性水平;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腹部手术患者满意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炎性水平相似,P> 0.05;护理后实验组炎性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认知和配合度,控制炎症和减少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指南》2019,(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9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护理,综合护理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率;恢复肠功能时间;护理前后相关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指标;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综合护理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综合护理组恢复肠功能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相关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指标相似,P> 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相关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综合护理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相关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指标,减少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8,(7)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案和作用。方法本研究抽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做腹部手术且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80例)当做分析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4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对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概率、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甲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5.0%)小于乙组(20.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甲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8.42±1.32)短于乙组(20.74±4.25)d,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09,P=0.000)。甲组对患者的总满意度(97.50%)高于乙组(80.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中,综合护理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概率,使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应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干预方法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2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健康指导方法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31例为对照组,中医综合干预方法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31例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腹痛2例,腹胀3例,恶心3例,呕吐1例,肠鸣音减少2例,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资料(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不但能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而且对改善患者活动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20,(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9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服务,综合护理干预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值;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护理前后胃肠功能积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继发其他并发症概率。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满意值高于对照组,P <0.05;综合护理干预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胃肠功能积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接近,P> 0.05;护理后综合护理干预组胃肠功能积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优于对照组,P <0.05。综合护理干预组继发其他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胃肠功能积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减少继发其他并发症概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9,(24)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这一年期间收治100例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完成后,将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被推广并且应用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腹部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及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0.9%,对照组发生率为14.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8.19±1.24)h,对照组为(24.5±1.26)h。两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