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睾酮在雄兔体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睾酮在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是否具有血管保护作用。方法雄性白兔,饲以高脂饮食且分组。安慰剂组:行去势术并给予安慰剂;低睾酮组:行去势术并予睾酮0.25mg/kg·d;高睾酮组:行去势术并予睾酮2.5mg/kg·d;假手术组。3个月后检测血中睾酮水平、血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计算主动脉斑块占内膜面积百分比。结果安慰剂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其它三组(2.56±0.28μg/L比7.67±0.61μg/L、40.16±0.93μg/L和7.79±0.61μg/L,P<0.01);一氧化氮含量安慰剂组明显低于其它三组(39.0±9.5μmol/L比62.8±8.9μmol/L、56.7±10.3μmol/L和51.5±9.3μmol/L,P<0.05或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安慰剂组高于低睾酮组(567.3±53.4u/L比334.4±51.3u/L,P<0.01);内皮素含量安慰剂组高于低睾酮组(911.9±15.4ng/L比846.1±43.0ng/L,P<0.05);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安慰剂组高于低睾酮组(687.2±36.5ng/L比624.5±54.5ng/L,P<0.05);主动脉斑块占内膜面积百分比安慰剂组高于其它三组(46.4%±9.3%比20.6%±5.3%、22.7%±4.6%和28.5%±13.8%,P<0.01)。结论在高脂饮食诱发的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睾酮可以发挥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CHF患者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AngⅡ、PAI-1水平。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培哚普利组(30例)。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4mg,qd。治疗2周后复测血浆AngⅡ、PAI-1水平。结果:治疗前CHF患者血浆AngⅡ、PAI-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2周后,培哚普利组血浆AngⅡ、PAI-1水平比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培哚普利不仅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且可改善内源性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 (HF)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变化 ,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 6 0例HF患者 (HF组 )及 2 0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血浆PAI 1抗原、AngⅡ水平。结果 :HF组血浆PAI 1抗原、AngⅡ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并且与心功能状态有关。血浆PAI 1抗原含量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 (r =0 .994 ,P <0 .0 1)。结论 :AngⅡ是PAI 1合成与释放的重要调节者之一 ,二者相互影响可加速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合成与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以及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大鼠纤溶参数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高血压组和替米沙坦组(3mg/·d)6周,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检测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AngⅡ含量,血浆与主动脉孵育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AI1活性,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高血压组血浆AngⅡ含量、血浆PAI1活性、血管平滑肌细胞ERK蛋白及AT1R蛋白的表达4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89~0.96,P<0.01~0.001)。主动脉匀浆AngⅡ含量、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血管平滑肌细胞ERK蛋白及AT1R蛋白的表达4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86~0.96,P<0.01~0.001)。②与高血压组比较,替米沙坦能明显抑制主动脉分泌PAI1的能力(P<0.05),降低血浆PAI1活性(P<0.05),升高血浆与主动脉孵育液中tPA活性、tPA/PAI1值(P均<0.05),明显改善纤溶参数。③替米沙坦组ERK和AT1R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表达较高血压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替米沙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ERK和AT1R的表达,抑制AngⅡ引起的PAI1合成增加,可能是其改善纤溶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AI-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7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胆固醇喂养组、卡托普利组 ,饲养 12周。取一段靠近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动脉做常规病理切片 ,一近端胸主动脉抽提总RNA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PAI- 1mRNA的表达。结果 卡托普利尽管不影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 ,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 3组动脉壁PAI - 1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 0 5 10± 0 0 75、1 32 1± 0 0 5 6、0 6 87± 0 119,相互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卡托普利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时PAI- 1基因的过度表达 ,这种作用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效益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将10^-6,10^-7,10^-8,10^-9mol/L AngⅡ分别与HUVECs共同孵育12h;10^-7 mol/L AngⅡ和HUVECs分别孵育0,2,6,12,24,48h;10^-7 mol/L AngⅡ和10^-5,10^-6,10^-7,10^-8 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h;10^-6 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抗原浓度。结果 AngⅡ呈浓度依赖性升高HUVECs的PAI-1水平,最大效应浓度10^-7 mol/L;10^-7 mol/LAngⅡ对HUVECs作用,孵育2h PAI-1含量即升高,12h达高峰(198μg/L);缬沙坦呈浓度依赖性降低AngⅡ促HUVECs分泌PAI-1,缬沙坦最大效应浓度10^-6mol/L;AngⅡ和缬沙坦对HUVECs分泌tPA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AngⅡ通过促进HUVECs分泌PAI-1而降低纤溶活性;缬沙坦通过抑制Ang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而提高纤溶活性,提示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大鼠纤溶功能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促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合成与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以及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大鼠纤溶参数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高血压组和替米沙坦组(3 mg/kg·d)6周,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检测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Ang Ⅱ含量,血浆与主动脉孵育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AI-1活性,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高血压组血浆Ang Ⅱ含量、血浆PAI-1活性、血管平滑肌细胞ERK蛋白及AT1 R蛋白的表达4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89~0.96,P<0.01~0.001).主动脉匀浆Ang Ⅱ含量、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血管平滑肌细胞ERK蛋白及AT1R蛋白的表达4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86~0.96,P<0.01~0.001).②与高血压组比较,替米沙坦能明显抑制主动脉分泌PAI-1的能力(P<0.05),降低血浆PAI-1活性(P<0.05),升高血浆与主动脉孵育液中t-PA活性、t-PA/PAI-1值(P均<0.05),明显改善纤溶参数.③替米沙坦组ERK和AT1R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表达较高血压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 替米沙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ERK和AT1 R的表达,抑制Ang Ⅱ引起的PAI-1合成增加,可能是其改善纤溶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大鼠MI模型.建模及给药14 d后,测定大鼠血浆及主动脉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大鼠血浆和血管孵育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及tPA/PAI-1比值、主动脉血管条同位素3H标记的胸腺嘧啶(3H-TdR)掺入率、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I/2)和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蛋白在血管组织的表达.结果 替米沙坦组心肌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血浆和主动脉组织匀浆Ang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tPA活性及tPA/PAI-1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MI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主动脉组织匀浆Ang 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血浆Ang 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tPA活性及tPA/PAI-1比值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主动脉匀浆p-ERK1/2及AT1R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MI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主动脉血管组织3H-TdR掺入率及p-ERK1/2和AT1R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血浆Ang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tEA活性及tPA/PAI-1比值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MI大鼠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替米沙坦可能通过AT1R作用经ERK信号通路调控纤溶活性从而改善大鼠MI后的纤溶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纤溶功能紊乱中的意义;用腹腔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诱导大鼠高血压,导致纤溶功能紊乱,从第2周开始分别给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干预,于第5周末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各组大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 的血浆活性,并观察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干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大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增强5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减低34%,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比值升高127%,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氯沙坦或依那普利干预均可使上述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P<0.01).离体血管孵育时高血压大鼠血管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能力比对照组明显增强 (P<0.01);氯沙坦或依那普利干预使其生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基础水平及不同浓度凝血酶诱导的过度释放分别减少19%~46%和25%~50% (P<0.01),两种干预间差异无显著性;给10.0 kIU/L凝血酶刺激时,高血压大鼠离体血管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较对照组下降32% (P<0.05),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干预均未能改善这种下降趋势.结果表明,氯沙坦或依那普利干预可抑制高血压大鼠血管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过度生成,但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无影响.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纤溶系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生成,并经血管紧张素Ⅱ介导.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反义RNA对家兔血浆纤溶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血脂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第二外显子,将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纯化克隆后连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反义RNA重组质粒.将pcDNA3.1-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重组质粒注射到哈尔滨大白兔腹部皮下组织.通过发色底物法测定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改变.测定家兔血脂变化,病理检测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显示,应用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升高,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表达于内皮细胞,而在平滑肌细胞中未表达 (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内均有表达);应用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家兔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96±42 mg/L比123±12 mg/L, 15±10 mg/L比46±29 mg/L),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亦轻于后者.以上提示,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皮下注射能有效阻断家兔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的合成,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Ang Ⅱ 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蛋白的释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ng Ⅱ(10-6~10-9 mol/L)与HUVECs共同孵育24 h,以及将10-6 mol/L的Ang Ⅱ与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4、8、12、24 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tPA的含量及活性,并观察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干预后的影响.结果 10-6mol/L Ang Ⅱ作用HUVECs 24 h后,可使细胞分泌的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80±15.60 vs 83.33±10.56) ng/mL,P<0.01),PAI-1活性明显增加(9.25±0.39 vs 7.53±0.33) IU/mL,P<0.01),Ang Ⅱ虽也可刺激tPA含量增加(101.67±3.78 vs 70±5.62) ng/mL,(P<0.01),但PAI-1的增量是tPA增量的6~7倍(Δ196.67±21.34 vs Δ31±6.50) ng/mL,(P<0.01),Ang Ⅱ对tPA活性无影响(0.97±0.05 vs 0.95±0.08) ng/mL,(P>0.05);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 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212.67±5.38 vs 290±6.57) IU/mL,(P<0.01),而卡托普利对Ang 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无明显抑制作用(278.33±9.16 vs 290±6.57) IU/mL,(P>0.05).结论 Ang Ⅱ可促使HUVECs分泌PAI-1,并使其活性增加;Ang Ⅱ亦可刺激tPA分泌,但作用弱于PAI-1,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缬沙坦可抑制Ang Ⅱ促HUVECs分泌PAI-1的作用;卡托普利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Ang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蛋白的释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ngⅡ(10-6~10-9mol/L)与HUVECs共同孵育24h,以及将10-6mol/L的AngⅡ与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4、8、12、24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tPA的含量及活性,并观察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干预后的影响。结果10-6mol/LAngⅡ作用HUVECs24h后,可使细胞分泌的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80±15.60vs83.33±10.56)ng/mL,P<0.01),PAI-1活性明显增加(9.25±0.39vs7.53±0.33)IU/mL,P<0.01),AngⅡ虽也可刺激tPA含量增加(101.67±3.78vs70±5.62)ng/mL,(P<0.01),但PAI-1的增量是tPA增量的6~7倍(Δ196.67±21.34vsΔ31±6.50)ng/mL,(P<0.01),AngⅡ对tPA活性无影响(0.97±0.05vs0.95±0.08)ng/mL,(P>0.05);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212.67±5.38vs290±6.57)IU/mL,(P<0.01),而卡托普利对Ang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无明显抑制作用(278.33±9.16vs290±6.57)IU/mL,(P>0.05)。结论AngⅡ可促使HUVECs分泌PAI-1,并使其活性增加;AngⅡ亦可刺激tPA分泌,但作用弱于PAI-1,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缬沙坦可抑制AngⅡ促HUVECs分泌PAI-1的作用;卡托普利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9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1活性.对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了计算和评分,结果发现,脑梗死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分别为0.26±0.14和0.21±0.11 kIU/L,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分别为0.90±0.25和0.98±0.12 kAU/L,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脑梗死体积为8.75±1.21 cm3;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56±3.6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负相关(r=-0.5133,JP<0.05;r=-0.4914,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r=0.5621,P<0.05;r=0.5342,P<0.05)。结果提示,脑梗死患者急性和恢复期血浆纤溶活性显著降低,提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抑制物1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7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胆固醇喂养组、卡托普利组,饲养12周。取一段靠近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动脉做常规病理切片,一近端胸主动脉抽提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PAI-1mRNA的表达。结果 卡托普利尽管不影响血叫胆固醇水平,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3组动脉壁PAI-1 mRNA的相对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血管紧张素 1 7[Ang ( 1 7) ]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的影响。方法 :培养内皮细胞株 (ECV30 4 ) ,分为AngⅡ和Ang ( 1 7)刺激组 ,培养基中AngⅡ和Ang ( 1 7)加至终浓度为 5、10、2 5、5 0、10 0nmol/L ,2 4h后测定上清液中的t PA和PAI 1的含量。结果 :内皮细胞在AngⅡ终浓度为 5 0、10 0nmol/L组刺激 2 4h后 ,其分泌的PAI 1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而Ang ( 1 7)在同样浓度组却显著降低PAI 1(P <0 .0 5 ) ,AngⅡ和Ang ( 1 7)两组t 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结论 :AngⅡ对内皮细胞株分泌的PAI 1有显著的升高作用 ,而Ang ( 1 7)对PAI 1作用相反。两者对t PA均无显著影响。提示AngⅡ和Ang ( 1 7)对纤溶系统的调节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HF)大鼠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变化以及依那普利干预的影响,以证明HF时RAS对内源性纤溶系统的作用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动静脉瘘HF模型,将其分成单纯HF组及依那普利治疗组,另将大鼠作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于手术前3 d、术后9 d及30 d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Ⅰ).结果:①PRA及AngⅡ浓度:各组间于手术前及假手术组手术前后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手术后9 d时HF组及依那普利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也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尤以HF组更明显,手术后30 d时均下降,HF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依那普利组已回到手术前水平.②PAI-Ⅰ活性:手术前各组间及对照组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依那普利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别不显著(P>0.05),手术后HF组较另两组明显升高(P<0.05),但亦呈下降趋势.结论:HF时RAS激活与体内纤溶功能间有密切联系,RAS激活对导致机体纤溶系统功能失衡有重要作用,可用以解释严重心功不全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并且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危险增高的原因,通过抑制HF时RAS过度激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降低严重HF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对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将10-6,10-7,10-8,10-9mol/L Ang II分别与HUVECs共同孵育12 h;10-7mol/L Ang II和HUVECs分别孵育0,2,6,12,24,48 h;10-7mol/L Ang II和10-5,10-6,10-7,10-8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 h;10-6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抗原浓度。结果 Ang II呈浓度依赖性升高HUVECs的PAI-1水平,最大效应浓度10-7mol/L;10-7mol/L AngII对HUVECs作用,孵育2 h PAI-1含量即升高,12 h达高峰 198μg/L;缬沙坦呈浓度依赖性降低Ang II促HUVECs分泌PAI-1,缬沙坦最大效应浓度10-6mol/L; AngII和缬沙坦对HUVECs分泌tPA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AngII通过促进HUVECs分泌PAI-1而降低纤溶活性;缬沙坦通过抑制AngII的促PAI-1分泌作用而提高纤溶活性,提示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变化及其启动子4G/5G基因多态性特点,以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其基因多态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8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对照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寡核苷酸杂交分析法测定白细胞启动子4G/5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18.0±2.9 kAU/L)较稳定型冠心病组(16.8±2.7 kAU/L)和对照组(16.2±2.8 kAU/L)增高(P<0.01和P<0.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4G/4G纯合子个体(49.1%)较稳定型冠心病组(28.6%)和对照组(26.7%)频率高(P<0.05);4G/4G纯合子个体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最高,5G/5G个体最少(P<0.05)。结论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与启动子4G/5G基因型有关;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增高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徐秀英  白丹  汪家瑞 《心脏杂志》2002,14(1):45-47,5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 (Ang )对大鼠主动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活性的影响及不同肾素活性状态下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1采用离体大鼠主动脉条孵育的方法 ,在孵育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 (10 - 9,10 - 8,10 - 7,10 - 6m ol/ L) Ang ,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孵育液中 PAI- I及 t PA活性。2 2 4只雄性 8周龄正常血压 WKY大鼠随机分为高盐组和对照组 (n=12 ) ,分别给予 2 0 g/ L 盐水和清水喂养 6周 ,制备不同肾素活性模型动物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PRA)和血浆 Ang ,同时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血浆中 PAI- 1及 t PA活性 ,用 Pearson方法做多元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浓度的 Ang 可使大鼠主动脉 PAI- 1活性增加 ,t PA活性无变化。低盐组 PRA和血浆 Ang 水平升高 ,同时 PAI- 1活性增加 ,而 t PA活性无变化 ,多元相关分析显示 ,血浆 PAI- 1活性与血浆 Ang 水平的对数呈正相关。结论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纤溶系统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氯沙坦、卡托普利降压治疗后对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血管紧张素 (A )、醛固酮(AL D)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检测 、 期 EH患者 5 2例和正常对照者 2 6例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及其抑制物 (PAI- 1)的活性、血浆 A 、AL D水平。5 2例 EH患者中 2 6例接受氯沙坦治疗 ,2 6例用卡托普利治疗 ,疗程 4周。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EH组 PAI- 1活性及血浆 A 、AL D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0 .0 1) ,t- PA活性降低 (P <0 .0 0 1)。EH组治疗前 A 水平与 PAI- 1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 t- PA无相关 (P >0 .0 5 )。经氯沙坦、卡托普利治疗后显示 ,在明显降压的同时 ,t- PA活性增强 ,PAI- 1活性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氯沙坦对 A 、AL D无明显影响 ,卡托普利使 A 、AL D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EH患者存在纤溶活性降低 ,且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与纤溶活性异常有密切关系。经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后 ,均能改善患者的纤溶活性异常。对循环中 A 、AL D水平的影响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