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12年1月共有3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10~67(35.7±17.8)岁。13例有心脏基础解剖病变。术前二尖瓣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5例,重度反流13例。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5例,Ⅱ级23,Ⅲ级4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均行二尖瓣成形术,活动期手术14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术1例。成形方法包括心包修补穿孔5例,瓣叶切除缝合17例,双孔法成形3例,腱索转移及人工腱索5例,15例使用人工成形环。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于术后7 d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32例存活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48.9±7.6)mm及(31.7±7.4)mm,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0)。32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125(73.0±38.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心内膜炎复发及出血栓塞等并发症。1例术后3年因二尖瓣狭窄而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二尖瓣有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无反流26例;舒张期二尖瓣流速偏快(1.7 m/s)1例,主动脉瓣中量反流1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术后早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血分数较术后早期改善(60.9%±6.6%vs.57.5%±6.7%;P=0.043)。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疗效可靠,左心房、左心室内径显著减小,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外科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从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28例,均为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同期二尖瓣手术.二尖瓣成形术(MVP)24例,其中Reed法成形9例,Reed法成形同时加成形环8例,脱垂二尖瓣叶切除同时加成形环7例;二尖瓣置换术(MVR)4例,其中置换机械瓣1例,生物瓣3例.结果 术后早期无死亡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例.术后随访26例,随访3~80个月,平均41个月,远期死亡2例(MVP 1例、MVR 1例).随访MVP患者生存22例,心功能Ⅰ级13 例,Ⅱ级6例,Ⅲ级3例,较术前明显改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无反流5例,微量反流7例,轻度反流6例,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例,左房容积(LAV)54.1±12.7ml,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60.9±14.8 m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9±0.1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MVR患者生存2例,心功能Ⅰ级1 例,Ⅱ级1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应在行CABG时同期进行处理,IMR处理的方法以MVP同时加用成形环的早期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对左室功能差和左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因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38~82(63.41±11.82)岁;合并心房颤动13例;术前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5例,Ⅳ级12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其中生物瓣11例,机械瓣6例。全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未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左心室破裂。17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25(16.44±5.0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二尖瓣重度瓣周漏死亡。其余患者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无抗凝和瓣膜引起的并发症,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至Ⅰ级11例,Ⅱ级4例,Ⅲ级1例。术后早期及随访期间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及收缩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而术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50.94%±8.78%)vs.(55.31%±10.44%),P=0.04],术前LVEF与随访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1%±10.44%)vs.(56.13%±9.67%),P=0.73],随访期间LVEF与术后早期相比显著增加[(56.13%±9.67%)vs.(50.94%±8.78%),P=0.02]。术后早期与随访期间人工二尖瓣压力减半时间(PH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6±19.00)ms vs.(94.56±19.19)ms,P=0.91]。结论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以改善左心室重构及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二尖瓣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治疗慢性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及中期随访结果 .方法 自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83例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35例,重度48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男49例,女34例;年龄51~77岁,平均(59.3±7.5)岁.43例二尖瓣成形术包括使用Dacron补片条或自体心包条环缩后瓣环21例,交界处环缩9例,后叶矩形切除9例,St.Jude成形环环缩4例.40例二尖瓣置换术包括机械瓣28例,生物瓣12例.结果 住院死亡3例,二尖瓣成形术组和二尖瓣置换术组住院死亡分别占2.3%(1/43例)、5.0%(2/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瓣膜置换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二尖瓣成形组(P<0.05),二尖瓣成形组术后6例残余轻度二尖瓣反流(P<0.05)但不影响心功能,两组其他住院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76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3~60个月,平均(20.2±4.9)个月.随访期间二尖瓣成形术7例轻度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组人工瓣功能均良好,3例出现抗凝相关并发症.随访远期死亡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二尖瓣成形术和二尖瓣置换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61%.结论 对于慢性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二尖瓣成形术后近期和远期效果好,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对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功能改变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53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男45例,女8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3.3岁。53例患者均行off-pump CABG,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改变及二尖瓣反流情况。结果术后3h死于突发心室颤动1例;术后发生大出血1例,于术后6h行二次开胸止血手术。随访52例,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48例。术后12个月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4.75±6.83mm vs.38.80±7.21mm,t=-3.550,P=0.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0.50±10.31mm vs.53.85±11.20mm,t=-6.364,P=0.000)和二尖瓣反流面积(25.32%±9.80% vs.29.45%±12.30%,t=2.129,P=0.001)均较术前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62.10%±24.20% vs.57.75%±22.10%,t=2.132,P=0.038)较术前增加。结论冠心病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off-pump CABG术后12个月二尖瓣反流量减少,左心室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线圈法人工腱索植入治疗二尖瓣脱垂导致的瓣膜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 方法 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应用线圈法人工腱索植入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共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6~69 (53.1±8.5) 岁。心功能分级(NYHA) Ⅱ级6例,Ⅲ级16例。前叶腱索断裂14例,前叶腱索延长2例,前后叶腱索均有断裂4例,后叶腱索断裂2例。均合并重度以上二尖瓣反流,1例合并三房心,1例合并冠心病。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49~67 (58.1±3.9) mm,射血分数(EF) 58%~69% (61.8%±6.1%),心胸比率0.53±0.16。应用自制的腱索测量器,测量病变腱索邻近正常腱索的长度作为人工腱索的长度,根据瓣叶脱垂的范围,在测量器上制作人工腱索线圈数根,然后将其固定在相应乳头肌和脱垂瓣叶游离缘,常规进行瓣环成形。同期行三房心矫治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所有患者出院后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 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1例,伤口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无反流或微量反流1例,微量反流21例。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43~53 (48.3±2.1) mm,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门诊随访4~39 (18.3±5.2) 个月,少量反流5例,无或微量反流17例。心功能分级(NYHA) Ⅰ级17例,Ⅱ级5例,较术前明显改善。 结论 线圈法人工腱索植入治疗二尖瓣脱垂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操作简单易行,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处理方法及手术时机.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89例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男66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55~73)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先用药物治疗3个月后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病变未做处理.就诊时、术前和术后6个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二尖瓣反流情况,并检测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81例(91.0%),随访时间6~60个月,术后6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3.1±1.3) cm2 vs.(5.6±2.3)cm2]、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1.3±4.2) mm vs.(54.3±5.5)mm]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1.7±3.9) mm vs.(34.6±4.3) m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术后6个月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1%±3.9%vs.58.9%±5.6%,P> 0.05).术后3年起,随访患者每年行冠状动脉血管CT检查1次,未发现移植血管存在明显狭窄(狭窄>50%). 结论 对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适当的延缓手术,结合正确的药物治疗,可能不再需要同期处理二尖瓣病变,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的经验,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男96例,女56例;年龄10~73岁(38.54±17.22岁)。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119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24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反流量中度70例,中度至重度63例,重度19例;前叶病变87例,前叶+后叶病变65例;152例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术中经注水实验或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满意,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3个月~8.5年,随访135例,随访率88.82%(135/152);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93例,Ⅱ级35例,Ⅲ级3例,Ⅳ级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左心房内径(41.09±10.40mmvs.45.32±10.07mm,t=4.186,P=0.00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04±7.74mmvs.60.70±7.72mm,t=9.676,P=0.000)与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无或微量反流36例,轻度反流45例,轻度至中度反流38例,中度反流9例,中度至重度反流7例。5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晚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亡原因不明。结论虽然二尖瓣前叶病变成形手术相对复杂,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选用相应的成形手术方法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同期加二尖瓣成形术对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手术后生存的术前轻中度IMR病人60例,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二尖瓣成形术(MVP组)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组)各30例,分析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二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左心形态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利用超声心动比较术后中期心功能和左心形态改善情况,利用生活质量评估表(SAQ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中期生存率MVP组为96.7%,C组为9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P组术后左心房内径缩小,C组左心房内径增大(P〈0.05),左心室内径改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LVEF较术前均改善,但MVP组明显优于C组(P〈0.05)。MVP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C组病人,SAQ总得分分别为66.18和58.20(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二尖瓣成形术可以明显提高轻中度IMR病人中期预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期疗效优于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和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和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37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及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大多数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室壁瘤切除后左心室重建、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结果 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8.1%,其中死于肾功能衰竭2例,脑部并发症1例.随访30例,随访率88.2%(30/34),4例失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6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抗凝治疗失败并发的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30.1±3.5mm vs.39.3±3.7mm, P=0.004),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8.4±4.3mm vs.61.2±5.1mm, P=0.003),旷置的室壁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直径<5 cm),二尖瓣成形和旷置者无反流或轻微反流12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和二尖瓣反流患者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绝大部分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