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HSP)10、6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观察1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42例切缘食管黏膜中HSP10、60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HSPl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切缘食管黏膜表达率分别为53.8%和37.5%,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SP6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切缘食管黏膜表达率分别为92.7%和63.2%,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高、中、低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SP10、60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SP6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高于切缘食管黏膜,提示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HSP10、60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JH  Chen LM  Xu LY  Wu MY  Shen ZY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0):758-76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s)HSP27、HSP60、HSPT0和HSP90d在食管鳞癌及其切缘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168例食管鳞癌和42例切缘正常食管黏膜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及Westernbolt检测HSP27、HSP60、HSP70和HSP90α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4种HSPs的表达与肿瘤位置、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和切缘正常食管黏膜中,HSP27的阳性率分别为62.0%和42.1%;HSP60的阳性率分别为92.7%和63.2%;HSP70的阳性率分别为57.9%和22.2%;HSP90α的阳性率分别为33.7%和18.5%。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HSP60和HSP70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均高于切缘正常食管黏膜(P〈0.01),HSP27和HSP90α在食管鳞癌与切缘正常黏膜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HSP27的表达随着食管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外,其他3种HSPs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HSP27、HSP60、HSPT0和HSP90α在食管鳞癌和切缘正常食管黏膜中均有表达。HSP60和HSP70在食管鳞癌的表达高于切缘正常食管黏膜,可能与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HSP27的表达随食管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HSP27的高表达可能影响鳞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roteolysis-inducing factor,PI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F在10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以及其中35例癌旁正常组织以及8例食管良性疾病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IF表达与食管癌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食管良性疾病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表达PIF的个体其癌旁正常组织中亦有PIF表达,PIF表达在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咽鳞状细胞癌(HSCC)和下咽乳头状瘤及正常下咽黏膜中△Np63和TAp63蛋白的表达及其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下咽鳞状细胞癌、5例下咽乳头状瘤及8例下咽正常黏膜组织中△Np63和TA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Np63蛋白在下咽正常黏膜、乳头状瘤及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数为(21.6±12.5)%,(43.6±10.2)%和(75.3±24.5)%,其阳性细胞百分数越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但阳性细胞百分数的高低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2)TAp63蛋白在下咽正常黏膜、乳头状瘤及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5±10.2)%,(13.6±5.2)%和(6.7±5.2)%,其阳性细胞百分数越低,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但阳性细胞百分数的高低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结论p63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阶段,△Np63的过度表达及TAp63的表达下调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形成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并与下咽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5.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及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67.7%和90.3%(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54.8%和22.6%(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及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18).结论 KiSS-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抑制作用;MMP-2则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转移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KiSS-1和MMP-2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及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roteolysis-inducing factor,PI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F在10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以及其中35例癌旁正常组织以及8例食管良性疾病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IF表达与食管癌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食管良性疾病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表达PIF的个体其癌旁正常组织中亦有PIF表达,PIF表达在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和E-cd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Tβ1和上皮钙粘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18.5%(10/54),E-cd为25.9%(14/54);8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5/8,E-cd为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rs=-0、313,P=0.021)和E-cd(rs=-0.342,P=0.011)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E-cd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289,P=0.034。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和E-cd蛋白表达降低,影响肿瘤细胞分化、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HSP70、nm23—Hl和P5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观察4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0例切缘食管黏膜中HSP70和nm23—Hl、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SP70和nm23—Hl、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62.5%和55%、67.5%,与食管切缘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70和nm23—Hl、P53蛋白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SP70( )和nm23—Hl(-)、HSP70( )和P53( )、nm23—Hl(-)和P53( )3个组合联合可有效地检测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94.4%(17/18),特异性为68.2%(15/22)。结论:HSP70和nm23—H1、p53联合检测可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别,探讨Bu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及相应的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ub1蛋白和Bub1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较,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5),且Bub1 mRNA及Bub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ub1表达水平高低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E2F-1和Rb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E2F-1和R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7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黏膜中的36.0%(P<0.01),E2F-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R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阴性表达率为30.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2.0%(P<0.05),R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尚不能认为与分期有关。结论 E2F-1和R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即E2F-1过度表达而Rb表达有一定程度缺失,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胰腺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中MIF和Cyc-lin D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胰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89例胰腺癌组织中MIF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和50.6%.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病例中MIF表达率分别为69.2%、94.7%、96.4%、100%,Ⅰ期与各期之间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表达率分别为30.8%、47.4%、33.3%、68.8%.Ⅰ期表达率与Ⅲ、Ⅳ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F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P<0.05).伴淋巴结转移病例中MIF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97.5%和62.5%)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肿瘤组织(81.6%和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肝转移的胰腺肿瘤组织中MIF表达率高于无肝转移组织(100%:85.9%,P>0.05),CyclinD1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织(66.7%:46.5%,P<0.05).高、中、低分化组胰腺肿瘤组织中MIF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73.8%、96.2%和28.6%、45.2%、76.9%,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和CyclinD1过表达与胰腺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和肝转移及组织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ENST00000589379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切除的62例ESC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以上组织中的ENST00000589379水平,比较E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ENST00000589379水平,分析ENST00000589379水平与ESCC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关系;通过在ESCC细胞TE 1 和Eca 109中沉默和过表达ENST00000589379以评估其水平与ESCC细胞转移的关系。 结果QPCR结果显示ENST00000589379在ESCC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P<005);ESCC组织中的ENST00000589379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和T分期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者的ENST00000589379水平为559±12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20±156,TNM Ⅲ~Ⅳ期的ENST00000589379水平为587±107,高于Ⅰ~Ⅱ期的423±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发现ENST00000589379沉默可显著降低TE 1、Eca 109细胞迁移,而其过表达可促进TE 1、Eca 109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survivin及CD44v6的表达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及CD44v6在53例NSCLC组织、1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53例NSCLC癌组织中survivin、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0.38%和69.81%,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的表达(P<0.01).二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D44v6在鳞癌的表达率远高于腺癌(P<0.05),与临床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survivin与CD44v6之间无相关性(r=-0.058,P>0.05).结论 survivin有望作为评估NSCLC病变进展的指标,CD44v6可用来鉴别诊断NSCLC中的鳞癌,二者有可能成为预测NSCLC转移的指标.survivin、CD44v6可能是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两个独立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和Podoplanin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3和Podoplanin在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60例鳞癌组织中,FGF3的阳性率为92%(55/60),2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FGF3蛋白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肿瘤大小组的淋巴管密度(LVD)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总生存率为35%,LVD计数>25/HP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25/HP组,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管密度均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FGF3是与食管鳞癌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的指标。淋巴管密度,肿瘤浸润深度和TNM分期都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heat shock protein (hsp) 10, hsp27, hsp60, hsp70 and hsp90a in esophageal squarn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nd normal tissues along the incisal margin (TIM), and discuss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bout their expressions. Methods: 120 specimens from ESCC and 36 specimens from TIM were made into tissue chips. The presence and the levels of expression of hspl0, hsp27, hsp60, hsp70 and hsp90a were observed on tissue chip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EnVision^TM. Their correlations to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staining rates of hsp10, hsp27, hsp60, hsp70 and hsp90a in ESCC and TIM were 53.8% and 37.5%, 62.0% and 42.1%, 92.7% and 63.2%, 57.9% and 22.2%, 33.7% and 18.5%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of hsp10, hsp27 and hsp90a in ESCC and TIM (P 〉 0.05), but there were grea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about hsp60 and hsp70 (P 〈 0.01). The level of hsp27 declined with the lower grade of differentiation of ESCC (P 〈 0.05). Except for hsp27, the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the other four HSPs had no correlation to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ESCC.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hsp10, hsp27, hsp60, hsp70 and hsp90a in ESCC and TIM were a common event. The levels of hsp60 and hsp70 in ESC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IM. The level of hsp27 declined with the lower grade of differentiation of ESCC showed that it may be play a role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SC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xl 及其配体Gas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5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另收集新鲜良性乳腺增生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PV-9000法分别检测上述标本中Axl及其配体Gas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在良恶性组织间的差异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x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乳腺增生组织(0.272±0.052、0.134±0.008和0.116±0.007,60.0%、36.4%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乳腺增生组织(1.147±0.078、0.490±0.078和0.474±0.078,58.1%、21.8%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及良性乳腺增生组织间Axl及Gas6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Axl和Gas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408±0.007 vs. 0.298±0.041,1.277±0.195 vs.0.880 ±0.037;80.0% vs.48.0%,76.7% vs.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Axl 与Gas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12,P=0.04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Axl 及Gas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表达促进了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KT信号转导通路中有关蛋白磷酸化AKT(p-AKT)、AKT2及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及35例非肿瘤性肺组织标本中p-AKT、AKT2、PTEN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AKT、AKT2在NSCLC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8%、91.3%,显著高于非肿瘤性肺组织中的0、5.7%(P〈0.05)。PTEN在NSCLC中低表达,阳性率47.5%,显著低于非肿瘤性肺组织中的94.3%(P〈0.05)。p-AKT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AKT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100%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80.6%(P〈0.05)。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AKT2与p-AKT呈正相关(rs=0.596,P〈0.01)。PTEN表达与p-AKT(rs=-0.240,P〈0.05)、AKT2(rs=-0.326,P〈0.01)呈负相关。结论 在NSCLC中存在AKT的活化,PTEN表达的丢失与AKT的活化有关,AKT2是PTEN的调节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钙黏附素(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对8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N-caclherin、MMP-9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N-cadheri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5%,其中A、B期患者和C、D期患者分别为28.9%和57.1%(P<0.05);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58.6%和31.4%(P<0.05);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5.8%(P<0.05)。(2)MMP-9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其中A、B期患者和C、D期患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5.7%(P<0.01);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分别为82.8%。47.1%(P<0.01),发生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55.2%(P<0.05)。(3)Kaplan-Meier分析,N-cadherin、MMP-9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N-cadherin、MMP-9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 Ncadherin、MMP-9的表达与直肠癌关系密切。对判断其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肠腺癌中p16、bcl-2异常表达与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郑绍光  罗秉庆  唐青梅 《肿瘤》1999,19(6):341-344
目的 研究大肠腺癌p16、bcl-2 表达与多药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大肠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p16、bcl-2、p-gp 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p16 阳性率 61.5% (32/52);bcl-2 阳性率78.8% (41/52);p-gp 阳性率82.6% (43/52)。p16 在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粘膜上皮(P< 0.05),癌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无差异(P> 0.05)。癌p16 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呈正相关,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gp 表达水平呈负相关。bcl-2 在癌旁的正常粘膜上皮无表达,在癌与不典型增生及p-gp 的表达无差异(P> 0.05)。p-gp 在癌旁与癌的表达无差异(P> 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p16,bcl-2,m dr-1基因表达对判断病人耐药程度、设计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