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军  张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38-1038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膜带戒术在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腘静脉造影确诊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肢7条,行股浅静脉瓣膜带戒术。结果:7条患肢平均随访24个月,全部患肢症状缓解,溃疡痊愈,无1例复发。结论:本手术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作者设计的股静脉壁环缝术治疗8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初步经验。术后随访,临床效果理想,静脉造影复查证实瓣膜形态和功能不全得到纠正。作者分析股静脉管腔扩大是造成瓣膜关闭不全的原因,提出相对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概念,并认为是手术的适应征。与其他瓣膜修复术比较,本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不必抗凝治疗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隐股静脉汇合部和隐静脉主干瓣膜关闭不全引起静脉血液返流。传统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手术耗时,切口多、创伤大,多条手术疤痕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0岁。因“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在某院接受手术时误切髂股静脉,后试行吻合亦未成功,于24小时后转我院。体查:T38.5℃,右股部斜切口长14cm,患肢湿冷,明显肿胀、紫绀、浅静脉怒张、股动脉搏动微弱,小腿中段周径较对侧增长4cm。血常规:Hb14.6g WBC20400,N88%。切口拆线探查:髂股静脉结扎之近端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上2cm,远端在隐、股静脉汇合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是一种多发病,虽有几种治疗方法,但疗效不尽理想。近数年来,笔者采用大隐静脉片包缩股浅静脉第一对关闭不全的瓣膜窦壁治疗此病,共12条患肢,患者皆有大隐静脉曲张史、小腿瘙痒、色素沉着、肢体肿胀。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提示有程度不同的股静脉返流。术后近期观察疗效满意。本术式优点在于:包缩材料易得,不增加病人的痛苦,避免异物反应,对瓣膜本身无侵袭,术后不需抗凝治疗,且手术操作简单,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岛津全数字化大平板探测器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经DSA或手术证实为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分析其图像质量。评估大平板系统在下肢静脉曲张、血栓、瓣膜关闭不全、左髂总静脉异常的检出能力,并与超声对比。结果:全数字化大平板系统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占98%,对下肢静脉曲张、浅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瓣膜反流及髂静脉异常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8.0%、66.7%、79.3%、88.7%、89.8%。其中大平板对血栓的检出能力较超声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下肢静脉曲张及左髂总静脉异常的检出能力较超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数字化大平板透视?摄影系统在下肢静脉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极大提高了下肢静脉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韦舒静 《广西医学》2011,33(5):597-59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例下肢静脉曲张(175条患肢)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175条患肢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49条占28.0%,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7月怀疑有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378例613条肢体,均行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对造影结果总结分析。结果613条下肢静脉造影表现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9条(56.93%),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66条(27.08%),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59条(9.62%),深静脉血栓形成30条(4.8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7条(1.14%),正常静脉2条(0.33%)。结论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道景  龚凯等 《广东医学》2002,23(11):1168-1169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一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24例(29条下肢)予以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结果:本组所有病例的下肢曲张浅静脉手术后均闭塞、消失,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11条肢体(37.9%)发生沿大隐静脉行程条索状硬结或硬块,2条肢体(6.9%)出现淤斑,1例(3.4%)患者发生皮肤浅表烧伤.全组病例术后随访12~36mo,症状完全消失及明显减轻的下肢23条(79.3%),患肢溃疡愈合11条(73.3%),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轻度肿胀2条(6,9%),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条(3.4%).结论: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满意,实用性强,具有安全、微创、瘢痕小和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对静脉血流返流程度定性诊断。方法对600例经二维(2D)、血管改善技术(Cvlaify VE)、彩色多普勒(CDFI)、脉冲多普勒(PW)检查下肢静脉的超声结果回顾分析,总结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指标及诊断价值。结果 600例中98例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有108条,左下肢54例,右下肢44例;其中大隐静脉60条,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20条,大隐静脉和股浅静脉20条,小腿交通静脉8条。Valsalva试验,交谈和站立结合CDFI血管腔内均出现双向血流;PW:VCT≥0.7s、Vmax〉7-10cm/s定为判断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阳性指标,根据VCT的大小分为Ⅰ、Ⅱ、Ⅲ、Ⅳ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返流程度,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12.
对成人尸体50侧腹股沟区的睾丸静脉、腹壁下静脉、旋髂深静脉、髂外静脉等的局部位置关系及诸血管的体表投影进行解剖观测。本区有可供睾丸静脉转流术3条相互毗邻的供血管,因此具有较大应用选择灵活性。本文设计了经腹股沟管睾丸静脉转流术和经腹股沟区腹膜后睾丸静脉转流术两种外科手术入路,阐述和讨论了各入路的临床解剖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胎儿股静脉的解剖学研究。探索原发性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方法:我们用解剖和生理学的方法对72侧(36例)月龄为6~10个月的引产胎儿尸体的股静脉进行了研究,并测量股静脉第一对瓣膜所能承受的压力。结果:股静脉瓣膜数量最多为4对,最少为1对,平均为3.5对。左右下肢股静脉瓣膜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所能承受的压力最小为7.0 kPa,最大为50 kPa,平均为27.43 kPa。左右下肢静脉瓣膜承受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压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增加,首先出现瓣膜以上静脉的高度扩张、变薄、静脉壁的渗漏,随后出现静脉瓣膜破坏。结论: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主要是生后长期直立负重,静脉管腔扩张,瓣膜相对关闭不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中经大隐静脉行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经大隐静脉主干或分支置管推注造影剂,先行髂静脉顺行造影,透视下观察髂静脉通畅情况,后暂时阻断股总静脉,再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观察深静脉瓣膜开放及返流程度,瓣膜功能及返流判定参考Kistner分级标准。结果:本组178条患肢中,返流0级35条(19.7%),1级33条(18.5%),2级59条(32.8%),3级37条(20.7%),4级14条(7.9%)。5条术前顺行造影考虑髂静脉狭窄,术中逆行造影证实髂静脉正常;16条患肢B超检查返流为1~2级,术中逆行造影为3~4级。结论:术中经大隐静脉行深静脉造影对显示髂静脉疾病及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异常效果确切、肯定,操作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股浅静脉瓣窦壁环包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40例分析赵广臣肖振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2医院外一科132011)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治疗虽有几种方法,但疗效不尽理想。近几年我们采用大隐静脉片环包股浅静脉第一瓣膜窦壁治疗此病40例,...  相似文献   

16.
自1987年2月至1989年1月,应用大隐静脉壁环包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关闭不全的瓣膜窦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6例(17个肢)取得满意效果。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游离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将切下的大隐静脉纵行剖开,拼缝成与股静脉瓣窦大小相似的静脉片,其下缘缝于瓣环线上,缝线结扎后以指压法无血液逆流为度。大隐静脉片前缘缝合,其上缘固定于股静脉壁上,常规作小腿曲张静脉及交通支结扎。随访1~23个月,三周后可去除外支持恢复正常工作,溃疡愈合,症状消失,我们认为这一手术是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主要原因。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选择左右侧腹股沟区作为实验侧和对照侧,通过剥离髂血管周围淋巴管模拟临床牵拉伤,3d后应用亚甲蓝示踪了解表浅和深部淋巴显影情况。结果 对照侧可见浅表及深部淋巴管和淋巴结显影良好,无亚甲蓝漏出;实验侧中8例显示髂外静脉周围淋巴漏,但髂总静脉处淋巴结和淋巴管未显影;2例显示髂外静脉周围显影剂无漏出,而髂总静脉处淋巴结显影。结论 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主要原因为术中移动髂血管时对深淋巴结和淋巴管造成了损伤,应对其一些步骤进行改良以避免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腔内激光+高位结扎+戴戒术治疗PDV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 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24例(29条下肢)予以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的下肢曲张浅静脉手术后均闭塞、消失,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 11条肢体(37.9%)发生沿大隐静脉行程条索状硬结或硬块,2条肢体(6.9%)出现淤斑,1 例(3.4%)患者发生皮肤浅表烧伤. 全组病例术后随访12~36 mo,症状完全消失及明显减轻的下肢23条(79.3%),患肢溃疡愈合11条(73.3%),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轻度肿胀2条(6.9%),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条(3.4%). 结论: 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满意,实用性强,具有安全、微创、瘢痕小和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任昊  王英英  戈小虎  张利  于岚 《新疆医学》2008,38(12):13-16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程度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0例(70条下技)住院治疗的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经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行超声复查,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有改善及改善的程度。结果:本研究中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总体改善率为65.7%,同时证明股浅静脉和胭静脉的瓣膜功能通过手术均得到了改善,且二者在改善的程度上没有差异。激光腔内闭合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深静脉反流的改善无差异。结论:超声证实下肢浅静脉手术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对于那些病程超过20年、术前检查发现股浅静脉和胭静脉同时存在倒流、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建议临床医师在术前即应该考虑到术后患者可能恢复情况不好而应该行深静脉瓣膜功能修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溶栓导管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7例B型超声明确诊断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分为经对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管溶栓组(A组)12例和全身静脉溶栓组(B组)15例。对2组患者患肢周径缩小值、远期瓣膜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14d下肢周径缩小值,A组为(3.4±0.8)cm,B组为(2.8±0.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经光电容积描记法(PPG)评价深静脉瓣膜功能,A组静脉充盈时间(VRT)为(22.2±3.5)s,B组为(16.6±4.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溶栓导管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有效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