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RI、PI、Vmax)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08个乳腺肿块进行血流检测,对其中超声检出血流的340个乳腺肿块进行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比较多普勒血流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差异并对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加以分析.结果:乳腺恶性肿块的RI、PI、Vmax值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01),以RI≥0.72或PI≥1.3或Vmax≥13cm/s诊断乳腺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85.5%和82.9%、80%和83.6%、70.1%和82.7%,其中以RI≥0.72的恶性似然比最高为5.0.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灰阶超声征象相结合可使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7.6%和93.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测定对乳腺良、恶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肿块的灰阶声像图征象相结合可明显提高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多参数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96例104个乳腺实质肿块进行扫查,观察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及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4.4%的良性肿块可检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多为Ⅰ~Ⅱ级,良性肿块中血流频谱以低阻力搏动型及静脉型多见,91.1%的乳腺恶性肿块可检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多为Ⅱ~Ⅲ级,恶性肿块的血流频谱形态较多样化,即同时有多种血流频谱,且以高阻力搏动型和湍流型为多见。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参数综合分析有助于临床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与二维超声结合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二维超声结合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45例乳腺肿块(≤2cm)进行CDFI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 乳腺癌21例,其中20例CDFI显示有丰富血流,阻力指数0.70±0.06,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块。24例良性肿块中,仅有7例检出血流信号,RI为0.60±0.06(Ρ<0.01)。结论 CDFI与二维超声结合可明显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UE)在微小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行超声及病理学检查乳腺结节患者,根据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结节127例和微小乳腺癌23例,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对比改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BI-RADS-US);统计联合诊断结果并分析灵敏度、特异度;计算患者收缩期血流峰速(Vmax)、阻力指数(RI)以及弹性应变率(SR)。结果 1)病理结果显示良性127例,恶性23例;联合检查结果显示良性108例,恶性42例。联合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79%、90.16%,均高于高频彩色超声检查的77.12%、7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微小乳腺癌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边界毛刺检出率分别为78.26%、82.61%、65.22%,高于乳腺良性结节的3.94%、2.36%、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乳腺良性结节与微小乳腺癌BI-RADS-U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良性结节以2~3级为主,恶性结节以4~5级为主; 4)微小乳腺癌Vmax、RI结果及SR比值分别为(20.88±5.16) cm/s、(0.99±0.33)、(2.16±0.62),均高于乳腺良性结节的(14.26±3.12) cm/s、(0.59±0.11)、(1.0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性结节与微小乳腺癌中显示出结节的超声特征,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并对超声误诊的小乳腺癌加以分析,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采用Agilent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3例乳腺癌(包括超声误诊的6例小乳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获取肿块的二维影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最大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等多参数指标,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超声误诊原因。结果:63例乳癌中形态不规则56例(56/63),占88.9%,回声不均57例(57/63),占90.4%,病灶内簇状微小钙化点45例(45/63),占71.4%,后方回声衰减53例(53/63),占84.1%。血流动力学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为2-3级48例(48/63),占76.1%,Vmax≥20cm/s42例(42/63),占66.6%,RI≥0.746例(46/63),占73.0%,超声误诊的6例小乳癌中误诊为纤维腺瘤3例,乳腺增生结节2例,乳腺脓肿1例,且均为直径少于2cm的小乳癌。结论:综合分析乳腺癌的二维及彩色血流特点,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而对<2cm的小乳癌,包块境界较清晰,回声较均且包块内血流不显示者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能量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形态学及动力学的分析,试图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术前1周运用能量多普勒超声对76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的血流形态学以及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能量多普勒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彩色血流分级总体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血流信号的检出是乳癌的非常重要的指标(P<0·05)。但χ2分割后发现良恶性肿瘤在血流分级Ⅱ级有部分重叠,且25%的良性肿瘤可检出Ⅲ级血流信号。良性肿瘤以分支型和散在星点状为主,其中散在星点状为最多见的良性肿瘤血管形态学特征。恶性肿瘤以中央穿入型和分支型为主(P<0·05),其中中央穿入型为最多见的恶性肿瘤血管形态学特征。只有肿瘤内部的Vmax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方面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边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肿瘤内的RI在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如果用百分位数法求得肿瘤内部Vmax:13cm/s为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的最佳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83%。结论: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形态学及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男性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男性乳腺肿块35例,对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大小、形态、钙化点、内部血流信号、腋下淋巴结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恶性肿瘤大小(2.5±0.3)em,良性肿块(2.2±0.4)cm,Wilcoxon秩和检验P=0.6339;超声扫查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5例(50%),而良性肿块形态不规则9例(36%),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P =0.4736;恶性肿瘤纵横比>1者5例(50%)、良性肿块1例(4%),P=0.004;恶性肿瘤内部钙化灶者6例(60%),良性肿块均未见钙化点(0%)P<0.00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恶性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者7例(70%),而良性肿块仅4例(16%),P=0.0039;恶性肿瘤RI>0.6者4例(57%),良性肿块2例(20%)P=0.1618;恶性肿瘤腋下淋巴结肿大者4例(40%),良性肿块2例(8%),P=0.0428.结论 男性乳腺癌超声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内部钙化灶,血流信号丰富,腋下淋巴结肿大.高频超声对男性乳腺肿块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乳腺外科诊治的单发乳腺肿块患者96例,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观察超声学检查对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及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共准确诊断91例乳腺肿块,其诊断符合率为94.79%%(91/96).乳腺癌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的、边缘不清、包膜不完整及周围浸润、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衰减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Ⅱ级及Ⅲ级血流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块,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恶性乳腺肿块PSV及RI均值分别为(20.1±3.7)cm/s和(0.9±0.2)cm/s,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块的(8.8±2.4)cm/s和(0.6士0.1)cm/s,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乳腺肿块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的应用价值。方法:76例乳腺肿块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根据血流信号的数量和多少把肿块内血流丰富程度分成四个等级:0,Ⅰ级,Ⅱ级和Ⅲ级。结果:87%的良性肿块为0级和Ⅰ级,77.8%的恶性肿块为Ⅱ级和Ⅲ级。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结论:与单独应用B型超声相比,B型超声检查辅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率,对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在乳腺癌和纤维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测50例乳腺癌与62例乳腺纤维瘤的血流走行、分布特点,按肿块大小分为Ⅰ组(直径2.0cm)和Ⅱ组(直径≤2.0cm)。结果:乳腺纤维瘤组的血流总检出率为32.3%(20/62),低于乳腺癌98%(49/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直径≤2.0 cm的,乳腺癌组血流检出率为85.7%(30/35),乳腺纤维瘤组仅为7.3%(4/4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直径2.0cm的,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的血流检出率分别为100%(15/15)、80.1%(17/21),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组血流分级0~Ⅰ级为16%(8/50),低于乳腺纤维瘤组90.3%(56/62),乳腺癌组血流分级Ⅱ~Ⅲ级为84%(42/50),高于乳腺纤维瘤组9.7%(6/6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纤维瘤组的周边血流检出率为70%(14/20),高于内部血流检出率30%(6/20)(P0.05)。乳腺纤维瘤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未见穿入型血管。乳腺癌组的周边血流检出率为61.2%(30/49),高于内部血流流检出率28.6%(14/49),与乳腺纤维瘤组无显著差异(P0.05);10.1%(5/49)的乳腺癌可探及穿入型血管,与乳腺纤维瘤相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明确地显示乳腺癌和纤维瘤血管的分布及形态特征,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生物合成的游离NgR对新生大鼠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ViraPowerTM慢病毒将NgR(310)ecto基因转染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培养上清获得游离NgR.分离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将神经元种植到经含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实验组先将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含CNS髓鞘蛋白的培养皿中,孵育4 h后再植入DRG神经元.两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固定,进行βⅢ-tub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观察神经元及其突起生长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48 h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可见胞浆内荧光表达.种植24 h后对照组DRG细胞很少有突起长出;而实验组DRG细胞中60%的神经元长出突起,且突起较长.结论 游离NgR能够竞争性结合脊髓损伤后局部分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从而保护生理性NgR,可能是促轴突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全面掌握新疆哈密市2019年牛羊包虫病感染情况,科学评估包虫病流行趋势以及高风险区域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剖检和ELISA方法对哈密市牛羊感染包虫病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结果:2019年哈密市共剖检牛470头,阳性率3.62%,羊920只,阳性率5.22%;检测羊血清311份,阳性率为3.11%;检测犬粪342份,阳性率为1.46%。按区县统计,巴里坤县牛包虫病感染率最高,伊州区羊包虫病感染率最高。按地理环境统计,山北牧区比山南农区家畜感染率高。结论:与2018年相比,2019年哈密市包虫病感染率有所增加,说明哈密市在包虫病防控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控制家畜包虫病感染率增高的趋势,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的特点:①多囊性;②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③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④增强扫描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⑤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⑥MSCT可以水平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结合显示病灶.结论:MSCT检查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在评价肿瘤侵犯方面优于超声和普通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抗病毒、止咳等,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研究组采用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雾化吸入,7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6例,治愈率65.2%;研究组治愈42例,好转4例,治愈率91.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P<0.05)。结论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愈率高,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宁刚  陈荟竹   《放射学实践》2011,26(4):385-389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分析小儿卵巢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例女性患儿共34个卵巢肿瘤病例资料,年龄1.1-18.0岁,平均(11.7±5.1)岁;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肿瘤扭转的急腹症患儿仅行平扫。结果:CT表现为单纯囊性肿瘤11个(11/34,占32.35%),实性肿瘤有9个(9/34,占26.47%),囊实性肿块14个(14/34,占41.18%)。增强扫描后有29个卵巢肿瘤可见卵巢血管蒂征,占87.88%。12例可见腹水,4例有腹膜种植。9例淋巴结肿大,5例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钙化15个,13个畸胎瘤均见钙化,同时可见钙化及脂肪成分者11个,2个畸胎瘤未见确切脂肪成分。结论:CT扫描易于显示肿瘤囊实性、钙化及脂肪成分以及卵巢静脉的走行等征象,对于小儿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协助分期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部官兵胃镜检查结果情况,为本地区官兵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7至2021-06共10年间在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1768例部队官兵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职别、季节各主要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近10年来该地区官兵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依次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炎伴胆汁反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贲门炎、十二指肠球炎,其检出率分别为97.00%、21.72%、9.95%、5.60%、3.11%、3.00%、1.70%、1.53%、1.41%;除贲门炎外,上述其余疾病的患病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伴糜烂、胃炎伴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胃癌的患病情况在不同职别人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各疾病发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的Hp感染率为44.57%,...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评价Cockcroft-Gault、肾脏病膳食改良研究(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在评估肾功能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行GFR测定的非透析患者,以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推算GFR,以Cockcroft-Gauh公式推算肌酐清除率,比较各推算值与GFR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Cockcroft—Gauh公式推算值与GFR值差异有显著性。MDRD、简化MDRD和Martin公式推算值仅在GFR〈80ml·min^-1·(1.73m^2)^-1时与GFR差异无显著性,但只有在GFR〈50ml·min^-1·(1.73m^2)^-1时与GFR有相关性。结论Cockcroft-Gault公式不适用于评价中国人肾功能受损的情况。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仅在GFR〈50ml·min^-1·(1.73m^2)^-1时可用于粗略评价中国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新生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试验组,后3组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试验组新生鼠从出生当天至出生后第10天给予17β-雌二醇皮下注射,阴性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液).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中TNF-α表达的光密度值;通过HE染色测定各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 免疫组化测定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试验组TNF-α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559±0.0332、0.2538±0.0792、0.2672±0.0884、0.0496±0.0232,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310±0.465、17.250±4.573、16.36±3.773、0.450±0.500,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二醇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雌二醇可抑制视网膜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ltrasonography in detection of free intraperitoneal fluid is over 90 %. The lowest detectable volume of free fluid in humans is unknown. The distribution of intraperitoneal fluid was studied in 86 patients by transabdominal US in group A (n = 21, 10 ml of fluid), in group B (n = 15, 50 ml of fluid) and group C (n = 50, splenic trauma). Ultrasound detected fluid in 15 of 21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in all patients in groups B and C. In group A 10 ml of fluid was found in 71 % of cases behind the bladder, and in only 5–14 % of cases in the upper abdomen. In group B 50 ml of fluid was found in all patients in the lower pelvis, but in only 20 % in Morison's pouch and in 7 % around the spleen. In group C 200–4500 ml of fluid was detected by US in 72 % of patients in the perisplenic space, in 60 % in Morison's pouch and in 42 % in the retrovesical space. Small volumes of free intraperitoneal fluid (10–50 ml) can be detected with current US scanners, but only near the site of injury.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role of US as a primary imaging modality in abdominal trauma. Received: 26 June 1998; Revision received: 6 November 1998; Accepted: 10 November 1998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西藏林芝、墨脱一线山地蚂蟥生态习性及危害状况,为研究和制定防治方法提供数据。方法沿G318国道,采取“线路法”、“点线结合法“及“访问法”,同时记录调查时的地理经纬度和实时环境温度和湿度。结果与结论西藏林芝、墨脱的山地蚂蟥的种类优势种为斯里兰卡山蛭,模式亚种Haemadipsa zeylanica zeylanica(Moquin—Tandon,1826),又名斑纹山蛭,该山蛭每年的季节高峰在3—8月,尤其是6—7月。蚂蟥分布范围在通麦、墨脱一带,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9°~34°,东经95°左右,海拔高度在2000m以下的地区。活动地区环境中平均温度’22.3°C,最高温度43.9℃,最低温度13℃;平均相对湿度55.3%,最高湿度78%,最低湿度22.9%。调查地段从林芝到通麦,沿路调查点,海拔高度2052~3181m,蚂蟥在2052m的调查点通麦发现。人体诱捕蚂蟥平均指数为7.1条/15r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