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微粉碎对六味地黄粉中熊果酸溶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六味地黄超微细粉体化学成分溶出特性进行考察研究。方法:对比考察六味地黄细粉及超微细粉中目标成分熊果酸的含量和溶出特性。结果:超微细粉中脂溶性大分子特质熊果酸可在极性溶媒中分散,在非极性溶媒乙醚中快速溶出;相同测定条件下,超微细粉中熊果酸含量较细粉高出44.55%。结论:六味地黄经超微粉碎后,熊果酸溶出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释放速度及释放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连翘的显微特征以及溶出度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观察连翘普通细粉与超微细粉的显微特征区别,并以连翘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超微细粉与普通细粉中连翘苷的溶出度。结果: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连翘粉末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超微细粉连翘苷含量普通细粉。结论:微粉化技术有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血竭-红花混合粉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混合细粉及微粉分别置于高温、高湿及光照环境中,定期考察2种粉体的含水量、接触角、有效成分含量及其溶出行为。结果:高温下,微粉含水量、细粉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和血竭素含量均显著降低,微粉2种有效成分含量保持稳定。高湿下,微粉HSYA和血竭素含量变化量均显著低于细粉。光照下,细粉和微粉接触角均显著降低,细粉HSYA含量先于微粉发生显著变化,微粉血竭素含量先于细粉发生显著变化。高湿、高温和光照试验前后细粉中HSYA和血竭素溶出曲线均不具有等价性;微粉中仅HSYA在高湿试验前后的溶出、血竭素在高温试验前后的溶出不具有等价性。结论:影响因素试验对2种粉体润湿性变化趋势的影响一致。高温、高湿条件下微粉HSYA和血竭素的含量稳定性及光照条件下微粉HSYA的含量稳定性优于细粉。微粉中2种有效成分的溶出行为对影响因素的敏感度降低,溶出稳定性优于细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微技术对五苓散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层法鉴别泽泻、桂皮和白术等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五苓散中桂皮醛的含量及体外溶出情况,并运用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结果 超微粉与细粉五苓散薄层色谱无显著差别,桂皮醛的含量无差异,而经超微粉化制备的五苓散各时间点的有效成分溶出较细粉快.结论 五苓散经超微粉碎后桂皮醛溶出量增加,溶出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铁皮石斛的超微饮片和细粉颗粒体外溶出进行考察。方法浆状搅拌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皮石斛超微饮片与细粉颗粒中多糖及酚类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结果铁皮石斛超微饮片多糖的T50、Td分别为33.76、43.64 min,酚类的T50、Td分别为27.11、37.76 min;而细粉颗粒多糖的T50、Td分别为41.26、54.46 min,酚类的T50、Td分别为33.84、47.02 min。结论超微粉碎能促进铁皮石斛中多糖及酚类的体外溶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铁皮石斛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微粉碎对穿心莲药材中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穿心莲超微粉与药材120目细粉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溶出率.结果:超微粉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溶出率明显增加.结论:超微粉碎可显著提高穿心莲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7.
黄芩超微粉与普通粉溶出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黄芩显微特征、溶出度的影响。方法:观察黄芩普通细粉和超微粉的显微特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含量超微细粉(<10μm)比普通细粉(80目)提高13.9%。结论:超微粉碎可提高黄芩有效成分的溶出,简化提取工艺,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人参超微粉与细粉的体外溶出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人参超微粉与细粉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探索粉体粒径对人参皂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为人参入药
时粉碎粒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浆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人参超微粉和细粉中5种人参皂苷成分的体外
溶出情况,绘制溶出曲线,比较人参不同粒径粉末的溶出特征。结果人参超微粉与细粉相比,其人参皂苷类成分Re、Rg1 、Rf、
Rb1、Rb2具有更快的溶出速度,5 min内即能溶出总量的90%以上;人参超微粉与细粉中人参Re、Rf、Rb1、Rb2溶出总量无显著
性差异;人参超微粉中Rg1溶出量较高(P<0.05);但将人参超微粉与细粉均置于袋泡茶茶袋中时,人参细粉中5种人参皂苷反而
比人参超微粉溶出快。结论超微粉碎能加快人参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溶出速度,提高Rg1溶出总量,但将其装入袋泡茶茶袋中
时,人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反而比人参细粉溶出慢,因此在超微粉入药时,不宜选用袋泡茶剂型。
  相似文献   

9.
不同灭菌方法灭菌效果及对目标成分影响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4种灭菌方法用于六味地黄方6种原生药粉灭菌的效果以及灭菌过程中对目标成分丹皮酚和熊果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干热、流通蒸汽、臭氧、60Co辐射4种灭菌方法对六味地黄方6种原生药粉进行灭菌处理,检测灭菌前后原生药粉的微生物限度指标;用水蒸气蒸馏-UV法测定灭菌前后牡丹皮粉中丹皮酚含量,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灭菌前后山茱萸粉中熊果酸含量。结果:60Co辐射灭菌、流通蒸汽灭菌和臭氧灭菌效果均较好,干热灭菌效果不太稳定。目标成分检测结果表明:60Co辐射灭菌和臭氧灭菌对丹皮酚影响较小,流通蒸汽灭菌对丹皮酚影响最大:4种灭菌方法对熊果酸的影响均较小。结论:综合灭菌效果和对目标成分的影响,六味地黄方原生药粉灭菌方法可选用60Co辐射灭菌或臭氧灭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芍药苷为溶出指标,对不同粉碎技术制得的和肝理脾丸进行溶出度测定,探讨超微粉碎工艺对该药的影响。方法利用万能粉碎机、WFJ-60超微粉碎机制得药材细粉再制备水蜜丸,采用转篮法和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技术的制剂间溶出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提高和肝理脾丸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TS)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高剂量六味地黄丸组、低剂量六味地黄丸组,采用腹腔注射亚胺基二丙腈(iminodipropionitrile,IDPN)进行造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全脑组织中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行为情况.结果:高剂量六味地黄丸可明显改善TS模型大鼠一般情况;高剂量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改善IDPN诱发的大鼠行为异常,尤以改善刻板行为疗效显著;各组大鼠脑组织中HVA未检测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DA的含量明显降低[(364.30±79.75) ng·g1vs(180.33±27.88) ng·g-1,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六味地黄丸组大鼠脑组织DA含量明显增高[(180.33±27.88) ng·g-1vs(300.39±67.58) ng·g-1,P<0.01];高剂量六味地黄丸组与氟哌啶醇组大鼠脑组织DA含量无明显差异[(300.39±67.58) ng·g-1 vs(279.93±69.90) ng· g-1,P>0.05];高剂量六味地黄丸组与低剂量六味地黄丸组脑组织DA含量有差异[(300.39±67.58) ng·g-1vs(226.15±59.01) ng·g-1,P<0.05],说明药效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改善IDPN诱导的TS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及行为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DA能系统平衡有关,且治疗效果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糖尿病OLETF鼠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OLETF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mg•kg-1•d-1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定期OGTT试验。于8、32和40周龄时分批宰杀大鼠。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血清游离脂肪酸。结果 干预组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 。LETO组无IGT或糖尿病发生。干预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LETO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OLETF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六味地黄丸能够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清游离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六味地黄丸(Liuwei Dihuang Pill,LP)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C肽(C.Peptide,C.P)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茵素(STZ)造模,分别给予罗格列酮及六味地黄丸(LP)进行干预,观察用药前后体质量变化及体质量指数(BMI),计算稳定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干预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BMI、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C-P水平。结果LP可降低肥胖性T2DM大鼠体质量及BMI、HOMA-IR、FPG、TG、TC、LDL-C、C-P水平,增高HDL-C、ISI。结论LP可较明显降低血糖,有效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六味地黄滴心丸总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蒽酮-硫酸比色法,检测波长为625 nm,用葡萄糖为对照品对六味地黄滴心丸中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葡萄糖对照品溶液的线性范围为0.005 4~0.026 8 m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30%。结论本研究确定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六味地黄滴心丸中总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汤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运动能力影响机制。方法:以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同时给予六味地黄汤治疗,6周后以全面观察六味地黄汤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六味地黄汤能有效延长衰老小鼠的游泳力竭时间、提高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不同程度提高衰老小鼠心、脑、骨骼肌中的SOD、Na^+-K^+-ATP、Ca^2+-Mg^2+-ATP酶活性,降低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内Ca^2+、MDA含量。结论:六味地黄汤能有效肪止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运动能力下降.学习记忆障碍等多项衰老体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束缚应激致亚健康状态模型大鼠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抗衰老片和六味地黄丸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抗衰老片组、六味地黄丸组,每组10只,采用每天限制活动3 h模拟人类心理应激,建立大鼠亚健康状态模型,造模同时,用抗衰老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的STZ(40mg/kg)制备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予六味地黄丸水煎剂治疗3周,动态观察治疗后的饮食量、体重、空腹血糖(FBG)变化,3周末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组在用药2周末饮水量明显减少,3周末进食量减少,FBG出现降低的趋势,FFA降低,ISI显著升高,形态学显示胰岛β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内分泌颗粒丰富,胰岛周边部导管上皮样细胞增多,并向胰岛中央移行。结论:六味地黄丸对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六味地黄煎剂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六味地黄煎剂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和强的松龙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能促进四氯化碳中毒小鼠对溴磺酞钠的排泄,亦能显著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正常小鼠和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睡眠时间。结果揭示,六味地黄煎剂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阴抗毒胶囊2号(YC2)对糖皮质激素(GC)所致阴虚大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1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虚模型组、养阴抗毒组、六味地黄组。在中药预处理及造模给药9 d后,将大鼠断头,取垂体,于电镜下观察垂体ACTH细胞的改变。结果:电镜结果显示阴虚模型组细胞肿胀明显,分泌颗粒显著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出现髓鞘样结构;养阴抗毒组电镜结构基本正常,分泌颗粒多,线粒体正常,少数细胞有轻度损伤,线粒体轻度肿胀;六味地黄组细胞肿胀不明显,分泌颗粒分布较少,伴有线粒体空泡化。结论:养阴抗毒胶囊2号及六味地黄丸均能改善激素应用早期所致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尤以养阴抗毒胶囊2号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