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欧美国家,美国每年新增病例约45000人,是男性肿瘤中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该病在近20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每10万男性人121发病率从60年代的0.48上升至90年代的2.4。有人估计5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处晚期,从而不宜手术或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采用放射治疗则成为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它不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导致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膀胱肿瘤,成为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包括等待观察、内分泌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外放疗、近距离放疗等。相对于根治手术而言,近距离放射治疗永久性粒子植入对患者的生理破坏更小。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已经从一种新的、仅适用于低风险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发展到一种标准的、合理有效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方法。本文就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列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对前列腺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方面的有关情况以及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多学科治疗模式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放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早期前列腺癌放疗可达到根治目的,疗效与前列腺癌根治术相近。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则以放疗为主,已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放疗也可取得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放疗具有疗效好,适应证广,并发症相对少和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高等优点。放疗的外照射一、常规外照射前列腺的放疗因20世纪50年代引入兆伏射线治疗技术后,已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Kuban等报告652例前列腺癌体外照射的疗效,10年无病生存率T1b66%,T2a57%,T3b、T3c48%,T3-429%;生化无病生存率(biochemical dis-ease-free su…  相似文献   

5.
持久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PPB)已成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生化控制率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和外放射治疗相近。为评估PPB疗效,作者对1992-2000年1449例接受PPB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平均年龄68岁,治疗前平均PSA水平为10.1ng/ml,其中55%患者病理分级为Gleason 6,28%为Gleason 7级。除接受PPB治疗外,400例(27%)患者还接受了新辅助激素治疗,301例(20%)接受了外放射治疗。研究中采用了多项无生化复发(BFR)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肿瘤之一,我国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明显升高趋势,因此探讨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放射治疗作为前列腺癌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期病变的治疗中。在我国,由于经济水平较低、认知差异较大等因素,使得人们对放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价值认识不足。本文拟对前列腺癌放疗的意义及常用放疗方法做一介绍,以期临床上更加重视放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疾病,近距离放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放疗又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患者的性功能会受到影响而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D)。Merrick GS等人在一项III期随机、前瞻性临床试验中,对34例低危前列腺癌(PSA≤10,Gleason≤6,临床分期T1或T2)患者,进行了125I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缓释粒子植入对裸鼠前列腺癌实体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原位前列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模型,4周后分别进行高、中、低剂量(剂量分别为3.7、7.4、14.8 MBq)32P-CP-PLLA缓释粒子瘤体局部植入,观察(1)不同剂量32P-CP-PLLA缓释粒子的体内生物学分布;(2)上述缓释粒子对瘤体和淋巴结病理形态学影响以及抑瘤率;(3)观察血WBC和PLT变化,研究其血液不良反应.结果 SPECT显示32P-CP-PLLA缓释粒子植入后主要聚集在瘤体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形态学检查显示实体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瘤组织呈出血、坏死性改变;抑瘤率与给药剂量正相关,给药剂量为3.7、7.4、14.8 MBq,抑瘤率分别为:(70.16±5.48)%、(80.18±5.84)%、(84.97±4.79)%,无明显骨髓抑制反应.结论 32P-CP-PLLA缓释粒子瘤体局部植入对前列腺癌肿瘤组织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灶具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始治疗采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或近距离放射治疗(BT)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SEER数据库2005—2014年133 191例接受RP或BT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M分析以及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患者5年和10年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同时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15—2020年诊断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253例,其中接受RP者153例,接受BT者100例,采用K-M分析比较患者5年无生化复发生存期(bPFS)和5年CSS。结果 基于SEER数据库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T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HR=1.319,95%CI:1.256~1.386,P<0.001);年龄、婚姻状况和TNM分期也均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调整相关变量后结果显示:与RP比较,BT并不会导致较高的死亡风险(HR=0.964,95%CI:0.924~0.996,P=0.808)。从OS生存曲线图发现,观测的生存时间越长,RP的OS越优于BT(P<0.001...  相似文献   

10.
早期前列腺癌有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近距离放射治疗因其疗效好、并发症少在国外被广泛使用 ,但在国内才刚刚起步。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治疗方法的历史、种类、常用的核素 ,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种子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和放射防护等诸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早期前列腺癌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近距离放射治疗因其疗效好、并发症少在国外被广泛使用,但在国内才刚刚起步。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治疗方法的历史、种类、常用的核素,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种子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和放射防护等诸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勃起功能障碍(ED)是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后一个公认的并发症。西地那非是众所周知的ED治疗药物,而且治疗范围很广,包括放射治疗后ED。Ohebshalom M等在一项研究中,评估了西地那非治疗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后ED的有效性,并且探讨放疗后间隔时间对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入选了110例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后ED患者,完整地记录基线和随访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肝脏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内脏转移部位之一,治疗效果较差,是前列腺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观察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前列腺癌肝转移的疗效、血清PSA的影响以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射波刀治疗中心治疗的20例前列腺癌伴肝转移患者,对前列腺癌伴肝转移且病灶1~3个行射波刀SBRT,给予总剂量为36 Gy(30~50 Gy),分割3~5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2%~94%。按照mRECIST标准进行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率及疾病控制率,使用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4.0版(CTCAE 4.0)进行治疗反应评级。结果:所有研究患者中,完全缓解(CR)8例(40.0%),部分缓解(PR)9例(45.0%),无变化(SD)2例(10.0%),进展(PD)1例(5.0%),疾病有效率(CR+PR)85%,疾病控制率(CR+PR+SD)95%。14例PSA升高患者中,治疗后10例明显下降,PSA下降率71.4%。治疗后随访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1、2年总生存期分别为85.0%、15.0%,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6.5个月(95%CI, 12.12~22.88个月)。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均完成全程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治疗毒副反应主要局限于1~2级,未出现3级的毒副反应。结论:射波刀SBRT治疗前列腺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局部控制率高,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PSA水平并提高长期生存率,可推荐为临床上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72例,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7例,采用间歇内分泌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单纯治疗组35例,采用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变化情况、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改变、肿瘤控制率、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等方面。结果:随访5~118个月,平均56个月。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比较,临床症状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0,P=0.036);前列腺体积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53,P=0.000);血清PsA〈0.2μg/L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82,P=0.000);1年、3年、5年和8年PSA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3年均无死亡病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8,P=0.023);8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1,P=0.024);早期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内分泌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降低放疗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永久性放射性种子植入的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brachytherapy)在近10余年来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由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减少了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前列腺近距离放疗的发展、技术、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距离放疗是一种可以替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外照射治疗来处理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选择。但是 ,有报道表明放射物植入后有 1.5 %~ 2 2 %的患者发生尿潴留。作者评价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单纯采用近距离放射治疗后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TURP)的比例和效果。1998年 5月到 2 0 0 3年 5月 ,6 0 0例临床分期为T1c( 6 8.4 % )和T2a( 31.6 % )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近距离放疗作为单一治疗方式 ,未联合其他辅助治疗。5 83例和 7例患者分别植入碘 12 5和钯 10 3粒子。除了前 17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的预设植入技术外 ,其余患者都采用实时的交互…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的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三维立体定向放疗(3D—CRT)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近年来放射治疗中的热点,其出现与影像学、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及放疗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CT、MRI、DSA及PET等先进影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人们才能把肿瘤及其周围各种正常组织和器官在体内的状态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前列腺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疗法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珐收集国内外1979年1月至2007年7月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疗效比较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采用四格表数据的Meta分析方法(Peto法)计算比值比(0R)和95%可信区间(CI)。站秉符合要求入选的研究文献共有4项,共2305例病例,其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1244例,前列腺粒子植入1061例;两种治疗方法术后5年无瘤存活率合并比值比(0R)是EOR0.68,95%CI(O.44,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站论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可知两种治疗方式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别,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有效和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胃癌病人诊断时多已处晚期,进展期胃癌超过90%,根治术后5年存活率为30%~50%,复发和转移是预后不良的首因。与大肠癌等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进展期胃癌治疗的进步稍显缓慢。目前主张手术、化疗、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随着放疗设备的更新和方法的进步,进展期胃癌的术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腔镜下耻骨后前列腺根治切除术(LRRP)和近距离放射疗法(BT)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间,前瞻性的收集和登记100例患者,平均年龄(65.9±8.9)岁,其中:A 组50例患者接受 LRRP,B 组50例患者接受 BT。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IEF-5评分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及前列腺癌特异性量表( EORTC-QLQ-C30/ PR25)。并记录两种治疗方法术后5年无瘤存活率,及随访6个月、1年、5年的功能相关性结局指标。结果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87例完成了5年随访评估。LRRP 和 BT 两种治疗方法术后5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6.7%及88.1%。在随访至6个月和1年时,这两种治疗方法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B 组患者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 A 组,且持续更久,但勃起功能较 A 组好。随访5年后,两组功能相关结局改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LRRP 和 BT 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二者的短期并发症,如尿路刺激症状和勃起功能障碍有所不同,但是,二者有着相似的5年生化无瘤存活率。因此,为进一步评估二者的总体有效率,我们需要开展更大样本量及更长随访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