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BTXA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经会阴(TP)注射组,TU组采用膀胱镜定位4点注射法,TP组采用肛门指检定位1点尿道周围注射法,每病例注射100U。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障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善,注射后3天-2周开始出现漏尿次数及间断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治疗后1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间断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注射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第一次无抑制性收缩时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尿道压降低(P〈0.05);注射后3个月上述指标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回到注射前;两种注射途径在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BTXA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改善排尿功能,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的发生,减少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反射的发生:经会阴注射和经膀胱镜注射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干扰电治疗仪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并与电针治疗比较。方法:选择2006-01/1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所有患者对实验和治疗知情同意。治疗组用日本米拉多公司生产的SD-21V干扰电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5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20次。对照组采用汕头市医用设备厂公司生产的805-AⅡ型电针仪治疗。穴位取双侧三阴交、膀胱俞、次髎,使用疏密波,15Hz,电流强度为耐受量,留针30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20次。治疗前后测定尿流动力学指标、日平均排尿次数及尿量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流动力学的变化:治疗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 ̄0.001),残余尿少于对照组(P<0.001)。②日平均排尿次数及尿量情况:治疗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 ̄0.001)。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均有显著作用,干扰电疗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神经原性膀胱治疗的近期效果及其远期疗效。方法:3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来自2000—01/12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对3例典型的神经原性膀胱进行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针灸、间歇导尿等治疗。结果:经过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3例患者均恢复正常排尿。随访6个月时膀胱剩余尿为25~30mL,随访至今膀胱剩余尿为0~10mL,排尿良好。结论: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权  李晓慧  万裕萍 《中国康复》2022,37(11):673-676
目的:观察次髎穴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及尿失禁基础护理外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次髎穴电刺激疗法,以上治疗均连续进行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 h排尿频率记录、生活质量(QOL)评分及膀胱最大容量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 h排尿频率等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最大容量均较该组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髎穴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及生存质量,临床疗效较单纯针刺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功能性磁刺激(FMS)和骶神经电刺激(SNS)治疗神经原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采用经骶神经根和膀胱区的FMS治疗,对12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采用SNS治疗。结果:患者接受FMS和SNS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如残余尿、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除最大膀胱容量有明显变化(P〈0.01):日排尿次数的减少,日平均尿量及单次最大排尿量的增加,也有明显变化(P〈0.01—0.001);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FMS与SNS可改善部分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灸解郁方治疗抑郁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348-8349
目的:比较针刺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组以头体穴并用,针刺1次/d,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0次;西药组氟西汀治疗亦30d。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追踪观察功能性磁刺激(FMS)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2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MagLite型磁刺激仪,经S3神经根和膀胱区行FMS治疗,每日2次,5d/周,4—6周1个疗程。以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评价治疗前后及停止治疗第1、3个月时排尿次数、平均尿量及单次最大排尿量。结果:治疗后,20例中17例症状显著改善,日排尿次数显著减少,平均尿量增加,尿急程度减轻,其中3例治愈;3例无效。结论:FMS可显著改善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任爱华,阚方旭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指膀胱感觉麻痹,排尿功能障碍,又称无张力性膀胱。其病变为副交感神经纤维损害,致膀胱收缩力减弱;交感神经受损,影响三角肌和内括约肌,以致尿潴留。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仅表现排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八髎穴药物注射配合膀胱功能训练与单纯膀胱功能训练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方法:选择2001-10/2004-03在广州工伤康复医院住院的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配合八髎穴药物注射疗法。①八髎穴药物注射:将维生素B1200 mg+维生素B12500μg+生理盐水3-5mL,注入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每穴位注入2~2.5mL,1次/d,两侧穴位每天交替注射,10d为1个疗程,平均治疗2-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②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限制饮水量,24h总入水量控制在2500mL左右;依据残余尿量多少进行间歇导尿。③对照组仅行上述膀胱功能训练方法。④膀胱功能评定以自主性排尿节律,勿需导尿管排尿,残余尿量〈100mL为显效;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100-150mL为有效;无明显改善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10/12),33%(4/10),X^2=4.29,P〈0.05]。结论:采用八髎穴药物注射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比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疗效显著。说明八髎穴药物注射后,发挥了穴位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能有效的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萍  张智龙  杨元庆  李思  高伟 《临床荟萃》2011,26(9):779-782
目的研究调理脾胃针法配合排尿训练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DB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B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调理脾胃针法配合排尿训练;对照组采用针刺膀胱俞、肾俞、三焦俞、中极、气海、委阳、阴谷、三阴交、阴陵泉。3个疗程后对两组中医症状评分,综合疗效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效果更好。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综合疗效86.7%(26/30),高于对照组53.4%(16/30)(uc=2.221,P〈0.05)。结论调理脾胃针法配合排尿训练能通调膀胱经气,健脾化湿,通利水道,提高膀胱张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功能性磁刺激具有安全、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目前已逐步用于中枢神经传导、疲劳恢复、骨愈合、神经疾病治疗及脑功能研究等各方面,且能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 目的:追踪观察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 设计:自身前后对照实验。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对象:选择2003—06/2004-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及泌尿外科就诊的20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其中脊髓损伤造成神经原性膀胱12例,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原性膀胱8例。 方法:采用Dantec公司(丹麦)生产的MagLite型磁刺激仪,经S3神经根和膀胱区的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参数设置:强度为70%-80%最大磁强度;频率为5Hz;脉冲长度为1ms。连续磁刺激20次,休息2s,5min/次.2次/d,5d/周.4-6周为1个疗程。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停止治疗后1,3个月观察以下指标:①排尿次数、平均单次尿量及单次最大排尿量。②因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评分范围为0-6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3)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共7个问题,总分0-35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 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因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3.17&;#177;1.53,4.58&;#177;1.00,P〈0.01),停止治疗后1,3个月虽有上升,但仍低于治疗前(P〈0.01)。②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1.42&;#177;5.00,28.08&;#177;1.51.P〈0.01).停止治疗后1,3个月虽有上升,但仍低于治疗前(P〈0.01)。(3)治疗后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单次尿量和单次最大排尿量增加(P〈0.05);停止治疗1个月,各项指标下降,但仍优于治疗前(P〈0.05);停止治疗3个月虽各项指标继续下降,但除平均单次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项仍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功能性磁刺激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玉凯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185-118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每组54例。针刺穴取二白、承山、商丘、白环俞、腰俞,术后30min治疗第1次,次日起每日上午坐浴后治疗1次;药物组术后30min口服萘普生缓释胶囊2片,以后每日换药前口服2片。疗程5d。评定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2.59%,对照组为77.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洗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口服阿维A对急性期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疗效,选择4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口腔扁平苔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阿维A30mg,1次/d,连续口服4周,雷公藤多甙片20mg,27欠/d,口服4周,维生素B2片10mg,3次/d,口服4周,复合维生素B,2片,3次/d,1:3服4周。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4周进行评价。对照组:不用口服阿维A,其他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服药后4周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维A综合治疗对急性期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艾灸结合穴位按压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穴位按压以诱导排尿,缩短建立反射性膀胱的周期,利于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疗效。方法:脊髓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激发技术、间歇导尿等。观察组同时配合艾灸及按压双天枢、中极、关元、气海等穴。结果:经过45d治疗,观察组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0.05);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讨论:配合艾灸及穴位按压对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建立反射性膀胱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斌  郭伟  章浩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42-142,145
目的 对比观察针刺及天麻头风灵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①选择2003-02/2004-12福建省漳平市医院针灸科及龙岩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发作性紧张型头痛患者175例。均同意合作。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针刺组89例,中药组86例。针刺组:取穴,以“醒脑开窍”法系列中项六针(风池、完骨、天柱)、印堂、上星、百会及四神聪组为主穴。诸穴常规消毒后,风池穴刺向对侧内眼角,用捻转提插泻法,以针感向同侧后头角(顶骨结节)放射为度,余穴用雀啄法,针感要求有窜、动、抽为度。1次/d,12d为1个疗程,休息3d,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天麻头风灵胶囊,4粒/次,2次/d。12d为:1疗程;休息3d,继续下1个疗程。③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观察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按口述描绘4级评分法,1分为无痛,4分为严重痛)及头痛持续时间。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因为服药疗效差而自行停药3例,纳人结果分析172例。④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r=2.141,P〈0.05)。两组治疗前头痛频率、头痛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个月后,针刺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t=2.143,2.211,2.383,〈0.05)。②未发现针刺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疗效优于中药治疗,有安全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纳入对照组30例,采用间歇导尿4周;干预组30例,采取间歇导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4周,比较2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改善症状,改善膀胱残余尿量,疗效优于单纯间歇导尿。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天容穴配合中药治疗梅核气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797-1798
目的:观察针刺天容穴配合中药治疗梅核气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采用针刺天容穴及右内关、左公孙、丰隆、廉泉、天突、太冲配合中药治疗梅核气;对照组30例,除不取天容穴外其余相同。结果:针刺天容穴组总显效率达86%,两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天容穴治疗梅核气的疗效显著,而且方便见效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痴方加针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MMSE量表得分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痴呆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中药针刺组24例,口服中药醒痴方并行针刺治疗;西药对照组22例,口服都可喜、脑复康治疗,治疗为期八周。以MMSE量表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MMSE得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MMSE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针刺与西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疗效均显著提高AD患者MMSE得分,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组(治疗组)30例和硝苯地平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晨起时口服。1次/d;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片10mg,口服,3次/d。2周血压控制不满意,剂量加倍。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电解质。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效果确切、安全、副作用少,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降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刺廉泉穴为主结合舌尖梅花针点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机制。方法:全部51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l例。观察组以针刺廉泉结合舌尖梅花针点刺;对照组以头皮针运动区、语言区Ⅰ,Ⅱ,Ⅲ针刺,均以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9/30),治愈率为23%(7/30);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为76%(16/21),治愈率为5%(1/2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107,P&lt;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血沉指数和红细胞硬化指数外,其余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或P&lt;0.05);对照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与红细胞硬化指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或P&lt;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全血黏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针刺廉泉穴结合舌尖梅花针为主治疗脑卒中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很显著,优于头皮针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