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肠息肉8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俊威  陈影波 《广东医学》1994,15(6):379-379
结肠息肉是结肠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它给患者带来的诸如腹痛、粘液血便等症状除常给患者的生活和思想增加沉重的负担外,在临床上还可以产生出血、穿孔及癌变等合并症,故应引起进一步重视。现将我院从1982年开院至今收治的86例结肠息肉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肠息肉3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肠息肉的大小,形状,部位以及单发或多发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对我院经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377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cm的息肉中以炎性息肉较多见,在〉1cm的息肉中以腺瘤性息肉较多,息肉恶变均发生1cm以上,尤其是〉2cm的息肉,在有蒂息肉中以炎性多见,均为良性,无蒂息肉中以腺瘤怀较多见,最常发生的直肠和乙结肠息肉以炎性较多见,近端结肠的息肉,腺瘤性相结较多,单发息肉中多数炎性息肉,多  相似文献   

3.
白晓莉 《吉林医学》2010,31(21):3533-3533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腺瘤性息肉有32例(33.33%)。病理增生性息肉最多,有41例(42.7l%),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内镜行高频电切除术,半年后复查肠镜,显示恢复状况良好。结论:应根据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降低结肠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5.
[背景 ]探讨用乙状结肠镜和自制圈套器摘除结肠息肉的方法 .[病例报告 ]12例结肠息肉病人中除 3例多发性息肉和疑为伴有高位结肠息肉的 1例因年龄小 ( 6岁 )而不合作外 ,8例均在乙状结肠镜直视下用自制结肠息肉圈套器摘除结肠息内 ,其中 1例因蒂径较粗 ( 1 5cm) ,在自制圈套器上用高频电源摘除 .[讨论 ]乙状结肠镜和自制圈套器摘除结肠息肉的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  相似文献   

6.
本文整理了1983年1月至1993年12月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病例1385例,发现大肠息肉322例,占24.5%,共533枚息肉,现将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 本组322例中,男215例,女107例。年龄5~78岁,平均42.5岁。5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占41.6%;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占63.4%,伴发结肠癌34例,溃疡性结肠炎11例,慢性结肠  相似文献   

7.
肾结核106例,手术治疗91例,保守治疗15例,疗效满意和比较满意91例(85.8%),对肾结核诊断及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 (fattyliver)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 5% ,主要为磷脂 ( 60 % ) ,甘油三酯 ( 2 0 % )以及少量脂肪酸、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 1 0 % ,或在组织学上 50 %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时 ,称之为脂肪肝。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脂肪肝的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 ,据统计其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 1 0 %、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 50 %、嗜酒者的 57 5% ,由于脂肪肝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易被人们忽视 ,常常是体检时一次大批检出 …  相似文献   

9.
114例结肠息肉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114例结肠息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方法:对直径≤0.5cm的小息肉用活检钳摘除。对直径≤0.6cm~3cm的细蒂及亚蒂息肉,用圈套器高频电凝切除。以体积较大的基底宽的息肉,即使病理活检为良性仍建议手术切除。结果:114例病理活检112例为良性息肉,1例为原位癌,1例为绒毛状腺瘤癌变。结论:所有结肠息肉一经发现均应整体切除(包括钳摘、圈套器电凝切除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610例结肠息肉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疗效、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针对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组织学不同,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结果 结肠息肉610例,均全部切除.镜下分类:有蒂134例(21.97%)、无蒂356例(58.36%)、广基70例(11.47%)、扁平状50例(8.20%);组织学分类:腺瘤性息肉385例(63.11%)、炎症性息肉132例(21.64%)、错构瘤型息肉46例(7.54%)、增生性息肉47例(7.71%).术后出血15例,均为广基和扁平状息肉.8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7例需内镜下止血.2例发生穿孔,也发生广基和扁平状息肉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选择切除方法,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院通过对结肠息肉发病状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评价,针对不同程度肠息肉的诊断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随机选取的270例结肠息肉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肠息肉患者在诊疗期间选择药物治疗的频率最高,选择一般支持疗法的频率最低。65%的结肠息肉患者选择做手术切除,35%的患者选择科学的饮食、作息和锻炼这一慢性诊疗方法。结论:本院需要进一步规范对结肠息肉患者的药物诊疗和护理情况。  相似文献   

12.
洪洋 《大家健康》2016,(7):281-281
目的:该院通过对结肠息肉发病状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评价,针对不同程度肠息肉的诊断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随机选取的270例结肠息肉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肠息肉患者在诊疗期间选择药物治疗的频率最高,选择一般支持疗法的频率最低。65%的结肠息肉患者选择做手术切除,35%的患者选择科学的饮食、作息和锻炼这一慢性诊疗方法。结论:本院需要进一步规范对结肠息肉患者的药物诊疗和护理情况。  相似文献   

13.
结肠息肉27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照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电子结肠镜下病变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结果:在278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息肉336枚,结肠息肉发病年龄分布以40~69岁为高峰,占65.18%;炎性息肉占46.42%,管状腺瘤占40.47%;随年龄增长,癌变率增加。结论:40~69岁结肠息肉发病率较高,息肉的恶变与其体积大小有关,体积愈大愈易癌变。  相似文献   

14.
白东利  聂刚 《当代医学》2010,16(31):61-62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提高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0年1386例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分析不同切除方法,不同类型息肉切除成功率、并发症。结果 1386例结肠息肉均成功切除,采用活检钳362例,热活检584圈套器371例,尼龙绳套扎69例;并发穿孔3例,术后出血15例。结论根据息肉特点选择合适器械,设计合理的切除出方法,交代清楚术后注意事项,可提高结肠息肉切除率、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1976年至1990年,我院共收治小儿多发性结肠息肉病28例,27例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并进行了长期随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18例,发病年龄最小8岁,最大14岁,该病多发于较大的儿童。临床  相似文献   

16.
106例营养不良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雅铮 《浙江医学》1997,19(4):238-239
小儿营养不良已逐年减少,但仍是3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之一。现将我院1991~1995年收治的106例患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产钳术是临床上处理头位难产的一种阴道助娩术。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产钳术10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鼻咽癌的发病规律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鼻咽癌 10 6例的年龄构成 ,临床分期构成。随机将 10 6例分为联合化疗组 72例和未化疗组 34例 ,并进行随访 ,统计 5年生存率。结果 :10 6例中 ,5 0岁以上 6 0例 ,占 5 6 .6 % ,5年生存率为 4 3.3% ,与 10 6例的 5年生存率 (41.5 % )和 5 0岁以下组 5年生存率近似。放射治疗后配合化疗 72例 ,5年生存率高于同期未行化疗者 (P<0 .0 5 )。 结论 :鼻咽癌初诊时Ⅰ、Ⅱ期患者较以前有所增加 ,放疗后配合化疗能提高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胎膜早破106例妊娠结局进行回顾佳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羊膜腔感染率、早产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胎膜早破易发生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早产、子宫内膜炎,胎膜早破的产妇在剖宫产、新生儿成活、产后出血等方面未见明显增加。及时、有效、合理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可降低羊膜腔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降低早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本科住院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典型临床表现,84例(79.245%)小于3岁,78例(73.585%)伴发热,75例(70.755%)伴心肌损伤,所有患儿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童常见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典型,易引起心肌损伤,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应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时正确诊断,给予必要检查,有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的场所要注意餐具及环境卫生,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