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从女贞子中提取脂肪油的方法,并预测该脂肪油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运用传统法和超声技术提取女贞子油,并采用初均速法预测女贞子油的稳定性。结果超声技术提取的出油率为17.55%;其稳定性在293K时为t0.9=0.76年,t0.8=1.61年,t0.7=2.57年。结论用超声技术提取女贞子油,可以提高提取率;女贞子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超声提取中试工艺研究.方法:以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为指标,运用中试型超声提取设备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常规回流提取比较.结果:中试型超声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80 min,提取溶剂70%乙醇,液固比15∶1(ml/g).结论:中试型超声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具有提取温度低、提取时间短、节省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琦  李群 《中成药》1992,14(7):20-21
在用正交法筛选出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基础上,以水浸出物,挥发油、总生物碱成为指标,对该工艺的稳定性作了考察,结果表明以该工艺制得的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易宾  黄慕斌 《中药材》1992,15(6):18-20
来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对吴茱萸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从OV—101石英毛细管柱中分出60多个峰,初步鉴定了其中30个组分,其主要成分为β-反-罗勒烯和β-顺-罗勒烯。不同炮制条件下吴茱萸挥发油未产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坝上油菜蜂花粉中脂肪油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惠花  刘晓河  王志宝 《中成药》2004,26(9):768-769
蜂花粉(bee pollen)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酶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被视为完全营养食品和名贵药材.我国是最早发现和研究蜂花粉的国家,早在《普济方》中就有用蜂花粉制成的美容方[1],专门用来治疗粉刺、雀斑等面部皮肤病.从坝上油菜蜂花粉中提取的脂肪油为金黄色液体,其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大量磷脂[2],PUF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自从20世纪70年代丹麦Dyerbeg教授发表了爱斯基摩人具有较低的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病学报告以后,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明确的降低胆固醇(TG)的作用,并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可以预防各种心脏疾病[3,4];磷脂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因此,蜂花粉是一种纯天然的美容护肤佳品.我们分别采用冷浸法、索氏提取法及超声技术[5]提取了坝上油菜蜂花粉中的脂肪油,并参照有关文献[6]采用初均速法[7],预测了该脂肪油的稳定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史万忠  李世芳  刘瑾  刘力  徐德生 《中成药》2011,33(8):1356-1360
目的 考察复方灵通胶囊稳定性试验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变化.方法 建立复方灵通胶囊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HPLC测定方法;分别采用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测定加速试验条件下0、1、2、3、6个月及长期稳定性条件下0、3、6、9、12个月取样点时样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量;比较长期稳定性条件下12个月...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正交实验研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首先研究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提取效率的影响。然后设计正交实验 ,安排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媒倍数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表 ,HPLC法检测,色谱柱 :YWG-C18(10μm,4.6mm×250mm)。流动相:水 -甲醇-乙腈(42∶20∶38)。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结果 醋酸乙酯提取效率较高,水、酸水和碱水不能提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超声震荡法提取效率较高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45倍溶媒于30℃下超声提取40min。结论 用本实验方法提取 ,效率高 ,时间短 ,所需温度低 ,是提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均匀设计优选吴茱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洪宝  周毅生  宋华  贾永艳  翟冬燕  段琼辉 《中成药》2005,27(11):1338-1340
吴茱萸为常用温中散寒类中药,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具有镇痛、抗炎、升高体温、降压等作用。提取生物碱类成分常用乙醇提取。本文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用量、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吴茱萸总生物碱相对提取得率及浸膏得率作为指标,确定吴茱萸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确定吴茱萸当归药对的最佳提取方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吴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对吴茱萸当归药对3种提取方式即水提合煎、醇提合煎、醇提分煎进行研究。色谱柱:Diamonsil 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4%辛烷磺酸钠溶液(45:55);流速:1.0mL/min,测定波长:225nm。结果:各供试品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含量变化趋势均为醇提合煎〉醇提分煎〉水提合煎。结论:吴茱萸当归药对醇提合煎时,二者均有很好的溶解度,所以确定最佳提取方式为醇提合煎。  相似文献   

10.
陈亚林 《国医论坛》2004,19(3):42-43
目的:以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定量指标,研究吴茱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结果:加水量、煎煮时间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有显著影响。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18倍量水煎煮,每次90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的1H-NMR指纹图谱进行解析。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吴茱萸的SCEA和SCEB化学成分,鉴定其结构,并对SCEA和SCEB进行1H-NMR研究,从而实现吴茱萸的1H-NMR指纹图谱的解析。结果吴茱萸SCEA的1H-NMR指纹图谱,主要显示evodiamine、rutaecarpine、dehydroevodiamine 3个化合物的特征共振信号,吴茱萸SCEB的1H-NMR指纹图谱,主要显示dehydroevodiamine的特征共振信号。不同来源的样品其1H-NMR指纹图谱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特征性。结论吴茱萸的1H-NMR指纹图谱可用于其基源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陕西汉中产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检测.结果 两种植物叶挥发油共鉴定出9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脂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吴茱萸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为14.7%,下同),反式-11-十五烯醛(13.61%),球朊醇(7.2%)等.密楝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15.59%),α-库贝醇(10.2%),乙酸法呢烯酯(9.94%),橙花叔醇(9.42%)等.在吴茱萸和密楝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有28种成分是它们共有的,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49.92%和43.38%.结论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和含量比较相似,与果实中挥发油相比,同种植物叶与果实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种类及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吴茱萸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吴茱萸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鉴定吴茱萸药材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YWG-C18(250mm×4.6mm,1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8min为1.0mL·min-1,8-20min为0.5mL·min-1,20-35min为1.0mL·min-1,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测定的10批吴茱萸样品有15个共有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0.24%~1.3%,相对峰面积的RSD为11.8%~59.3%。10批样品之间的重叠率均在0.80以上,共有峰占总峰面积均约在90%。结论本实验首次建立了中药吴茱萸中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吴茱萸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萸黄连提取物中吴茱萸的鉴别与黄连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晓梅  彭树灵 《中药材》2007,30(3):297-299
目的:鉴别萸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吴茱萸的成分,并对黄连总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硅胶薄层层析法,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三乙胺(19∶5∶1∶1)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365 nm紫外灯下观察,鉴别提取物中吴茱萸成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49 nm处测定提取物中黄连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萸黄连供试液色谱在与吴茱萸对照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溶液色谱无此斑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1.04~11.44μg/m l,r2=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0%。结论:采用硅胶薄层层析法可简便而准确地鉴别出萸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吴茱萸的成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在实际生产中可作为萸黄连提取物中黄连总生物碱盐含量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半制备ODS反相柱色谱现代分离技术与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吴茱萸碱(1)、13-methyl-13H-indolo[2’,3’:3,4]pyrido[2,1-b]quinazolin-5-one(2)、吴茱萸碱(3)、吴茱萸次碱(4)、羟基吴茱萸碱(5)、二氢吴茱萸新碱(6)、吴茱萸新碱(7)、1-甲基-2-(6Z,9Z)-10-十五二烯基-4(1H)-喹诺酮(8)。结论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的物质基础有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成分。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的肝脏毒性作用,探讨吴茱萸的炮制减毒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和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组(生吴茱萸、甘草制吴茱萸及盐制吴茱萸),各炮制品又分为6.5、3.25、0.65 g/kg剂量组,各组连续ig 15 d后处理,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活力,肝组织中SOD、MDA、Na^+,K^+-ATP酶、Ca2+-ATP酶、TNF-α、IL-1β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生吴茱萸组能升高血清中ALT、AST含量,降低肝组织Na^+,K^+-ATP、Ca2+-ATP、SOD活力,升高MDA、TNF-α、IL-1β水平,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增强;与生吴茱萸组比较,甘草制吴茱萸组、盐制吴茱萸组能降低血清ALT、AST含量,升高肝组织Na^+,K^+-ATP、Ca2+-ATP活力、SOD活力,降低MDA、TNF-α、IL-1β水平,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减弱。结论:甘草制和盐制可有效降低吴茱萸的肝毒性,减轻吴茱萸导致的肝损伤,其炮制减毒的机制可能与减轻肝组织氧化损伤,改善肝组织能量代谢,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以及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后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修彦凤  徐德生  冯怡  林晓 《中草药》2003,34(4):320-322
目的 考察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对小檗碱的影响以及英黄连中吸收吴茱萸成分的情况。方法 以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吴茱萸,10%,20%,30%,40%,50%英黄连中的成分含量。结果 黄连用吴茱萸炮制后小檗碱的含量减少,20%,30%英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较高;萸黄连中确实吸收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 吴茱萸炮制黄连的用量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18.
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首次用薄层扫描法对吴茱萸生物碱进行了炮制前后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吴茱萸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其生物碱含量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Mn/Fe-SOD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罗光明  潘超美  张寿文 《中草药》2012,43(9):1814-1817
目的克隆吴茱萸Mn/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方法根据已获得的吴茱萸Mn/Fe-SOD基因核心片段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采用RACE和巢式PCR方法克隆获得吴茱萸Mn/Fe-SOD基因全长cDNA。结果吴茱萸Mn/Fe-SOD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1 048 bp,包含一个687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共编码228个氨基酸。结论首次从吴茱萸中克隆得到了Mn/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研究该基因在吴茱萸体内超量表达以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