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自由活动对照组、悬吊对照组、悬吊中药大(30g/kg)、中(20g/kg)、小(10g/kg)剂量共5组。后3组给予中药灌胃“强骨抗萎方”(1ml/kg),实验期21d。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骨生物力学、矿盐合量、骨密度、骨钙素(BGP)的作用。结果 悬吊大鼠中药组骨生物力学性能各指标、骨密度、骨矿合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血清BGP合量增高,骨组织BGP合量有增高趋势。结论 “强骨抗萎方”可以有效改善失重状态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增强骨密度,促进骨矿盐的沉积,减少骨丢失。  相似文献   

2.
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及相关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尾吊大鼠骨及相关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为失重骨丢失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用大鼠尾吊 - 3 0° 2 1d模拟失重 ,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血清钙 (Ca)、磷 (P)、血清和骨组织骨钙素 (BGP)、骨羟脯氨酸 (Hyp)、血清、小肠和骨组织碱性磷酸酶 (ALP)等生化指标的作用。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悬吊组大鼠血清Ca降低 (P <0 .0 5 ) ,P有降低趋势 ;血清、骨组织BGP均减少 (P <0 .0 5 ) ;骨Hyp含量减少 (P <0 .0 5 ) ;血清、小肠和骨组织ALP活性均明显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与悬吊组比较 ,中药复方不同剂量显示了不同的作用。该方各剂量组 (3 0 g/kg ,2 0 g/kg ,1 0 g/kg)血清Ca、P均呈不同程度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 ;血清、骨组织BGP含量均增高或有增高趋势 (P <0 .0 5 ) ;中、小剂量组骨Hyp含量增加 (P <0 .0 5 ) ;骨和血清、小肠组织AL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强 ,但仅有小剂量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该方具有改善尾吊大鼠骨及血清、小肠等相关组织生化指标的作用 ,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对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血淤证改善的效果。方法10名被试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头低位-6°卧床7d,中药组卧床中服中药复方,对照组服安慰剂。结果中药组的血淤证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某些生理指标维持卧床前状态,即血压平稳;心功能(每搏量、心肌收缩力、每搏功指数等)、尿量,与卧床前比较基本保持不变,而对照组比中药组血淤证较重。结论提示中医药可能成为防治短期航天失重时对机体影响的的一种选择措施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K对尾悬吊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维生素K对模拟失重大鼠骨质的影响,为失重骨丢失的防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SD雄性大鼠分为3组,自由对照组(FAC),悬吊对照组(SC),维生素K悬吊组(SVK)(50mg/kg weight/d),每组9只。每天灌胃给药,实验期为21d。观察维生素K对尾悬吊大鼠血清骨钙素(BGP)、骨生物力学、矿盐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及碱性碱酸酶(ALP)活性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SC比较,SVK血清总BGP和结合型BGP,股骨和胫骨矿盐含量,股骨生物力学,胫骨ALP活性含量均显著增加;股骨干NO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维生素K可改善尾悬吊大鼠的骨代谢和骨结构,减少骨丢失,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折危险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作用下生成语音的语音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被试者为 6名健康男性青年 ,头低位 - 6°模拟失重条件下记录语音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模拟失重作用下语音的时长有一定增加 ;平均能量明显降低 ,结果非常显著 ;基频有一定降低 ,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模拟失重对人的语音特征产生一定影响 ,某些语音特征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拟定的复合营养素配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模拟失重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对拟定的复合营养素配方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应用阳性对照法对优化后的配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经均匀设计设计实验筛选出的复合营养素配方对模拟失重大鼠的多项骨生物力学指标、血生化指标以及骨密度均有改善作用,且绝大部分指标与阳性对照药物改善作用相近,甚至个别指标要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 经优化后的复合营养素配方对模拟失重大鼠的骨丢失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
卧床对人体钙、磷、氮代谢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的目的是收集16天卧床对中国受试者钙、磷、氮影响的数据。受试者是5名健康成年男子。实验中观察到,卧床期钙、磷、氮平衡都是负的,平均总净丧失量分别为每人1.73、3.23、40.74g,平均每月钙丧失量约占总体钙的0.3%。同时还观察到,卧床期尿钙和尿羟脯氨酸排出量较对照值显著增加。在卧床期末,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值显著减低而血尿素氮浓度较对照值显著增加。实验证明,16天卧床导致骨质和肌肉丧失。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卧床模拟失重对机体缺氧耐力的影响,对6名受试者,头低位4°卧床(-4°HDBR)7d,检查了卧床前后缺氧耐力和立位耐力,记录了ECG、BP及HR的变化。结果表明:-4°HDBR模拟失重降低了机体的缺氧耐力;缺氧耐力与心血管失调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悬吊模拟失重环境下骨非胶原蛋白变化对骨矿盐再分布的影响,观察了模拟失笪1天大鼠第6胸椎中骨BGP、白蛋白、氨基多糖和矿盐含量变化,以及血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对短期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被试者中医证型的论治效果。方法被试者随机分成中药组 (ME)和对照组 (CON)各 5人 ,两组均 - 6°头低位卧床 1 4d ,依据辨证的证侯主法立方 ,随证遣药进行论治。结果ME组无论是中医证机或是对应的生理生化指标 (血浆皮质醇、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尿木糖排泄率等 )比CON组都能维持卧床前水平 (P <0 .0 5 )或轻度变化。结论卧床 1 4d模拟失重引起的肾阴虚、血瘀、脾气虚之证本药方都有一定调理效果 ,其中对肾阴虚、血瘀证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头低位卧床对人EEG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短期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脑EEG的影响。方法记录 1 2名 1 8~ 2 2岁健康男性卧床前、卧床期间 (第 3、4、6天 )及恢复期 (第 3天 )清醒闭眼安静状态的 1 6导EEG ,进行功谱分析。结果卧床期间 ,EEG峰值频率逐渐慢化 (第 6天 ,P <0 .0 5) ,α段活动增强 (α1 :P <0 .0 0 1 ;α2 :第 3、6天 ,P<0 .0 5;第 4天 ,P <0 .0 0 1 ) ,第 4天最显著 ,α1 /α2 上升 (第 6天 ,C3、C4:P <0 .0 2 ;F4、P4、T3、T4、T5:P <0 .0 5) ;θ活动增强 (P <0 .0 0 1 ) ,额区第 3天最显著 ,枕顶区第 4天最显著 ,同时θ/α明显上升 (第 6天 ,P3、O1 :P <0 .0 5) ;此外 ,β1 活动也显著增强 (P <0 .0 0 1 ) ,第 3天最明显。卧床结束后 3dEEG峰值频率已恢复至实验前水平 ,其余指标尚在恢复中。结论头低位卧床导致人脑EEG频谱结构及活动强度明显改变 ,对脑功能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期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心电向量图 (vectorcardiogram ,VCG)的影响。 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年龄 1 9~ 2 1岁 ,进行了 7d - 6°头低位卧床 (HDBR)试验。HDBR前、HDBR第 1、3和 7天时进行了 4次心电向量图检查。结果在卧床期间 ,横面QRS环呈逆钟向偏转 ;右侧面QRS环呈顺钟向偏转 (P <0 .0 5或P <0 .0 1 )。横面和右侧面QRS T夹角在卧床过程中显著增加 (P <0 .0 5或P<0 .0 1 )。其余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 7d头低位卧床可使心电向量参数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与心房、心室的容积变化在时程上一致 ,而且这些参数的改变都在正常值范围内。它与心室病理性肥厚、心肌缺血时心电向量图各参数的变化显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记录并分析 18名健康男性青年 ( 18~ 2 2岁 ) 7d卧床期间每日早晨 ( 6∶0 0 )、下午 ( 16∶0 0 )、晚上 ( 2 0∶0 0 )的体温变化。结果人体在早晨的直肠温度 (Tre)随着卧床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卧床第 4天 (BR4d)后显著低于卧床前对照值 36.5 0± 0 .0 3℃ ,卧床第 7天 (BR7d)时降至 36.38± 0 .0 4℃ ;下午、晚上Tre分别在BR5d、BR1d后显著升高。早晨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 (Tsk)从BR2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 ,卧床第 7天时ΔTsk为 0 .38± 0 .14℃ ;下午、晚上的Tsk分别在BR4d、BR2d起显著升高。早晨的前额皮温 (Tforehead)有升高趋势 ;下午、晚上的Tforehead分别从BR7d、BR6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结论卧床模拟失重可引起体温改变 :每日测量时刻和卧床时间 (d)均对Tre、Tsk、Tforehead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P <0 .0 1)。结果提示 :人的体温节律、卧床引起的体液头向分布和体液丧失、低动力等因素 ,对卧床时人的热调节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 4d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期间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 4d - 6°头低位卧床试验。卧床前和卧床 4d结束时在倾斜床上进行 2次立位耐力检查 ,卧床前(卧位 )、卧床第 1、3、4天及起床后第 2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4d卧床结束时 ( 87.5 % )被试者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率较卧床前 ( 37.5 % )显著增加 (P <0 .0 5 )。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在卧床第 1、3天较卧床前均有降低趋势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卧床第 4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起床后第 2天基本恢复。在卧床期间 ,平均动脉压及舒张压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体重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4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降低 ,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率增加。脑血流速度降低可能是失重 /模拟失重致立位耐力不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肢肌力锻炼和功率车锻炼对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骨丢失的防护效果,为筛选航天员暴露于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运动锻炼方法提供参考。方法15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下肢肌力锻炼组和功率车锻炼组,每组5人,在30 d-6°头低位卧床期间,两个运动锻炼组共进行了25 d(次)的运动锻炼,下肢肌力组每天锻炼16~18 min,功率车组每天锻炼30 min。分别于卧床前和起床后测量了全身骨密度(BMD QDR-4500/W Hologic)和腰椎骨小梁比值(CTPhilips-Mx-8000)。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以后全身骨矿含量显著下降(P0.05)、左髋总骨密度和右髋大转子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第2~4腰椎骨小梁比值显著下降(P0.05),功率车锻炼组虽然全身骨密度显著增加,但是第3~4腰椎骨密度却显著下降(P0.05),下肢肌力锻炼组全身和腰椎及髋部等承重部位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均无明显下降。结论30 d-6°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腰椎和髋骨等承重部位明显的骨丢失,功率车锻炼方法不能改善腰椎部位的骨丢失,下肢肌力锻炼方法对于维持全身和承重部位的骨密度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该结果将对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失重对抗措施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 ,每组 6人 ,均参加 - 6°头低位倾斜卧床实验。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LBNP组在卧床第一周和最后一周 ,每天进行 1h、- 30mmHg的下体负压锻炼。卧床前和卧床第 1 0、2 1天在倾斜床上进行 3次立位耐力检查 ,卧床期间测量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等指标。结果卧床前两组 1 2名被试者均顺利通过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 1 0和 2 1天 ,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不能通过立位耐力检查 ,而下体负压组仅有 1人未通过 ,卧床第 2 1天下体负压组( 1 9.7± 0 .9min)平均耐受时间较对照组 ( 1 5 .0± 3.2min)显著延长 (P <0 .0 5 )。对照组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 (CO)在卧床第 3、1 0天较卧床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LBNP组SV及CO在卧床期间均无显著性变化 ;两组的射血前期 (PEP) /左室射血时间 (LVET)在卧床第 3、1 4天均显著升高 (P <0 .0 5 )。两组间比较 ,LBNP组PEP/LVET在卧床第 3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LVET在卧床第 3、7和 1 4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立位耐力、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显著降低 ;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健康人在30 d头低位外床实验结束后,视觉诱发电位恢复的情况.方法 选取8名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下30 d,记录实验开始前,结束后当日及第2天、第3天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标记P100波.结果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的P100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在实验开始前与结束前后均无显...  相似文献   

18.
女性15d头低位卧床实验的组织实施与医学监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低位卧床实验(HDBR)是弥补在轨飞行资源限制的重要地面模拟途径.女性头低位卧床实验是探索我国女性航天员参与航天飞行任务防护方法的重要平台.中国航天员中心组织实施了女性15 d头低位卧床实验,用于评价、比较和改进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方法.本文介绍了实验概况,志愿者的选拔情况,卧床实验控制、测试项目和测试时间等.卧床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健康人牙龈颜色的影响。方法采用﹣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在5个时间点:卧床前第3天(HDBR-3)、卧床第10天(HDBR 10)、卧床第20天(HDBR 20)、卧床第30天(HDBR 30)和恢复期第3天(HDBR+3)检测游离龈和附着龈的色彩。结果与卧床前相比,男性志愿者牙龈游离龈、附着龈的L*值在卧床第20天、30天显著升高(P<0.05),在卧床第10天、恢复期第3天无显著性差异;游离龈和附着龈的a*和b*值在卧床第20天、30天和恢复期第3天非常显著升高(P<0.01),在卧床第10天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重环境可使人体游离龈、附着龈发生炎症反应。为降低失重对人体口腔软组织的影响,在航天员的日常训练和航天实验过程中应加强口腔组织的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