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及变化趋势,揭示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与钙离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82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非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血钙离子浓度和3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Ca2+浓度浓度,测定脑出血患者入院后血清Ca2+浓度。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入院后血清Ca2+浓度较入院时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自发性脑出血能引起血清钙离子浓度的下降,其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非蛛网膜下腔出血)下降更为明显,血清钙离子浓度下降引起脑血管痉挛,是颅脑继发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不典型患者 68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不典型患者入院后 ,经CT检查确诊 ,经治疗 67例痊愈出院 ,1例死亡。结论 对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应与脑出血、脑梗塞、脑血管痉挛、脑肿瘤 ,腰、颈椎疾病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 10~ 2 0 0 2— 10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35例 ,其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0例 ,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我们均在常规降颅压、控制继续出血、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病因和防止复发的基础上 ,采取了脑脊液置换疗法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 30~6 8岁 ,平均 5 0岁。均为突然发病 ,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 ,仅 3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 ,5例伴有意识障碍。经头 CT检查 ,且大脑外侧裂、前纵裂池、后纵裂…  相似文献   

4.
王红波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200-120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和软膜间的蛛网膜下腔,可伴或不伴颅内或椎管内其他部位出血而言.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症及血性脑脊液,无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5.
我科应用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19岁。因突发剧烈头痛、呕吐1天,经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烦躁,痛苦面容,颅神经检查无异常,颈部明显抵抗。心肺(-),腹(-),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彬斯征(-),卡道克征(-),双侧尼格征( )。入院后经腰穿证实为血性脑脊液,而后给予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保持腰蛛网膜下腔内压力维持在180~200mmH2O,共引流4d,脑脊液颜色呈略淡黄色,病人头痛症状明显减轻而拔管。继续…  相似文献   

6.
例1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双侧突出性耳聋男,67岁。因突然昏倒1小时后入院。发病前双耳听力正常。查体:血压14.7/9.33kPa,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一致血性,无凝块,涂片高倍镜检,新鲜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3×10~6/L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3天后神清,大声呼唤家人名字,但耳轰鸣,双耳失聪。查其双耳鼓膜完整,音叉试验RT、WT、ST均无反应,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双侧突发性耳聋。追踪观察至今,听力尚未恢复。例2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急性肺梗塞  相似文献   

7.
我院位于海拔 2 80 0m青藏高原地区 ,自 1 995年 1 0月— 1 998年 6月 ,我科采用脑脊液 (CSF)置换疗法治愈1 2例高原地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 2例住院患者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4 5岁。临床表现 :均是突然发病 ,剧烈头痛、呕吐及具有脑膜刺激征 ,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 2例均行头颅CT检查报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入院后腰穿均呈血性CSF ,颅内压 (ICP)均增高 ,在 2 0 0— 2 80mmH2 O间 ,ICP恢复正常时间 ,6— 9天 4例 ,1 0— 1 4天 5例 ,1 5— 1 8天 3例。 1 2例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预防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效果。方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时未发生癫痫的患者共计287例,随机分为预防组143例、对照组144例。预防组入院后即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未出现癫痫发作前不使用抗癫痫药物,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结果:预防组癫痫总发生率9·79%,对照组癫痫总发生率20·8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患者,女,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2h为主诉入院。神清,血压100~180mmHg,颈强明显,四肢肌力V级,无病理反射。脑CT:蛛网膜下隙出血。入院后按蛛网膜下隙出血,给予甘露醇、止血敏、六氨基乙酸、立止血等治疗。4h后在大便过程中突然昏迷、躁动,考虑再出血,故增加甘露醇剂量,其他治疗不变。5d后患者醒来,但左上、下肢肌力“0”级,复查脑CT:左基底节区大面积脑梗死。2讨论患者之所以并发脑梗死其可能原因如下:①脑动脉硬化至管腔狭窄;②脱水药及止血药的应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③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液与脑脊液混合,产生大量氧合血红…  相似文献   

10.
梁玉娥  冯杰 《河北医药》2002,24(3):238-238
为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的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痫的内在关系以及提高中风的早期诊断及治愈率 ,现对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 3 8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我科 1990~ 2 0 0 0年入院的 9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3 8例占 4.4%。其中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2 6~ 81岁 ,平均年龄 5 6岁。既往均无癫痫家族史。全部病例经CT或腰穿证实。按 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 ] ,其中脑实质出血 14例 ,脑干出血 5例 ,脑梗死 11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6例。病变部位及大小 :除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 对 5 0例 (>6 0岁 )资料完整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有明确发病诱因者 4 0例 (80 % ) ,无明显发病诱因 10例 (2 0 % )。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 35例 (70 % ) ,有脑梗死病史 1例 (2 % )。有颅内动脉瘤 6例(12 % )。结论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 ,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颅内低压(PIH)系无任何外周引起的颅内压力降低,临床少见,通常经腰穿方可确诊。现报告1例初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PIH病例。患者女,38岁。因持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头痛呈刀割样,后枕部明显,放射到双肩及背部,平卧减轻,抬头及直立位时加重。同时伴频繁恶心及呕吐。查体:神清,颈项抵抗,颏胸距3横指,Kerning征阴性,余未见异常。病前无外伤及腰穿史。入院后腰穿:脑压为0,用空针抽出2ml淡红色脑脊液,红细胞数17650/μl,白细胞,0/μl,蛋白1.09/L,糖氯正常。初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给止血、脱水等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4天后第2次腰穿,脑压仍为0,空针抽出血性脑脊液,压颈及压膜试验通畅,红细胞数76000/μl,白细胞0/μl,头颅CT未见异常。改每天静滴生理盐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1~ 2 0 0 1年 ,经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35例 ,男 2 8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5 1 8± 9 6岁。均为首次发病 ,于 3d内经腰穿和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排除血液病及肿瘤等其他继发性因素。对照组 35例为以往传统治疗方法 ,即 1次确诊后不再腰穿。入院时病情按Hunt和Hess分级标准 ,两组间经 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入院后 ,即按常规进行腰穿 ,严格无菌操作 ,如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和头痛明显高颅压者 ,先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在入院后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腰大池引流,B组在入院后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头痛症状、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后期有无继发脑积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适当时候采用腰大池引流可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马荣俊 《河北医药》2001,23(2):110-111
目的: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近期心电图的改变,来研究判断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病例组为年龄在50岁以下并且合并近期心电图改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22例,对照组为无近期心电图改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3例,采用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检查。结果:近期心电图异常改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与对照组相比较,22例中死亡9例,病死率为40.9%;对照组死亡6例,病死率14%,X^2值为4.53,P<0.05,差异显著。结论:近期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严重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预后,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72岁 ,因“突发神志不清 4h”入院 ,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予脱水、控制颅内压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等治疗。入院半月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间断进少量全流食 ,考虑患者进食量少 ,营养不足 ,为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征得家属同意后于 2 0 0 3年 2月 17日 17:10开始静滴 2 0 %脂肪乳 2 50mL (日间常规治疗药物已于当日 15:0 0顺利滴完 ,无任何不良反应 ) ,17:45患者出现烦躁、心慌、周身不适伴轻度周身皮肤瘙痒 ,查看患者面色潮红、颈部及躯干可见散在红色圆形丘疹 ,测T 3 7.5℃ ,Bp13 0 / 80mmHg ,HR 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腹部手术的的量-效关系。方法将拟行下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等比重液组(I组)和重比重液组(II组),ASAl~II级,两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 I组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混合液(平均比重1.006)共3 mL注入蛛网膜下腔。 II组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1.5 mL混合液(平均比重1.011)共3 mL注入蛛网膜下腔,注药速度均为0.2 mL/s,注药后硬膜外置管(以备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不佳时用),记录麻醉起效时间T0、运动阻滞达改良Bormage评分3级的时间T1、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的时间T2、感觉阻滞消退2节段的时间TR2、运动阻滞消退至改良Bormage评分2级的时间TB2、伤口出现明显疼痛需用止痛药的时间Tp、能自行排尿的时间Tu并进行比较,统计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20 min患者出现明显“难受”感觉的例数,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注药后T0、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6、1.561,均P>0.05);I组T2明显长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3,P<0.05),I组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20 min患者出现明显“难受”感觉的例数明显低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50,P<0.01。 I组TR2、TB2、Tp、Tu均明显短于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3、3.786、5.878、6.387,均P<0.05)。结论等比重局麻药蛛网膜下腔阻滞起效同样迅速,效果满意,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6 3岁。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跌倒后出现意识模糊 ,不久呕吐两次胃内容物、量中等 ,伤后 7小时在当地就诊 ,头颅 CT检查见左顶枕部皮下血肿。次日出现口角歪斜 ,第三天入院。查体 :神志尚清、淡漠。未见脑脊液漏 ,左顶枕部皮下血肿。左鼻唇沟浅 ,左肢少动 ,颈抵抗。脑脊液检查为均匀血性。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 2周复查头颅CT,见右颅叶不规则片状梗塞灶 ,大小约 6 cm× 2 .5 cm。住院期间经支持、对症治疗 ,病情好转。讨论 :临床上外伤性脑梗塞极为少见 ,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 :外伤后经一定间隔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9.
田丰  张坤全  何卓文 《淮海医药》2004,22(5):357-35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用于腰麻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6 0例下腹、盆腔、髋关节、下肢手术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穿刺针行 L2 ~ L3穿刺 ,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溶液 0 .5 %罗哌卡因 30例 ,0 .5 %布比卡因 30例后硬膜外腔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n=30 ) :A组 (n=30 ) ,0 .5 %罗哌卡因重比重溶液 2 .5 ml,B组 (n=30 ) 0 .5 %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 2 .5 ml。观察两组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注药后的心电图 ,P- R、QRS波间期的变化 ,同时观察麻醉范围 ,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 P- R、QRS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 (P>0 .0 5 )。麻醉范围、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用于腰麻时 ,对心电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特点。结果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其中有外伤史6例,早产3例,不明原因4例。SAH伴有有颅内其他损伤12例,其中伴有硬膜下血肿2例,伴有局灶性脑损伤4例,伴有颅内多处损伤6例。SAH伴有相应病因9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5例,动静脉畸形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SAH并发症2例,其中脑梗死1例,脑积水1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容易诊断,当呈等、低密度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