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训练已经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和运动能力、灌注、代谢、及周围肌肉组织结构、神经激素状态、内皮功能等都具有正性作用。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的个体差异及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体力负荷尚难定论。呼吸困难是对运动受限的主观性参数,其预后性价值尚未证明。神经激素(心房利钠肽、内皮素1)可用于评价运动训练的安全性,但因其价格不菲,临床应用尚有困难。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试图揭示心力衰竭病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近期并发心力衰竭与血清肌钙蛋白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近期 (<72h)并发心力衰竭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AMI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组 ,用固相免疫层析技术定性监测两组AMI患者于发病第 1,3,5 ,7天和第 2 ,3,4周的血清cTnⅠ水平 ,观察并分析两组间变化。结果 :多部位及梗塞范围大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部位梗塞 (P <0 .0 1) ;同时 ,发现两组在发病第 1天 ,心力衰竭组的血清cTnⅠ水平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组 ;且心力衰竭组的血清cTnⅠ转阴时间较无心力衰竭组延迟 ,两组间比较同样很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清cTnⅠ水平的变化情况可做为估计AMI近期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和预后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 (U 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3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UA,分析 UA水平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利尿剂的使用、肾功能、心胸比率、心室、心房大小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后血 U A水平分别为 (4 94 .2 8± 181.4 7) μmol/ L 和 (387.6 4± 171.4 8) μmol/ L(P <0 .0 0 1) ;治疗前心功能 、 、 级的U A水平分别为 (36 9.0 0± 96 .5 7) μmol/ L,(4 76 .14± 14 4 .2 6 ) μm ol/ L 和 (5 88.30± 2 13.14 ) μmol/ L(均 P <0 .0 1) ;U A与心胸比率、左心室舒张期内径和右心室舒张期内径呈正相关 ;未用利尿剂与用利尿剂者的 UA水平、肌酐 (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心功能 、 、 级患者的 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清 UA水平明显升高 ,心衰越重 ,U A水平越高 ,UA是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彭程  赵进 《新疆医学》2010,40(10):83-8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目前唯一的发病率仍在上升的心血管病,病死率仍然很高。也是主要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CH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CH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利于进一步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和探求准确评价其临床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的变化与肝功能损害及与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用彩超仪测定门脉主干内径。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显著增高,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与肝功能及门脉高压无明显相关。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了解肝硬化患者有否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血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2例DCM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对不同心功能状态血尿酸水平,入院时正使用利尿剂和未用过利尿剂及心衰控制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DCM血清尿酸水平心功能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入院时正使用利尿剂及未用过利尿荆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衰控制前后的血尿酸水平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DCM患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血尿酸水平升高.其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感染性休克所致左心衰竭与血清CTn-Ⅰ和CK-MB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层析法和ALCYON-1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CTn-Ⅰ和CK-MB,结果:50名感染左心衰病人在发病后48h之内,CTn-Ⅰ和CK-MB都有明显的升高。结论:通过对CTn-Ⅰ和CK-MB这两项心肌标志物的检测,能提高感染性左心衰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均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不易鉴别。本文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二者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和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指标确定缺血性心肌病患者(A组,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B组,30例),并选取健康对照组(C组,15例)。测定各组血清SAA浓度。比较各组SAA水平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结果:A组SAA水平明显高于C组,[(2.3805±1.267)ng/ml vs(0.9936±0.276)ng/ml,P<0.01],B组亦高于C组[(1.7567±0.2448)ng/ml vs(0.9936±0.276)ng/ml],P<0.01,但A组SAA水平明显高于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ROC曲线显示,采用SAA浓度为1.929ng/ml作为界值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83.3%。所得阳性似然比为3.5928。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时SAA水平明显升高,而扩张型心肌病则不同,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常并发心脏损害,引起脑心综合征,这种心脏损害可加重脑部原发病变和引起患者猝死,影响患者预后[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被认为是检测心肌损害的金标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是心肌结构蛋白,在心肌损伤早期即持续释放入血.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肆花 《右江医学》2006,34(1):21-2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心律失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和心功能Ⅲ~Ⅳ级组,比较两组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按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无伴发复杂心律失常组和伴发复杂性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间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住院中猝死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在伴有复杂心律失常的DCM患者较无复杂心律失常者其心功能分级远重于后者(P<0.05),其LVEDd明显增大,LVEF也显著较低,均P<0.01;住院中猝死患者均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DCM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有关,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DCM病人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赵兰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400-40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血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2例DCM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对不同心功能状态血尿酸水平,入院时正使用利尿剂和未用过利尿剂及心衰控制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DCM血清尿酸水平心功能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入院时正使用利尿剂及未用过利尿剂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衰控制前后的血尿酸水平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DCM患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血尿酸水平升高,其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与心衰的关系.方法:在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测定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时血清肌钙蛋白I(cTn- I)水平,分析肌钙蛋白I (cTn-I)与心衰的关系.结果:肌钙蛋白I(cTn- I)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组有明显差异,分级越高,肌钙蛋白I (cTn- I)水平越高.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Tn-I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增高,是心功能下降的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共104例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52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48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分别为39例、11例、2例,总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分别为26例、15例、11例,总满意率为78.85%;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入院1次、入院2次、入院3次、入院>3次患者分别为2例、2例、1例、1例,总入院率为11.54%;对照组分别为6例、者5例、3例、4例,总入院率为34.6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当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还能够大大减少患者再次入院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有效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经常规治疗仍有CHF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其对循环内分泌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1个月时试验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内皮素(ET)水平、左室舒张末内经、左室收缩末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不伴有心力衰竭的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湖南省桃源县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4例早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给予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强心、利尿,扩血管及降低心脏负荷等常规治疗和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口服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评估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率、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美托洛尔治疗不伴有心力衰竭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显著改善各项心功能指标,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估小剂量米力农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扩张型心肌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小剂量米力农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36.4%(16/44),有效率43.1%(19/44),死亡率11.4%(5/44)。对照组患者显效率26.2%(11/42),有效率38.1%(16/42),死亡率14.3%(6/42)。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力农对扩张型心肌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