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诱导融合内皮细胞株(eahy926)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eahy926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HTL损伤模型,检测LDH漏出量,SOD和MDA含量,通过RT-PCR法检测细胞中对氧磷酶1( PONl) mRNA,TNF-α mRNA水平.结果 姜黄素可明显降低培养液中LDH活力,显著提高培养液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抑制HTL刺激的培养液中TNF-α浓度的升高,提高细胞中PONl mRNA水平,降低TNF-αmRNA表达.结论姜黄素对HTL诱导的eahy926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姜黄素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构建LPS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姜黄素干预组分别以10μmol/L、20μmol/L和40μmol/L姜黄素处理细胞。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5μmol/L)预先处理细胞4 h后,加入LPS诱导细胞损伤,再以20μmol/L姜黄素干预细胞,检测各组(对照组、LPS组、LPS+抑制剂组、LPS+姜黄素组和抑制剂+LPS+姜黄素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炎症因子水平及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细胞相比,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后,H9c2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分泌的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姜黄素组相比,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细胞后,姜黄素对LPS诱导的H9c2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减弱,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炎症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四氯化碳(CC1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姜黄素,同时造成CC14损伤,于损伤3h后测培养液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用MTT法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姜黄素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抑制CC14引起的ALT、LDH活力的升高,同时抑制MDA、NO的产生及提高SOD活力。结论:姜黄素能有效抑制CCl4造成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介导库普弗细胞(KC)活化的功能变化及清肝活血方和拆方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原代分离KC,筛选LPS最适剂量和最佳作用时间;制备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含药血清,以ELISA、Westernblot方法检测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LPS激活KC表达TNF-α、ERK1/2和激活蛋白1(AP-1)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的KC在加入LPS后,TNF-α蛋白在2h开始明显增加,6h到达峰值;1mg/L刺激分泌到达峰值,P-ERK表达明显增加。清肝方通过抑制P-ERK来调节核因子AP-1的表达;活血方下调P-ERK,抑制效应产物TNF-α的表达;清肝活血方可以抑制P-ERK,抑制核因子AP-1的表达。结论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含药血清通过影响ERK信号通路,抑制效应因子TNF-α的产生,从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药物对小鼠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小鼠肝癌细胞系Hca-F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培养24h。用DiI荧光素标记的低密度脂蛋白(DiI-LDL)与细胞孵育,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对DiI-LDL的摄取量,定量分析姜黄素对肝癌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0~40μmmol/L浓度的姜黄素能显著提高肝癌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量。结论:姜黄素具有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6.
氧耗剂致乳鼠心肌缺氧/复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氧耗剂建立乳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取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观察氧耗剂连二亚硫酸钠不同浓度(1,2,3,4,5 ,6 mmol/L)分别缺糖缺氧1 h复氧 24 h及在4 mmol/L浓度下缺糖缺氧不同时间(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后复氧24 h对心肌细胞存活率及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乳鼠心肌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连二亚硫酸钠可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心肌细胞存活率,尤其 Na2S2O4 浓度大于3 mmol/L时细胞MTT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上清液中LDH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当连二亚硫酸钠4 mmol/L浓度下随着缺氧时间延长,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而心肌细胞上清液中LDH的释放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呈现时间依赖性.结论 应用连二亚硫酸钠可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4种肝毒性物质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培养的L-02细胞分别给予10 mmol· L-1对乙酰氨基酚(AP),50 μmol·L -1山岗橐吾碱( clivorine,CLI),2μmol·L-1川楝素( toosendanin,TSN)和100 mmol· L-1乙醇( EtOH)诱导肝细胞毒性.黄芩素1,10,25,50,100 μmol· L-1分别与细胞预孵15 min后,加入肝毒性物质,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种肝毒性物质均能显著降低肝细胞存活率(P <0.001).经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后,各浓度黄芩素均能显著提高AP,TSN,EtOH肝细胞损伤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P <0.01,P<0.001);10,25,50,100μmol·L-1黄芩素能显著提高CLI肝细胞损伤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P <0.05,P<0.001).结论:黄芩素具有拮抗对乙酰氨基酚、山岗橐吾碱、川楝素和乙醇这些肝毒性物质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Aβ1-42激活的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的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用阿魏酸钠(50,100,200 mol/L)预处理6 h后,加入50 nmol/L的Aβ1-42作用24 h,将作用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加入到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中作用48 h,以加入Aβ1-42的无细胞培养液为对照。ELISA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表达,Griess法测定培养液中NO的含量;测定各组海马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采用突触素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液加入Aβ1-42处理后IL-1β、TNF-α、NO生成量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细胞加入ACM后突触素减少,LDH漏出量增加,磷酸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应用阿魏酸钠(50,100,200 mol/L)预处理6 h可明显对抗Aβ1-42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及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这些改变。结论:阿魏酸钠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对抗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小胶质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小胶质细胞时间与小胶质细胞生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时效关系,寻找能够使小胶质细胞产生大量IL-1β、TNF-α的LPS最佳干预时间,为建立最佳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培养原代大鼠皮质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10组,5组为LPS组,以含LPS(终浓度为100 ng/m L)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分别孵育1 h、3 h、6h、12 h、24 h;每个LPS组均设平行对照,对照组用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孵育,孵育时间同LPS组。孵育结束后,ELISA方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RT-PCR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中IL-1βmRNA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孵育原代小胶质细胞1 h、3 h、6 h、12 h、24 h后,LPS组培养液中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及小胶质细胞中IL-1βmRNA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LPS组培养液中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及小胶质细胞中IL-1βmRNA和TNF-αmRNA表达水平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上升,IL-1β在3 h达到高峰,TNF-α在6h时达到高峰,二者在6 h均处于较高水平,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相邻LPS处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PS能够刺激小胶质细胞大量产生IL-1β和TNF-α,这种效应与LPS刺激时间相关,在刺激6 h时IL-1β和TNF-α均处于较高水平,LPS刺激6 h时是理想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  相似文献   

10.
叶立  李建宇  李月鹏  顾军 《中草药》2011,42(5):955-95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谷氨酸致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灯盏花素(200、100、50μmol/L)作用于rBMECs 24 h后,加入谷氨酸(终浓度为1 mmol/L)培养18 h,MTT法检测rBMECs细胞活性,并按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谷氨酸(l mmol/L)使原代培养的rBMECs明显受到损伤,灯盏花素高、中浓度(200、100μmol/L)可显著对抗谷氨酸造成的rBMECs损伤,抑制LDH释放,降低MDA水平,增强SOD活性。结论灯盏花素对谷氨酸所致原代培养的rBMECs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脂复肝颗粒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对Kupffer细胞(KCs)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培养的KCs随机分为空白组、LPS干预组、LPS+空白血清组、LPS+化脂复肝组、高糖+对照组、高糖+LPS干预组、高糖+LPS+空白血清组、高糖+LPS+化脂复肝组,LPS干预浓度为100 ng/ml,高糖干预为于KCs培养基中另加入葡萄糖30 mmol/L。用CCK-8法检测各组KCs增殖情况;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KCs培养基上清液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KCs中TLR4、MyD88、NLRP3、Caspase-1、NF-κB p65、TNF-α、IL-1β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CK-8检测显示,空白及高糖培养对照组KCs细胞不断增殖,长势良好; LPS+化脂复肝组与高糖+LPS+化脂复肝组KCs缓慢增殖,非高糖组KCs均较含高糖组KCs增殖速率更快; 而LPS或高糖+LPS诱导模型组及各加空白血清组KCs于第6小时开始出现凋亡,含高糖组KCs均较非高糖组KCs凋亡速率更快。非高糖各组与含高糖各组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含量以及炎症相关基因(TLR4、MyD88、NLRP3、Caspase-1、NF-κB/p-65、TNF-α、IL-1β、IL-18)表达水平均呈相同变化趋势,且含高糖各组上述促炎因子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均较非高糖组高。以非高糖组为例,LPS诱导模型组和LPS+空白血清组的促炎因子TNF-α与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相关基因TLR4、MyD88等的mRNA表达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PS诱导模型组与LPS+空白血清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LPS诱导模型组或LPS+空白血清组比较,LPS+化脂复肝组促炎因子TNF-α与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炎症相关基因TLR4、MyD88等的mRNA表达水平也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化脂复肝颗粒含药血清可改善KCs活力,有效减轻KCs炎症反应,减少KCs细胞焦亡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损伤及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 p65/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五灵胶囊(WL)对免疫性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卡介苗(BCG)+免疫佐剂+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WL灌胃给药12d,处死小鼠分离血清并制备肝组织蛋白;予大鼠WL 10、6.25g/kg灌胃4d,腹主动脉取血并制备含药血清;另取SD大鼠分离原代肝细胞和原代枯否细胞(KCs);采用Transwell小室下层培养KCs,含药血清-KCs条件培养上清对小室上层肝细胞作用。酶法测定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ST、ALT及条件培养上清中AST、ALT和LDH-L活性。取KCs培养成单层并同步化24h,PDTC和WL分别干预KCs 24h,再加入60μg/L的LPS诱导12h,Real-time PCR检测LPS诱导KCs表达MCP-1、IL-1、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和体外培养KCs表达TNFRⅠ、NF-κBs亚蛋白及IκKβ、IκB。结果:WL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并抑制肝组织内活化NF-κB信号通路;含药血清Ⅰ、Ⅱ组明显抑制活化KCs分泌促炎因子损伤肝细胞,WL抑制LPS诱导KCs表达NF-κBs信号通路蛋白,下调MCP-1、IL-1、TNF-αmRNA表达。结论:WL治疗慢性肝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与下调活化NF-κBs信号通路蛋白,阻滞KCs释放过量促炎因子所致肝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黄(庶虫)虫丸经旁分泌途径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其表达TGF-β_1 基因的影响. 方法采用Nycodenz 分离液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同步分离急性CCl_4 损伤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肝的枯否细胞(KC)和星状细胞(HSC).在制备正常鼠血清和大黄(庶虫)虫丸药物血清的基础上,将它们分别加入KC 培养板内作用48 h 后制备成正常鼠KC 条件培养液(NKCCM)和损伤鼠KC 条件培养液(KCCM).将NKCCM 和KCCM 作用于活化的HSC 24 h 后,采用MTT 法和3H-TdR 掺入法检测HSC 增殖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 法扩增TGF-β_1 mRNA 以检测HSC 表达TGF-β_1 基因的情况. 结果旁分泌组各组的HSC 增殖幅度及TGF-β_1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NKCCM 组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同时旁分泌组中,含药血清作用的5%,10%和20% KCCM 组较无药物血清作用的0% KCCM 组HSC 的增殖能力及TGF-β_1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下降,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其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大黄(庶虫)虫丸可明显抑制经旁分泌途径活化的大鼠HSC 的增殖及TGF-β_1 基因的表达,且其抗肝纤维化效应与药物剂量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灵芝三萜类成分在体内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灵芝三萜类成分TG和TG〈sub〉〈/sub〉在体内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备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并采用小鼠肝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取血清和细胞上清测定其中ALT,NO和肝脏TG水平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体内实验表明GT 80 mg·kg〈sup〉-1〈/sup〉和GT〈sub〉2〈/sub〉10,20,40 mg·kg〈sup〉-1〈/sup〉均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ALT,NO和肝脏TG含量,并不同程度地减轻动物肝损伤程度。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后原代培养肝细胞的实验中,正常小鼠肝细胞上清ALT和NO基本未见改变,BCG+LPS损伤后小鼠肝细胞上清ALT和NO在12,24 h较正常小鼠明显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明显增高。而GT 0.5,5,50,100 μg·ml〈sup〉-1〈/sup〉和GT〈sub〉2〈/sub〉0.5,2,10,50 μg·ml〈sup〉-1〈/sup〉均程度不同地使升高的ALT和NO明显下降。灵芝三萜类(GT,GT〈sub〉2〈/sub〉)的以上作用与阳性对照药马洛替酯(MaI)相似。结论 灵芝三萜类成分GT和GT〈sub〉2〈/sub〉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银杏内酯B对内毒素所致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腹腔注射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肝细胞及肝枯否氏细胞内PAF含量显著升高,肝枯否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AF含量也显著升高,但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AF未见明显 升高,并见肝组织MDA明显增加,ATP显著降低。银杏内酯B5mg/kg于攻毒前15分钟ip可显著提高肝组织ATP的含量,降低MDA的水平,但不影响PAF的升高。表明PAF可能是内毒素血症时肝功能损害的重要介质之一,枯否氏细胞可能是肝内PAF的主要来源,银杏内酯B可能是一个内毒素休克时有价值的候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玉郎伞多糖(YLS)对H2O2诱导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IV型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H2O2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检测培养上清液中AST和ALT水平,测定肝细胞中MDA和GSH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和增殖活性。结果YLS(0.125~1 mg/ml)可明显降低或恢复由H2O2升高的培养上清液中AST和ALT水平及肝细胞中MDA含量,还可提高H2O2降低的肝细胞存活率和GSH含量。结论提示YLS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外实验明确大蒜油能否增强肝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提取小鼠肝脏枯否细胞,分别以含大蒜油浓度为1200、600、300、150、75、37.5μg/ml的培养液培养枯否细胞24h。换洗培养液后,按10∶1效靶比加入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共同培养24h。用MTT法测定活细胞数量,以未加药的KC/CT26共同培养和KC、CT26单独培养为对照组。结果KC的杀癌率为10.49%,经一定浓度大蒜油激活后,KC的杀癌率明显增强,并且杀癌率随大蒜油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大蒜油浓度分别为1200、600、300、150、75、37.5μg/ml的杀癌率分别为91.91%、75.92%、73.71%、42.38%、37.94%和18.07%;300μg/ml组与600μg/ml组比较、37.5μg/ml组与不用大蒜油激活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大蒜油能激活肝枯否细胞,从而增强其抗癌活性。300μg/ml的大蒜油浓度可能是一个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通过孕早期蜕膜TLR4途径对IL-6、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孕早期蜕膜TLR4的表达,并对孕早期蜕膜进行原代培养,将其分为两大组,PBS对照组、LPS刺激组,用0、25、50、125、250mg/L黄芪多糖预处理两组蜕膜细胞48小时,再分别用PBS、LPS处理24小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上清液TNF-α、IL-6的分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蜕膜细胞TLR4的表达。结果:孕早期蜕膜功能性表达TLR4,用LPS刺激细胞后,TLR4表达上调,IL-6、TNF-α的分泌显著增加,用25、50、125、250mg/L黄芪多糖预处理蜕膜细胞48小时后,250mg/L黄芪多糖可以抑制TLR4表达的上调,同时可以抑制LPS刺激蜕膜细胞引起的TNF-α分泌增加,而25、50、125mg/L黄芪多糖不能抑制LPS刺激引起的TLR4表达的上调;但25、50、125、250mg/L黄芪多糖均可以引起IL-6分泌的增加。未经LPS刺激,用25、50、125、250mg/L黄芪多糖作用蜕膜细胞,蜕膜TLR4的表达及IL-6、TNF-α的分泌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TLR功能性表达于孕早期蜕膜;黄芪多糖可以通过改变蜕膜TLR介导的免疫功能影响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