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向双“Z”成形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反向双“Z”成形术,将腭裂患儿异位的腭帆提肌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并使软腭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长。结果:19例随访患儿中,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6例(84.2%)患儿发音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3例(15.8%)发音无改善。结论:反向双“Z”成形术是目前最理想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腭裂术后伤口裂开或穿孔再次手术方法济南军区总医院口腔科(山东济南250031)黄迪炎马静玉杨春济1990-01~1996-06,应用双反向Z形成形术和腭咽环扎术修复腭裂术后伤口裂开或穿孔31例,现介绍如下。1.手术方法:双反向Z形瓣成形术。根据Fur...  相似文献   

3.
软腭反向双“Z”成形术治疗腭裂11例分析伍鹏,杨瑜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Funlow术式修复先天性腭裂11例,体会到该术式与常规后推术式比较,更能有效延长软腭长度,并减少了干扰上颌骨发育的因素。现将手术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手术方法在软腭的口腔侧和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咽后瓣成形术修复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60例腭裂患者进行同期咽后瓣手术 ,术后观察腭咽闭合情况 ,进行语音机能评定。结果  60例腭裂修复术后 ,软腭的长度较术前明显延长 ,平均延长 ( 3 8.2± 5 .3 )mm(P <0 .0 1) ,术后语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咽后瓣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腭裂修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魏博 《安徽医药》2018,22(5):860-862
目的 研究小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的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腭裂修复手术治疗腭裂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22例,治疗组显效13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3.859,P<0.05),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8,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6.67%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消退时间(2.53 ±0.49)d较对照组(5.52 ±1.53)d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小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硬腭黏骨膜侧翻瓣修复宽大腭裂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的腭裂修复形式对腭裂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将一侧硬腭黏骨膜从外侧切开,形成以同侧裂隙边缘为蒂的黏骨膜侧翻瓣,向内侧翻转展开,修复腭裂鼻、咽腔面的缺损,另一侧腭粘骨膜瓣平移旋转覆盖其上;供修复完全性单侧以及双侧腭裂73例。结果所有接受该法的患者均达到一期愈合,无复裂发生。术后经鼻咽内窥镜检查,3个月时腭咽闭合功能完全和发音明显改善者64例;一侧软腭动度良好、腭咽闭合较好和发音有所改善者9例。结论硬腭黏骨膜侧翻瓣手术适用于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尤其对宽大腭裂患者的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及发音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懿 《东南国防医药》2006,8(2):132-133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常与唇裂相并而造成口鼻相通,使吮吸进食、发音发生一定的障碍,先天性腭裂早期修复,有利于患儿获得良好的腭咽闭合和发音功能恢复,现将12例腭裂修复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邹筠  刘俊芳  陈燕萍 《江西医药》2013,48(4):356-357
目的总结腭裂术后语音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腭裂术后患儿共80例病患,用普通话进行语音系统训练,对比《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表》进行评估,再个性化进行训练,再评估,循环反复,直至患儿获得正常语音。结果80例腭裂术后患儿,训练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年,其中70例通过《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表》评估达85%以上,8例患儿达70-80%,2例患儿语音无改善。结论语音康复训练是腭裂术后患儿获得正常语音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8月龄前后行腭裂修复术后患儿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的直接评估,了解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儿语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腭裂修复患儿(A组)、延期腭裂修复患儿(B组)及正常儿童(C组)进行研究。由2名语音师采用语音字表直接对3组儿童进行语音评估获取其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并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不同手术时机对患儿语音清晰度及过高鼻音的影响。结果:语音清晰度方面:A组患儿为78%~94%,平均88.2%;B组36%~90%,平均64.1%;C组86%~96%,平均91.4%。统计学分析发现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高鼻音方面:A组无过高鼻音3例,轻度11例,中度3例,重度0例;B组无过高鼻音0例,轻度1例,中度7例,重度11例。A组与B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月龄前行腭裂修复术患儿其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均明显好于延迟手术者,早期手术有利于患儿语音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幼儿期施行腭裂修复术的可行性,观察术后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2004午2月对37例1~3岁患儿行腭裂修复术,按单侧完全性、双侧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腭裂类型分别采用两瓣、犁骨瓣加两瓣和兰氏术式。结果37例患儿中36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硬腭前部穿孔。随诊0.5~1年,患儿语音近正常或较术前明显变清晰。结论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医院应缩小腭裂修复手术年龄,幼儿期手术安全性、成功率高,有利于患儿构建正常语音。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软腭裂多采用两大瓣后退法,创伤较大,且术后可能影响到上颌骨的发育,因此不是理想的手术方法。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反向双Z瓣法修复软腭裂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11岁。其中软腭裂10例,软腭裂伴硬腭隐裂6例。裂隙宽度0.5~2.5cm。手术方法。在裂隙两侧设计出位于口腔侧和鼻腔侧的两个方向相反的“Z”形瓣,一般左侧三角粘膜瓣蒂在前,右侧蒂在后形成一个粘膜肌瓣,然后呈交叉瓦合对位缝合。在手术过程中不凿断翼钩及剪断腭腱膜,术后不戴腭护板。裂隙宽度在2.0cm以上张力过大时,在上颌结节后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手掌疤痕挛缩畸形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 36例 (4 6只手 )手掌疤痕挛缩畸形患者 ,12例采用“Z”成形加全厚皮片游离移植 ,11例单纯全厚皮片游离移植 ,5例“Z”成形术修复 ,4例腹壁带蒂皮瓣修复 ,2例局部旋转皮瓣修复 ,2例邻指皮瓣修复。结果 :经 6个月~ 1年随访 ,39只手功能和外形恢复较满意 ,7只手功能和外形得到改善。结论 :对手掌疤痕挛缩畸形采用综合治疗 ,其外形和功能能得到及时修复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腭裂为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常与唇裂伴发,腭由软腭和硬腭组成,分离口腔和鼻腔,参与发育、吞咽功能。软腭及其活动是发育和语言功能的重要解剖结构。发音时是许多器官及组织综合活动的结果。由于腭裂患儿上腭存在裂隙,因此吸吮进食、语言等功能发生障碍,采取治疗的最佳方法是实施腭裂修复手术。使其恢复正常功能,我院近几年为15例患儿进行修复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修复方法对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声门型喉癌T2 ~T3 病变采用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的患者 ,进行术后发音和呼吸功能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拔管率 86 6 % (2 6 /30 ) ,甲状软骨膜修复组拔管率 10 0 % (10 / 10 ) ,胸骨舌骨肌单蒂肌瓣修复组拔管率 70 .0 % (7/ 10 ) ,胸骨舌骨肌双蒂肌瓣修复组拔管率 90 .0 % (9/ 10 )。发音良好 12例 ,发音一般 10例 ,发音较差 8例。结论 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治疗声门型喉癌能保证呼吸和发音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对称Z成形术在单侧不完全唇裂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在个体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Z成形术对65例不完全性唇裂患者通过恢复唇高,修复口轮匝肌,矫正鼻畸形等方法进行综合修复。结果 本组共65例病人,术后均为I期愈合,随访3月到18月,效果满意。 结论 不对称Z成形术修复单侧不完全唇裂具有设计合理、方法简便,修复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修复腭裂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病人正常发音,这是多年来修复腭裂的主要研究课题。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单纯缝合裂隙阶段;(2)延长软腭阶段;(3)注重腭咽闭合阶段——功能恢复阶段。为了达到良好的长度,恢复正常的腭咽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凿断翼钩和剪断腭腱膜的常规手术步骤不能完全达到上述目的。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大胆开展了保留翼钩和腭腱膜的腭裂修复手术,自1978年10月至1981年11月共作27例。本文就此报告我们的不成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腭裂患儿术后语音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术前、术后护理,有效进行语音指导,通过语音矫正训练纠正发音习惯,使患者提语言交流的能力。结果:患者发音习惯得到较快的改善,语音清晰度有明显提高。结论:整体护理可提高腭裂患者语音治疗的配合度,并促使患者正确发音。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腭裂修复同期鼓膜切开中耳置管对腭裂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损失的治疗作用。选择在腭裂修复前声阻抗检查鼓室图为B型 ,声镫骨肌反射阴性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V波反应阈≥30dB的患者 76例 ,行腭裂修复同期中耳置管 (置管组 ) 4 5例 ;以单纯行腭裂修复 (常规组 ) 31例作对照。观察术后 2周鼓室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结果 ,置管组术后V波反应阈平均值由术前的 ( 45.2±1 0 .3)dB降为 ( 2 0 .8± 9.6)dB ,4 1例听力恢复 ,其中正常 1 6例 ,2 8例鼓室图变为A型。常规组术后V波反应阈值、听力及鼓室图均与术前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 ,腭裂修复同期中耳置管对腭裂渗出性中耳炎能提高听力 ,避免粘连性中耳炎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唇腭裂患儿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血常规检测参数的变化,为选择麻醉方法和手术时机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505例唇腭裂患儿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按畸形和治疗程度不同分为唇裂(A组)、腭裂组(B组)和唇腭裂组(C组);以1岁以内正常婴儿(D组)、1~5岁正常儿童组(E组)共计180名作为对照。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和淋巴细胞百分率(L%)。同时跟踪调查36例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前后的血象变化。结果与同一年龄段正常儿童比较,A、B、C3组的WBC和L%均显著高于正常儿,A、C组的RBC显著低于正常儿,A、1岁以内单纯腭裂未经修复(B1组)、C组的HGB显著低于正常儿,A、B1、1岁以内唇腭裂已进行唇裂修复但未经腭裂修复的患儿(B2组)、C组的PLT高于正常儿。36例跟踪调查的唇腭裂患者在唇裂修复后WBC、PLT有显著性降低,RBC、HGB有显著性提高,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唇腭裂患儿更易发生病毒感染或急慢性炎症,表现为某些血象指标的异常,对麻醉和手术可能有一定影响,应该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唇裂合并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后,血象指标可能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腭裂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凤霞 《河北医药》2000,22(5):397-397
我科从1995年至今共收治先天性腭裂病人37例,通过手术治疗,使这些病人的发音,语言等功能得到了改善。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7例,其中Ⅰ度腭裂2例,Ⅱ度腭裂20例,Ⅲ度腭裂12例。腭裂术后畸形3例。年龄5~17岁,男20例,女17例。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无1例发生感染,刀口Ⅰ期愈合。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 从入院开始就与患儿及其家属密切接触,建立深厚的感情,消除患儿的害怕心理,鼓励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2.2 术前做好口腔,鼻腔清洁,术前3d用0.25%氯霉素点鼻,多贝尔氏液漱口。2.3 术前4h禁食水。备好吸痰器、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