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晓卉 《吉林医学》2010,(35):6617-6617
临床上静脉注药时,通常先关闭输液器调节器,将输液器末端与头皮针分离,再将注射器乳头与注射针头分离,注射器乳头接头皮针,输液器末端与注射针头相连,然后才能注药,注药完毕再重复分离动作,将头皮针与输液器末端相接,再松开调节器,调节滴速。  相似文献   

2.
赵晓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2):1035-103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末何时拔针及密闭式输液不能随便分离针头的护理。方法对500例静脉输液末进行了观察,对500例密闭式输液中输液管与针头分离推药进行了观察。结果当液体输至距心脏10cm ̄20cm时,液面会自动停止下降。当分离输液管和针头推药后再连接时,反折及卡住调节器的输液管顶端有少量空气进入血管,而缓慢地排出少量输液管中的液体,再连接针头时无空气进入血管。结论必须要分离输液器和针头时,缓慢排出少量液体则少量空气不会进入血管。  相似文献   

3.
赵晓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35-103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末何时拔针及密闭式输液不能随便分离针头的护理。方法对500例静脉输液末进行了观察,对500例密闭式输液中输液管与针头分离推药进行了观察。结果当液体输至距心脏10cm-20cm时,液面会自动停止下降。当分离输液管和针头推药后再连接时,反折及卡住调节器的输液管顶端有少量空气进入血管,而缓慢地排出少量输液管中的液体,再连接针头时无空气进入血管。结论必须要分离输液器和针头时,缓慢排出少量液体则少量空气不会进入血管。  相似文献   

4.
张长英  蒋纯  王克琼  张琼  张兰 《西部医学》2011,23(4):767-768
目的寻求效果好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方法采用抽签法决定静脉输液不同拔针方法的顺序,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输液病人按新式法、传统法、反折法拔针各100次,比较三种拔针法的回血及滴液情况。结果反折法与新式法回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折法、新式法两者回血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传统法(P〈0.01)。新式法与传统法滴液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式法、传统法两者滴液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反折法(P〈0.01)。结论新式法拔针回血率低、且不易滴液,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如下:1 用物同传统静脉输液法。2 方法2 .1 按传统静脉输液前准备。2 .2 选择穿刺血管和进针部位,排尽输液管及头皮针内气体后,关好调节器。2 .3 左手术将输液管前端2 0~3 0cm处管壁反折,挤去前端液体约0 .2ml,左手紧捏反折处,并迅速交于右手(捏管处不可放松)。2 .4 左手绷紧进针处皮肤,右手紧捏反折处输液管,并使头皮针与皮肤呈3 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松开反折处。2 .5 按传统的静脉穿刺法进入血管,当刺入血管内,可见快速回血,表明穿刺成功。2 .6 按传统法固定。3 讨论静脉输液时,操…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因头皮静脉细且可见血管少,故长期进行输液者,常需穿刺毛细血管,而按传统穿刺见回血法易导致穿破血管。我们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发现用直接观察毛细血管法进行穿刺输液成功率很高。现介绍如下。 首先按输液常规操作进行,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好,在调节器下方10 cm左右用左手反折输液器。常规备皮消毒后,在毛细血管上方穿破皮肤后平行进针,将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再松开手折的部分输液管,以加大输液管内压力,然后再慢慢向表浅的毛细血管进针,且观察血管,如前方毛细血管突然不见或马上变色,即为穿刺成功。此时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两种静脉拔针法对预防静脉回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液体输完后传统的静脉拔针方法是,在撤除胶帖后,先关闭调节阀,持针的手快速拔出针头,另一只手顺势用棉签按压针眼片刻.此法常常易在针尾后的输液管内形成一小段回血,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若患者存在血液性传染病,还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容易形成院内感染.为了预防和改变这种现象,对头颈科36例住院患者分别实施传统静脉拔针法与改良法,观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输液管调节器的位置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方法 根据输液管调节器的高低,随机将90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为A、B、C、D、E、F组各150例,各组输液管调节器夹置于距输液管接头分别为20、30、40、50、60、70 cm.结果 A、B、C、D、E、F组头皮针静脉即刻回血率分别为42.0%、54.7%、86.0%、92.0%、97.3%、94.7%,B、C、D、E、F组即刻回血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C、D、E、F组即刻回血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位置对静脉回血有明显影响,从静脉即刻回血率和操作方便考虑,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位置距输液管接头50~60 cm处为宜.  相似文献   

10.
陈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1,(8):1323-132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留置针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降低输液瓶、升高调节器、反折输液管、改进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外周静脉输液。结果两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留置针传统输液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而使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结论采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此法更适用于较细的塌陷的血管患者的治疗和抢救。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输液器上有一调节器是用来调节输液速度或者终止输液的开关,它在患者静脉输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常遇到穿刺失败、输液过程中的液体渗漏以及在更换液瓶或输完液拔针时头皮针内回血的现象,此时,需要立即关闭调节器或拔针重新进行静脉穿刺.为了减轻患者和家属此时的心理压力与渗漏后对患者组织伤害的加重,笔者发现了关闭输液器调节器的小窍门,临床应用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折闭头皮针细管拔针法对针头滴血、环境污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6月100例于门急诊输液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输液完成后采取传统拔针法进行拔针,观察组输液完成后采取折闭头皮针细管拔针的方法进行拔针,比较两组拔针后针头滴血造成对血管的影响、对床单污染以及对护士的双手污染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拔针后针头滴血所造成的血管影响、对床单污染及对护士双手污染的影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液后采取折闭头皮针细管拔针法进行拔针对患者血管的影响较轻,对床单污染和护士双手的污染的发生率明显减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应当提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静脉输液拔针时机的探讨,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实际输入量. 方法将6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输液拔针,干预组通过升高输液瓶,拉直整个输液管,并将插入瓶内的针头拔出适宜长度,等候滴到输液管内的液体静止不动时再拔针.测量2组患者拔针后瓶内、管内残留的药液量,用总量减去残余量作为每位患者的实际输入药液量.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2组间实际输入药液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静脉输液拔针的时机,大大减少了静脉输液的残余药液量,从而明显提高了临床静脉输液的实际输入量.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护理学中的一项常用技术操作,是预防、治疗、抢救各种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只重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要求做到“一针见血”,尽量减少因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而忽视了拔针时的护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拔针时护理不当,加重病人的疼痛和穿刺部位瘀血肿胀、青紫等情况常有发生。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现谈谈静脉输液拔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升高螺旋夹夹管位置拔针,针头内不仅易见回血,而且回血也易滴出针头,往往来不及防范,滴在病人皮肤、被单、地面造成血污染,而降低螺旋夹夹管位置,则不易见回血,拔针后也不会滴血,又可防止拔针过程中药液漏入皮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达到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无针头滴血,皮下淤血的发生.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回血及皮肤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增加患者疼痛及不适,影响再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改进周围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是原装密封瓶、一次性输液器,包括一次性输液尼龙针头。常用的普通输液操作法的基本过程是:先进行输液管排气(包括尼龙针头),然后关闭调节器后即可进行静脉穿刺。但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病人静脉穿刺后,针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时一次性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不同位置时静脉输液穿刺时回血的影响。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A、B、C、D四组,输液管调节器分别在距过滤器30、60、90、120cm处夹闭观察静脉穿刺时回血情况。结果:A组回血成功率为66%。B组回血成功率为95%。C组回血成功率为98.5%。D组回血成功率为97%。结论:静脉输液穿刺时,输液管调节器的位置在距过滤器60cm以上位置时,静脉回血穿刺成功率优于输液管调节器在30-60cm的位置。因此输液管调节器在距过滤器60cm以上任何位置都是调节器夹闭的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穿刺部位抬高在急诊科输液用药间歇期防止套管针回血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2月该院急诊科抢救室留置安全型套管针连接可来福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输液结束时将输液调节器下滑至输液管最下端闭死,同时关闭可来福卡夹。观察组为输液结束时先将输液穿刺部位肢体抬高90°,然后再将输液调节器下滑至输液管最下端闭死,同时关闭可来福卡夹。观察二组输液回血、堵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输液回血、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急诊科输液用药间歇期抬高穿刺部位可有效防止套管针回血堵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拔针时如何避免局部疼痛,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拔针法进行静脉穿刺拔针,实验组则采用反折先慢后快式拔针.结果 实验组拔针时的疼痛和回血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病人舒适感觉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反折先慢后快式拔针能明显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20.
①迅速关闭变速调节器,从针柄处换上新输液管,无需重新穿刺。②关闭变速调节器,接上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0ml,将输液管与头皮针分离进行冲管至液体澄清后再接上头皮针。③关闭变速调节器,更换输液管重新穿刺。④关闭变速调节器,若问题仅见于莫菲氏管内,则夹紧其上段输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