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中fhit、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例正常子宫内膜 ,1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4 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6 .7%、6 6 .7%、90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手术临床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程度的加深和淋巴结的转移 ,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 ,survivin表达强阳性率则逐渐上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fhit蛋白、surviv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 (r=- 0 .76 9,P =0 .0 0 0 )。结论 :fhit、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联合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与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26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丰和8例正常内膜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内膜没有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和子守内膜复杂性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5.3%和30.8%,两者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异(P〈0.001),且子宫内膜癌组阳性细胞的染色强度明显比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组强(P〈0.001)。41例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临床一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1、P〈0.001和P〈0.01)。结论 survivin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升且与子宫内膜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估计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患者内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凋亡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改良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 15例正常月经周期的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子宫内膜 ,11例增殖性子宫内膜 ,12例子宫内膜癌 ,以及术前用孕激素治疗的 13例异常增生子宫内膜中的凋亡细胞 ,并计算其凋亡指数 (AI)。结果 :分泌期、月经期子宫内膜、增殖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AI均比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AI高 (P <0 .0 1)。增殖症患者内膜不典型增生组AI比单纯增生、复杂增生组AI高 (P <0 .0 5 ) ;内膜癌患者低分化组AI比高分化组、中分化组AI高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与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有关 ,而在增殖性和癌变子宫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p2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p2 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16份正常子宫内膜、18份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 50份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2 7蛋白表达。结果 :p2 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34%、6 6 .6 7%和 93.75% ,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组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2 7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5) ,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2 7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p16、Cyclin D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p16和 Cyclin D1在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12例正常子宫内膜、2 2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p16和 Cyclin 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单纯加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呈下降趋势 ,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及增生性内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P <0 .0 5 ) ;而Cyclin D1表达呈上升趋势 ,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1)。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加复合增生 Cyclin D1过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下降而降低 ,而Cyclin D1则随分化程度下降而上升 ,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p16、Cyclin D1异常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p16低表达、Cyclin D1过表达与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Cyclin D1核过表达可能是一个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第 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 -张力蛋白基因 (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PTEN蛋白在 5 0例子宫内膜癌、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 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 :5 0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 5 6 0 0 % ,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以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10 0 0 0 %、91 0 0 % ) (P <0 0 5 )。PTEN蛋白在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 1/ 2的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76 0 0 % ,肌层浸润 >1/ 2或有淋巴结转移者为 36 0 0 % ,与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 ,且Ia Ib期与Ic期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 ;但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有无复发无关 (P >0 0 5 )。结论 :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复发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癌基因1(γ-synuclein)表达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组)、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12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组织中γ-synuclein的表达,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γ-synuclein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379,P<0.01),其中,γ-synuclein在子宫内膜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子宫内膜癌组γ-synuclein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P<0.01)。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χ2=7.040,P<0.01)。γ-sy-nuclein、血清CA125之间无相关性(r=0.201,P>0.05)。结论:γ-synucle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可能作为预后指标;血清CA125水平可能预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细胞周期调节紊乱及细胞异常增殖均可导致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的恶性转化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选取具有代表性基因标记物--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抑癌基因(PTE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综述三者在子宫内膜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细胞周期调节紊乱及细胞异常增殖均可导致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的恶性转化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选取具有代表性基因标记物--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抑癌基因(PTE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综述三者在子宫内膜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腺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 IF-1α及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H IF-1α、MM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08%,71.15%)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22%,16.67%)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39.13%,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的提高,H IF-1α及MMP-2的表达也随之增强;二者在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H IF-1α、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43,P<0.01)。结论H IF-1α、MMP-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提示H IF-1α及MMP-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将其视为子宫内膜癌潜在侵袭性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未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12例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 10 0mg d ,共 5天 ,第 6天手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治疗前后内膜癌组织PCNA、bcl 2、bax表达的改变。结果 :米非司酮治疗后内膜呈黄素化表现 ,柱状上皮由多层变为单层。细胞体积变大 ,胞浆嗜伊红染色加深。胞核变大、变圆 ,染色质疏松 ,核仁出现。细胞增生指数 (PI)明显减少 (P <0 .0 0 5 )。凋亡抑制基因bcl 2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0 0 0 5 ) ;凋亡诱导基因bax表达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有治疗或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作用 ,可能通过抑制增生及促进凋亡两种机制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_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宾  薛凤霞  刘增佑  焦书竹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6):454-456,460,i0002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选取1981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手术子宫内膜癌104例和正常子宫内膜35例(其中增生期17例,分泌期18例)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8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组织中hMLH1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并对hMLH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hMLH1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4.4%、37.5%、11.8%和5.6%。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01);子宫内膜样腺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癌hMLH1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8.9%、50%、25%和0,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hMLH1基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2,P=0.003)。hMLH1基因表达缺失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12),遗传性子宫内膜癌、非特异肿瘤聚集性子宫内膜癌及散发性子宫内膜癌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00%、94.1%及55%,遗传性及非特异肿瘤聚集性子宫内膜癌hMLH1基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散发性子宫内膜癌(P=0.02,P=0.003)。结论:hMLH1基因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有关。hMLH1基因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中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有关,hMLH1基因表达缺失者预后较好,且在遗传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pa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各30例中Hpa的表达。结果 Hp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P0.05),Hp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Hpa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性相关,对Hpa的抑制有望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一个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存在着周期性、自发性的细胞凋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存在着凋亡相关因子的改变。众多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凋亡促进基因fas/fasl表达减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增强。临床上许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就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的生理功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调节改变中的作用、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的关系等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细胞动力学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细胞动力学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3例子宫内膜癌、癌周内膜 ,15例简单型增生过长内膜 ,13例复杂型增生过长内膜石蜡组织切片 ,作HE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 (TUNEL) ,在光镜下 ,对切片中的有丝分裂细胞及凋亡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复杂型增生过长内膜有丝分裂指数 (MI)及细胞凋亡指数 (AI)均较简单型增生过长内膜显著增高 (P均 <0 0 1) ,但MI/AI比值两者无显著差异 ;子宫内膜癌灶MI、AI、MI/AI比值均较癌周内膜及复杂型增生过长内膜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P <0 0 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变的早期 ,细胞动力学遵循既定细胞数调节机制 ,即加速的细胞增殖通过加快的细胞凋亡予以平衡。当过度增殖的细胞不能通过相应增强的凋亡途径加以清除时 ,会导致DNA损伤和变异的积累 ,最终引起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6.
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存在着周期性、自发性的细胞凋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存在着凋亡相关因子的改变.众多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凋亡促进基因fas/fasl表达减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增强.临床上许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就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的生理功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调节改变中的作用、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的关系等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中hMLH1基因启动子是否存在甲基化,及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外周血白细胞是否相关.方法 选取2003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新鲜组织48例及外周血5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外周血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外周血34例.采用甲基化敏感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方法检验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均无甲基化.子宫内膜癌组织hMLH1启动子甲基化率(35.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外周血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手术一病理分期有关,早期显著高于晚期.外周血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组织中h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密切.结论 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液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可能成为筛查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Bcl—2基因及其在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cl-2基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为延长期细胞寿命并增加细胞对多种凋亡刺激因素的抗性,Bcl-2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而且与雌,孕激素受体变化有关,与卵巢激素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Bcl-2基因可能通过凋亡机制调节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转变和子宫出血,Bcl-2基因在子宫内膜增生(无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较强,而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下降,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可能与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凋亡调节基因蛋白Bcl-2,Bax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以探讨凋亡调节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调节基因蛋白Bcl-2、Bax在无FAts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与卵巢EMs患者异位、在位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Bcl-2、Bax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①维、汉族对照组子宫内膜增生期Bcl-2的表达高于分泌期(P〈0.05),Bcl-2在EMs患者异位、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较无EMs者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Bax在维、汉族对照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都强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表达比对照组子宫内膜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卵巢EMs中凋亡调节基因的表达与无EMs者不同,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减弱,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增强,有利于异位内膜的种植生存和发展、凋亡基因蛋白Bcl-2与Bax在维族和汉族卵巢EM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50例子宫内膜癌、2 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yclinD1、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0 ( 0 /10 )、2 2 .73% ( 5/2 2 )、4 0 .0 0 % ( 2 0 /50 ) ,其中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16蛋白在内膜癌的表达率为 4 6.0 0 % ,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的 90 .0 0 % (P <0 .0 5)。 50例内膜癌中 ,cyclinD1蛋白在G2 、G3级及临床Ⅱ~Ⅲ期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级及临床Ⅰ期 (P <0 .0 5) ,复发组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阴性者分化差 ,分期晚 ,复发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 ,cyclinD1与p16表达呈负相关 ,二者协同异常表达者生物学行为较差。结论 :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者异常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