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云丽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8,27(6):370-374
子宫内膜息肉(EP)作为生育期及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尚缺乏统一认识和有效处理。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细胞增殖凋亡异常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基因变化及细胞因子和酶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机制,同时总结激素替代治疗、他莫昔芬、体质量指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殖形成的,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可能受雌激素及某些药物的影响,亦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细胞因子亦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现将从雌激素、米非司酮、他莫昔芬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雌、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5)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良性疾病,可导致女性不孕,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热点关注问题,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仍有一定程度的复发。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可能与激素失调、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及细胞增殖失调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最常见的宫腔内病变之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不孕等.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尽管EMP的诊断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因其常发生在雌激素过高的环境中,认为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基因突变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变异、细胞因子、细胞遗传学,以及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等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等方面综述EMP可能的发病机理;及与EMP的发生、复发、恶变有关的高危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最常见的宫腔内病变之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不孕等。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尽管EMP的诊断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因其常发生在雌激素过高的环境中,认为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基因突变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变异、细胞因子、细胞遗传学,以及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等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等方面综述EMP可能的发病机理;及与EMP的发生、复发、恶变有关的高危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育龄妇女及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迄今尚未明确。子宫内膜局部内分泌环境紊乱,被认为是息肉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内膜细胞增殖/凋亡失衡及外源性药物(如他莫西芬)也可促进息肉的发生。最近有研究表明,绝经后息肉和绝经前息肉的发生机制不尽相同,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周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24):59-63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8年7月—2020年2月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刮宫术)与观察组(56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手术指标及复发率、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临床...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息肉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查体的17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对患者年龄、月经情况、避孕情况、孕产史、内科疾病患病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36.47%)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51例(60.00%)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改变.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有关的因素有:孕次、原发不孕、自然流产史、绝经、宫内节育器下移或变形、近期激素治疗史、应用米非司酮>3月,宫颈息肉、慢性高血压(均P<0.05).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包括应用米非司酮>3月(RR=8.00,95%CI:1.74~36.85)、宫内节育器下移或变形(RR=5.45,95%CI1.79~16.62)、宫颈息肉(RR=2.80,95%CI:1.30~6.04)、自然流产史(RR= 2.67,95%CI:1.32~5.38),(均P<0.05).结论 应用米非司酮>3个月、宫内节育器下移或变形、宫颈息肉、自然流产史是子宫内膜息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另一类型,即炎性子宫内膜局部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蒂性息肉状赘生物突入宫腔内,息肉大小和数目不一,多位于宫体部.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
EP临床表现多样[1-2] ,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4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与57例非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病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肥胖、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是子宫内膜息肉的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瘤为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ObjectiveTo study the role of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obesity in etiology of endometrial polyps.MethodsA total of 250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polyp and 256 patients normal endometrial cavity were included, who applied to our outpatient clinic. We recorded the age, fertility state, body mass index, number of polyps,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status of the patients by using SPSS Windows 16.0. All patients in polyp group were verifi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report.Resul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obesity, but hypertension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patients who had endometrial polyp comparing to total patient population (n=526).ConclusionsThis finding may alert the physician to consider the endometrial cavi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ho applied with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对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饮食习惯与肿瘤发生有着一定关系,通过调节饮食和营养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分为病变组(子宫内膜息肉伴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子宫内膜癌)、良性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单纯/复杂增生),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息肉径线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变组患者的息肉径线≥15mm率、肥胖率均较良性组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的危险因素为息肉径线≥15mm、肥胖(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与息肉径线≥15mm、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年前置胎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前置胎盘可引起贫血、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等多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了解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前置胎盘发生风险。笔者拟就目前对前置胎盘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降低前置胎盘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败血症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感染,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围绕新生儿败血症危险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除了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维生素D缺乏也被认为是早发与晚发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之一。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既往认为是早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目前也提出异议,本文综述了以上因素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创操作与肠外营养这类导致晚发败血症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提供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乳腺癌是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为了预防,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发现诸多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该文通过文献法综述了近年发现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个人相关病史及服药史、环境及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等,这为制定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