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60例肿瘤患者,给予PICC置管静脉化疗,观察其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6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5~182d。导管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4例,穿刺点出血5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移位2例。结论PICC置管具有创伤小、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维护简便和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静脉化疗通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营养输液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PICC和外周留置针两组,分别采用PICC置管50例(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50例(对照组)输液的早产儿,进行对患儿的输液的留置时间及外渗率对比观察。结果试验组留置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ICC留置时间长、可以减轻患儿在住院期间反复穿刺的痛苦、外渗引起皮肤坏死的危险,保护了外周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儿科患者应用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对策对策,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儿科218例行PICC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并发症,同时总结预防处理对策。结果:218例患儿均置管成功,置管后39例出现了置管相关并发症(12例导管出现2种以上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3.4%(51/218),其中静脉炎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18(8.3%);非计划性拔管、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5.5%)、7(3.2%)、6(2.8%)、5(2.3%)。结论:加强小儿PICC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有效干预,对并发症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可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房腔内心电图定位早产儿脐静脉导管(UVC)尖端位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由传统方式置入UVC的32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应用腔内心电技术定位方式置入UVC的30例早产儿作为ECG组,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比较两组的UVC一次置入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心脏、肝脏、腹腔脏器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ECG组一次置入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一次置入成功率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G组非计划外拔管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明显(P<0.01)。同时,ECG组平均留置时间[(6.4±0.46)d]显著长于对照组[(3.3±1.78)d],差异显著(P<0.05);带管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腔内心电图引导UVC尖端定位技术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术中脐静脉导管尖端定位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在预防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静脉炎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186例需行PICC置管术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标准操作规范置入PICC,地塞米松组92例置管前使用地塞米松0.08mg·mL。稀释液50mL浸泡PICC导管,生理盐水组94例使用生理盐水50mL浸泡PICC导管,浸泡时间均为5min。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组静脉炎发生率14.1%(13/92),平均出现时间为(4.4±1.0)d,生理盐水组分别为33.O%(31/94)和(2.8±0.8)d,地塞米松组静脉炎严重程度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PICC置管前,使用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能降低PICC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且能延缓静脉炎出现时间,未增加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为患者提供静脉输液、血液制品、药物治疗及肠外营养,但是留置导管放置过程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CRBSI发生率逐年上升。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推荐降低CRBSI发生率的措施主要针对置管和拔管环节,而对置管期间敷料使用的类型、更换频率和方法等描述比较简单。有大量的研究显示敷料是导致CRBSI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如果敷料损坏可直接增加CRBSI的发生率。所以,不仅要从置管和拔管环节实施有效的措施来降低CRBSI的发生率,更要重视敷料使用的类型、更换、时机和方法,减少PICC在敷料环节造成CRBSI的发生。本文就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CRBSI与敷料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醒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减少在临床工作中因敷料因素而发生CRBSI。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儿童与成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不同类型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52例儿童及10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观察两组PICC置管后不同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探讨儿童与成人急性白血病PICC并发症的不同.结果:在儿童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5.8%,显著高于成人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39.0%(x2=3.89,P<0.05).其中感染发生率36.5% vs.21.0%(x2=4.26,P<0.05)、导管阻塞发生率23.1% vs.11.0%(x2=3.89,P<0.05);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9.2% vs.5.0%(x2=7.79,P<0.05).平均置管日儿童[(98.7±58.7)d]显著低于成人[(130.6±71.8)d](t=2.76,P<0.01).非计划拔管率儿童为17.3%,显著高于成人的5.0%(x2=4.81,P<0.05).结论:PICC置管后儿童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置管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配合程度及年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长度的简易公式,提高深静脉置管深度的准确性,减少置管后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需要经右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年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前路法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时进针定位及方向,试穿成功后,置入J形导丝,引导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用X射线透视检查方法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具体位置,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正确位置应为右第1前肋下缘至右第3前肋上緣。收集并推算导管置入正确位置的深度与患者身高的相关性计算公式。结果 67例患者平均身高为162.4 cm,平均置入深度为15.9 cm;其中男34例,平均身高为168.6 cm,平均置入深度为16.5 cm;女33例,平均身高为155.6 cm,平均置入深度为15.2 cm。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深度(cm)=身高(cm)×0.088+1.8(r=0.652,P0.01)。结论成年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正确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为:深度(cm)=身高(cm)×0.088+1.8(r=0.652,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烧烫伤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为PICC在危重烧伤患者救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的留置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烧伤患者60例,完全随机抽取30例行PICC穿刺置管为PICC组,3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为深静脉组,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3d、7d、14d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经导管抽血进行血培养阳性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ICC组较深静脉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留置时间为(17.5±3.3)d,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无差别;PIC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深静脉组。结论 PICC置管能够有效降低穿刺次数,保证补液治疗的连续性,提高特殊药物的使用安全性,为危重烧伤患者长期、安全、有效补液拓展更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行PICC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PICC导管异位情况,对可能引起导管路径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67例PICC患者中,导管异位16例(9.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OR=1.569)、机械通气(OR=1.598)、经头静脉穿刺(OR=1.985)、患者意识障碍(OR=1.866)、送管次数大于2次(OR=1.265)、锁骨下静脉置管史(OR=1.632)是神经外科患者PICC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PICC置管时,建议首选经贵要静脉路径穿刺置管,肘正中静脉次之,同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PICC封管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标有刻度并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使其顶端置入上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使用,是一种安全的置管方式[1]。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2],PICC导管可留置近2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留置PICC导管并发感染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对外周静脉留置PICC导管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感染率3%,静脉炎5%,血栓2%,脱管1%,导管阻塞2%,透明膜过敏3%.结论 PICC置管在临床中严格执行留置导管的管理,主动预防,可降低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总结在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的临床效果,探讨B超引导下行PICC的置管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10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统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及并发症例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102例病例中有94例穿刺1次,6例穿刺2次,2例穿刺次数大于2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2.16%。5例患者在置管术中发生导管异位,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掌握PICC相关血管解剖知识和影像学知识,熟练运用B超导引系统进行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优势。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VPA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率、导管留置时间、管路维护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率为98.33%、非计划性拔管率为3.33%分别与对照组的96.67%、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4.65±1.22)个月,长于对照组的(2.42±0.87)个月,管路维护时间为(11.12±2.16)min,短于对照组的(15.52±2.35)min(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PA置管优势大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置管时间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行PICC的儿童白血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及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8例危重症新生儿采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选择大隐静脉或肘部静脉进行穿刺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留置时间最长71d,最短2d,平均(19.50±6.73)d。置管前、中、后要严格护理并详细记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重症监护的新生儿能正确应用PICC,可减轻患者痛苦,穿刺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操作安全、简便,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结论 PICC具备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优点,但是存在一些危险和并发症,需要加强日常护理和穿刺技巧,能明显减少并发症。 PICC留置时间长实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危重患儿,避免发生组织坏死、药液外渗,发挥了PICC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经患者健侧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6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行大剂量化疗,导管留置20周以上,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护理并发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行PICC置管化疗并进行正确的导管护理,可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操作方便,保留时间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孕周小于34w的不同体重早产儿早期合理营养及体重变化关系的探讨。方法对于孕周小于34w、无消化道畸形的64名早产儿、出生后24h内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按出生体重分组,为体重≤1500g组和体重>1500g组,根据体重计算出生后第1、2、3周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住院天数、开奶日龄、足量喂养日龄、体重开始增长日龄、静脉营养时间。结果体重≤1500g组热量和蛋白质量摄入低于体重>1500g组,在第2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开奶日龄、体重增长日龄、回到出生体重日龄、静脉营养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们的结果提示,不同体重的早产儿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与出生后体重变化有密切相关(正相关)。孕周小于34w的早产儿出生早期,应根据不同体重采取合理有效的营养模式,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体重≤1500g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技术(TEE)不同径路行婴幼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定位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血管手术的婴幼儿100例,共分两个径路,右颈内静脉以及右锁骨下静脉径路。每个径路各为50例,其中每个径路里25例采用经食道超声技术定位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深度,25例根据身高年龄以及体重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深度,并与胸部X线相应胸椎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所有中心静脉导管经TEE定位后管尖位置均能准确的定位于第4胸椎(T4)与第6胸椎(T6)水平之间。结论 TEE可以为婴幼儿中心静脉管的定位提供一个客观、直接的定位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腋静脉穿刺置管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运用及护理。方法对2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选用腋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给予穿刺点皮肤的护理、导管的观察、拔管时的护理。结果 2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留置导管时间5~7d,拔管后导管做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住院期间无一例因护理不到位导致感染及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留置导管期间加强导管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保证患者的安全,大大提高了重度烧伤患者治愈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