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便与其它球形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鉴别。方法搜集32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球形肺炎的主要表现:(1)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病变呈方形,是球形肺炎的特征。(2)病变局部及周围胸膜肥厚;病变所属支气管非狭窄性均匀增厚;肺门侧血管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及牵拉;病变非胸膜侧浅淡小片状高密度等支持球形肺炎诊断。(3)抗炎治疗后病变疏散或明显缩小支持球形肺炎,提示可以继续抗炎治疗。(4)纵隔、肺门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趋向支持肺炎诊断。(5)“晕征”、支气管充气征和病灶内“肺泡征”,不能过分强调其诊断价值。结论CT检查是球形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单发球形肺炎的病理基础与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对2005-2007年收治的15例急性单发球形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与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急性单发球形肺炎多有急性炎性表现,抗炎治疗短期吸收明显.CT影像学表现:(1)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围胸膜下,呈圆形或楔形.(2)病灶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且较模糊,呈"晕"征改变.(3)病灶两侧缘平直,呈"方形"征.(4)病灶邻近胸膜均匀性增厚明显.(5)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呈"局部充血"征. 结论 急性单发球形肺炎CT影学像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灶性肺炎的640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肺炎的CT表现,所有病例胸片均拟诊为周围型肺癌.结果:28例病灶均位于肺野周边部,病变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18例,病变边缘呈锯齿状或有粗长毛刺22例,具有周围血管充血聚拢18例,周围存在卫星病灶10例,有胸膜凹陷征8例,6例发现空气支气管征.结论:MSCT检查对局灶性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认识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检查在二者鉴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结核瘤及周围型肺癌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分析其影像学改变。结果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及CT征象的表现具有某些各自的特异性征象,有助于二者的鉴别:①结核瘤的特异性X线征象包括卫星病灶、边缘清晰锐利部分有浅分叶征等;②而深分叶征或脐凹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夏血管集束征为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③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优于X线普通摄影。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根据其特异性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是对二者进行准确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30例孤立性肺结节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X线平片与CT检查并经病理和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30例。结果:30例病例中,周围型肺癌18例,结核球6例,炎性假瘤、肺硬化性血管瘤、慢性肺脓肿、肺隔离症、韦格氏肉牙肿、球形肺炎各1例。CT诊断正确率为81.3%,而平片为71.1%。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病变首选检查方法,可以发现病变,进行定位诊断和初步定性诊断;CT扫描可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病变,并可提供结节病变的详细情况,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有价值的一种理想补充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邱云国  叶健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390-1391
目的探讨CT诊断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资料,经X线平片检查后行常规CT平扫,同时病灶处行2 mm薄层及动态增强扫描后分析影像征像。结果该病基本征象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等,病灶呈中等强化。结论 CT薄层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细微征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鲁爱国  杜北红 《现代保健》2009,(28):124-125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螺旋CT扫描在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X线平片机行胸部正位片和(或)胸部正侧位片检查,CT扫描采用西门子Spirit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肋膈角处,常规8mm层厚无间隔扫描,17例对兴趣区追加3mm薄层扫描。对X线、CT影像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例中X线平片显示61个空洞,空洞大小为0.8-5.0cm,CT显示116个,空洞大小为0.4-5.6cm;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54例,CT显示86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14例,CT显示29例;X线平片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7例,CT显示12例;X线平片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6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CT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CT在显示空洞型肺结核的空洞数目、大小、形态、周围卫星灶及结核沿支气管播散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的胸部X线平片及CT影像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结果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活动性肺结核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47例);病灶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34例),边界不清,密度不均;X线胸片22例可见病灶内钙化,呈散在斑片状或宽点状,而CT显示为36例;X线胸片9例存在薄壁或厚壁空洞,CT可见19例;X线胸片显示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灶者6例,CT可见14例;CT显示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15例,淋巴结钙化19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9例和12例;CT显示胸腔积液16例,胸膜增厚、粘连或钙化27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8例和18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评价肺结核的主要和常用方法,CT在发现细小、隐匿病灶,鉴别可疑病灶,确定病灶是否活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8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x线平片显示41个空洞,CT显示89个;X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9例,CT显示19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37例,CT显示57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4例,CT显示8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野外周,局限于一叶,形态多不规则,病灶常呈广基底贴于胸膜并且邻近胸膜增厚,可见"桃尖征"、"平直征"、"晕征"等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多为高度均匀性强化,病灶经抗炎治疗后可缩小或无变化。术前诊断正确11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7例,结核球4例,肺错构瘤2例,肺脓肿1例,误诊率71.4%。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肺炎性假瘤CT表现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肺炎性假瘤影像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析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8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X线平片显示41个空洞,CT显示89个;X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9例,CT显示19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37例,CT显示57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4例,CT显示8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2.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玲玲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9-2280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直径0.5~2 cm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资料。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表现为边缘清楚或不清楚的结节状、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随病程进展病灶有增大趋势。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意义的基本征象为结节状、斑片状阴影的分叶征,边缘细短毛刺及锯齿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结论X线平片和CT是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临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CT检查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阻塞,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病灶多有边缘分叶、毛刺状等形态特点。结论 CT可明确病变侵犯的范围,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有无纵隔淋巴结与肺内转移等,由于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故对微小病变内部结构,如空泡征与细支气管充气征以及有无钙化与空洞等,要比常规X线胸片显示得更加清楚有助于肺癌与其他肺部病变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常见肺段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肺炎、肺结核和肺癌引起的肺段病变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 4 4例肺段病变的CT资料 (15例慢性肺炎、12例肺结核、17例肺癌 )。全部经病理、痰检结核菌证实。重点观察病灶的外形、边缘、密度、支气管和邻近改变。结果 大多数肺段病灶均有 2~ 3个以上的CT层面呈楔形或锥状 (尖朝向肺门 ,底部位于肺外周 ) ,少数病灶需将各个层面叠加起来方呈锥形外观。慢性肺炎病灶边缘多稍内凹或平直 ,楔尖支气管通畅 ,未见结节 ;密度较均匀 ,可见支气管气相或支扩 ;底部相邻胸膜增厚明显。结核病灶边缘常不规则或模糊 ;密度不均 ;楔尖未见结节 ,可有支气管狭窄 ;卫星病灶和胸膜增厚较多见。肺癌病灶边缘可见外凸 ;密度均匀或较均匀 ;楔尖支气管阻塞和结节。诊断符合率 75 %。结论 三种肺段病变CT表现有一定特点 ,诊断时须综合分析各种征象。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误诊病例的分析,提高阅读X线平片的水平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阅读经病理及CT诊断为肺癌的误诊病例14例,分析其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将肺癌发生肺内、纵隔以及胸膜转移的病例分别误诊为继发性肺结核(以下简称肺结核)合并胸膜炎、继发性肺结核复发或合并感染、肺炎、支气管肺炎等。结论肺癌的原发病灶不典型以及发生多部位的转移时,其X线表现与肺结核合并肺感染、胸膜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相似且鉴别较难,需密切结合临床是否有反复咳嗽、咳嗽气促、咳嗽胸痛等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或进一步检查,慎重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肺孤立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分别为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钙化及空洞等;肺癌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P〈0.05),5例合并不规则厚壁空洞;结核球环形钙化、薄壁空洞发生率高(P〈0.05);妇陛假瘤病灶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邻近胸膜反应此例高(P〈0.05);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cT能够较好显示肺孤立性结节特点,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胸膜凹陷征     
随着肺部疾病X线诊断水平的提高,胸膜凹陷征对周围型肺癌,肺结核、炎性肿块等肺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有关文献,仅就胸膜凹陷征的X线表现、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综述如下. 概念与X线表现 1962年,Simon首先描述了有线状阴影自肺周病变向外延伸至胸膜.1965年,Rigler评述了线状阴影可经细支气管肺泡癌体延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部结核球的X线平片及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肺部结核球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5例经胸部DR X线正侧位片发现肺部球形病灶的患者,再行胸部CT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比分析。结果:肺结核球多见于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后基底段,X线平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部分伴有钙化、呈浅分叶状。CT扫描多为直径在3 cm以内的单发球形病灶,一般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或可见薄层包膜,结核球附近常伴有散在纤维增殖病灶。结论:胸部正侧位片是发现结核球的首选检查方法,应结合CT检查、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方能做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李伟 《工企医刊》2015,(3):1436-1437
目的 比较X线平片与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X线平片与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图像特征,对两种方法所检测到的周围型肺癌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78例患者中,周围型肺癌病灶部位在右肺42例(其中,上叶15例,中叶19例,下叶8例),左肺36例(其中,上叶15例,中叶11例,下叶10例);均为单发肺癌。其直接征象为:两者均可见肿块,肿块边界可见不清的高密度阴影,呈现厚壁空洞和(或)薄壁空洞特征。间接征象为:均可见胸膜凹陷,肿块边缘具有毛刺征、分叶征、血管呈现集束征、支气管呈现气象征,患者胸腔均不同程度积液。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影像特征的显示情况均由于X线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相比于X线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精确的诊断周围型肺癌。  相似文献   

20.
丁文武 《中国卫生产业》2014,(2):92+94-92,94
目的探讨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的应用,并将两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将所有患者分别采用X线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将两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及记录,通过统计学的手段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其中的差异性。结果 58例患者中X线平片显示的空洞有41个,其显示的空洞引起了肺内支气管散播、空洞周边卫星病灶以及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的患者分别有9例、35例、4例;而CT显示的空洞数量有89个,其显示的空洞引起了肺内支气管散播、空洞周边卫星病灶以及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的患者分别有19例、58例、9例,且还有2例患者的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而X线影像却没有任何显示,对相关数据,通过相关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两者具有很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肺结核类型时,尤其是在空洞型的肺结核,CT影像学检查比X线影像学检查更具有说服力,且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