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儿肺囊性腺瘤(CCAM)可以在中孕期通过超声检出,多数可在妊娠期消失或缩小,伴有其他畸形者预后不良。超声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预后。CCAM伴发胎儿水肿是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的前兆。对于CCAM伴发胎儿水肿,可行宫内治疗。对于没有呼吸症状的新生儿,产后CT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及确定随访或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发病原因,为临床预防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诊治资料,39例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11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表明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统计新生儿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原因并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治愈率为82%,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治愈率为9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有: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合并窒息、感染性肺炎。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有点。新生儿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较多,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采取连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可以及早发现该病,及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CCAM)的病例特点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5月15日至2018年12月30日分娩的所有CCAM患胎的医疗记录,纳入22例,汇总病例特征、B超扫描特征、CCAM类型、患胎预后等,采用Stata 1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连续监测到14例CCAM患胎肺头比(CVR),3例孕期增大,11例孕期减小或无明显增大,其中1例大囊性CCAM产后完全消失;5例CVR1.6的患胎中有3例CVR2.0,其中有1例出现水肿,CVR2.0患胎预后较好。22例胎儿CCAM中,2例未进行手术干预,4例开放式胎儿手术和7例产时子宫外手术,余下9例行产后切除。2例(CVR3.0)开放式胎儿手术患胎早产肺部发育不完善死亡,对治疗完成并成功存活的20例出现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症状、气胸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儿,采取早期呼吸机通气和住院治疗,预后恢复良好。结论:CCAM治疗时要对胎儿进行预后监测,CVR阈值为2.0时可能会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治疗应根据胎儿的情况和多学科讨论后共同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早期诊断的方法。 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对5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平片及胸部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早期诊断的方法。 结果1例胸部平片表现无异常,而CT显示两肺细线状和网状影像。其余4例胸部平片表现异常,同期CT显示双侧肺叶病灶数目和范围均有所增多,主要为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质增厚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结论PCP患儿最初X线平片可显示正常,而CT改变的出现早于X线平片。胸部CT检查在白血病合并PCP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为新生儿肺部疾病提供简便可靠的诊断手段. 方法 2012年5月至8月,对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05例新生儿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了肺部超声检查,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4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8例、新生儿湿肺17例和同期住院的非肺部疾病患儿30例.肺部疾病者均有相应临床表现,并经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予以确诊. 结果 (1)正常新生儿肺组织在超声下呈低回声(黑色),胸膜线呈光滑、清晰、规则的高回声,A-线也呈高回声,与胸膜线平行,清晰可见.(2)RDS:100.0%(40/40)的RDS患儿肺部超声表现为肺实变、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和肺泡-间质综合征.12.5%(5/40)的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3)湿肺:双肺点是湿肺的特异性肺超声表现(100.0%,17/17).(4)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肺部超声表现:100.0%(18/18)的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患儿有胸膜下局灶性实变、肺泡-间质综合征、病变区胸膜线异常和A-线消失,但均为非特异性改变.(5)RDS与湿肺鉴别诊断:5例患儿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胸部X线呈“白肺”样表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RDS.但其中4例肺超声仅见严重肺水肿的影像学改变、1例合并胸腔积液,均符合湿肺的超声特点,其临床经过也与湿肺一致.(6)指导撤除呼吸机:3例RDS患儿撤除呼吸机后呼吸困难,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但肺部超声检查显示患儿肺部仍存在胸膜下局灶性肺不张.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准确可靠,且简便、无创、费用低、可在床边开展、可随时检测、无射线损伤,值得在新生儿病房内开展.  相似文献   

6.
围生期AR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ARDS的定义、发病诱因及发病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于 196 7年Ashbough首次报道 ,其定义是指因多种病因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以非心源性肺水肿、低氧血症和弥漫性肺间质实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研究表明 ,ARDS是急性肺损伤 (acutelunginjury ,ALI)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ALI和ARDS有相同的定义和内涵 ,区别在于ALI代表早期的阶段 ,ARDS代表晚期的阶段。有关ARDS的命名有史以来大约有 30余种 ,如畸形肺泡衰竭、急性肺损伤、进行性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综合征、白肺综合征、肺挫…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血清学抗体检测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病以冬、春季发病率高,发病年龄≤3岁49例(29.00%),4~7岁70例(42.00%),8~14岁49例(29.00%)。98%患儿有发热,所有患儿均有咳嗽。胸片X线及胸部CT检查以斑片状病灶及大片状病灶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大片状肺实质性病变及肺叶实质性病变占72.00%(121例)。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全部阳性。所有病例均使用阿奇霉素静脉缓慢输注2~3个疗程,后改为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或阿奇霉素片巩固治疗。4周后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随访3个月160例(95.00%)患儿肺部病灶完全吸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学龄前儿童,病灶以大片状病灶及肺实质性病变居多。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效果佳,但疗程较长,远期随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围产儿宫内窘迫的临床病理分析(附210例尸检资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明确围产儿宫内窘迫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等对预后的影响,为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围产儿官内窘迫的210例尸检资料进行全面复查,主要观察肺和脑病变,并结合临床重点分析了宫内窘迫的主要致病因素、并发症等。结果 在官内窘迫的致病因素中以综合因素最为多见;若以单一因素统计,脐带因素居首位,其次为胎盘和母体因素。形态学上计有:胎粪吸入综合征170例(81.0%),羊水吸入36例(17.1%),缺氧综合征仅4例(1.9%)。210例中59例伴吸人性肺炎(胎粪吸人性肺炎48例,羊水吸人性肺炎11例)。在宫内窘迫致死的患儿中,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弥漫性肺出血及致死性畸形等。结论 宫内窘迫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弥漫性肺出血、肺部感染和致死性畸形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度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咳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症状;婴幼儿伴发喘息的较多;影像学检查以肺内单侧斑片状阴影为多见;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较重,体征较轻,胸部X线阴影明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安全、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度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咳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症状;婴幼儿伴发喘息的较多;影像学检查以肺内单侧斑片状阴影为多见;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较重,体征较轻,胸部X线阴影明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安全、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2例小儿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1994-01—2006-08,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隔离症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肺隔离症患儿胸部X线均发现肺部异常阴影,7例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实性块影,5例呈囊性及多囊性阴影改变;术前确诊5例,1例 经主动脉逆行造影证实,4例经螺旋CT三维重建、MRI检查发现胸主动脉与病灶之间有异常血管相通,术前高度怀疑肺隔离症3例,术前有4例误诊 ;8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儿行肺叶切除术,4例叶外型肺隔离症行单纯隔离肺切除术。 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为降低肺隔离症误诊率,对可疑的肺隔离症患儿提倡螺旋CT三维重建和胸部MRI检查。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123例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9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收治NVM患儿123例,对所有患儿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其中31例心导管检查、24例心脏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心前区不适、气促、多汗50例,心脏扩大110例,心音低钝30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65例;心电图ST-T改变104例,心律失常29例;心胸比例大于0.5者98例;超声心动图均见受累心肌肌小梁过度隆突,形成隐窝,成网状结构;行心脏CT或心导管检查的患儿均有相应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结论 小儿NVM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各系统栓塞罕见;易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后的呼吸机参数主要包含吸气峰压、呼吸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的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呼吸频率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H、Pa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C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呼吸机肺损伤、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优化呼吸机参数,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点、肺外表现及治疗。方法对60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上,5~13岁29例(48.3%),发热35例(58.3%),持续性干咳38例(63.3%),婴幼儿表现为喘息7例(1.2%);36例(60.0%)肺部可闻及干啰音,并且7例肺部可闻及哮鸣音,32例肺部可闻及细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以斑片状及大片状病灶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40例(66.7%),肺纹理增多、模糊15例(25.0%),心肺膈无明显异常2例;3例做胸部CT检查示两上肺可见片状致密影,边界模糊2例,合并右侧胸膜炎1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2例(70.0%),降低3例,升高15例;血红蛋白低于正常17例(26.7%);肺外表现有21例(35.0%),多脏器损害5例(8.3%);所有病例均静脉使用阿奇霉素缓慢输注1~2个疗程,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片巩固治疗,57例痊愈。另3例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 MPP高发年龄为5岁以上,其肺外表现也较常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05年5月至2006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科住院的年龄1个月至1岁肺炎患儿60例,以血清CMV IgM抗体(CMV-IgM)阳性及尿CMV-DNA定量阳性的40例肺炎患儿为观察组;以CMV-IgM及尿CMV-DNA定量均阴性的20例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肺部的喘鸣音和水泡音等体征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MV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肺CT,其敏感度为100%,而肺计算机X线摄影(CR)仅为29.4%。观察组中30例患儿予以更昔洛韦治疗,10例未用;更昔洛韦治疗组22例治愈,治愈率73.3%;未应用更昔洛韦组治愈率2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婴儿CMV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肺部体征不典型,普通胸片不易发现炎症,容易误诊。对疑诊患儿需及时检测血清CMV-IgM及尿CMV-DNA,及时做肺CT检查;确诊后首选更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72例额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等进行分析,以提高对额叶癫痫的认识。方法收集72例额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额叶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结果本组患儿每天均有临床发作的占52.78%,其中59.72%仅在睡眠中发作,发作时间30s占77.78%,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假性失神发作、局部阵挛运动、偏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躯体自动症、发声及情绪异常等,有83.33%的患儿常规脑电图及视频脑电图发作间期可记录到额叶为主的癫痫样放电,60%的异常放电仅出现于睡眠期,有95.83%的患儿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本组中有58.34%患儿误诊为非癫痫性发作或出现分型错误。结论额叶癫痫临床发作频繁,以睡眠中发作为主,表现复杂多样,睡眠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较高,神经影像学检查多未见异常,易误诊为非癫痫性发作或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先天性乳糜胸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为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救治的11例先天性乳糜胸患儿的临床资料, 总结宫内干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转归和随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1例患儿均为剖宫产娩出, 出生胎龄(35.7±2.2)周(32+1~39周+0), 男女比例4∶7, 合并胎儿水肿4例。9例行宫内干预(胸腔穿刺术6例、胸腔-羊膜腔分流术1例、胸腔穿刺术+胸腔-羊膜腔分流术2例)。6例生后有轻度窒息。生后24 h内均出现呼吸窘迫;胸部X射线片及超声均提示胸腔积液。经胸腔引流、呼吸支持、序贯式营养治疗、奥曲肽等治疗后, 9例治愈出院, 2例因肺萎陷(均合并胎儿水肿)放弃治疗后死亡。9例出院患儿随访至生后3~22个月, 均未复发, 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结论先天性乳糜胸患儿易发生产时窒息并出现呼吸窘迫。经宫内干预和生后综合治疗, 存活率高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临床X线以及CT影像表现的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影像科收集的经过临床确诊的46例非结核性分支杆菌病的胸部的X线以及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影像学的资料观察,发现有21例患者的病变位置在双侧肺叶,25例患者的病变位置在单侧肺叶;其中有42例患者的集中肺上叶,而且多为右肺上叶。另外其X线表现:斑片状影的患者42例,纤维条索影的患者21例。CT表现:有19例患者有支气管扩张,有11例患者有肺大泡,有8例患者有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论: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主要的检查方法是胸部X线平片检查,一般入院首选此类检查方法,而CT主要能够检查出患者的支气管扩张以及纵膈淋巴结的肿大情况,因此此类疾病在X线表现为两肺的多种病理形态同时抗结合治疗无意义时,此类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5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 5例患儿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均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年长儿童诉头痛,可伴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困难,肺内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末梢凉,嗜睡或烦躁不安等。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其中以肺脏受累最为突出。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降低或升高,多伴有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指标异常。X线胸片提示双肺多肺叶受累,大片透过度降低影。 结论 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病情凶险,进展迅猛,死亡风险极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胎母输血综合征(FMH)孕妇的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识别并积极处理,改善围产期母儿结局。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例FMH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FMH孕妇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胎动减少及胎心监护改变。6例孕妇均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均为重度-极重度贫血,给予输血抗休克治疗后,1例患儿因重度肺透明膜病、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属放弃抢救,余5例患儿均救治成功。随访至2022年1月底,存活儿生长发育均在正常范围。结论:FMH起病隐匿,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胎儿,孕晚期出现胎动减少需高度重视,提高对异常及不典型胎心监护的判读水平,早期识别FMH并积极救治,最大程度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