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钙蛋白I与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肌钙蛋白I(CTn I)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1999年7月-2000年12月开封市急救中心,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房及开封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房急性胸痛病人17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测定CTn I、动态观察心电图ST-T变化、临床证实诊断,跟踪随访4周。CTn I检测标准<0.3ng/ml为(-),0.3-3ng/ml为(+),>3ng/ml(++)。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分类:①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设为A组),包括不稳定性斑块,狭窄>70%偏心性狭窄,伴有溃疡或血栓,弥漫性长病变,急性完全闭塞病变。②冠状动脉稳定病变(设为B组),包括狭窄<70%向心性狭窄,短病变,稳定性斑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结果:确诊为Q波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04例,稳定性心绞痛38例。冠状动脉造影为不稳定病变137例,稳定病变41例;A组CTnI(-)为3例占2.19%、(+)为48例,占35.06%,(++)为86例、占62.77%。B组CTnI(-)为38例,占92.68%,(+)为2例,占4.87,(++)为1例占2.42%,A组4周内心血管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性猝死总发生率分别为CTnI(-)0例,CTnI( )为4例,CTnI( )为35例。结论:CTnI检测对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及近期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有预测价值,指导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于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9):858-859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CTnⅠ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心绞痛 (UAP)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1例AMI和 4 0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病人进行血清CTnⅠ、肌酸激酶 (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检测 ,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31例AMI病人中 2 9例病人血清CTnⅠ明显升高 ,4 0例UAP病人中仅 2例血清CTnⅠ轻度升高。血清CTnⅠ诊断AMI的敏感性为 96 7% ,而CK和CK MB的敏感性分别为 80 %、80 %。血清CTnⅠ诊断AMI的特异性为 94 4 % ,而CK MB的特异性为 77 7%、77 7%。CTn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CK和CK MB(P <0 0 1)。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Ⅰ对于AMI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能早期诊断AMI。此外 ,CTnⅠ在鉴别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老年、中青年冠心病 (CHD)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 ,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将 110例 CHD患者按年龄分两组 ,老年组 72例 (60岁以上 ) ,中青年组 3 8例 (4 5岁以下 ) ,比较组间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 中青年组具有典型心绞痛者占 89.5% ,老年组仅占4 7.2 % (P<0 .0 5)。老年组高血压占 4 7.2 % ,而中青年组仅占 15.8% (P<0 .0 1)。中青年组吸烟占 50 % ,老年组仅占 2 7.8% (P<0 .0 5)。家族史中青年组占 3 9.5% ,老年组仅占 9.7% (P<0 .0 1) ,提示吸烟、家族史为中青年组重要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老年组三支病变占 4 3 .1%且狭窄程度较重 ,中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占 55.3 % ,其中 7例 (18.4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狭窄。结论  CHD患者的年龄对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有明显的关系 ,预防冠心病要从儿童做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临床Braunwald分级,并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16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二组:A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B组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或中度狭窄。结果60例UAP患者中,A组45例(占75%),B组15例(占25%)。A组中Braunwald分级,ⅢA或ⅢB者17例(占37.8%),B组中2例(占13.3%)。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中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36例(占80.0%),明显高于B组2例(占13.3%P<0.05)。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0%和55%。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进行良好评价,从而进行介入治疗的筛选。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对确诊变异型心绞痛36例的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中有30例冠状动脉造影存在有意义的病变(狭窄≥50%),占83%,其中中、重度狭窄(〉70%)共21例,占58%。单支病变所占比例高于多支病变,血管病变最多见于左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在70%以上的狭窄病例中,ST段抬高大于0.2 mV者15例,占42%;持续时间大于3 min者14例,占39%。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更易于发生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越高。冠状动脉痉挛时ST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提高女性冠心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6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女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两组,冠心病组30例,冠状动脉狭窄≥50%;非冠心病组3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管径狭窄<50%,比较两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女性冠心病组发病年龄较非冠心病组为高(P<0.01),冠心病组有典型心绞痛,且伴有特异性ST-T变化,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56.5%),冠心病组绝经者占73.3%,而非冠心病组占45.2%。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在三支病变中伴有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者55.6%,单支病变伴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者仅占30.8%。结论 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受累程度与危险因素相关,绝经是其独特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2例平均年龄 (5 0± 3.8)岁 ,具有心律失常 ,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2 5例为无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改变的心律失常 (A组 )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 16 % (4 / 2 5 )。 2 7例患者为有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改变的心律失常 (B组 )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88.9% (2 4/ 2 7)。两组比较 :P<0 .0 0 1。结论 :5 2例中未绝经的 8例女性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均无异常。而绝经后 7例中 6例冠状动脉有病变。提示对中老年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患者 ,尤其是绝经前女性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平静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病人冠脉造影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对177例平静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支血管病变占77.4%(137/177),单支血管病变占19.2%(34/177)。2~3支血管病变137例中118例(86.1%)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2支血管病变为前降支和右冠者多见,占47.7%(42/88),单支血管病变以前降支者多见,占61.8%(21/34)。82.4%(28/34)单支血管狭窄为50%~74%。单纯左主干病变2例。结论:冠心病心绞痫病人冠状动脉2支以上血管病变者平静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则与狭窄程度较轻有关。对临床疑为冠心病的病人,如平静心电图正常,应及早作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血浆脑钠肽水平,研究血浆脑钠肽水平与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本院的81例冠心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例。81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选取非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无任何1支病变超过50%)20例作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组分为一支病变组21例,2支病变31例,3支病变组29例。冠状动脉造影时经造影导管于主动脉根部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的BNP水平,并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BNP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平均血浆脑利钠肽明显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5),UA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主动脉根部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别为(78±32)pg/ml,(155±83)pg/ml,(381±119)pg/ml。提示血浆BNP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而加重。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BNP水平越高。血浆BNP水平可用于冠心病患者危险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对34例NSTEACS患者,12例健康者分别测定血清CTnⅠ,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的心血管复合事件(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随访1~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NSTEACS组血清CTn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STEACS组CTnⅠ阳性组所测结果明显高于CTnⅠ阴性组(P〈0.01),且CTnⅠ阳性组较CTnⅠ阴性组的住院期间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住院期与随访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总心脏性病死率也上升,且复合心血管事件也显著增多。结论:血清CTnⅠ检测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不同狭窄程度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4年4月住院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右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且资料完整的病例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心肌梗死组36例和心绞痛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在不同狭窄程度时的临床特点。结果①同心绞痛组比较,心肌梗死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糖尿病所占比例高,FBG和CK峰值高,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心肌梗死组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心绞痛组(P〈0.05),房室传导阻滞在心肌梗死组中发生率高于心绞痛组(P〈0.05)。②心肌梗死组:完全闭塞组较轻中度狭窄组易形成侧支循环(P〈0.05)。完全闭塞组较狭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③心绞痛组:轻度狭窄组较非轻度狭窄组男性和有吸烟史患者所占比例低(P〈0.05)。完全闭塞组较狭窄组易形成侧支循环(P〈0.05)。重度狭窄组较轻中度狭窄组易发生心力衰竭(P〈0.05)。结论①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不同狭窄程度时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别。②右冠状动脉病变完全闭塞患者更易形成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2.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肌钙蛋白I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肌钙蛋白I穴CTnI雪是一种特异性的心肌结构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雪患者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文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进行总结与分析,重点观察其与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0-06~2003-10在我院明确诊断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88例。男65例,女23例。年龄34~78岁(61.5±15.7岁)。诊断条件:①初发、恶化型和自发型心绞痛患者;②排除梗死后心绞痛、瓣膜病和心肌病患者;③发作时心电图ST段较非发作时下移≥0.1mv;④4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固定性狭窄>50%。根据CT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青年冠心病 (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分析 3 6例 (年龄≤ 45岁 )CAD患者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并将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与心肌梗死 (MI)患者对比。结果 中青年CAD患者男性居多 (94 4% ) ,UAP组有典型胸痛者多(66 7% )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多 (66 7% ) ,以MI为首发表现者多 (85 7% ) ,危险因素中吸烟和脂质异常居多 ,分别占 80 6%和 77 8% ;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多见 (5 0 0 % ) ,重度及重度以上狭窄 (≥75 % )多见 (69 4% ) ,另有 5例 (13 8% )AMI者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结论 中青年CAD患者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一定特点 ,吸烟和脂质异常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病变位置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的影响。方法 入选 16 8例已行冠脉造影术且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 ,按如下进行分组 :(1)按病变狭窄程度分组 :①无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5 0 % ,为 33例 ;②轻度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5 0 %且 <70 % ,为 5 7例 ;③重度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70 % ,为 78例。 (2 )根据病变分组 :①前降支组 ,为 4 9例 ;②回旋支组 ,为 38例 ;③右冠脉组 ,为 4 8例。 (3)根据介入治疗前后分组 :①术前组 ,为 10 3例 ;②术后组 ,为 10 3例。观察QTd及QTcd的变化。结果 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 ,P <0 0 5 ,而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P >0 0 5 ;冠脉病变所处位置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P >0 0 5 ;介入治疗前后QTd及QTcd变化明显 ,P <0 0 5 ,介入治疗术后与无狭窄组相比 ,QTd及QTcd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冠脉病变所出位置对QTd及QTcd无影响 ,病变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基层医院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50例患者进行IVUS检查,根据IVUS面积狭窄率是否>50%分为介入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斑块的性状及IVUS有效管腔面积,并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结果介入治疗组28例,对照组22例,介入治疗组斑块性状以纤维性斑块及脂质性斑块为主,介入治疗中无明显的并发症,随访1年,介入治疗组再发心绞痛3例,对照组发生心绞痛4例,心梗2例,猝死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对临界病变的狭窄程度及指导介入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对IVUS面积狭窄率≥50%的病变进行介入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QT离散度 (QTd)与冠脉狭窄程度及冠心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测量 4 35例 (男 30 8例 ,女 12 7例 ,平均年龄 5 7 1± 5 2岁 )冠状动脉造影者的体表心电图QTd。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QTd较冠脉正常组明显延长 (P <0 0 0 1)。在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 75 %组和狭窄小于 75 %组间 ,QTd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 0 %和LVEF≤ 4 0 %两组间 ,QTd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QTd与冠脉狭窄程度及左室射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伴发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观察42例VAP伴发心律失常病人,均采用ECG和(或)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心律失常类型、发作时相,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特点做一分析。结果:在CAG检查存在固定狭窄者中狭窄程度≥50%者为27例(64.29%),其中3支血管比较LAD发生率最高(55.56%)。结论:①变异型心绞痛可发生于有狭窄的冠状动脉或正常冠状动脉中,前者多见。②在存在冠状动脉狭窄≥50%的VAP中,LAD痉挛发生率最高。③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CT成像技术在分析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选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氧引起心绞痛患者100名,其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50名。采用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斑块类型,包括脂质斑块、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和混合型斑块构成比差异;分析64排128层CT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结果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发生部位,评价64排128层CT成像检测及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CAG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结果 正常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斑块病变血管中,钙化斑块25例(50%)、脂质斑块7例(14%)、纤维斑块12例(24%)和混合型斑块6例(12%);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上述患者比例分别为15(30%)、16(32%)、6(18%)、13(20%),两组患者斑块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64排128层CT与CAG冠状动脉造影对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和发生部位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夏雷  王和平  丁坤 《淮海医药》2003,21(6):435-436
目的 分析不典型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探讨冠心病诊断的有关问题。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 ,血管内径狭窄≥ 5 0 %时 ,诊断为冠心病。结果  5 0例患者仅有 2例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 ,其中 1例前降支狭窄为室性早搏患者 ,1例为对角支狭窄 ,无心律失常表现。其他 4 8例 (96 % )患者均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其中 2例因造影剂排空大于 3个心动周期而诊断为X—综合征。结论 不典型胸痛患者如果经济困难应首选无创性检查 ,阳性病例再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新碟呤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新碟呤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血清值,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新喋呤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P<0.01);但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喋呤浓度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喋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