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及评价奥沙利铂(L-OHP)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希罗达)治疗晚期直肠癌的客观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均为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用法: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1;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d1~14。21d为1周期,化疗2个或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其毒性反应。结果:2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4例,PR11例,SD5例,PD3例,有效率(RR)为65.21%(15/23);肿瘤中位进展时间为8.2个月。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及腹泻。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有相对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用药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分早晚服用,连服14d,伊立替康200mg/m2,化疗第1天静脉注射,21d为一周期。结果 40例患者中,其中一例因呼吸衰竭死亡,39例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SD)10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53.8%,临床控制率79.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6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结肠、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第1-14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对照组CF 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5天;5-Fu 300 mg/m^2静脉点滴5 h,第1-5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 5% (20/32)和34 4% (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P〈0 05);治疗组有2例患者CR;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和神经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近期疗效较FOLFOX方案好,虽然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较重,但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4.
展军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398-1399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0年收治胃癌术后患者40例,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 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的患者临床受益情况明显优于印戒细胞癌患者(p<0.05).同时所有病理类型的胃癌患者中,副作用均以末梢神经炎最为多见.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治疗胃癌术后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张超  陆保林 《现代保健》2011,(15):42-43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肝癌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8例晚期肝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针剂135 mg/m2,静滴2 h,第1天;卡培他滨1250 mg/m^2,口服,早晚饭后各0 5 g,第14天,每3周重复.结果 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PR 2例(25%),有效率为25%,SD 3例(占37 5%),疾病控制率为62 5%,PD 3例(占37 5%).结论 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肝癌是安全可靠的,近期疗效优于最佳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联合卡培他滨(CAP)治疗晚期肝癌效果及药物毒性反应。方法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经细胞学或影像学证实的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OXA+CAP方案;对照组20例:FOLFOX6方案(OXA+CF+5-Fu);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ORR为5%,DCR为55%;TTP为2.1月,MST为9月,半年生存率为33%;观察组ORR为10%,DCR为50%;TTP为2.7月,MST为10月,半年生存率为38%;虽然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稍高,但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反应均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肝肾功能损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沙利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肝癌显示较好抗肿瘤效果,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77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卡培他滨联合组(36例)接受奥沙利铂(L—OHP)加卡培他滨方案化疗,OLF组(41例)接受L-OHP加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U/CF)方案化疗,观察对比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卡培他滨联合组的有效率为41.67%,肿瘤控制率(临床受益率)为77.7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9个月。OLF组的有效率为39.02%,肿瘤控制率为75.6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2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卡培他滨联合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较OLF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与OLF方案疗效相仿,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卡培他滨口服给药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不失为一种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卡培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77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卡培他滨联合组(36例)接受奥沙利铂(L-OHP)加卡培他滨方案化疗,OLF组(41例)接受L-OHP加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U/CF)方案化疗.观察对比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卡培他滨联合组的有效率为41.67%,肿瘤控制率(临床受益率)为77.7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9个月.OLF组的有效率为39.02%,肿瘤控制率为75.6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2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卡培他滨联合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较OLF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与OLF方案疗效相仿,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卡培他滨口服给药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不失为一种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XELOX)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8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XELOX方案治疗的情况,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d,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6 h,第1天,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化疗.结果 28例患者共进行152个周期化疗,中位数4个周期(2~10个周期),部分缓解12例,稳定11例,进展5例,有效率4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4个月(2~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4~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2~35个月),1年生存率为60.7%(17/28),2年生存率为17.9%(5/28).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神经系统毒性、手足综合征、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无明显肾毒性和心脏毒性,未发生因化疗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 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复方中药治疗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6例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每日2次,餐后服用,1250mg/m2,连服14天,21天为1个周期,并同时复方中药辅助治疗,至少治疗2个周期;对照组24例单纯给予最佳支持治疗。结果本研究治疗组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6例,病情稳定9例,疾病进展6例,总有效率为53.1%(17/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有皮肤色素沉着、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疲乏等。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复方中药治疗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1.
文勇 《现代医院》2006,6(5):69-70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CT和X线平片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临床获得证实的脊椎转移瘤CT和X线表现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转移部位以胸腰椎最多,其次是骶椎与颈椎。原发瘤以肺癌(39·6%)和乳腺癌8例(15·1%)转移发生率高,其次是肝癌。脊椎转移灶的影象表现可分为3型: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结论常规优质的X平片对大多数转移瘤能做出诊断,而CT能显示普通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对随访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的总结出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89年10月至1997年10月48例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合并转移者B超和CT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8.2%和53.3%。对转移灶的治疗行肝转移灶切除10例,无水酒精瘤内注射10例,门静脉插管化疗8例,放射介入治疗8例,放弃治疗12例。结论大肠癌肝转移术前诊断困难,术中B超结合术中仔细探查是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最可靠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其次是无水酒精瘤内注射、门静脉插管化疗、放射介入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强  张克  张灿斌  王红岩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77-3378,3380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影像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的6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联合方案进行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90min,d1;奥沙利铂135mg/m2静脉滴注3h,d2,21d为1个周期,每2疗程评价疗效。[结果]65例患者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1例(47.69%),总有效率(CR+PR)47.69%,疾病进展时间:3.5~8.5个月,中位生存期4.8~25个月。在疼痛缓解、全身情况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和KPS评分提高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等。无治疗相关死亡者。[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率高,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总结胃癌全胃切除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142例胃癌病人采取全胃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术110例,姑息性切除术32例。结果术后5年生存率为38.7%(55/142);术后并发症36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掌握全胃切除术及联合脏器切除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及消化道重建方式,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 80例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 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40 0 % ,低于正常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 <0 .0 5 ) ,其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生存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存在 p16蛋白的缺失和突变 ,且p16蛋白在大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凯平  马芳  何燕 《现代医院》2006,6(11):31-32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氟脲嘧啶(5-Fu)、醛氢叶酸(LV)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用HCPT联合5-Fu、LV化疗,每21d为一个周期。化疗两周期后对疗效及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52例均可评价疗效,CR1例,PR23例,SD18例,PD10例。本组总的有效率46·2%,化疗受益率80·7%。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HCPT联合5-Fu、LV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案且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贾西彪  王红静  张晓燕  扬凌云  王雪  罗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267-2270,2278
[目的]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近5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宫颈癌诊治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2005年11月~2010年4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598例,按年龄分为A组≤35岁,B组36~45岁,C组≥46岁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范围17~82岁,平均年龄(43.07±9.01)岁,高峰年龄段35~46岁(56.2%)。2009年的宫颈癌确诊病例数(468例)是2006年确诊病例数(272例)的1.7倍。多孕(G≥3)者1182例(74%),多产(P≥2)者699例(43.7%)。3个组中Ⅰ~Ⅱa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7.3%、72.2%和62.3%,≤35岁组和36~45岁组与≥46岁组比较,Ⅰ~Ⅱa期所占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个组中Ⅱb~Ⅳ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2.7%、27.7%和37.7%,≥46岁组与其他组比较Ⅱb~Ⅳ期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5岁组和36~45岁宫颈癌患者均以同房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35岁55.2%,36~45岁47.3%)。≥46岁宫颈癌患者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31.8%)。病理类型以鳞癌1342例(88%)。96.7%患者行手术治疗,对于94.1%年轻宫颈癌患者于手术中保留生育功能。[结论]本院宫颈癌的病例数逐年上升,发病存在年轻化的现象。应加强对生育年龄女性的普查和健康教育,特别是对≤35岁和≥46岁女性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恰当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癌94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94例甲状腺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94例,占同期甲状腺疾病的4·1%,术前误诊49例,误诊率为52·1%。根据病理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再次手术40例,占42·6%。术后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喉上神经损伤3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前注重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综合多种检查措施可提高诊断率。术前穿刺活检及快速冰冻切片可减少误诊率。再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及颈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患者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在我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PLC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术前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的血清PA水平[(182.6±45.1)mg/L]明显高于B级患者[(137.1±35.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血清PA水平开始下降,第5天降至最低谷,以后逐渐回升,到术后2w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1、3、5、7天时血清PA、TBili、ALT、AST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血清Alb的异常率(P〈0.05)。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PA水平均低于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尤以术后第5、7天更为明显(P〈0.01)。结论血清PA可以敏感地反映PLC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储备能力,术后动态观察血清PA水平的变化可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并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兔肝VX2移植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平  文天夫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24-2125
[目的]制作VX-2兔肝移植癌模型。[方法]新西兰白兔10只,采用VX-2瘤株动物自身接种传代。采用瘤组织块包埋法,均接种于肝左叶。[结果]2周后均顺利成瘤,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结论]成功建立了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为肝癌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