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对其急性型患者西医学采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往往可获较好的短期疗效,但易反复;对其慢性型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我院儿科多年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采取中药为主的方法治疗,5年来,共治疗52例取得可靠疗效,现报道如下:1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将该病分为四型,并拟协定处方,随证加减,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1〕。若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出血严重者,配合激素等辅助治疗,用氢化考的松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基本证候。方法回顾性总结14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及49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住院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证候出现频率高的前3位依次是气虚85.4%,血瘀44.4%,血虚42.4%。结论气虚、血瘀、血虚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证候。其出血机制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致血不循经。  相似文献   

3.
<正>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 ITP)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出血性疾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临床上以慢性型多见。发病机理是在血循环中存在一种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引起出血。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近几年来中医对 ITP 的治疗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将中医的辨证分型与西医的化验检查  相似文献   

4.
裴正学主任医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在治疗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方面,有着独到的临床经验.裴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多因郁热在里,血热妄行而以清热凉血,补气摄血为大法,兼以活血化瘀则相得益彰.裴老认为过敏性紫癜病机风热伤络、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等方面,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温肾为主,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瘀血阻络4型,分别给予清热解毒、凉血消瘀,滋阻清热、宁络止血,健脾养血、益气摄血,活血祛瘀、宁络止血疗法。结果:显效5例,良效6例,进步6例,无效3例,结论:辨证论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赵国荣教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西医目前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以女性多见.依据其临床症状的表现不同大致可归为中医的“血证”、“斑疹”、“溺血”、“齿衄”等范畴.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rdcpurpura,ITP)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以急性最为多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急性ITP好发于儿童,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慢性型好发于成年女性,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抗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所以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临床表现以自发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为特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型。急性多发于儿童,慢性多发于40岁以下的女性。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院共收治该病患者23例,男性患者6例,  相似文献   

9.
紫癜病是小儿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液流溢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斑、瘀点为主症,多伴鼻衄、齿衄,甚则尿血、便血。小儿紫癜病包括西医学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古代医籍元紫癜病名,类似症状的描述见于“血证”、“斑毒”、“肌衄”、“葡萄疫”等病名,其中记载的病因病机与紫癜的外感病因相似,属于血分有热。《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云:“小儿诸溢血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浮热则流溢,随气而上,从鼻出者为鼻衄,从口出者为吐血,少则为唾血,若流溢渗入大肠者,则为便血,涌人小肠而下者为溺血。又有血从耳目牙缝诸窍等出血者,是血随经络虚处者溢,自皮孔中出也。”近几十年来,对紫癜病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认识,认为发病不仅有外感、血热诸因素,与五脏功能紊乱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60例子口服仙连颗粒,观测其血小板计教、骨髓巨核细胞及中医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结果发现,仙连颗粒能够提高血小板数量,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对阴虚血热型疗效较好,对血热妄行型疗效较差,对气虚不摄型的作用介于二型之间.  相似文献   

11.
徐薇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35-103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出血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儿科以急性多见。一般认为部分急性ITP的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儿童急性ITP多与前驱性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该病具有自发出血特点,可有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髓象巨核细胞发育受到抑制或可查到血小板抗体。急慢性病例西医多以休息、局部止血、输全血或血小板、止血剂或激素应用,而中医则以辩证论治给予滋阴健脾、补气摄血为主。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较满意,止血快而稳固,病人一般状况改善快,并弥补了单用西药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现就二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宝文教授为辽宁省名中医、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血液病工作三十五年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辨证论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颇丰.刘教授认为该病病因无外乎血热妄行、气不摄血、阴虚火旺、瘀血阻络四方面.病机的关键是热、虚、瘀.主要病机是热扰营血、迫血妄行,或脾气亏虚、气...  相似文献   

14.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无明显外部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诱因和病程,ITP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两种。慢性型常见于年轻女性,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持续数天至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这种方法对部分患者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停药后复发,需大剂量激素(泼尼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现已证实是因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o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该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就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本文就我院39例ITP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ffi,ITP)是一种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外周血的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使其寿命缩短,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液中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等特点.依其表现可分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成人,以女性常见.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以皮肤、黏膜和/或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ITP的发生主要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治疗上主要以激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以减少血小板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19.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年发病率为小儿群体的4/10~8/10万.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儿童ITP发病时病情重,多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症状,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由于不易与其它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别,故临床中对该病进行准确诊断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肝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外周血存在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以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特征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归属于中医之“血证”“紫癜”等范畴,临床常见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脾肾亏虚等证型,予以清热凉血、滋阴清热、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等治疗。临床上相当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且反复发作与难治者不少,复习文献,从肝论治,获得较好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