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作修复性材料的人工材料产生磨耗可导致植入的失败,所以对于人体植入失败中评价磨耗材料的组织反应,了解修复二期病理学是较重要的。而另一方面与组织恢复十分重要的因素包括材料过敏、局部感染、术后出血及材料本身产生的组织反应等。作者为了进行临床的定量组织反应测定,发明了一种关节周围组织反应的分线方法,对100例髋部修补失败患者的组织反应评价,采用聚乙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TNF-α在聚乙烯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钛合金棒植入大鼠双侧股骨远段,2周后向左侧膝关节注射聚乙烯颗粒,右侧注射生理盐水对照,每2周注射一次,12周时处死动物,取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和膝关节滑膜作组织学观察,ELISA法测定假体周围界膜组织TNF-α的浓度.结果注射聚乙烯颗粒侧关节滑膜及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可见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反应,假体周围界膜组织TNF-α含量明显增高.结论聚乙烯颗粒能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TNF-α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TNF-α在聚乙烯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钛合金棒植入大鼠双侧股骨远段,2周后向左侧膝关节注射聚乙烯颗粒,右侧注射生理盐水对照,每2周注射一次,12周时处死动物,取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和膝关节滑膜作组织学观察,ELISA法测定假体周围界膜组织TNF-α的浓度。结果注射聚乙烯颗粒侧关节滑膜及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可见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反应,假体周围界膜组织TNF-α含量明显增高。结论聚乙烯颗粒能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TNF-α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诊断乳房植入物有无破裂和/或逸漏或并发症,以及隆乳术后乳腺组织有无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隆乳术后患者行CT扫描并图像后处理多维(矢状位、冠状位等)影像重建.结果行硅胶囊乳房假体植入8例16个乳房,4例内充填液态硅橡胶中3个纤维囊挛缩变硬,2个破裂逸漏;4例内充填生理盐水,1侧乳房并发感染.行聚丙烯酰胺凝胶注射植入13例26个乳房,11例双侧乳房腺体内、外有注射植入物颗粒,其中5例植入物呈结节、团块状弥漫分布于腺体、胸肌内外.1例单侧乳腺组织感染,1例单侧纤维腺瘤,1例单侧硬化型腺病,9例14个乳腺小叶增生,3例5个囊性增生.1例意外发现肺癌并纵隔内转移.结论 CT检查可明确隆乳术的类型、位置;明确植入物有无逸漏或并发症;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定位;为随诊复查提供客观资料;对发现乳腺病变及其周围病变有极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诊断乳房植入物有无破裂和/或逸漏或并发症,以及隆乳术后乳腺组织有无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隆乳术后患者行CT扫描并图像后处理多维(矢状位、冠状位等)影像重建.结果 行硅胶囊乳房假体植入8例16个乳房,4例内充填液态硅橡胶中3个纤维囊挛缩变硬,2个破裂逸漏;4例内充填生理盐水,1侧乳房并发感染.行聚丙烯酰胺凝胶注射植入13例26个乳房,11例双侧乳房腺体内、外有注射植入物颗粒,其中5例植入物呈结节、团块状弥漫分布于腺体、胸肌内外.1例单侧乳腺组织感染,1例单侧纤维腺瘤,1例单侧硬化型腺病,9例14个乳腺小叶增生,3例5个囊性增生.1例意外发现肺癌并纵隔内转移.结论 CT检查可明确隆乳术的类型、位置;明确植入物有无逸漏或并发症;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定位;为随诊复查提供客观资料;对发现乳腺病变及其周围病变有极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1岁,发现右乳肿物9个月余而就诊于我院.查体:全身状况良好,心、肝、肺均无明显阳性体征.乳腺专科检查:右侧乳晕旁1 cm处可触及一核桃大小肿物,表面皮肤如常,偶伴疼痛,与周围界限尚清,活动度尚可,临床考虑为乳腺纤维腺瘤而行局部病灶楔形切除术,术中冷冻,病理报告为乳腺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两种不同用途的凝胶产品通过腹腔注射和皮下植入的方式,分别对其亚慢性全身毒性和局部植入反应进行评价。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给药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动物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试验终期血液学和临床血液生化指标均无临床意义差异;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由试验材料导致的脏器改变和组织病理学异常。局部植入的病理学观察发现:凝胶A植入早期有轻微炎症反应,植入后期有轻度组织反应。凝胶B植入早期有轻微炎症反应,植入后14d包囊结构消失。本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产品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在动物体内不同的降解代谢过程,从而决定了其在临床上不同的应用范围。同时,本文对亚慢性全身毒性和局部植入反应两种评价方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以期对生物安全评价选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背景:磨损颗粒是导致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的重要潜在性因素之一,但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尚未完全清楚。 目的:复习人工关节置换后翻修病例的病理切片,分析病理检查在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髋假体置入后假体周围松动以及假体松动周围骨质的病理学变化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人工假体与骨空隙的产生导致界膜充填,磨损微粒刺激界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果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中产生的磨损碎屑可减少炎性递质的释放;减少由充填性界膜向溶骨性界膜的转变,就可从生物学角度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假体植入是目前乳房重建、隆乳术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近20年来接近200万的美国妇女以美容或整复目的施行隆乳术。乳房假体植入平均每年超过20万支。传统使用的硅凝胶假体X-线透射率极低,干扰了假体植入部位所形成的小包块的早期发现。显然,对于实施假体植入的患者,早期发现病变组织包块至关重要。当今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内外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及抗肿瘤作用,但由于其所复合药物量较大,植入体内骨缺损处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是否影响骨的正常诱导、传导及生长? 目的:建立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成骨模型,进一步分析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体内成骨效应及规律。 方法:分别将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及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兔股骨两干骺端骨缺损模型,定期观察股骨X射线影像,并取材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材料降解和被新骨替代的速度、骨与材料界面的结合情况,材料内部新骨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与周围骨形成组织及骨桥连接较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快,植入4周后X射线片影像及组织切片示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边缘开始逐渐不清,并逐步与动物骨形成骨愈合。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早期8周内局部以抑制组织细胞生长为主,6~12周逐渐有组织结构向材料孔隙内生长且逐渐出现成骨细胞、骨基质及骨细胞,新生骨逐渐生长替代融合,26周左右与周围骨形成骨愈合。说明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早期虽对骨愈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最终仍可自行与周围骨缺损达到骨愈合。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一种快速成形技术在医学物理模型、可植入假体和组织工程人工器官制造中的应用,并比较了各种快速成形技术在人工器官制造中的优缺点,探讨了人工器官快速成形制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人工器官的快速成形制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一种快速成形技术在医学物理模型、可植入假体和组织工程人工器官制造中的应用,并比较了各种快速成形技术在人工器官制造中的优缺点,探讨了人工器官快速成形制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硬结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硬结的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FNAC)改变。方法 对20例采用2种假体(凝胶、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后引起的硬结进行FNAC检查,其中4例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主要细胞学改变是见不同假体物,如紫蓝、淡蓝色胶样物或变性坏死的脂肪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4例FNAC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基本相符。结论 乳房假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反应,还可出现其他并发症。首要表现为硬结;某些假体(如硅胶)可能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因此,隆乳应谨慎,特别是未婚妇女,隆乳术后须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正>文章导语:随着假体使用寿命的改进,以及人工肘关节植入后关节功能的明显改善和衬垫磨损现象的逐渐出现,医生们对其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半限制型假体都存在哪些模式的磨损,该如何应对?金属假体断裂并不常见,使用哪些方法可有效增加假体的抗疲劳性能?假体周围骨折多发生在关节或假体柄的骨与假体混合节段,根据骨折类型的不  相似文献   

15.
淋巴病理诊断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系统的病理诊断难度最大 ,这是由其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一系列特点所决定的 ,分析和认识这些特点 ,对于提高淋巴病理诊断的水平是十分有益的。1 淋巴细胞具有全身循环的功能分析比较淋巴系统的器官 (淋巴结、肠腺、脾脏等 )与人体其它系统的器官 ,如肺、胃、肠、骨、肌肉等 ,就不难发现 ,构成其它器官的功能、细胞都是固定于原位的、不游走的 ,而淋巴器官中的细胞成分 (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 )则是可以游走的 ,进行全身循环的。这种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上的特点提示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病灶在局部 ,病变可全身 :淋巴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瘦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leptin)的发现使人类对肥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近年来对瘦素探讨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瘦素不仅由脂肪组织分泌,其它组织如乳腺上皮细胞、胎盘、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也可检测到,其受体不仅存在于丘脑、脂肪组织,还广泛存在于全身各个组织.瘦素与机体多系统的病理生理关系正逐步被人们了解[1].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 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置换前后评估,选择合适型号、准备不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节强直畸形疗效有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和金属微孔表面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位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置换后假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总数的不断增长,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绝对数量也在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目前仍具有挑战性.在现有的几种治疗方案中,一期植入抗生素负载的骨水泥间隔物,二期再行假体植入被认为是治疗PJI的金标准[1].但因其治疗周期长,且需要行多次手术,使得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在植入间隔物后未再行二期手术植入新的假体.随着间隔物制作技术的成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保留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P JI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综述了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材料特性、保留间隔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了临床疗效,分析了目前其优势及缺点,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指机体对感染产生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综合征,常发生于外伤、烧伤或免疫力低下时病原体严重感染,重者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改变[1].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与感染病原体、宿主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和凝血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损伤和感染性休克是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但由于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2,3].近年来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变化是脓毒症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4].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机体形态发生、组织重塑和免疫反应消退过程中的一种主动性的死亡方式.与细胞坏死不同,凋亡的细胞或凋亡小体可被临近细胞所吞噬而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自主研究的新型房间隔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为动物实验提供依据。方法封堵器框架由生物可吸收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单丝网编织成型。通过对PLLA单丝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测试、体外溶血测试、全身急性毒性测试、肌肉植入实验,评价新型房间隔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PLLA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无体外细胞毒性,体外溶血率0.9%,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通过分析样品植入肌肉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组织病理,观察样品与组织之间的反应,未发现明显的组织损伤和组织增生。结论生物可吸收PLLA房间隔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可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