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肌萎缩多属于中医的痿证,但由于痿证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病情变化多端,发展迅速,往往给病人治疗用药带来一定困难。那么如何紧扣痿证的病程和病机特点,选择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呢?……  相似文献   

2.
刘晓伟 《光明中医》1999,14(5):19-20
中医杂证症状多端,病机复杂,虚实相兼,多涉及气、血、阴、阳等变化,其中血虚就是常见病证之一,故对血虚所致杂证探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笔者结合临床病位辨治血虚杂证体会论述如次:1 血虚病位在表身痛:阴血亏虚,筋脉失养,不荣则痛。身痛的特点为疼痛时轻时重,常于安静或卧床时加重,且卧床一侧尤甚,这疼痛应与痹证有别,痹证疼痛是动静无影响,其卧无增减。治宜补血通络,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红花、桂枝、鸡血藤、怀牛膝、广地龙、桑寄生等。身痒:血失濡润,血虚生风,风行走窜则身痒。在临床上多见于面部与肢体皮肤…  相似文献   

3.
张爱焕 《光明中医》2006,21(4):12-13
<素问>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身之血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这基本上概括了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因其主血脉,能推动血液通过脉道运行,敷布周身四肢百骸及脏腑各个角落,故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因其主神志,故为情志思维活动之中枢.因此,临证病理现象也就离不开血液的运行障碍和情志思维的异常,前者表现为四肢厥冷、心悸心痛、气喘、吐血、尿血等,后者表现为癫狂、昏迷、妄言、喜笑无常或悲不自胜、失眠、健忘等.  相似文献   

4.
伤寒是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传染而致的全身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变是肠壁淋巴组织增生与坏死.其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脉缓,玫瑰疹,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的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胆囊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本病以夏秋季节为多.儿童及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仅为2%患者再次得病.  相似文献   

5.
DT综合征既是一种现代文明病,又是一种新的职业病,在社会人群中患病率相当高,并很有增高趋势。该病常见于持续长时间操作与监测光学显示器(如:电子计算机医学影象学检查仪、家用电视机与电子游戏机之类)的人群中。临床表现为视觉、听觉与肌肉关节等方面一系列不适症,甚至发生精神、躯体疲劳症状及妇科等方面的病变。关于该病证治方面,迄今还无专论。笔得对该病分型论治,取得较好疗效,并悟有一定心得,现述如下。1 分型论治11 肝肾阴(血)虚:目为肝窍,赖肝血供养而能视,故久视或久受荧光刺激必耗(肝)血损目;耳为肾窍,受肾阴供养而能听,故久…  相似文献   

6.
陈全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89-1790
1 病因病机血瘀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血瘀的形成与气血关系却非常密切。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故气滞则可导致血瘀 ,而血瘀也可引起气滞。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 :“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故卒然而痛。若内伤于忧愁则气上逆 ,上逆则六输不通 ,温气不行 ,凝血蕴里而不散 ,津液涩渗 ,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由于不同的病因 ,会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 ,而治法也各异。综合而论 ,主要有六淫、七情过极及外伤、出血等。六淫致瘀 :风、寒、暑、湿、燥、火侵袭人体 ,可引起气血凝滞而…  相似文献   

7.
痿证辨治     
痿证是以肢体不用为主症的疾病,临床中多见于夏秋之间,各年龄阶段皆有,以年轻人多患,发病有缓急之分,证有虚实之别,或虚实并见.病程较长,迁延难愈或愈后仍有后遗症者,亦属屡见不鲜,应当积极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冯自铭 《光明中医》2006,21(3):18-19
目的:论述肝硬化使用中医疗法,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辨证治疗.方法:从肝硬化以瘢积、臌胀范畴着手,以病证特点分型,分阶段辨证论治.结果:肝硬化期多从气虚血瘀、脾虚失运论治,祛瘀消积贯穿治疗始终,健脾固本,清利湿热为扶正祛邪方法;腹水以逐水利尿,活血化瘀,健脾补中相参,并进行不同阶段辨证治疗研究和临床验证,探索一些新思路.结论:肝硬化使用中医辨证施治,不但疗效好,病情相对稳定,而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杨玉萍  肖慧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71-1471
1咽痛 患某,女性,30岁,感冒后咽痛声嘶2d,说话时痛甚,难以言语,且难以吞咽,口干口苦。无发热恶寒,无头痛,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无全身酸痛,无其它病史,舌红苔微黄,脉浮。查体:两扁桃体肿大I度充血,咽红,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予西瓜霜喷雾剂,夜频繁喷用,15min喷1次,每次喷3下,一夜用去大半瓶,尔后病愈。  相似文献   

10.
蒲辅周号启宇 (1888~ 1975 ) ,四川梓潼人 ,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祖父国祯公和父亲显聪公均医术蜚声全蜀 ,他生活在这样一个世医之家 ,受到了长期的医学濡染和陶治。 15岁那年 ,祖父正式授他中医理论知识 ,由浅及深 ,先读《医学三字经》和《医学五则》等 ,作为入门之阶 ;继则学习《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 ,跟随父辈应诊 ,体察临床辨证论治的应用和实践。 18岁时 ,按传统习惯 ,进行了出师仪式 ,祖父殷切告诫说 :“医乃仁术 ,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 ,而且要有高尚的医德”。他毕生身体力行 …  相似文献   

11.
乳糜尿属中医“尿浊”、“膏淋”范畴。临床以小便混浊 ,色白如膏如脂 ,尿时无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 ,多在劳累、感冒及高脂肪餐后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笔者在临床以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乳糜尿 ,收到较好的效果 ,兹举例如下 :1 脾肾两虚型陈某 ,女 ,6 0岁 ,1 997年 4月 2 0日初诊。主诉 :近来小便如米泔水样 ,反复发作 ,经在村卫生室及乡卫生院用西药治一周而不效 (用药不详 )小便如故 ,遂来我科治疗 ,刻诊 :小便色白且有胶冻样凝块 ,形体消瘦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 ,不思饮食 ,腰膝疲软 ,大便漏泄 ,舌质淡 …  相似文献   

12.
瘀血证及其临床治疗是中医学中有其独特之处的一种治疗经验与理论,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明珠,为多种疾病之治疗坛辟了新的途径,并成为当前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文献报道虽多,而对瘀血证的中医病机与辨治规律等问题,尚少系统透辟之论述。本文从瘀血证的范畴和主要病理变化,对话血化瘀的实质进行了综合探讨,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13.
李力 《光明中医》2007,22(4):14-15
由于中医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对于同一种疾病,中医在治疗时很难用一个药方包治所有病人,中医称为个体化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是临床常见症状,本人在治疗本病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辨证的重要性,故拟本文,以抛砖引玉,为处理类似病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男子不育症辨证治疗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振纲 《光明中医》2001,16(3):11-13
男子不育症多因精液异常和排精功能障碍所致。余在临床治疗中 ,每视其“本虚”、“标实”的不同情况 ,或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治本以生精 ;或温阳散寒、清热除湿 ,祛邪以活精 ;或化痰活瘀、疏通精道 ,助泄以排精 ,因人施治 ,辨证用药 ,治愈者计十数人。通过反复实践 ,初步摸索出一些规律 ,积累了较多经验 ,现粗略整理于后 :1 益气养血 ,贯穿治疗始终 ,促使精血互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各种生理活动均离不开气的推动。决定人的生能力的精子的形成和发育亦离不开气的激发和温煦 ;血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所有组织结构获取营养的物质基础 …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状态辨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亚健康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素体表虚、肝肾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从而出现全身的不适症状。治疗可分为脾气虚弱、肝气郁滞、心脾气血两虚、肝肾两虚、表虚不固、肾虚早衰等六型。  相似文献   

16.
<正> 干咳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一类病证。关于干咳的辨证施治,笔者曾在本刊1986年5期作过探讨。本文仅联系临床实际,谈谈临证辨治的粗浅体会。主要治法根据干咳的成因多与火热、阴虚、津亏、肺燥等有关,治疗上当分别采用清肺、养阴、生津、润燥等法。(一)清肺:外感初期或温热病后期,由于热邪犯肺或余邪未尽,常呈现干咳乏痰,咽痒不适,甚或热毒偏盛而咽喉肿痛,咳声嘶哑,口苦干渴,舌苔薄黄,脉浮略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四象辨治方法治疗下消证,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其验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硬皮病 (以下简称本病 )是以皮肤及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本病的发生、发展与中医的经络密切相关。此不揣浅陋 ,试从经络论治本病 ,略陈管见 ,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妥之处 ,敬请指正。1 病名应隶属于痹证本病临床表现可见皮肤顽厚或皮肤干燥发硬 ,状如制革 ,肌肉消瘦 ,肢节屈伸不利 ,甚至指 (趾 )端溃疡 ,骨萎缩变。隋·巢元方把“皮肤顽厚”之症归于《风湿痹候》。内脏损害 ,累及肺者 ,咳嗽或活动后胸闷气短 ;病及脾胃 ,呕吐、呃逆泛酸、泻泄 ;损及元阳 ,肾失开合之职 ,气…  相似文献   

19.
肝气郁结证作为临床的多发证,在内、妇、外、五官等临床各科中极为常见,一般界定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1],即是说本证的病理机制在于"气机郁滞".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从痰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菊 《光明中医》2007,22(8):15-16
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与红斑性胃炎等)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比较难治病之一.从中医诊治慢性胃炎有清胃泻热、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与化痰和中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