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MRI对骨质疏松性新鲜与陈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意义,对17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于初诊及伤后3、6、12个月行胸腰椎MRI检查,记录其信号改变。并对其腰背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7例骨折椎体急性期均表现为T_1加权像低信号、T_2加权像高信号,伤后逐渐恢复正常。伤后不同时间MRI检查结果相差十分显著(P<0.01)。其腰背痛症状也逐渐减轻,伤后不同时间相差十分显著(P<0.01)。认为MRI可鉴别骨质疏松性新鲜与陈旧骨折,当骨质疏松患者同时存在多个椎体变形时则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在腰椎峡部不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提高检出率。方法 用PICKER-1200CT机检查,总结56例不伴有明显椎体移位的腰椎峡部不连患者CT征像,并结合定位像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弓峡部不连的特征性表现是椎弓骨性环连续性中断。在CT诊断明确的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病例中,37例在侧位定位像上,同一腰椎上、下小关节突间出现骨质不连续,19例局部骨质结构紊乱、增粗。结论 常规CT检查腰椎间盘病变时,在不伴有明显椎体移位的情况下,如果定位像上腰椎椎弓部上、下小关节突闸出现骨质不连续,类似椎体“断尾征”像,以及局部骨质结构紊乱、增粗时增加扫描范围,对腰椎弓峡部不连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MRI成像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hort-tau inversion recovery, STIR)黑色线性信号、腰椎椎体CT值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7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组,4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非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腰椎椎体CT值与骨密度T值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骨密度T值、CT值均低于对照组,MRI STIR出现黑色线性信号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女性患者骨密度T值、CT值均低于男性,MRI STIR出现黑色线性信号比例高于男性(P<0.05);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腰椎椎体CT值与骨密度T值呈正相关(r=0.691),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与骨密度T值、CT值均呈负相关(r=-0.689,r=-0.573)。结论 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腰椎椎体CT值与骨密度值具有一定相关性,MRI STIR、腰椎椎体CT、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可作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  相似文献   

4.
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与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腰椎各期退行性变与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收集本院122例腰椎不同时期退行性变的病例,将其CT、MRI和X线平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2例腰椎退变与骨质疏松程度的构成比中,除椎间盘膨出病例外,其余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及椎管狭窄的构成比随骨质疏松程度加重而高。结论 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脊椎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提示临床上治疗腰椎退行变的同时,应积极治疗骨质疏松,才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MRI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椎体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评价MRI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椎体缺血性坏死的价值。方法 分析 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结果 矢状位MRI显示水平方向的带状区 ,T1加权像为低信号 ,T2 加权像为高信号 ,周围有低信号区包绕。结论 MRI检查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缺血性坏死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常见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疗经过。男性1例,62岁,以腰背部及双髋部疼痛为主症,既往有痛风病史,实验室检查有贫血、低蛋白、血沉加快,MRI提示骨质疏松及骨髓异常信号,经骨髓穿刺确诊。女性1例,78岁,以腰背部及胸肋部疼痛为主症,既往有直肠癌手术史,实验室检查有贫血、肝功异常、血沉加快、铁蛋白升高,MRI提示骨质疏松及胸腰椎压缩骨折。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核素扫描异常,经骨髓穿刺确诊。结果 2例患者均以骨痛为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有贫血、肾功能不全、血沉加快、低蛋白等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和(脊柱)压缩骨折,早期被误诊,后经过分析实验室检查异常原因,重视MRI检查中骨髓异常信号特征,做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有骨痛、贫血等症状,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应仔细鉴别,以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同顾性分析脊椎转移瘤的MRI诊断特征及规律。方法本组20例患者,男16列、女4例,均先行MRI平扫,其中2例加增强扫描、2例加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胸椎受累8例,腰椎受累6例,颈椎受累1例,胸腰椎同时受累4例,颈胸椎同时受累1例;T1WI呈低信号14例,呈等信号6例;T2WI呈高信号12例,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2例。结论MRI对脊椎转移瘤的检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脊椎转移瘤多呈多发性、跳跃分布;脊椎转移瘤T1WI上多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信号不定,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3例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病灶均为单发,位于右侧肾上腺者3例,左侧肾上腺者2例.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低于肌肉组织,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2例肿块见条状、点状钙化.2例行MRI扫描的病例中,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 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并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和肾上腺其他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例1 患者男性,18岁.因头昏2个月入院.查体:头围67 cm,共济运动障碍,左侧肢体明显,肌力、肌张力、全身浅深感觉及反射无明显异常,巴宾斯基征阳性,颈抵抗.MRI检查发现左侧小脑半球有一约为7.0 cm×6.0 cm×5.0cm的异常信号改变区,T1像上可见呈小脑沟回样排列的低信号和等信号、T2像为高信号与等信号交错的分层结构,增强扫描时无明显强化,为典型的"虎纹征"表现(图1).MRS检查提示乙酰天冬氨酸下降不明显,乳酸增加,胆碱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合并坏死性小血管炎引起膝关节骨梗死的X线、CT与MR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基础。方法:对14例狼疮性肾炎累及膝关节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根据病理学改变,影像学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6例)、亚急性期(3例)和慢性期(5例),并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骨梗死病变急性期:X线、CT扫描除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疏松,余无阳性所见;MRI于T1WI病灶中央见等至高信号,T2WI压脂像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示梗死灶内出血骨髓水肿;病灶边缘呈"三环征",对应的病理为含再生血管肉芽组织、残留正常骨髓、周围炎性水肿带。亚急性期:X线、CT扫描表现为小的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状硬化;T1WI梗死灶中央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压脂像呈等或稍高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匀,是死骨块,病灶边缘可见"双环征",对应的病理为肉芽组织死骨吸收带、反应性新骨形成。慢性期:X线、CT扫描呈不规则状、蜿蜒状硬化斑块,T1WI与压脂T2WI均呈低信号,环绕低信号"单环",示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而发生纤维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或骨化。结论:狼疮性肾炎骨梗死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学基础,在急性和亚急性期,MRI优于X线平片和CT,在慢性期,X线平片、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MRI信号与腰椎节段间不稳定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7例患者,依据椎间隙x线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腰椎节段间失稳组(A组)与节段间稳定组(B组)。测定椎间盘MRI信号强度,依据信号强度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比较两组MRI信号差异,分析节段间不稳定与椎间盘信号改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腰椎节段间不稳定患者MRI信号为0.54±0.033,腰椎间节段稳定患者MRI信号为0.40±0.027,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MRI信号强度分布行差异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节段间不稳定患者MRI信号强度较节段间稳定患者更低。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尚无证据表明腰椎间盘MRI信号改变与腰椎间盘节段间不稳定存在等级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SB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均为单发,发病部位:脊柱10例(胸椎7例,腰椎3例),扁骨3例(上颌骨1例,髂骨2例),长骨6例(肱骨3例,股骨2例,胫骨1例)。大部分病灶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较清楚,骨皮质不完整,未见骨膜反应。病灶膨胀程度差异较大,内见粗大或细小骨嵴影,伴软组织肿块。MRI显示T_1WI类似肌肉信号,T_2WI及STIR高信号,无骨髓水肿。CT及MRI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6例脊柱病灶可见"微脑征"。脊柱外病灶仅3例表现类似"微脑征"。结论 "微脑征"是脊柱SBP的特征性表现,脊柱外SBP可见骨皮质扭曲呈花边状。CT及MRI表现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悦栽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共59例,年 龄54耀92岁。本组病例均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 1个月。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DXA -2. 5SD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 )腰椎QCT < 80 mg/cm3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DXA诊断本组病例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任一部位骨质疏松 的检出率分别为0%_、. 5豫和8. 5豫。腰椎QCT诊断本组病例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 6豫。其中腰 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腰椎正位DXA未诊断者21例,占35. 6豫,其中3例CT显示有骨质疏松性 椎体骨折;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髋关节DXA或任一部位DXA未诊断者均为16例,占 27. 1豫。结论 腰椎QCT比髋关节DXA及腰椎正位DXA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更敏感。腰 椎QCT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骨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骨骨巨细胞瘤。全部病例均行CT和MRI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CT检查,5例行增强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2周,行放射治疗,剂量4500~6000cGy,时间为5~6周。结果CT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和钙化。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晰,MRI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匀信号。T1加权像低信号区在T2加权像上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仍呈低信号而提示钙化。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无明显变化。结论CT能准确显示骨质破坏情况及钙化程度,MRI在显示病变的范围方面要优于CT,两者结合是诊断颅骨骨巨细胞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手术切除与术后放疗相结合是治疗颅骨骨巨细胞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脊柱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spinal lymphoma,PSL)的CT与MRI影像特点,以提升其临床诊断及鉴别水平.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26例PSL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51.42±6.06)岁,均经病理诊断为PSL.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前的MRI、CT诊断资料.结果 CT特点:肿瘤均呈多间室侵犯.18例骨质破坏呈融骨性,具有"虫蚀样"改变,骨密度下降,具有"云雾征"改变;8例为混合性骨质破坏.12例椎体压缩伴膨大,椎体密度升高,椎体骨密度增高、硬化,具有"浮冰征"改变.23例患者椎旁软组织存在不同程度肿大;22例累及椎管,其中16例椎管狭窄.MRI特点:26例患者病灶T1WI以稍低信号为主,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T2WI压脂像高信号但不均匀,增强扫描显示强化明显.22例可见肿瘤包绕椎体或附件,肿瘤生长沿椎管硬膜外呈环状浸润,具有"袖套"样改变,其中11例可见"脊膜尾征".结论 PSL具有一定的CT与MRI影像特点,CT诊断"云雾征"和"浮冰征"改变、MRI诊断"袖套征"改变对于PS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磁共振成像(MRI)可能误诊原因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以加深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浙江省丽水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1例FNH患者资料,2名评估者在不知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共同评估病灶的MRI征象(包括病灶一般情况、平扫信号、增强扫描强化表现及周围组织伴随征象)并做出诊断,对评估结论达成一致意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误诊病例进行病理对照及误诊原因分析。结果 21例肝脏FNH中的13例患者共13个病灶被误诊,其中被误诊为肝细胞癌4例,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转移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3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肝细胞腺瘤2例。病理对照分析:2例MRI上见“假包膜征”的病灶在镜下无明显假包膜;而3例镜下存在假包膜的病灶却未能识别出MRI“假包膜征”。3例MRI上见“局部坏死”,但本组13例镜下均无局部缺血坏死表现。2例MRI上被评估为存在“脂肪变性征”的病灶在镜下均存在较明显的脂肪细胞积聚;MRI上无“脂肪变性征”者在镜下也无明显脂肪变性。11例病灶在镜下可见瘢痕,但在MRI中13例病灶均未能识别“延迟强化瘢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自发性脑干出血的诊断及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3例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3中35例有高血压病史(81.4%).CT检查43例,其中桥脑出血33例,中脑出血9例,延髓出血1例.MRI检查23例,均为桥脑出血,其中5例急性期出血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亚急性期血肿15例,5例T1WI和T2WI呈混杂高信号,10例呈环形高信号;慢性期3例,MRI表现为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周边可见明显低信号铁环.内科治疗38例,手术治疗5例.出血量<5ml病例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出血量>5ml病例,出血量>5ml病例死亡率高.结论:高血压是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干出血以桥脑出血最多见;诊断脑干出血首选CT;MRI作为CT检查的补充手段;CT和MRI可为脑干出血的诊治及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化脓性脊椎炎影像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3月,16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11人,女5人;年龄35~74岁,平均(49.21±7.42)岁。术前收集X线片、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术中收集病变组织,采用革兰氏染色和HE染色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16例患者X线片显示病变椎间隙变窄,可见椎体骨质破坏。CT显示病变椎体骨质破坏、硬化,可见空洞形成。MRI显示病变椎体在T1WI像上表现为低信号或混杂低信号,在T2WI像上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6例患者病理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阳性菌,HE染色可见破坏组织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结论]腰椎化脓性脊柱炎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影像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HIMT,术前2例行MSCT平扫,4例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CT未增强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形态、囊变、强化程度和方式进行评估。 结果6例HIMT患者MSCT显示均为稍低密度,MRI信号不均匀;5例动脉期边缘模糊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6例门脉期及延迟扫描期均有明显强化。 结论MSCT及MRI成像均能够明确显示HIMT的形态学改变、强化程度及方式,MRI多序列成像更能初步判断肿瘤内部的可能构成成分,尤其是病灶内部坏死区在T2WI压脂序列呈低信号对诊断更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脓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脓肿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46例脑脓肿单发36例(占78.2%),类圆形36例(占78.2%)。增强扫描后全部病灶均有明显的环形强化,内侧缘光整占84.6%。外侧缘光整占73.1%,厚度均匀占80.7%。一环形强化病变中30例环内部出现液液平面征,3例出现壁结节,23例出现子环征,未出现分房征,34例出现T2WI低信号环征,环形强化病变周围出现Ⅱ度水肿有28例。临床征象20例有感染中毒症状。结论环形强化、T2WI低信号环征或分层低信号环、环内液液平面征、子环征是脑脓肿的特有征象。环内外侧缘光整、环壁厚度均匀、无壁结节及临床上有感染病史有助于脑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