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细辛的用量规律及其配伍特点,分析仲景如何用细辛发挥功效,了解到决定一味中药药用价值及毒性的因素很多,用量准确、配伍合理、药证相符,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细读仲景方凡三百余首,方方之后均有注释,其内容之详细丰富,实用性之强,都令我辈叹为观止.再查目前临床之处方医嘱,深感有必要对仲景方后注释细致研读、归纳整理、加以弃扬,以利今日临床.现就重温仲景方后注释所得,浅述于下,以此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4.
浅议仲景辛开苦降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6.
夏米娜 《北方药学》2014,(3):117-118
同病异治是仲景常用治疗方法,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病势变化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使疾病得到控制,进而逐渐痊愈。"同病异治"的治法最早是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对这一学术观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仲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疾病的观察,总结出根据同种疾病的邪正盛衰,表里寒热及病变部位的不同,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传说张仲景年轻时,医术已是十分精湛,在南阳府颇负盛名。一日,他的一本家哥哥特地跑来告诉他,说他在荆襄一带做生意时,感到背部不适,就到当地一王姓郎中处就诊。王郎中一番望闻问切后,告诉他不日后其背部将生出一毒疮,此物长在背部决非好事,恐有性命之忧,倘若将毒气引至臀部,便是一般的疮了。并嘱他先服汤药一剂,三天后再来。三天后,他背部疼痛尽消,而在臀部长出一疮来,王郎中与他敷了些外用药,几日便痊愈了。  相似文献   

8.
瘀血乃病变之产物,有形之实邪。其学说渊源于《内经》,始详于张仲景《金匮》、《伤寒论》:“血痹“、“干血”、“瘀血”、“蓄血证”、“症瘕”、“症病”、“经水不利”、产后腹痛”等条文中,对瘀血脉证并治论述精当,理法方药初具规模。后贤多宗之以阐发和应用,龙  相似文献   

9.
10.
王小蓉 《中国药业》2002,11(6):68-69
主要探讨桂枝汤的临床应用及其服用方法,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组成的桂枝汤类方可治疗多种疾病。结合现代药理学对桂枝汤的研究,扩大了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介绍汉代医圣张仲景医学的药食同疗思想,通过其典型组方之分析,为现代更好地学习、研究、开发仲景药食同疗方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HPLC法测定仲景胃灵片中桂皮醛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仲景胃灵片中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90nm。结果桂皮醛的线性范围为进样量0.0265~0.2650μg(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1.7%。方法重现性的RSD为0.74%(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仲景胃灵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传说张仲景年轻时,医术已是十分精湛,在南阳府颇负盛名。一日,他的一位本家哥哥拜访他时,讲起一件事,说他在荆襄一带做生意时,感到背部不适,就到当地一王姓老郎中处就诊。王郎中会诊后,告诉他日后其背部将生出一毒疮,此物长在背部决非好事,恐有性命之忧,倘若将毒气引至臀部,便是一般的疮了。并嘱他先服汤药一剂,三天后再来。三天后,他背部疼痛尽消,果真在臀部长出一疮来,王郎中与他敷了些外用药,几日便痊愈了。张仲景听罢,觉得王郎中治法奇特,便决定隐姓埋名,前去求教。不久,王老郎中的药铺里便多了一位打杂的小伙计,他就是张仲景。光阴荏苒…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22日上午,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开讲仪式暨主题报告会在河南南阳举行,论坛发表《南阳宣言》,号召社会各界共同打造医圣故里仲景文化交流的主阵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王旭 《中国药店》2023,(11):46-49
<正>2023年10月21日、22日,第三届中国药店·仲景宛西制药“药店演说家仲景三分钟讲透经典”推广大使评选总决赛和中国药店金牌荣耀盛典——红毯礼赞仪式相继隆重举行。30位讲“经典”的顶尖高手,用专业的表现、精彩的发挥为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并在礼赞仪式上荣耀加冕。第三届药店演说家·仲景三分钟讲透经典活动累计吸引了超过8万药店人参与其中,共讲“经典”,  相似文献   

18.
周祖萍  邵寅 《中南药学》2012,10(11):860-862
目的探讨退药原因,减少或规范退药。方法通过人工收集某院干预前2011年7~12月退药处方388份和干预后2012年1~6月退药处方134份找出退药原因,提出应对措施。结果退药由医师、患者、药房、其他等多方面原因引起,其中医师方面是引起退药的主要原因,由干预前169例(构成比43.56%)下降到干预后31例(构成比23.13%);其他方面药物不良反应为主要影响因素,由干预前的135例(构成比34.79%)下降到干预后的20例(构成比14.93%)。退药科室主要集中在急诊科。结论退药现象客观存在,应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减少退药。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