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sFas、sFasL水平进行测定,23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sFas、sFas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仅sFas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1).化学治疗后有效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sFas、sFasL水平变化对探讨肿瘤发生发展、病情判断指导化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大鼠可溶性Fas与肝肾功能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与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节第7天组(B组)和第21天组(C组 ),每组12只.分别检测各组血清胆红素、ALT、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和sFas.光镜观察肝肾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B组胆红素、ALT和sFas较A组显著升高(P<0.01 );C组胆红素、ALT、肌酐、尿素氮和sFas较A组显著升高(P<0.01).B组和C组部分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坏死,C组较严重. 结论sFas与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肾功能损害相关,可能通过细胞凋亡起作用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联合强的松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血象白蛋白、血胆固醇、尿β<,2> 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强的松、抗凝等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对照组删只给予强的松、抗凝等治疗.检测两蛆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尿β<,2>-MG.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24小时尿蛋白明王下降及血象白蛋白回升在治疗4周后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血胆固醇较对照组在治疗4用后明显下降(P<0.05).尿β<,2>-MG较对照组在治疗4用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当归合剂能有效地增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并能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减轻蛋白尿对肾小管、肾问质的损害,但对肾功能的远期保护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良原有的免疫印迹检测尿蛋白组分方法。分析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白蛋白聚合现象,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方法:改良原有的尿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方法,利用改良法鉴定57例同步行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白蛋白多聚体(PAs)阳性率。结果:改良法不需要精确调整尿蛋白浓度及使用梯度凝胶电泳仪,可清晰显示PAs条带。具有肾病综合征(NS)的患者中尿PAs阳性率87.5%;无NS患者为56.1%,尿PAs阳性率与NS密切相关(P<0.05)。PAs阳性率以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MCD)最高(91.7%),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次之(76.9%),IgA肾病(IgAN)最低(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改良了原有的免疫印迹检测尿蛋白组分方法。改良法较原有方法更加简便、易普及,适合国内学者研究及临床检测应用。尿PAs可能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某些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其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有助于评估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膜性肾病(MN)患者中血清、尿中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以及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抗体浓度,探讨其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经过肾活检确诊为MN的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血清、尿中PLA2R抗体以及THSD7A抗体浓度水平。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临床、病理确诊为MN的患者189例,其中IMN组165例(87.3%)。(1)IMN患者血清、尿PLA2R抗体的阳性率分别64.8%、60.0%,血清、尿THSD7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4%、5.4%;(2)IMN患者血清、尿PLA2R抗体浓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3)IMN患者中血清、尿THSD7A抗体浓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白蛋白无相关性(P>0.05);(4)IMN患者中血清PLA2R、抗体浓度与尿PLA2R抗体浓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THSD7A抗体浓度与尿THSD7A抗体浓度呈正相(P<0.05)。 结论血清、尿中PLA2R抗体以及THSD7A抗体均可作为IMN诊断的特异性指标,相对于THSD7A抗体而言,PLA2R抗体检出率更高,且这两种抗体在血清、尿中浓度水平与临床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6例PNS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WEAK、HMGB-1及NF-κB的浓度,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NS患者血清中TWEAK、HMGB-1及NF-κ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WEAK、HMGB-1及NF-κB、CRP的表达相互之间呈正相关(P<0.01),并与尿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RP之间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TWEAK、HMGB-1、NF-κB在PNS中表达水平上调,且相互呈正相关.推测血清TWEAK、HMGB-1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在PNS发病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联合治疗对降低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胆固醇和尿NAG酶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激素、抗凝等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治疗,对照组则只给予激素、抗凝等治疗,检测各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尿NAG酶、血胆固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尿蛋白明显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回升在治疗4周后有明显差异性(P<0.05),尿NAG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胆固醇较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研究证明,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联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尿蛋白,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并能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减轻蛋白尿对肾小管、肾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滋肾化毒饮联合间断性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调控因子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活动性LN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滋肾化毒饮联合间断性CTX静脉冲击疗法,对照组予间断性CTX静脉冲击疗法.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的PBL的Fas、FasL、Bcl-2表达及临床指标变化,Fas、FasL、Bcl-2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as、FasL及治疗组Bcl-2表达下调(P<0.05),而Fas、FasL表达下调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LEDAI、24 h尿蛋白、Hgb、Ccr、C3指标的改善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舌苔厚腻、失眠、痤疮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控Fas、FasL介导的凋亡可能是CTX、激素、滋肾化毒饮有效治疗活动狼疮性肾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对肝硬化巨脾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血清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液细胞计数水平的改变情况,探讨肝硬化巨脾切除术后对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液细胞水平的影响. 方法: 27例肝硬化巨脾切除患者分别在术前3 d、术后1 w及2 w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 结果: 肝硬化巨脾切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于术后第1周明显升高(P均<0.01),而血清总胆汁酸和丙氨酸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2周血清C反应蛋白下降至术前水平且接近正常(P>0.05),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血清总胆汁酸和丙氨酸转氨酶更为降低(P<0.01). 结论: 肝硬化巨脾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有改善趋势,并能迅速提升外周血细胞至正常水平.因此,脾切除是肝硬化巨脾(病理脾)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变化及其对RA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测定64例RA患者和6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RANKL和OPG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骨密度,分析RA患者中RANKL和OPG水平的变化与RA患者骨密度、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和正常组相比,RA组外周血OPG水矫飨越档停琑ANKL水平明显升高,OPG/RANKL比值明显降低(P<0.0001).②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01),其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5.9%,明显高于正常组中的15.0%(P<0.0001).③RA患者外周血OPG水平与年龄呈负直线相关(P<0.0001),与各测定部位骨密度呈正直线相关(P<0.05~0.0001).RA患者外周血RANKL水平与年龄呈正直线相关(P<0.0001),与各测定部位骨密度呈负直线相关(P<0.05~0.0001).RA患者外周血OPG/RANKL水平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HAQ积分呈正直线相关(P<0.05~0.001),与骨密度无相关(P>0.05).④Logistic Regression多元回归法分析显示:外周血RANKL水平为RA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的、强烈的危险因素,OR=126.42,CI 95%:37.87~185.36.结论 RA患者外周血OPG水平明显降低,RANKL水平明显升高,它们的变化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外周血RANKL水平升高为RA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定量与骨转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按照基线尿蛋白定量分3组,A组:24 h尿蛋白定量1g;B组:1.0 g≤24 h尿蛋白定量≤3.5 g;C组:24 h尿蛋白定量3.5 g。记录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用药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基线、治疗6月时血清Ca、P、ALP、25(OH)D、β-CTX、t PINP、N-MID、CT、i PTH水平,并检测相应时间点血清肌酐和白蛋白水平;同时检测基线和治疗6月时脊柱和股骨头骨密度。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A、B、C 3组患者血清ALB有明显下降趋势,血清ALB在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e、Urea在各组间比较有上升趋势,血清Cre在C组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Urea在B组与C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血清25(OH)D的比较,25(OH)D有明显下降趋势,且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a、ALP、i PTH、N-MID、t PINP、β-CTX在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骨密度值的比较,腰椎T值、腰椎BMD、股骨颈T值、股骨颈BMD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均有下降趋势,腰椎BMD在C组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定量与骨转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比较,Cox回归表明尿蛋白定量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与Ca、ALP、i PTH、N-MID、t PINP、β-CTX无关。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定量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L)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和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TL对DN的治疗的作用.方法:87例DN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TL和糖尿病(DM)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DM常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尿液TGF-β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DN患者血清和尿液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且与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和尿液TGF-β1、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1,P<0.05)且血清和尿液TGF-β1降低与尿蛋白降低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TL能明显降低DN患者血清尿液TGF-β1和尿蛋白水平,对DN患者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临床意义。 方法 :IgA肾病患者2 0例和健康对照 14例 ,留取空腹血清和晨起清洁中段尿 ,采用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尿VEGF水平。详细收集IgA肾病患者的血压、肾功能、2 4h尿蛋白定量和血尿程度等资料 ,与血、尿VEGF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IgA肾病患者血、尿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IgA肾病患者血、尿VEGF水平与 2 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 (P <0 .0 1或P <0 .0 5 ) ,2 4h尿蛋白定量 <1.5g的患者血、尿VEGF水平明显低于尿蛋白定量 >1.5 g的患者 (P <0 .0 1或P <0 .0 5 ) ;与患者血尿程度、血压无相关性。结论 :IgA肾病患者血、尿VEGF水平与IgA肾病尿蛋白排出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NIHSS量表进行评定,测定其尿U-Al b、血清UA浓度水平。结果:A组尿U-Al b、血清UA浓度均高于B组(P<0.05)。急性脑梗死与尿U-Al b、血清UA浓度水平相关,且尿U-Al b、血清UA浓度与NIHSS分值呈正相关(P<0.05),U-Al b与UA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尿U-Al b、血清UA具有相关性,且病情轻重与尿U-Al b、血清UA浓度程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浓度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ELISA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A组),1型糖尿病大鼠2周(B组),6周(C组),12周(D组)及治疗组(E组)的血清和尿脂联素浓度.结果 D组和C组较A组和B组血清和尿脂联素水平均升高(均P<0.01);D组较C组血清和尿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E组从6~12周经胰岛素治疗后,较D组血清和尿脂联素水平有所下降(P<0.05).在C组和D组血清脂联素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脂联素呈正相关(r=0.85,P<0.01;r=0.65,P<0.01).尿脂联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脂联素受尿白蛋白排泄率影响最大(β=0.89,P<0.01).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血清脂联素水平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而升高,补充胰岛素后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因此,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69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LN患者活动组35例、稳定组25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4.CD69、CD8.CD69浓度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并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标的关系。结果:(1)活动组LN患者淋巴细胞表达CD4.CD69、CD8.CD69、sICAM-1均明显升高,与狼疮性肾炎稳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LN患者血浆CD4.CD69与SLEDAI评分、sICAM-1、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P均〈0.01),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均〈0.01);(3)LN患者血浆CD8.CD69与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P均〈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均〈0.01)、与C4亦呈负相关(P〈0.05);(4)LN患者SLEDAI评分与补体C3、C4负相关(P均〈0.01),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1);(5)LN患者血清sICAM-1与SLEDAI评分正相关(P〈0.05)、与CD4.CD69、CD8.CD69、24 h尿蛋白定量正相关(P均〈0.01)、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与补体C3、C4负相关(P均〈0.01)。结论:LN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CD69表达可早期反映LN的活动,sICAM-1可能参与CD69引起肾脏的内皮细胞损伤,测定外周血CD69、sICAM-1有助于判断LN的活动性,有可能成为判断LN早期活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活动期与稳定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率、CD3 、CD3 CD4 、CD3 CD8 、CD3 CD4 Fas、CD3 CD8 Fas、sFas、sFasL等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sFas、aFasL、IL-1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凋亡率等指标.结果:IgA肾病活动期患者PBMC凋亡率、sFas、sFasL明显高于正常人,稳定期sFas、sFasL较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P<0.01);CD3 CD4 Fas、CD3 CD8 Fas升高(活动期,P<0.05;稳定期,P<0.01);PBMC凋亡率与sFas、sFasL无相关性:sFasL与sFas、CD3 CD4 Fas、CD3 CD8 Fas有相关性.结论:IgAN活动期PBMC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导致sFas、sFasL增多,在IgAN中增加的sFas、sFasL可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而且可能是IgAN进展中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原发性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ATIL)时尿沉渣积分情况和尿肾损伤因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变化,以期早期、准确发现ATIL.方法 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CKD并发ATIL病例52例,对照组为无急性肾损伤(AKI)的原发性CKD患者33例,1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尿KIM-1、NGAL水平与尿沉渣积分的不同.结果 ①三组的尿KIM-1、NGAL水平和尿沉渣积分相比较,原发性CKD并发ATIL患者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无AKI的CKD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尿KIM-1、NGAL水平与尿沉渣评分呈正相关(r=0.711,0.683,P<0.05),三者又均与CKD患者的ATIL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92,0.735,0.745,P<0.05);③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α1-微球蛋白(α1-MG)尚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尿KIM-1、NGAL水平已有升高,肾脏组织病理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ATIL;④尿KIM-1、NGAL、光抑素C(CysC)、NAG诊断ATIL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尿RBP、α1-MG.尿沉渣诊断ATIL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为84%.尿KIM-1、NGAL联合尿沉渣积分诊断ATIL的准确性达100%.结论 尿沉渣联合尿KIM-1、NGAL可作为诊断原发性CKD并发ATIL的早期、无创、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sFas及sIL-2R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8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sFas及sIL-2R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sFas浓度高于正常对照,且术前高于术后,但无显著差异(P>0.05)。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sIL-2R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其术后较术前水平降低。结论:外周血中sIL-2R和sFas可间接反映膜分子IL-2R和Fas表达的高低,检测外周血中sIL-2R和sFds有助于判断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因子(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血胱抑素C(Cys C)水平,探讨其在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病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例正常人和82例经肾脏病理确诊为PNS患者的尿NGAL、KIM-1、IL-18水平,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Cys C水平,分析其与PNS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及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尿NGAL、KIM-1、IL-18和血清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且在微小病变型(MCD)、膜性肾病(M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三种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有依次增高趋势;(2)伴有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尿NGAL、KIM-1、IL-18和血Cys C水平较未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明显升高(P0.05),且其水平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升高。(3)尿NGAL与血肌酐(Scr)水平呈密切正相关,尿KIM-1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呈密切正相关,血Cys C则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密切正相关,尿IL-18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呈密切负相关。结论:尿NGAL、KIM-1、IL-18及血Cys C水平均可从一定程度反映PNS患者肾脏损伤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