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巍  苏迅  张莺  姚静  张春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13-2613
空运医疗救护能及时、快捷地将伤病员送达到后方指定救治地点,为伤病员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挽救生命.但飞行的特殊环境与某些普通医疗救护设备之间存在干扰和影响,因此空运医疗救护装备必需具备适应高空飞行环境的特性,飞行护士作为空运医疗救护中重要的救护力量,必须具备对空运医疗救护装备选择、检查、应用的能力[1].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分析并比较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伤病员的医疗后送特征,以期为将来应对特大地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组织实施提供借鉴。方法全面收集源于汶川、玉树地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现场调研、卫生部工作报告、国内外官方网站,以及数据库文献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从汶川到玉树,伤病员后送原则趋于早期后送、全部后送;后送层级逐渐简化,由灾区一线经公路、铁路直接后送至后方医院,或以空运作为主要后送方式;分级救治概念弱化,力求早期进行专科治疗。结论早期确立适宜的后送原则、建立简化的后送体系、保证充足的卫生运力、科学评估各级救治能力是保证特大地震安全迅速有效的伤病员后送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赴刚果(金)第五批也就是兰州军区第一批维和医疗分队,自从2005年12月20日部署到刚果(金)南基武省布卡武地区,共医疗后送伤病员27人。伤病员空运后送是指根据伤病情需要后送金沙萨比利时三级医院或戈马印度三级医院、报请部队医务官或行政主任军官批准后用救护车送伤病员至卡乌姆机场的空运医疗小组的过程。现将后送至机场途中的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变伤病员空运后送过程中所使用的询问牌造型不合理、内容不全面的现状.方法 设计、研制和生产新型扇形询问牌,在伤病员空运后送时进行试用.结果 新研制和设计的扇形询问牌美观、体积小、可折叠、能放于机上"医疗救护衣"的口袋内,更利于医护人员双手操作.结论 改进后的询问牌内容更丰富、有中英文和图画对照,适合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伤病员,伤病员空运后送机上更易使用.  相似文献   

5.
维和部队二级医院伤员空运后送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张翼  周红红 《护理学报》2005,12(5):40-41
笔者报道中国首支维和医疗队驻刚果(金)第5战区二级医院13例伤员空运后送前的护理。总结后送前掌握后送标准及时机、后送程序、后送人员职责,做好伤病员的心理准备、生命体征的评估、充分物品准备以及从医院至机场后送过程中的护理,为我军伤病员分级救治和后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院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二级医院的急诊救治和空运后送的组织与实施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维和部队批量伤员救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马里加奥“4·26”车祸事故和基达尔“5·13”地雷爆炸中,批量塞内加尔伤员在中国二级医院急诊救治和空运后送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抢救和空运后送模式的可行性及救治效果。结果经二级医院迅速、合理、高效的组织与救治伤员,本组14例伤员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成功获救。结论联合国维和部队二级医院对批量伤员采用快速分流救治,损伤控制手术,及时安全的空运后送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外伤伤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战时伤病员六级检伤分类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病员分类是救治机构将伤病员区分为不同处置类型的活动,是组织实施伤病员医疗后送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战时救治大批伤病员所必须采取的工作程序之一,是做好伤病员收容、救治和后送工作的前提。为更好地实现分类的目的,充分发挥卫勤保障能力,做到短时间内实施快速、正确的分类,我们通过对2年来野战医疗所训练演习、训练过程中所采取分类方式的不断改进,摸索出一套既提高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8.
探索提升无人机在未来灾害救援中对伤病员的早期救治效率,确保伤病员快速后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死亡和伤残损失。本文阐述无人机伤病员后送的原则及方法,分析无人机后送的救护特点,归纳和总结了无人机伤病员后送早期干预的关键问题和救治分级的技术难点,使无人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病员快速后送至专业救治机构,提升灾害救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常见战伤空运后送前的救护提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自1870年巴黎遭普鲁士兵包围时第一次用气球空运患者以来,航空医学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135年的空运经验已经使伤员的空运后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组织的系统。针对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立体性、武器的高杀伤性特点,势必扩大了空运救治的范围与难度。而如何提高空运救治质量,提高机上救治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率、伤死率,是航空医学及军事卫勤保障值得探索与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参加航空医学专科培训、空运医疗后送急救等项目,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伤员流”是指伤员自火线向后方流动的宏观现象;是在战时分级救治的要求下,战时发生的大量伤员通过前接、后送造成的。其流动状态是卫勤保障进行调控的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医疗后送工作的效率。海军陆战部队伤病员医疗后送是围绕伤病员的有序流动而展开的一系列卫勤保障活动。伤员在后送链上不间断地流动,且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治疗;同时,伤员在医疗后送的流动过程中,受到军事、战场、海上环境等影响,不断产生新的信息。因此,伤员流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信息流。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信息流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对提高卫勤保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一个优化效率的数学模型,找到伤员医疗和后送工作的平衡点,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分配卫勤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军陆战部队的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首批伤员检伤救治与后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第三军区大学西南医院医疗队在"5·12"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大批量伤员的检伤救治与后送转运工作,探讨地震灾害现场大批量伤员的医疗救援模式.方法 结合映秀镇救援现场实际,根据CRASHPLAN原则将救治区分为检伤分类区、轻伤区、重伤区和后送区.医疗队工作分组分区实施,检伤、治疗和后送在统一协调下展开.结果 到达后的3 d时间内,医疗队共计分类救治批量伤员415例,其中危重伤员251例,行清创手术153例次,紧急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12例次,直升机空运后送伤员317例.救治工作有序高效,所有伤员在救治过程和后送途中无一例死亡.结论 根据现场救治能力和医疗资源情况科学地把握检伤分类后送原则和分级救治原则,对地震灾害大批量伤员的医疗救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灾难救援中远程医疗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以汶川和玉树地震救援为例,分别收集两次地震中湖北省紧急医疗救援队接诊的1801例和19例地震伤病员资料,分析病情特点、救援方法、实际效果与病员流向。结果:汶川地震接诊1801例伤病员中,外伤病例明显多于其他病种(P<0.01);外伤病例中,单部位伤多于复合伤(P<0.01),且以四肢损伤居多;伤病员在地震后1周内最多,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对所有伤病员进行了检伤分诊,科学规范地进行了院前急救处理,1206例患者在震区部队医院或当地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手术或其他稳定病情措施后分流至德阳、成都等其他地区,救治效果良好。玉树接诊伤病员全部为地震造成的外伤病例,灾区救出伤员、规范处置后全部转运至机场,与空军合作,全程跟踪救护伤病员,抢救转送了19位藏族同胞,无一例死亡。结论:远程医疗救援的快速启动响应,对规范灾区医疗救治秩序,及时有效救治短期内出现的大批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绵竹模式"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的新模式,在玉树救援中得到了检验与升华,为今后开展灾难救援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组织与灾区医疗部门合作、与部队救援力量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 本组937例伤病员中,存活872例(93%),死亡65例(7%);伤后1 h以内死亡16例(25%),24 h以内死亡43例(66%);死于创伤合并症61例(94%),溺水3例(4.5%),中毒1例(1.5%).结论 在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海上救护中,除掌握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的特点、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程序、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救治方法与措施外,还要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采取稳妥的后送措施.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护经验.  相似文献   

14.
大批海上灾害伤病员的医疗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 本组937例伤病员中,存活872例(93%),死亡65例(7%);伤后1 h以内死亡16例(25%),24 h以内死亡43例(66%);死于创伤合并症61例(94%),溺水3例(4.5%),中毒1例(1.5%).结论 在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海上救护中,除掌握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的特点、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程序、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救治方法与措施外,还要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采取稳妥的后送措施.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护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未来海上作战是多兵种合成作战,海上急救要求在多方位和迅速变化的战争态势中实施伤员的救治、换乘、后送等工作。救护艇是海上医疗救护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对落水人员实施捞救,对海上危重伤病员特别是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治和快速后送。为了能使海上救护工作圆满顺利,我院救护艇医疗队在新型专用的救护艇上多次进行检验性演练,并多次担任重大演习的医疗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未来海上作战是多兵种合成作战,海上急救要求在多方位和迅速变化的战争态势中实施伤员的救治、换乘、后送等工作。救护艇是海上医疗救护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对落水人员实施捞救,对海上危重伤病员特别是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治和快速后送。为了能使海上救护工作网满顺利,我院救护艇医疗队在新型专用的救护艇上多次进行检验性演练,并多次担任重大演习的医疗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7.
海军陆战部队伤病员医疗救护与后送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后送是战时对伤病员实施分级救治和后送的活动,其是否顺利展开直接关系到能否妥善组织收容伤员、能否合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处置伤员及能否将伤员迅速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对伤员病死率、残废率和治愈归队率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研究群体烧伤病员远距离空运后送的护理组织与实施。方法对2006年34例烧伤伤员空运后送护理的全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34名伤员全部为男性,病重25人(占73.53%),病危3人(占8.82%),100%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重度吸入性损伤16人占47.06%,中度吸入性损伤18人占52.94%。空中飞行距离约1 600 km。按空运申请、空运前医疗护理准备、运送伤员到达登机点、组织伤员登机、实施空中医疗护理、组织伤员离机与交接、进行飞机的清洁与消毒、补充药材等8个阶段逐步展开救护。结论对于群体烧伤伤员空运后送,转运前的护理准备非常重要;对群体伤员进行分类编号管理,是防止护理工作混乱的基础。空中转送的医疗与护理具有独特性,但现代化的监护增加了转运的安全;统筹使用空中与地面的护理力量,可以提高护理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9.
李书梅  韩金凤  黄叶莉 《护理研究》2013,(26):2823-2824
统计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医院船的相关文章,探索性总结医院船在执行任务期间护理人员所从事的相关工作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为今后继续进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提供经验教训。医院船是海上伤病员救治的平台,是海上医疗后送体系中重要的救治机构,尤其是在远海条件下,医院船可以前伸到相应的海区,为伤病员提供确定性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伤病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救治中如何提高青少年脊柱骨折患者的紧急救治及后送能力。方法2008年5月在地震灾区汶川县漩口中学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全程参加了33例脊柱外伤患者的现场紧急救治,空运多名脊柱外伤患儿至成都军区总医院并随机护理。结果33例脊柱外伤患儿成功现场救助,空运转送过程顺利,途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青少年脊柱外伤患者的正确现场救治,对病情发展及预后恢复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的良好应变能力、对患者的妥善管理和及时的病情观察,是成功空中转运重症脊柱外伤患者的必备条件。后送途中对外伤青少年早期开展心理干预救助,将降低灾害所致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