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年来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虹膜根切术治疗绝对期及近绝对期青光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标准:视力无光感为绝对期,光感至0.08或视野<10°为近绝对期,视乳头呈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C/D≥0.9,无明显的白内障及其他影响视力的病变,未行青光眼手术的原发性青光眼,且排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视力下降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巩膜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8例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巩膜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眼压以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前房出血,1例患者出现瘢痕性滤过泡。结论采用改良巩膜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较为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治疗青光眼的手术中,房水引流不畅,引流通道闭塞致术后眼压复升,青光眼再发或由于过度引流致低眼压并发眼底病致盲的病例均有报道。为了减少低眼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青光眼的再发手术次数,我们1998—2004年选择性地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青光眼行巩膜板层下置线引流术,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例12眼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0~69岁,平均49·5岁。青光眼分类:外伤性青光眼1眼,慢性开角型3眼,闭角型青光眼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眼。术前平均眼压6·25 kPa(46·86 mm Hg),手术时眼压均在3·6 kPa(26·51 mm Hg)。1·2手术方法:①术…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患因个体差异大,病情多变,是眼科致盲率高,治疗困难的眼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副作用大,眼压不易持久控制,尤其无法达到根治目的而在临床上受到限制。目前普温采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可达到良好效果,但也有极少数患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虹膜长期脱出于结膜外,无法还纳,多数还丧失了功能滤过作用,使眼压增高,同时增加了眼内感染及交感性眼炎发生的可能性,治疗上比较棘手。我科采用异体巩膜移植治疗青光眼术后虹膜脱出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青光眼术后,阻止引流口瘢痕形成,提高小梁切除术远期疗效。方法:对35例46眼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嵌顿术。术中将原来丢弃的小梁巩膜做巩膜嵌顿术。结果:46眼术前平均眼压为32.80mmHg,随访12个月,平均17.68mmHg,滤过泡明显者41眼;不明显者5眼,按摩后,滤过泡明显。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嵌顿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术后的护理和观察方法。方法对21例青光眼手术患者术后采取细致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21例青光眼患者中,20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配合护理不积极,术眼恢复效果不理想。结论青光眼手术患者术后需积极配合眼部护理,使术眼得以尽快恢复,提高了手术疗效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丙嗪球后注射治疗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以解除绝对期青光眼疼痛问题。方法对23例绝对期青光眼采用球后注射氯丙嗪。结果23例中22例采用球后注射氯丙嗪达到止疼目的。结论球后注射氯丙嗪治疗绝对期青光眼引起的疼痛是安全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魏国英 《河北医药》2012,34(22):3462-3463
近年,青光眼是全球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引起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的眼病。青光眼导致视功能损伤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死亡和视神经纤维丢失,常导致视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损害,而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青光眼术后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光眼治疗的目的是保存视功能,治疗方法包括降低眼压和视神经保护治疗。2001—2005年,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46例晚期青光眼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晚期青光眼术后患者46例62眼,其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据统计青光眼术后5d浅前房的发病率为0~45%。由于显微型青光眼手术的普遍开展,其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尽管这样,术后浅前房仍屡见不鲜。我院从2004年8月至2006年7月行青光眼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共108例110只眼。本文对其发生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15例15只眼的治疗和护理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睫状体冷冻联合氯丙嗪球后注射治疗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以解除绝对期青光眼疼痛问题。方法对26例绝对期青光眼采用睫状体联合球后注射氯丙嗪。结果采用球后注射氯丙嗪达到止疼目的。结论睫状体联合球后注射氯丙嗪治疗绝对期青光眼引起的疼痛是安全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后巩膜加固术和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的联合术式治疗高度近视伴黄斑变性24只眼,早期随访4~22个月,近视屈光度平均降低了-5.92DS,裸眼视力稳定且有所增进眼占62.5%.眼轴长度无变化。结果表明该联合手术对伴有黄斑变性的高度近视具有阻止视力继续下降,缩短疗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巩膜咬切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5例(29只眼),施行巩膜咬切术联合小梁切开术,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及视力的变化。结果术后追踪观察36~84个月,平均眼压为(14.32±3.43)mm Hg,低于术前的(38.33±5.3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术后5只眼发生角膜内皮线状混浊,前房少量出血,3只眼前房形成迟缓,2只眼术后28个月发生白内障,未发现低眼压、脉络膜剥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巩膜咬切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不切除小梁,组织损伤少,术后并发症少,能维持正常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6.
黄慧慧  鲁慰祖  赵晖 《江西医药》2007,42(4):329-331
目的 评价板层巩膜下咬切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223例(247眼)急性、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板层巩膜下咬切术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年眼压≤2.8kPa 210眼(85.02%);>2.8kPa 37眼(14.98%).术后1年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下降55眼,不变141眼,提高51眼.结论 板层巩膜下咬切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巩膜层间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用于顽固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对13例(15只眼)顽固性青光眼在常规滤过手术中采用巩膜层间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术后随访8~24个月,成功率为86.67%,功能性滤过泡86.67%,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认为巩膜层间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顽固性青光眼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日益发展,白内障和青光眼两种不同疾病的联合手术治疗已引起临床众多眼科医师的探讨。我院自99年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巩膜瓣下角巩膜条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研究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青光眼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3例(87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Ⅰ组42例(44眼)和Ⅱ组41例(43眼),Ⅰ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Ⅱ组采用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水平、角膜内皮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2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Ⅰ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3.64%,Ⅱ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0.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出现眼压过高症状4眼,Ⅱ组术后出现眼压过高6眼,经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2组患者经治疗后角膜内皮计数指标均得到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和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均为临床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式,应根据患者眼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成功率。方法7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常规的复合小梁切除中将小梁切除的步骤加以改良,把自体巩膜条嵌于切口处,以助维持滤过泡。术后随诊18~36个月。结果6例至今眼压在正常范围,1例术后加用降眼压药后眼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自体巩膜条嵌于巩膜瓣下的改良复合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