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多形态微生物。1928年Schillins等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查到’‘’。以后相继在其它动物和家畜中也证实了有附红体感染的存在‘’·‘’。迄今为上,已发现并命名的附红体有14种“’。目前国际上将附红体列入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les)、无形体科(A。plasmataceac)、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人畜感染了附红体,可引起附红体病。它流行的范围广,目前动物及家畜感染的报道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类附红体病在1986年Pun…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附红细胞体对人和小鼠红细胞的影响,以探讨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机制.方法 采集5例感染附红细胞体患者静脉血,采用PCR法检测附红细胞体特异片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红细胞CD35(CR1受体)表达.分离纯化人附红细胞体,以尾静脉注射方式人工感染小鼠,感染后通过血涂片光学显微镜检查,PCR检测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鉴定感染成功,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红细胞CD35表达,同时比较人和小鼠的红细胞计数、Hb含量、红细胞压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血液指标变化.数据行t检验.结果 感染组小鼠均被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在80%以上.感染附红细胞体患者和感染组小鼠血样中PCR检测均出现801 bp特异性片段,而健康对照者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液样本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感染附红细胞体患者的红细胞CD35表达增加(t=20.96,P<0.01),而小鼠的红细胞CD35并不表达,感染附红细胞体的人和小鼠红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t=2.58,t=3.08,均P<0.01),Hb含量降低(f=2.38,t=2.78,均P<0.05),红细胞压积略有下降(t=1.56,t=0.11,均P>0.05),SOD活性略有下降(t=0.64,t=1.43,均P>0.05).结论 人附红细胞体可以在人和小鼠之间跨种传播,可以破坏红细胞正常结构,附红细胞体能够增加人红细胞CD35的表达,而小鼠的红细胞CD35不表达.  相似文献   

3.
人附红体的电镜特点及附红体病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 )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多形态的微生物。192 8年Schilling和Dinger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查到了附红体。以后相继在其它动物和家畜中也证实了有附红体感染的存在[1~ 3 ] ,。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4.
大连地区附红细胞体的流行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是一群微生物体,它寄生于人和兽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是以其种类命名,如猪、牛与鸭子附红体等。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病)是由于附红体感染机体而致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动物及家畜附红体感染。1995年我省分别于抚顺市与贫困的西丰县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方法观察低温对附红细胞体活力的影响,附红细胞体感染异种动物试验,附红细胞体在动物体内消长测定试验。结果附红细胞体在-20℃下保存835d,在4℃下保存205d,仍有一定的活力;猪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白鼠而不能感染鸡;附红细胞体在动物体内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在感染后,2-4hRBC的感染率迅速上升到96%~98%,然后下降又上升,在感染后第8h再次达到高峰,最后呈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波动的基本周期是14-16h。结论附红细胞在-20℃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活力,对宿主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感染动物后潜伏期短,在动物体内的繁殖周期是14-16h。  相似文献   

6.
宁夏人、畜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 (简称 :附红体 )是寄生在人和动物血液里 ,附在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的一种生物小体 ,能引起附红体病。在急性发病时 ,出现黄疸 ,贫血和发热 ,一般多为隐性感染。流行于夏秋季节 ,可能由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 ,也可通过污染的针头或器械传染。是一种新的人兽共患病。目前已有 2 0多个国家报道了此病发生。在国内 1981年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晋希民首报兔附红体的感染〔1〕。笔者于 1983年报告了“马、驴、骡、牛、羊、猪、兔、鸡、小白鼠和人的血液中查到附红体的感染。其中马属动物及人类感染附…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它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而引起的.它是传染性疾病,广泛存在于马、牛、羊、猪、狗、兔、猫、鸡等多种畜禽中.但人类附红细胞体病报告并不多见,近年来呈增多趋势,作者对我院发现的2例人附红细胞体病及近年各类文献报道的人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云南发现人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寄生在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田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家兔感染附红体,1992年,冯立明、裴标等又相继发现了人附红体病’‘,’‘,近年来,该病已引起人兽医的关注,尚德秋等’‘’“对部分省区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附红体在我国分布广泛,人畜感染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畜健康。目前,云南还未见有关报告,笔者将1996年11月至1997年3月在玉溪地区发现的2例人附红体病和对部分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80年开始对人畜附红细胞体(下简称附红体)感染进行研究以来至今未见家庭聚集性人附红体病暴发的病例报告。我们在今年开展人附红体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一户5口家庭全部感染附红体且有4人在11天内先后发病,以庆大或强力霉素治愈。现报告如下。  例1,患儿林某,女,11岁,1998年8月20日因发热5天不退就诊于县医院,以可疑副伤寒收住儿科。入院查体:急性病容神清,肝脾未触及,浅表淋巴结未扪及,体温40℃~40.5℃,实验室检查:WBC、RBC正常,HB98g/L,HCT0.295l/L,白细胞…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发现的亲血性支原体,广泛寄生在人和各种脊椎动物体内,主要致病性是附着于宿主的红细胞表面并通过自身免疫等机制破坏红细胞引起宿主发热、贫血、黄疸甚至死亡。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附红细胞体的认识也逐渐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到分子。近年来通过对附红细胞体16SrRNA的分析确定了其种属,同时PCR诊断也发展成为一种确诊附红细胞体病的方法。附红细胞体的体外培养和动物实验有助于进一步对附红细胞体免疫机制、生理代谢、基因表达,以及附红细胞体与其它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球虫,为专性在细胞内的寄生虫,并有广泛的感染宿主。我国自1955年后在人、畜、野生动物和媒介昆虫中分离出弓形体病原体。为了解新疆博尔塔拉地区是否有弓形体感染,我们于1987年9~12月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精河、博乐、温泉二县一市的部分健康人群、家畜及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类附红细胞体形态学特点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既有原虫特征,又有立克次氏体目的特点。目前国际广泛采用1974年版《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分类,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血虫体属也称附红细胞体属。在不同动物机体内寄生的附红体各有其种名。目前已发现有14种”,”,如:牛附红体(E.tegdnndes)、绵羊附红体(E·ovis)、猪附红体(E.suis)、兔附红体(E.lePns)、山羊附红体(E.hirci)、犬附红体(E.cants)、鸡附红体(E.galli)、人附红体(E.humanus)等,本文所报道的是人类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对附红细胞体活力的影响,探讨附红细胞体的消化道传播。方法用压片镜检观察附红细胞体在不同pH盐酸溶液1 h的活力变化;用不同浓度的胃蛋白酶溶液和胰蛋白酶溶液与附红细胞体菌种分别按3∶1混合,于37℃作用6 h和4h,压片镜检观察附红细胞体的活力变化;用附红细胞体菌种按5 mL/只拌料感染兔,观察附红细胞体的消化道传播情况。结果盐酸降低附红细胞体活力,在pH 4.10~5.01可存活1 h;在胃蛋白酶浓度为210u/mL时其活力6 h不减弱,在21u/mL、2.1u/mL、0.21u/mL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活力会逐步减弱,但不能将其杀死;胰蛋白酶对附红细胞体活力影响不明显。结论盐酸不能刺激附红细胞体的活力;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不能降解附红细胞体,且高浓度的胃蛋白酶对附红细胞体活力有保护作用;附红细胞体可经消化道感染传播。  相似文献   

14.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自1928年Schilling等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查到附红细胞体,以后相继在其他动物中证实有本病的存在。迄今为止,报道动物中有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1986年Puntaric等首次正式描述了人类的附红细胞体病。我国于1981年由晋希民首次报道在家兔中发现此病,  相似文献   

15.
对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告作者自1981~1985年对附红体的物理、化学等方面某些特性的研究情况;试验以简单方法直接从人血液中浓集附红体,并研究其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成人感染EBV后临床表现和转归多种多样,可有原发急性感染、慢性活动性感染、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等[1]。无论宿主的免疫功能如何,EBV肺炎是罕见的[2],我们通过血清抗体和肺组织病理诊断1例EB病毒间质性肺炎,现报道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 ,此病 195 0年首次由美国学者 Spittr在猪红细胞中发现 ,2 0世纪 80年代初同济医科大学曾发现人体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和发病。 2 0 0 1年 7~ 9月 ,兴山县发现猪群中有该病流行 ,2 0 0 2年 7~ 11月在人群中也发现该病。作者对此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为病区牲猪 ,共 10 7头 ;在峡口卫生院门诊就诊的发热病人血检 40 7人 ,病区重点健康人群调查 174人。1.2 检查方法 采用血液压片和血片染色镜检方法。1.2 .1 血片制作和染色 取猪耳…  相似文献   

18.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附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早在1928年,Schilling和Dingen等几乎同时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类球状血虫体(E.coccoides)~([1,2]),以后许多学者相继在其他动物的红细胞上发现有多形态的微生物,并命名为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末梢血涂片、染色、镜检的方法检测福建省将乐县卫生院发热门诊病人及高一学生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状况。共血检891人,附红体阳性568人,阳性率63.75%,其中卫生院发热门诊病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98.64%(218/224),高一学生感染率52.23%(350/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47.269,P〈0.05)。男性附红细胞体感染率65.00%(351/540),女性感染率6l_82%(217/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929,P〉0.05)。家中饲养动物的学生附红体感染率为54.09%(185/342),未饲养动物的学生附红体感染率为50.30%(165/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963,P〉0.05)。福建省将乐县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现状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免疫是新的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许多疾病特别是病原因子感染及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出现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在寄生虫病方面,有报道[1,2]疟原虫、日本血吸虫、丝虫等感染的实验动物或有关病人在感染、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或变化,然而有关隐孢子虫感染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未见报道,本文对27例隐孢子虫感染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1.1 实验组 经金胺酚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法确诊为隐孢子虫感染的急性腹泻患者2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