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前额叶神经元细胞活性变化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同孤养结合制作抑郁症模型,实验第22天杀死所有大鼠,采取灌注取材与切片的方法制作脑冠状切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切片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上分别测量双侧前额叶BDNF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明显下降[(225.80±6.16)g vs(249.00±9.93)g,t=2.915,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10.20±3.82)s vs(5.60±2.70)s,t=2.388,P<0.05)]、水平穿越格数减少(t=6.245,P<0.01)、直立次数减少(t=2.693,P<0.05)、修饰次数减少(t=2.685,P<0.05)、粪便粒数增多(t=3.846,P<0.01).光镜下观察,实验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多数细胞呈空泡状,胞浆着色很浅.其中以右侧区明显.左右PFC区正常组大鼠BDNF的光密度均高于实验组.经过21 d应激后,实验组左右PFC区的BDNF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右PFC区显著,同应激后左PF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BDNF在正常大鼠左右PFC区分布无明显差异.经过慢性应激后,大鼠左右PFC区的BDNF表达均明显下降,右侧区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2.
袁媛  韩大鹏  朱永新 《重庆医学》2021,50(13):2165-2170
目的 探讨miRNA-21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缺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正常心肌细胞为A组,缺氧心肌细胞分别分为B组,C组(缺氧心肌细胞转染miRNA-21mimics)及D组(缺氧心肌细胞转染miRNA-21 inhibitor),PCR检测4组细胞中miRNA-21、PI3K、Akt mRNA表达,M T T检测心肌细胞活力,Hoechst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蛋白及磷酸化表达.结果 与B组相比,C组miR-21表达明显升高(t=15.693,P<0.001),D组表达明显降低(t=10.062,P<0.001);心肌细胞培养24 h后,B组与A组相比活力明显降低(t=16.971,P<0.001),C组心肌细胞活力高于B组(t=14.310,P<0.001),D组心肌细胞活力低于B组(t=8.639,P<0.05);B组凋亡率较A组相比上升(t=14.470,P<0.001),与B组相比,C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t=10.690,P<0.001),D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t=25.050,P<0.001);与A组相比,B组心肌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mRNA表达均下降(P<0.001),C组上述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B组(P<0.001),D组PI3K、p-PI3K、Akt、p-Akt蛋白、mRNA表达均低于B组(P<0.001).结论 在缺氧心肌细胞中通过外源性增加miRNA-21表达能够提高心肌细胞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及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3K/AKT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在百草枯(PQ)中毒致心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本溪基地实验中心进行实验。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百草枯中毒组(PQ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百草枯中毒组大鼠予以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20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8 h后处死大鼠并心脏采血及收集心脏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2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2组大鼠血清CK、LDH水平,心脏组织SOD、MDA水平及PI3K、p-PI3K、AKT、p-AKT、Bcl2、Bax、Caspase-3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Q组心脏结构完整性破坏,心脏损伤明显。PQ组血清CK及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P=67.304/0.001、33.619/0.001),且PQ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OD水平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t/P=18.339/0.001、31.568/0.001)。PQ组大鼠在PQ暴露48 h后p-PI3K、p-AKT、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t/P=30.369/0.001、13.751/0.001、33.100/0.001),Bax、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t/P=13.765/0.001、12.649/0.001)。结论在百草枯中毒诱导心脏损伤中,PI3K/AKT介导的Bcl-2抗凋亡信号通路被抑制,进而导致促凋亡因子Bax和Caspase-3的表达上调,介导了心肌细胞的凋亡及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PO,rHuEPO)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p-Akt)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表达的影响,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 kinase,P13K)抑制剂LY294002进一步探讨rHu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PTZ制作大鼠SE模型,将点燃后的大鼠随机分为PTZ组(PTZ+NS)、rHuEPO组(PTZ+rHuEPO)、LY294002组(PTZ+LY294002+rHuEPO)、LY294002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PTZ+DMSO+rHuEPO),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35).观察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Akt、XIAP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XIAP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p-Akt和XIAP阳性细胞、p-Akt蛋白、XIAP mRNA均有少量表达;PTZ组与rHuEPO组、LY294002组、LY294002溶剂DMSO对照组比较,p-Akt和XIAP阳性细胞数、P-Akt蛋白表达及XIAP mRNA表达均减少(P<0.05),凋亡细胞数增加(P<0.05);rHuEPO组、LY294002溶剂DMSO对照组与LY294002组比较,p-Akt和XIAP阳性细胞数、p-Akt蛋白表达及XIAP mRNA表达均增加(P<0.05),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rHuEPO在SE模型中活化了PI3K/Akt,提高p-Akt蛋白的表达,进而对线粒体凋亡途径的相关调控因子XIAP的表达进行了调控,从而介导线粒体凋亡途经,发挥抗凋亡、促存活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氟西汀对慢性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胃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青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氟西汀组各8只.应激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每笼1只喂养,实验第1-21天,接受各种不同的应激.氟西汀组大鼠每天给予氟西汀水溶液灌胃.对照组大鼠群养不给任何刺激.实验第22天杀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皮质醇、TNF-α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蛋白ICAM-1表达,进行图像分析,测定光密度平均值.结果 应激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皮质醇含量[(77.12±9.76)μg/ml,(44.96±6.25)μg/ml,t=7.85,P<0.01]、TNF-α含量[(69.66±6.68)pg/ml,(39.21±3.57)pg/ml,t=11.37,P<0.01]、胃黏膜ICAM-1表达的光密度平均值[(53.87±6.84),(30.26±3.68),t=8.59,P<0.01]有明显增高;与应激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58.82±6.56)μg/ml,t=4.40,P<0.01]、TNF-α含量[(50.18±3.23)pg/ml,t=7.43.P<0.01]、胃黏膜ICAM-1表达的光密度平均值(36.61±4.39,t=6.00,P<0.01)明显下降.结论 慢性应激可引起大鼠血清皮质醇、TNF-α含量增高,胃黏膜ICAM-1过表达,而氟西汀可以部分的逆转这些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Fas凋亡通路相关因子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半胱天冬酶-8(Caspase-8)及Flice(即Caspase-8)抑制蛋白(FLICEProfilin,FLIP)的mRNA及蛋白表达.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实验组中FADD、Caspase-8及FLIP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FADD、Cmpme-8及FLIP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0.0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数增加,Fas-FADD-Cmpase-8凋亡通路可能为其重要凋亡通路之一,抗凋亡因子FLIP mRNA和蛋白表达短暂升高,可能有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慢性铝暴露对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初断乳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蒸馏水),低、中、高浓度组(分别是2mg/ml、4mg/ml、6mg/ml AlCl_3),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让大鼠连续染毒AlCl_33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来检测各组每只大鼠的认知能力。采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的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AlCl_3浓度组潜伏期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28,P<0.01;q=7.41,P<0.01;q=9.85,P<0.01);三组铝染毒大鼠停留目标象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F=11.62,P<0.01);三组铝染毒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F=16.90,P<0.001)。三组不同浓度铝染毒组内两两比较显示,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的潜伏期均长于和穿越平台次数均少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停留目标象限时间短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铝暴露各浓度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胶质细胞数量增多;铝暴露组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多,Bcl-2/Bax比值降低,凋亡细胞数增多。结论亚慢性铝暴露可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AlCl_3诱导海马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葡萄糖降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G)对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24h Sprague-Dawley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至第7天,给予MG干预24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联合碘化丙啶(PI)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采用实时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rk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随着MG浓度的增加及干预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逐渐降低,呈浓度依赖性(r=0.946,P<0.01)和时间依赖性(r=0.993,P<0.01).与0h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1.633±0.153)%相比,100μM MG干预2h、6h、12h和24h后,其凋亡率逐渐增加[分别为(2.833±0.153)%、(3.367±0.153)%、(4.433±0.404)%和(8.833±0.306)%;均P<0.01];2.与同时间对照组相比,MG干预12h组及24h组海马神经元BDNF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而MG干预6h组、12 h及24h组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MG对海马神经元具有直接毒性作用,可能首先抑制海马神经元TrKB表达,导致BDNF表达代偿性增高,损伤BDNF-TrKB通路,诱导神经元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皮质神经元内质网应激诱导凋亡的机制及丹红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鉴定神经元纯度.建立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始终正常培养)、缺血再灌注组(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治疗组(缺血再灌注加丹红注射液干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神经元纯度;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标检测神经元凋亡率及活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Western-blot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活性Caspase-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Bcl-2及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结果 大鼠皮质神经元可纯化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体外模拟缺血6 h再灌注24、 48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95±1.03)%、(22.62±0.98)%,丹红治疗组(8 mL/L)分别为(9.74±0.56)%、 (3.93±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4、10.650,P<0.05).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元GRP78表达上调,活性Caspase-12表达增加,但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91、1.772,P>0.05).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活性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增加,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细胞Bcl-2表达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活性Caspase-3、 Caspase-8、Caspase-9含量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374~25.235,P<0.05、0.01).结论 内质网应激参与神经元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丹红注射液能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S抑郁造模。检查体质量和血脂变化,用敞箱试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用糖水、纯水摄入量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脂检查中,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敞箱实验中,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水、纯水摄入量测定实验中,糖水百分比降低,纯水摄入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3肌肉注射加高脂饲料饲养可复制动脉硬化大鼠模型,叠加CUMS,可兼具高脂血症和抑郁两方面的症状,与人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较好的相似性,是较理想的血管性抑郁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纯电休克及丙泊酚联合电休克治疗对抑郁大鼠电休克疗效及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抑郁组(D组)、单纯电休克组(E组),丙泊酚联合电休克组(M组),每组6只.C组正常饲养,D、E、M组采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后E组直接行电休克处理,M组在丙泊酚1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下行电休克处理,以上各组处理隔天1次,共6次.以open-field法和Morris水迷宫法测大鼠行为学水平和学习记忆水平,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海马BDNF mRNA表达.结果 电休克处理后E、M组大鼠水平计分、垂直计分[分别为(35.8±12.0)分,(7.3±2.4)分,(39.6±14.0)分,(7.3±2.0)分],高于D组[分别为(17.0±5.0)分,(3.3±1.0)分](P<0.05);E组逃避潜伏期长于D组、M组,日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低于D组、M组(P<0.05);E、M组大鼠海马BDNF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D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低于C组(P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miR-1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脑干中缝核中5羟色胺转运体(SERT)表达的作用,探讨miR-16通过作用于5羟色胺(5HT)再摄取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用雄性6周龄SD大鼠40只,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法(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制备大鼠病理性神经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鞘不结扎;坐骨神经损伤组(CCI组),松弛结扎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损伤+氟西汀组(CCI/F组);对照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每组10只。术前1 d及术后第1、3、5、7、14天测定机械缩足痛阈值(MWT);14 d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干中缝核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法(qRT-PCR)检测miR-16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ERT蛋白表达情况;组织匀浆后,ELISA法检测皮质组织内5羟色胺(5HT)浓度。 结果 与术前相比,CCI组大鼠第1天MWT即出现下降,与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67,P<0.001),CCI/F组与S组相比MWT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64,P<0.001),而S组及C组未见明显变化。qRT-PCR实验显示,与S组相比CCI组大鼠脑干中缝核组织匀浆中内源性miR-16表达显著降低(t=11.840,P<0.001),CCI/F组升高(t=28.640,P<0.001);western blot显示CCI组大鼠脑干中缝核SERT蛋白表达升高,CCI/F组SERT表达降低;ELISA实验显示CCI组皮质中5HT水平较S组显著降低(t=17.920,P<0.001),而CCI/F组5HT水平升高(t=7.232,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iR-16能够通过抑制脑干中缝核SERT表达,减少5HT再摄取影响病理性神经痛的维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建立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 VD)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SD大鼠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1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ligat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LBCCA);2假手术组:同手术组处理,但不结扎;3抑郁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孤养,不进行手术;4模型组:LBCCA叠加CUMS,结合孤养。连续观察21 d,观测大鼠体质量变化、行为学改变、脑血流量变化以及大鼠大脑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 related kinase B, TrkB)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抑郁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百分率、旷场试验运动距离及站立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手术组及模型组MMP-2及MM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抑郁组及模型组海马内BDNF/TrkB及BDNF/TrkB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LBCCA叠加CUMS结合孤养方法较好地模拟了抑郁核心症状快感缺乏、运动和探索能下降的行为特征和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 NVU)稳态失衡的病理机制,是较为理想的血管性抑郁模型,可用于药理实验及治疗效果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测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多巴胺转运体mRNA的表达,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模型组,以RT-PCR法研究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多巴胺转运体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海马突触素、多巴胺转运体mRNA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84±0.08和1.24±0.08;模型组两者的平均光密度值1.24±0.12和1.85±0.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7和16.50,P<0.01).结论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多巴胺转运体mRNA表达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慢性身心应激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胃窦组织胃泌素受体(GASR)、空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VIPR2)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大、中、小剂量组,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慢性身心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加味四逆散小、中、大剂量组大鼠每日分别灌胃0.25、0.5、1.0 g/mL浓度的中药煎剂2 mL,奥美拉唑组大鼠每日灌胃0.3 mg/mL的奥美拉唑溶液2 mL,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 mL,造模结束后,透射电镜法观察腺胃区胃黏膜组织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和Real time-PCR法检测胃窦组织细胞GASR、空肠组织细胞VIPR2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凑,胞膜完整,胞核形态及大小正常;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受损严重;其余治疗组均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好转。使用加味四逆散及奥美拉唑治疗后,各组胃窦组织GASR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空肠组织VIPR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其中加味四逆散大剂量组GASR、VIPR2蛋白和mRNA的表达接近正常组水平,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奥美拉唑组与加味四逆散小剂量组相比,加味四逆散大剂量组大鼠GASR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增高(P<0.05),VIPR2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加味四逆散可改善慢性身心应激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的微观病理形态,并可调整胃组织GASR和空肠组织VIPR2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A (trkA)和总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p75)变化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通过鸡卵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外源性NGF干预组(NGF组)及抗NGF抗体干预组(抗NGF组)。各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并行支气管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哮喘组和对照组肺组织NGF mRNA,4组肺组织trkA和p75 mRNA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BALF总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淋巴细胞(Lym)计数显著增多(均P<0.001),支气管肺组织炎症表现显著;肺组织NGF mRNA及trkA和p75 mRNA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哮喘组NGF mRNA与BALF细胞总数、Lym数呈正相关(均P<0.001)。NGF组与哮喘组比较,BALF总细胞、Eos及Lym计数均显著增多(均P<0.01),支气管肺组织炎症表现更为显著,p75和trkA mRNA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抗NGF组与哮喘组比较,BALF总细胞、Eos及Lym计数显著减少(均P<0.001),支气管肺组织炎症表现显著减轻,p75和trkA mRNA表达明显减弱(均P<0.01)。结论:致敏哮喘大鼠肺组织内N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NGF上调trkA和p75 mRNA表达,从而增强NGF的功能效应,共同参与哮喘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相似文献   

18.
消渴灵浓缩液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消渴灵浓缩液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鼠龄、体重相匹配的大鼠作为正常组。采用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病程8周后各组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中药组、西药组、正常大鼠组坐骨神经IG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P=0.822,P=0.304);模型组坐骨神经IGF-1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中药组、西药组、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 mRNA表达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IGF-1 mRNA的表达下降,消渴灵浓缩液可上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消渴灵浓缩液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